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2 个结果
  • 简介:[摘要 ] 目的:对花属植物化学成分研究进行文献整理。方法: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对花属植物化学成分研究进行分类归纳总结。结果:花属植物主要含双苯吡酮及其苷类、黄酮及其苷类、裂环烯醚萜类、三萜类以及甾体类成分。结论:为花属植物进一步研究提供有益的参考。

  • 标签: [ ] 花锚属 化学成分
  • 简介:指伸肌腱终腱止点处断裂和撕脱损伤是一种常见的手外伤,若处理不当可导致锤状指畸形。传统对锤状指的治疗采用保守治疗和抽出钢丝法重建伸肌腱止点或关节融合等方法。近年来,国内外有学者报道了骨在修复关节韧带及肌腱止点重建中的应用,发现其操作简易且修复效果优于传统的手术方法。自2006年7月至2007年12月,我科在治疗锤状指过程中,应用美国强生1.3mm微型骨重建断裂的指伸肌腱止点,取得满意效果,报告如下。

  • 标签: 锤状指畸形 保守治疗 微型骨锚 伸肌腱止点 指伸肌腱 修复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缝线钉修复跟腱近止点断裂的疗效。方法选择2018年3月至2018年9月间收治的所有跟腱近止点断裂患者临床数据进行分析,按照实验要求随机挑选66例患者纳入实验。根据其入院时间不同进行分组,组名为实验组(后33例患者)和对照组(前33例患者)。两组患者分别应用缝线钉修复法(实验组)和传统钢丝缝合法(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长、术后并发症以及跟腱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本次研究成果显示,实验组患者的手术时长为(34.29±6.29)min,和对照组的(58.67±8.16)min相比明显更短。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以及跟腱功能恢复情况相比,实验组显著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缝线钉修复法和传统钢丝缝合法进行对比,前者更适合应用于跟腱近止点断裂患者的治疗中,其手术时间更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少,同时跟腱功能恢复优良率更高,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具有较高的应用意义。

  • 标签: 缝线锚钉修复 跟腱近止点断裂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式翻身巾在卧床患者翻身,预防压疮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在重症监护病房住院的需要翻身的卧床患者6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其中实验组患者使用式翻身巾翻身,对照组患者使用传统的徒手翻身法翻身,对两组患者的压疮发生程度、患者舒适度、患者满意度及实施者的主观感觉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压疮发生率及发生程度、患者疼痛程度明显较低(P<0.05)具备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患者满意度及实施者的主观感觉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具备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对卧床患者使用式翻身巾翻身,能够有效防止压疮,提升患者及实施者舒适度,在临床上值得推广使用.关键词式翻身巾;卧床患者;压疮AbstractObjectiveToanalyzethetowelrodstandinambulatorypatientsstandup,topreventpressuresoresclinicalresults.Methods60casesinICUbedriddenpatientsneedtoturnaroundthehospital,wererandomlydividedintoexperimentalandcontrolgroupof30patientsintheexperimentalgrouppatientstowelrodstandupstandup,thepatientsinthecontrolgroupusingthetraditionalmethodofhandturningturning,totheextentoftwogroupsofpatientspresGsureulcer,patientcomfort,patientsatisfactionandimplementersofsubjectivefeelingwereanalyzed.ResultsComparedwiththecontrolgroup,theexperimentalgroupwerepressureulcerincidenceanddegree,thepatientpainintensitywassignificantlylower(P<0.05)withstatisticalsignificance,theexperimentalgrouppatientsatisfactionandimplementersofsubjectivefeelingsignificantlybetterthanthecontrolgroup(P<0.05),withstatisticalsignificance.ConclusionOntheambulatorystandrodtowelstand,caneffectivelypreventpressuresores,andimplementerstoenhancepatientcomfort,itisworthpromotingtheuseinclinicalpracticKee.ywordsstandtowelrod;bedriddenpatients;pressuresores中图分类号R47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2-0016-02

  • 标签:
  • 简介:目的观察可吸收钉修复仲指肌腱止点断裂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2009年1月至2011年6月收治的20例伸指肌腱止点断裂患者,采用町吸收钉修复伸指肌腱止点处断裂,分析临床效果及优缺点。结果随访6~24个月,未发生肌腱再次断裂及手指严重功能障碍。按照Dargen功能评定标准,优良率为95%。结论应用可吸收钉修复伸指肌腱止点断裂,操作简便、固定牢靠、疗效显著,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伸肌腱止点 可吸收锚钉 重建
  • 简介:近侧指间关节在手指的解剖和功能均起着重要作用,是手部最容易受伤的关节,而关节脱位又是损伤中最为常见。Bowman等将近节指间关节脱位分为三型,其中不稳定型需要手术治疗修复,以维持关节的稳定性。本科采用微型骨钉修复掌板一侧副韧带复合体的方法治疗近节指间关节不稳定脱位损伤,效果满意。

