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9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总结我院空勤科住院飞行人员疾病谱的特点,为新时期航卫保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2006年1月—2012年12月住院飞行人员的病历资料,对其疾病谱进行分析研究。结果326例住院飞行人员疾病谱分布较广,排在前5位的是上呼吸道感染、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神经性头痛、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年龄分布在前3位的是25~29岁,30~34岁,35~39岁。医学鉴定结论为飞行合格250例,暂时不合格76例。结论住院飞行人员疾病谱,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本地区飞行人员从疾病、年龄到医学鉴定结论的分布特点,这对指导飞行部队航医有针对性地加强疾病的防范有重要意义。

  • 标签: 飞行人员 流行病学研究
  • 简介:目的探讨吸烟对飞行学员听力损失,尤其是对高频听力损失的影响。方法将517名男性飞行学员根据是否吸烟分两组。所得数据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以纯音测听分析方法进行听力损失评估,自行设计问卷调查,内容包括年龄、文化程度、生活史、家族性耳聋史、以及耳毒性药物使用史等。结果吸烟组左、右耳高频(4000~8000Hz)听阈位移均高于非吸烟组(P〈0.01)。吸烟组听力损失发病率显著高于非吸烟组(χ^2=16.365,P〈0.01)。结论吸烟与飞行学员听力损失具有相关性,尤其影响其高频段的听力。

  • 标签: 飞行学员 吸烟 高频听力
  • 简介:目的:探讨我国飞行护士培养目标的具体内容,为未来选拔及培训飞行护士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文献分析法、专家访谈法形成专家咨询问卷,对不同领域的15名专家进行两轮Delphi专家咨询。结果构建了我国飞行护士培养的总体目标和具体目标,其中具体目标包括3个一级指标和22个二级指标。两轮专家咨询的问卷回收率均为100%,专家对一、二级指标的权威系数均在0.87以上,两轮咨询的所有肯德尔协调系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专家的积极性和权威程度高,意见协调性好,所形成的培养目标合理,具有可操作性。

  • 标签: 飞行护士 培养目标 德尔菲法
  • 简介:目的:了解飞行人员躯体疼痛与相关病症的情况。方法通过对空军飞行人员问卷调查,了解军事飞行人员颈、肩、腰、背、腿痛与新发肌肉骨骼系统疾病情况,以及有关缓解措施。结果腰痛患病率最高(38.7%),腿痛患病率最低(15.6%);1年内新发腰肌劳损的发病率最高(28.7%),背肌劳损的发病率最低(8.1%),且发病情况呈现明显的机种特点。引发躯体不同部位疼痛的主要因素为飞行加速度(G)值、头盔重量、飞行日留空时间、座舱座椅舒适度及体育锻炼损伤等;改进人机工效设计、加强肌肉锻炼,以及理疗、按摩等措施可有效预防和缓解疼痛不适。结论军事飞行人员躯体疼痛的患病率因部位不同而异,且呈明显机种特点,应采取综合保障措施进行有效防治。

  • 标签: 飞行人员 疼痛
  • 简介:鉴于美国空军飞行人员屈光不正的高发生率及戴镜飞行的安全隐患,经过大量前期实验研究与评估,美国空军批准应用角膜屈光手术(cornealrefractivesurgery,CRS)改善现役飞行员视力状况。从2000年8月批准在航空和特种作业人员中实行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切削术(photorefractivekeratectomy,PRK)项目[1],2001年项目全面展开[2]。从2006年开始对部分机种飞行人员获准实行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assistedinsitukeratomileusis,LASIK),2007年后对所有飞行人员实行LASIK特许[3]。

  • 标签: 角膜屈光手术 屈光不正 飞行人员 军事医学 特许
  • 简介:目的:了解腰椎间盘突出症飞行人员的焦虑状态,观察将心理干预应用于临床治疗工作的实用价值。方法将接受冯氏手法复位治疗的6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飞行人员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在手法治疗前给予心理干预,对照组无心理干预。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anxietyscale,SAS)对2组飞行人员进行评定。结果2组飞行人员入院后SAS评分、血压和心率等各项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心理干预后的飞行人员SAS评分(27.9±5.3)分和住院天数(17.1±4.1)d均低于对照组飞行人员[(38.0±5.0)分,(23.9±6.2)d](P<0.01);干预组飞行人员收缩压(116.1±5.7)mmHg和心率(82.8±7.6)次/min亦低于对照组飞行人员[(120.6±5.1)mmHg、(98.3±6.7)次/min](P<0.01),2组飞行人员舒张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干预可以改善腰椎间盘突出症飞行人员手法治疗前的焦虑情绪。

