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1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口腔正畸模型测量中,采用数字化模型扫描技术的临床实践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22年7月—2022年12月接收的口腔正畸治疗患者13例,为其提供正畸治疗,并进行数字化印模制取和常规模型制取,分别获得数字化模型数据和石膏模型数据。对两种方法获取的数据信息进行对比。结果:数字模型、传统模型TW、TH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方法TD(测量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方法的上颌与下颌D-RMS均值均在0.2mm范围内。结论:证实数字化模型扫描技术能够获得与传统印模技术相同的模型,且可大幅降低制作成本,保证其使用的精度和效率,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数字化模型 扫描技术 口腔正畸 测量效果
  • 简介:摘要:本研究旨在探讨一种制作宠物骨骼标本模型的方法,以供教育、研究和展示之用。宠物骨骼标本对于解剖学、兽医学和生物学领域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开发出一种简单且成本效益高的制作方法对于这些领域至关重要。我们采用了多种材料和技术,包括3D打印、骨骼标本制备技术以及标本保护方法,最终成功制作出高质量的宠物骨骼标本模型。这种方法的优点在于它具有高度的可定制性,可以适用于不同种类的宠物,同时还减少了采集和处理真实骨骼标本所涉及的伦理和法规问题。

  • 标签: 宠物骨骼 标本模型 制作方法
  • 简介:摘 要:对于心脏起搏器的混沌模型,对其进行动力学分析,并通过数据和电路仿真来证明系统的混沌特性。采用非线性反馈控制、有限时间控制和跟踪控制理论,针对三种方法进行理论分析,设计三个控制器对心脏起搏器混沌模型进行控制研究,其结果是,三种控制器均能使系统由混沌到周期,使心跳达到正常。

  • 标签: 心脏起搏器混沌模型 混沌系统控制 数值仿真 电路仿真 Abstract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构建术后肺部并发症(postoperative pulmonary complications, PPCs)的预测模型并进行验证。方法:回顾性收集2019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巴南医院实施的头颈胸及上腹部三、四级手术的患者,其中满足纳入排除标准的病例有2157例。数据预处理后,通过循证和临床结合的方式筛选出预测模型的特征变量,基于机器学习技术分别构建Logistic回归模型、梯度提升决策树(gradient boosting decision tree, GBDT)模型和人工神经网络(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 ANN)模型。通过比较预测模型的准确度、灵敏度、特异度和曲线下面积(the area under the curve, AUC)等指标,评估三种模型的预测性能。结果:Logistic回归模型、GBDT模型和ANN模型的AUC值,分别为0.823 (95% CI: 0.790~0.855)、0.877 (95% CI: 0.841~0.913)和0.908 (95% CI: 0.878~0.938)。结论:基于机器学习算法构建PPCs风险预测模型具有可行性。在本研究构建的三种PPCs机器学习模型中,ANN模型具有良好的预测表现和临床价值。

  • 标签: 机器学习 术后肺部并发症 风险评估 预测模型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眼科手术中联合KANO模型护理模式干预后的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参与本次实验人数共计69例患者,实验开展时间2021年5月至2022年11月,实验划分组别为观察组及对照组,组别划分方法为奇偶分组法,其中对照组患者联合常规护理方式开展相关护理工作,对观察组患者实施KANO模型护理模式,并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后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及临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后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

  • 标签: KANO模型护理模式 眼科手术 生活质量 影响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基于IBM模型的护理干预在支气管哮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0月至2022年10月本院收治的110 例支气管哮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等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行常规健康宣教,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基于IBM模式的健康教育,干预时间为3个月,比较干预后两组患者自我效能、遵医行为、肺功能及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自我效能、遵医行为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 ,6 min步行距离(6MWD)、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肺活量(FEV1/FVC)、最大自主通气量( MVV)较对照组均明显改善(P<0.05),生活质量中的症状、活动、影响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基于IMB模型的护理干预能有效提高支气管哮喘患者自我效能及遵医行为,改善其肺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信息-动机-行为技巧模式 支气管哮喘 自我效能 遵医行为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豆腐果苷对抑郁症模型大鼠行为学的影响。方法:选择相近成年SD雄性大鼠60只,将其随机分组,对照组、模型组、空白对照组以及豆腐果苷组,每组的大鼠各15只。制备抑郁症模型大鼠。观察豆腐果苷对抑郁症模型大鼠行为学的影响。结果:相比较正常的对照组大鼠,模型组的大鼠的Open-Field评分较低,糖水的消耗量较少;相比较空白的对照组,通过豆腐果苷进行治疗之后Open-Field评分相对升高,并且糖水消耗量也增加。结论:通过对抑郁症大鼠的行为学进行观察,可以看出抑郁症大鼠行为异常,经过豆腐果苷进行治疗后,大鼠的行为学明显正常,疗效好。