  • 标签: 近侧指间关节 指间关节脱位 手术治疗 骨锚钉 近节 微型
  • 简介:背景:采用双固定钉内固定术治疗成人Ⅱ型足副舟骨能明显缓解疼痛,改善功能。目的:探讨应用双固定钉内固定融合术治疗Ⅱ型足副舟骨的临床效果。方法:2011年5月至2015年10月应用双固定钉手术治疗15例(18足)成人Ⅱ型足副舟骨患者,术前、术后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评分系统,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进行疗效评价。结果:15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6-20个月,平均(11.6±4.2)个月。均未出现感染、骨延迟愈合、内固定装置失效、下肢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足副舟骨与舟骨融合处均获得骨性愈合。疼痛症状消失15足,明显缓解3足;18足活动范围均正常。结论:双固定钉内固定融合术治疗成人Ⅱ型足副舟骨的疗效满意,能明显改善疼痛,是一种较好的治疗方式。

  • 标签: 内固定器 副舟骨
  • 简介:目的通过对缝线钉修复腱性组织止点区断裂伤的失效原因进行分析,旨在提高此类内固定修复腱性组织止点区断裂的疗效,减少钉失效的发生率.方法2006年6月至2008年6月,对收治的7例应用缝线钉治疗腱性组织止点区断裂失效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其中男5例,女2例;年龄22~64岁,平均41岁.跟腱断裂2例,肩袖撕裂1例,喙锁韧带断裂1例,髌韧带撕脱1例,膝内侧副韧带断裂1例,胫前肌腱止点处断裂1例.7例患者于伤后5h~4个月行切开腱性组织修复术,钉类型为强生GⅡ快速增强缝线钉(形状类似倒钩)和强生FastinRC带螺纹钉.术后随访10d~3周发现钉失效.结果7例失效患者全部为钉脱出,无缝线断裂及钉毁损,且原始损伤均为较粗大腱性组织断裂.钉失效原因:手术操作不当4例,钉选择失误2例,患者依从性差而过早活动1例.患者因患处疼痛均于术后2个月左右行钉取出术.结论应用钉前需要对钉装置有详细的了解,骨质、钉类型、钉置入方向及手术技巧的掌握等都影响钉固定的疗效.

  • 标签: 缝合锚 腱固定术 治疗失败
  • 简介:摘要 目的:应用FASTING钉治疗肱骨大结节撕脱骨折合并肩袖损伤的病例报告,方法:将1例因摔伤致肱骨大结节撕脱骨折合并肩袖损伤的患者应用FASTING钉治疗,记录病史及手术记录,观察术后临床疗效及术后X线复查情况。[4]结果:患者症状术后迅速缓解,恢复良好。结论:此次FASTING钉治疗肱骨大结节撕脱骨折合并肩袖损伤效果较好,值得进一步研究及推广。

  • 标签: 肱骨大结节撕脱骨折 肩袖损伤 锚钉
  • 简介:目的讨论利用钉进行膝关节外侧副韧带腓骨止点撕脱性骨折的内固定的可行性和治疗效果。方法通过22例膝关节外侧副韧带腓骨止点撕脱性骨折的钉固定治疗,总结治疗细节和经验,以Lysholm评分系统最终评价治疗效果情况。结果经过钉固定治疗,手术疗效满意。结论根据治疗经验总结,利用钉进行膝关节外侧副韧带腓骨止点撕脱性骨折的内固定疗效可靠,值得推广。

  • 标签: 锚钉 外侧副韧带止点 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对张力带钢丝联合带线钉应用于髌骨下极粉碎性骨折治疗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1月至2017年3月收治的72例髌骨下极粉碎性骨折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其中对照组36例对照组采用单纯运用张力带钢丝。观察组36例,采用张力带钢丝加一枚带线钉。对两组患者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情况进行观察比对。结果对照组平均手术时间明显高于观察组,两组有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愈合情况明显低于观察组,两组有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张力带钢丝加一枚带线钉应用于髌骨下极粉碎性骨折手术治疗,能够有效缩短手术时间,对患者术后骨折愈合疗效明确,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值得院方推广与应用。

  • 标签: 张力带钢丝联合带线锚钉 髌骨下极粉碎性骨折 应用效果
  • 简介:目的:探索双Endobutton钢板联合缝合重建喙锁韧带,治疗TossyⅢ型肩锁关节脱位的疗效。方法2009年2月至2010年8月,30例TossyⅢ度肩锁关节脱位患者采用单纯双Endobutton技术重建喙锁韧带(A组);2011年3月至2012年5月,28例TossyⅢ度肩锁关节脱位患者采用双Endobutton钢板联合缝合重建喙锁韧带(B组)。根据Karlsson评定标准对两组患者术后肩关节总体疗效进行综合评价。结果A组中肩峰-锁骨端垂直距离〉10mm有3例,肩锁关节间隙宽度〉10mm有3例,而B组中均为0例,两组数据在统计学上差异显著(P〈0.05);A、B两组术后肌力及肩关节活动度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A组疼痛病例数多于B组(P〈0.05)。结论双Endobutton钢板联合缝合重建喙锁韧带,与单纯双Endobutton技术重建喙锁韧带相比,稳定性更强,术后疼痛症状轻。