  • 标签: 飞行人员 腰椎间盘突出症 心理学 焦虑 问卷调查
  • 简介:目的:调查我军飞行人员血压水平与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流行病学的关系。方法选取全军飞行人员年度体检资料,分析比较各血压分组的血压、血脂、血尿酸、体质量指数(bodymassindex,BMI)、高血压及高脂血症患病率等指标。结果①1171名中资料完整有效者1135名。分为正常血压组386名,年龄(33.4±7.6)岁;正常高值血压组704名,年龄(35.0±8.3)岁;高血压组45名,年龄(44.6±7.3)岁;②飞行人员吸烟率为45.9%,超重肥胖率为58.5%,腹型肥胖率为25.9%,高血压、高胆固醇血症、高三酰甘油血症、糖尿病、高尿酸血症的患病率分别为3.97%、22.38%、25.99%、1.23%和17.71%;③各组间年龄、腰围和血糖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高血压组腹型肥胖患病率明显高于正常血压组和正常高值血压组(P<0.01,P<0.05),高血压组和正常高值血压组的BMI水平、超重肥胖率和吸烟率明显高于正常组(P<0.01或P<0.05);④具有1个或1个以上心血管危险因素者占80.65%,各血压分组间心血管危险因素聚焦情况有显著差异(P<0.01或P<0.05)。结论我军飞行人员心血管危险因素存在率高,应加强对可控危险因素的干预。

  • 标签: 航空医学 飞行人员 心血管疾病 危险因素
  • 简介:肌疝常由于外力直接打击或手术时深筋膜修补不彻底所致。训练致肌疝临床少见,多数肌疝与负荷强度过大或肌肉剧烈运动有关。2011年6月-2013年3月,我院收治新兵劈叉训练造成的大腿肌疝4例,现报告如下。

  • 标签: 新兵 劈叉 训练 肌疝
  • 简介:预防训练伤,事关基层官兵生命健康和家庭幸福,事关军事训练“四落实”质量.事关作战单元体系作战能力生成,事关能打仗、打胜仗的能力基础,必须以对官兵生命和部队战斗力高度负责的态度,切实把这项工作抓紧抓好抓出成效。

  • 标签: 训练伤 预防 科学 作战能力 基层官兵 部队战斗力
  • 简介:军事训练是和平时期军队经常性的中心工作,是提高部队战斗力的根本途径。当前,部队正在聚焦能打仗、打胜仗,按照真、难、严、实要求,积极开展实战化训练演练。随着部队训练任务、训练难度、训练强度的加大,训练健康维护工作日益突出,不容忽视。从部队实际情况看,有的由于在训练中缺乏科学的计划与组织,健康保护措施不够有力,技术指导未能及时跟上,官兵存有侥幸心理,致使训练伤病发生人数居高不下,有的官兵因此致残,甚至危及生命。加强军事训练健康维护工作,事关训练质量和效果,事关部队战斗力和官兵切身利益,必须高度重视,形成合力,紧抓不放,务求实效。

  • 标签: 军事训练 健康保护 维护工作 部队战斗力 部队训练 训练难度
  • 简介:训练伤预防工作涉及军事训练、安全管理、卫生健康等多个领域,思想观念、能力素质、组训方法和防护、救治、保障等多个方面,必须抓住当前预防工作的重点关节寻求突破、扎实推进。

  • 标签: 训练伤 预防 军事训练 安全管理 卫生健康 思想观念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针灸结合康复训练对周围性面瘫的临床治疗效果,以期为提高临床效率提供有效依据。方法选取自2009年6月至2011年7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周围性面瘫患者80例,对其进行随机分组,对照组采取常规针灸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进行康复训练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做好相关数据的记录工作。结果在采取对照治疗后,两组患者周围性面瘫症状均有所改善,但治疗组经过加用康复训练治疗后,临床显效率为87.5%,显著优于对照组67.5%,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比较两组痊愈患者的临床治疗时间,治疗组痊愈患者集中于2、3疗程,而对照组痊愈患者集中在3、4疗程,前者时间显著优于后者,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周围性面瘫患者,采取针灸治疗的同时联合进行康复训练治疗,能够显著提高针灸治疗的临床效果,缩短治疗周期,临床价值显著,值得推广。

