学科分类
/ 1
5 个结果
  • 简介:目的系统评价尼地尔对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的疗效,为合理制定急性心肌梗死治疗方案提供高质量证据。方法计算机检索TheCochraneLibrary(2012年第3期)、PubMed、EMbase、HighWire、CBM和CNKI数据库,收集尼地尔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的随机对照试验,检索时限截至2012年3月。由2位评价者按纳入和排除标准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价纳入文献方法学质量后,采用RevMan5.1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共纳入11个研究,合计1027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尼地尔降低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后无复流或慢血流率[RR=0.34,95%CI(0.19,O.61),P=0.0003],提高心脏左室射血分数[MD=5.49,95%CI(4.51,6.47),P〈0.00001],减小左室舒张末期容积[MD=-14.38,95%CI(-17.31,-11.45),P〈0.00001],降低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IRR=0.34,95%CI(0.25,0.46),P〈0.00001]、再入院率[RR=0.33,95%CI(0.17,0.63),P=0.0008]及病死率[RR=0.40,95%CI(0.16,0.97),P=0.04]。结论现有证据表明,尼地尔作为辅助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的药物,可增加患者冠状动脉微循环,改善患者预后,降低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再入院率及病死率。受纳入研究数量和质量限制,上述结论尚需开展大样本、高质量的RCT进一步论证,建议临床医生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合理采用治疗策略。

  • 标签: 尼可地尔 急性心肌梗死 再灌注 META分析 随机对照试验
  • 简介:目的探讨改良灌洗式持续负压引流技术治疗复杂难愈性创面的临床效果。方法11例难愈性创面.应用改良灌洗式持续负压引流技术进行治疗,观察负压引流持续时间、更换次数、愈合方式以及应用游离皮片移植及皮瓣转移的愈合情况。结果单例患者敷料套件更换次数最少2次,最多6次,首次治疗后,创面肉芽组织不同程度增生10例;继续应用改良技术固定游离皮片移植愈合10例,皮瓣转移修复1例,11例难愈性创面全部愈合。结论改良灌洗式持续负压引流技术可以有效地改善创面条件,确保皮片及皮移植瓣成功率,效果良好,值得推广。

  • 标签: 灌洗 持续负压引流技术 难愈性创面
  • 简介:间充质干细胞(MSC)已经用于多种损伤组织的修复,但无论全身或局部应用,培养的MSC进入体内后短期内大量死亡。为探讨死亡细胞发挥组织修复作用的机制,本研究以大鼠MSC为对象,利用低氧及乏营养为诱导条件,对凋亡MSC释放的亚细胞结构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低氧(1%O2)及无血清培养均可诱导MSC凋亡,尤以二者联合为著,72h后细胞凋亡比例达(17.44±2.15)%。与此同时,培养上清经低温超速离心后,流式细胞仪分析证实,细胞释放大量的膜微粒(microparticles,MP),其表面同时表达CD29、CD44A和凋亡相关的磷脂酰丝氨酸。结论:MSC经诱导后释放MP,其量相当于原细胞数目的15.2倍。MP是组织损伤后细胞间信息传递的重要介质。本研究为探讨MSC治疗机制提供了新的思路。

  • 标签: 间充质干细胞 膜微粒 细胞凋亡
  • 简介:目的提高多肿瘤标志物蛋白芯片检测方法的准确率,为肿瘤早期临床诊断提供更可靠依据。方法随机选取3组多肿瘤标志物蛋白芯片检测系统拍摄的正常样本、阳性样本、强阳性样本图像各10张;分别采用直接测量法与分割测量法对每组图像进行分析测量,并对检测结果进行数据对比分析。结果对正常样本组、阳性样本组,2种测量方法测得的数据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对强阳性样本组,其强阳性指标自身组、与强阳性值不相邻的指标组,两种测量方法测得的数据相比仍无显著差异(P〉0.05),但对与强阳性指标相邻的指标组,两种测量方法的数据相比却具有显著的差异(P〈0.05)。结论2种图像分析测定方法对正常样本、阳性样本、以及强阳性样本中强阳性指标自身、与阳性指标不相邻的指标的检测结果均没有显著影响,但对强阳性样本中与阳性指标相邻的指标的检测结果却影响很大。说明切割测量法比直接测量法具有较强的去除图像干扰作用。因此,在利用多肿瘤标志物蛋白芯片检测系统进行最终结果测定前,必须进行正确的图像分析、分割处理,才能保证临床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 标签: 蛋白芯片 肿瘤标志物 图像分析
  • 简介:本研究探讨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UC-MSC)在体外培养的衰老过程中细胞生物学特征及衰老相关基因的变化特点。体外分离培养UC-MSC,取第3代(对照组)和第15代(衰老组)细胞进行形态学观察、增殖检测、流式表型测定和人类全基因组表达谱芯片分析,并选取重要基因进行定量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验证。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衰老组细胞形态变大,增殖速度减慢,但CD44和CD105等细胞表型阳性率无变化;衰老细胞组的核糖体小亚基组成相关基因显著上调,上调的信号通路主要涉及类固醇合成、半乳糖代谢、自身免疫病和退行性疾病;下调明显的是细胞骨架,DNA、mRNA结构的结合以及蛋白质功能等相关基因,与细胞黏附功能和细胞增殖周期等相关。结论:第15代的UC-MSC出现细胞代谢与增殖功能下降,从而导致细胞衰老。

  • 标签: 脐带间充质干细胞 衰老 基因表达 信号通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