  • 标签: 肩锁关节 喙锁韧带 脱位 重建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肩关节镜下单排双排钉对肩袖损伤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到2018年一年内在我院接受住院治疗的肩袖损伤患者共3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双排钉治疗)和对照组(单排钉治疗),每组各15例,根据手术后的各项指标来分析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手术治疗一段时间之后,观察组患者的SST评分、肩关节活动范围和力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肩关节镜下,双排钉的治疗效果要比单排钉更加显著,在临床上治疗肩袖损伤时,建议优先使用双排钉治疗。

  • 标签: 肩关节镜 单排锚钉 双排锚钉 肩袖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探讨钉系统结合空心钉固定治疗后叉韧带撕脱骨折手术的护理配合要点。方法:选择我院行钉系统结合空心钉固定治疗的80例后叉韧带撕脱骨折患者(2017年1月~2018年12月)开展前瞻性研究,随机分为2组各40例,对照组施行常规围手术期护理配合,观察组施行人性化护理配合,比较术后疼痛评分、不良情绪评分、舒适度评分。结果:(1)术后各时间点的疼痛评分比较,观察组均较对照组更低,P均

  • 标签: 后叉韧带撕脱骨折 内固定手术 锚钉系统 空心钉
  • 简介:目的评价采用微型骨钉与经骨隧道加压缝合对伸肌腱止点撕脱的拇指锤状指损伤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65例拇指锤状指病例,分别采用不N的手术方法进行治疗,其中30例行钉固定术.35例行经骨隧道加压缝合。术后全部患者均进行0.5-5年的随访,采用Dargan功能评定法评价疗效并进行比较。结果微型骨钉组中优17例、良10例,可3例,优良率为90.00%,经骨隧道加压缝合纽中优10例、良8例、可10例、差7例.优良率为51.43%。两组优良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1.28,P〈0.05)。结论采用微型骨钉较经骨隧道加压缝合治疗拇指锤状指疗效更确实,采用微型骨钉重建伸肌腱止点治疗拇指锤状指,具有操作简单、肌腱修复可靠、术后并发症少的优点.

  • 标签: 微型骨锚钉 锤状指 手术治疗
  • 简介:前交叉韧带(anteriorcruciateligament,ACL)胫骨止点撕脱骨折实际上是一种特殊类型的ACL损伤,传统的手术治疗因其创伤较大,恢复慢而较少应用,取而代之的是膝关节镜下各种缝扎或螺钉固定方法。由于关节镜操作对设备、器械和操作人员的技术要求都比较高,在我国尚未普及,我们介绍一种非关节镜下直视小切口,利用骨钉微创技术来实施对骨折块复位固定的方法。2005年3月至2007年11月,我们收治了23例急性ACL胫骨止点撕脱骨折患者,均采用骨技术进行手术固定,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 标签: 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 小切口直视 复位固定 骨锚钉 ACL损伤 膝关节镜
  • 简介:目的应用数字技术模拟单髁术中定位过程找出国人股骨侧髓内定位的插入点,并进行尸体标本实验证实可行性和准确性,为临床应用提供实验性依据。方法成人股骨标本60根,来源于复旦大学医学院,随机分成两组进行单髁置换术,数字组30根,对照组30根。数字组模拟单髁术中定位过程通过三维反求技术,找出股骨侧髓内定位的插入点,进行股骨侧定位截骨。对照组采用牛津微创置换(MP)操作手册推荐的方法找到插入点,即股骨钻孔位置必须在股骨前缘前方1cm处,且紧贴股骨髁间窝内壁内侧,进行股骨侧定位截骨。测量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股骨假体内外翻角(FCVA),胫骨假体后倾角(FCPSA)。测量统计数字组的插入点与股骨髁最高点水平线的距离来确定国人单髁置换中股骨侧髓内钉定位的插入点的理想位置。使用软件SPSS19.0对两组数据进行分析比较。定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数字组和对照组术后的FCVA分别为(1.9±1.1)°和(2.5±1.4)°(t=-2.115,P〈0.05),FCPSA分别为(8.4±0.7)°和(6.8±2.0)°(t=4.414,P〈0.01),两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数字组的FCVA及FCPSA更接近0°和10°,并且离散度小,更加精准。插入点的理想位置应在髁间窝最高点与髁间窝内侧缘中间距髁间窝水平线前方1.46cm左右的位置。结论应用数字化技术找出股骨髓内定位插入点进行膝关节单髁置换可以获得更为精确稳定的股骨假体力线。

  • 标签: 关节成形术 置换 外科手术 计算机辅助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