  • 标签: 针灸治疗 康复训练治疗 周围性面瘫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对针灸推拿联合康复训练对脑中风患者早期运动功能康复中所起到的作用进行研究探讨。方法选取2013年5月至2014年5月期间收治的中风患者200名,并将该200名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其中对照组与观察组患者各位100名。对于对照组的100名患者采用西医干预治疗的治疗方案,对观察组100名患者采用以针灸推拿为主的中医综合疗法,并对两组患者的疗效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中风患者治疗后14d的肢体运动功能的评分(98.10±39.71)要明显高于对照组(81.11±35.26)的患者,治疗后观察组的治疗效果与对照组患者相比效果良好。结论以针灸推拿联合康复训练为主的康复疗法对脑中风患者运动恢复功能具有显著的疗效,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 标签: 针灸推拿 脑中风 康复训练 运动功能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号A 文章编号1671-8725(2014)11-0004-02
  • 简介:目的:总结对中青年非特异性下背痛患者康复治疗中核心稳定性训练的方法,及该治疗在减轻疼痛,促进功能恢复中的作用。方法:对55例20-50岁非特异性下背痛患者采用常规治疗配合核心稳定性康复治疗训练,康复训练包括拉伸训练及核心稳定性训练,使患者逐步达到身体柔韧,肌肉有力的状态,并于治疗前、治疗后1周、治疗后3周、出院后3个月、出院后6个月,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AS)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进行评估。结果:评分数据经统计学分析后发现两者具有相关性,患者功能和疼痛评分逐步下降,评分在治疗前与治疗后3个月、治疗后6个月比较有统计学差异,治疗后3个月与治疗后6个月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核心稳定性训练用于中青年慢性非特异性下背痛治疗,其缓解疼痛及恢复功能效果显著,而且治疗后3个月与治疗后6个月疗效保持良好。本课题首先进行拉伸训练,增强机体的柔韧性,训练难度适中,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再增加核心稳定性训练,增加肌肉力量,指导患者主动康复锻炼,提高机体内在稳定性,起到缓解疼痛增强功能的作用。

  • 标签: 康复治疗 中青年 非特异性下背痛 核心稳定性训练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渐进性放松训练联合刺激控制疗法对肝癌患者心理状况的影响。方法将60例肝癌手术患者按住院号的单双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肝癌患者术前、术后护理,心理护理、并发症的观察及出院指导。实验组在此基础上,接受渐进性放松训练联合刺激控制疗法,分别在患者入院时及出院后1月采用90项症状量表(SCL-90)对患者心理状况进行评定。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在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等10项因子评分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干预后两组患者在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等10项因子评分比较(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渐进性肌肉放松训练联合刺激控制疗法可提高患者的心理健康水平,对患者的健康行为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 标签: 肝肿瘤 手术 渐进性肌肉放松训练 刺激控制疗法 心理健康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号A 文章编号1671-8725(2014)11-0101-02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强制性运动训练疗法在脑卒中后单侧空间忽略患者运动功能恢复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07年4月至2012年4月间于我院诊治的脑卒中后单侧空间忽略患者42例,按其诊治顺序进行编号并随机分为对照组(21例)和观察组(21例),对照组患者接受传统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传统常规治疗基础上接受强制性运动疗法,观察两组患者各运动功能指标并行统计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MAS量表(仰卧-健侧卧、仰卧-坐床、坐位、坐位-站立、上肢功能、手部功能、手精细功能、步行)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差异在统计学上均有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Fugl-Meyer评分、ADL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相应指标,组间差异在统计学上均有意义(P<0.05);结论在脑卒中后单侧空间忽略患者运动功能恢复治疗中,强制性运动训练疗法疗效确认、安全、有效,有利于改善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改善预后及转归,利于提高患者生活能力及质量,值得推广。

  • 标签: 强制性运动疗法 脑卒中 单侧空间忽略 运动功能
  • 简介:目的:明确运用BTEprimusRS系统行等速肌力训练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膝关节稳定性的影响。方法:将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者23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行常规运动疗法训练;实验组运用BTEprimusRS系统行等速肌力训练。10次为一疗程,共行3个疗程训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功能评定采用的评分系统分别为:疼痛严重程度评定:采用标准视觉类比量表(VAS),关节活动范围、峰力矩:采用等速肌力测试系统进行评定,功能障碍程度采用Lequesne指数评价。结果:运用BTEprimusRS系统治疗后所有患者各项测试指标均有不同程度改善,但是实验组较对照组改善幅度大,并且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膝关节屈伸肌峰力矩、关节活动度、VAS、肌力及Lequesne指数均较训练前有所改善。结论:运用BTEprimusRS系统行等速肌力训练可对OA患者膝关节稳定性有明显改善。

  • 标签: BTEprimusRS 等速肌力训练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 简介:目的探讨生物反馈训练法对不同节段脊髓损伤病人排尿及膀胱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自2011年10月~2013年7月收治共收治外伤行脊髓损伤病人86例,其中男53例,女33例,年龄21~64岁,平均40.2±4.6岁.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5例,采用生物反馈训练法对不同节段脊髓损伤病人排尿训练;对照组41例,采用传统方法留置尿管及进行常规护理.结果实验组经过3~10次生物反馈训练(平均5.9次),其拔除尿管时间、拔除尿管例数自主排尿、一周后残余尿量均较对照组明显好转.两组疗效判定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生物反馈训练法能有效提高不同节段脊髓损伤病人排尿及膀胱功能恢复,以颈髓、腰髓、胸髓恢复较好,马尾及骶尾髓损伤效果差.

  • 标签: 生物反馈训练法 脊髓损伤 膀胱功能 护理干预 排尿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