  • 标签: 豆腐果苷 抑郁症 行为学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脑垂体瘤患者的治疗中,基于IMB模型开展护理服务的效果。方法:62例样本选取收治的脑垂体瘤患者,时间:2021年4月-2023年4月。根据入院先后完成分组。对照组(n=31)和研究组(n=31)。对照组予以基础护理,观察组基于IMB模型开展护理服务。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对照组知识掌握24例,掌握率77.42%;研究组实施IMB模型护理模式,知识掌握人数明显增加,共30例,掌握率96.77%,对比(P<0.05)。研究组开展IMB模型的护理服务,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显著提升,各项自护理能力评分与对照组相比明显更优,组间对比(P<0.05)。结论:针对脑垂体瘤患者,采用基于IMB模型的护理措施能显著提升对疾病的掌握程度,增加自我护理的能力,降低发生并发症的风险,应用效果显著。

  • 标签: 脑垂体瘤 IMB模型 护理模式效果
  • 简介:【摘要】 目的:观察分析对食管癌手术患者实施IMB模型为基础的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和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于2022.2-2023.2内就诊的30例食管癌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15例,常规护理)和实验组(15例,IMB模型为基础的护理干预),收集分析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ALB、PAB、TRF水平显著更低,自我效能感评分显著更高,护理满意度显著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MB模型为基础的护理干预可以有效提升食管癌手术患者自我效能感,提升营养状况,提高护理满意度,有较高应用价值。 

  • 标签: 食管癌手术 IMB模型为基础的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急性肾衰竭患者连续性血液净化(CRRT)治疗期间基于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FMEA)模型的优质护理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接诊的80例急性肾衰竭患者进行研究,按照随机数表法,把患者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两组患者均接受CRRT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基于FMEA模型的优质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肾功能指标、血流动力学指标、炎症指标,以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护理前,两组患者的Scr、BUN和UA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以上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前,两组患者的DBP、SBP和HP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以上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前,两组患者的IL-6、TNF-α和Hs-CRP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以上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的总发生率(7.5%)显著低于对照组(3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性肾衰竭患者在CRRT治疗期间,应用基于FMEA模型的优质护理效果显著,可显著改善患者的肾功能、血流动力学,减少炎症反应和并发症,值得临床上应用及推广。

  • 标签: 急性肾衰竭 CRRT治疗 FMEA模型 优质护理 肾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构建急性心肌梗死(AMI)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护理风险预警模型,评估应用临床护理工作的效果。方法:在循证护理的基础上文献回顾,结合急诊PCI术的临床观察重点,初步构建护理风险事件为猝死发生、出血危险、深静脉血栓形成、非计划性拔管四种类型,制订护理评估量表并实施相应的预防策略,匹配专科的护理内涵。选择2018年1月至2020年2月诊断为AMI行急诊PCI术的8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0例)。对照组常规进行心电监护、血流动力学监测等病情观察,备好急救设备与药品及健康教育等模式进行护理。观察组通过评估量表进行相应的危险分层并落实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患者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患者平均住院天数、护理满意度变化。结果:观察组患者猝死发生、出血危险、深静脉血栓形成、非计划性拔管例数明显减少,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急诊PCI术 护理风险 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分析影响神经危重症患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并建立相应的预测模型,以提供针对性的治疗和管理策略。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设计,收集了100例神经危重症患的临床资料。通过统计分析、生存分析和机器学习方法,系统评估了与预后相关的危险因素。基于这些因素,构建了预测模型。结果:纳入的100例神经危重症患中,经过统计分析发现,年龄、性别、既往疾病史、疾病严重程度、并发症等因素与预后不良显著相关(P

  • 标签: 神经危重症 预后不良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基于健康信念模型的老年人健康管理体检服务利用影响因素。方法:本研究在健康信念模型的指引下,运用自编的问卷调查法,从三个省、市、县、乡镇、村、社区等多个层面,对1081名老年人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在老年人群中,年龄,工作与否,是否饮酒,体重,血压,认知功能障碍,城乡及地区对老年人群进行医疗检查的频率有显著影响。结论:为老年健康检查因素进行分析,良好的健康管理体检方式便于医护人员进行检查和进行治疗。

  • 标签:
  • 简介:摘要:计算机断层扫描(CT)技术是医学影像学和临床医学领域的关键工具,其快速发展已经在诊断、治疗和研究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综述了CT技术的多个前沿与突破,强调了它们对医疗保健和科学领域的重要性。

  • 标签: 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 前言 突破
  • 简介:摘要:随着现代化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持续更新迭代,整个社会逐渐步入到了信息化时代,同时对于现代化医院运营管理也提出了更加多元、复杂的新要求,需要医院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全面采集医疗设备管理、病人病情、医疗诊断等方面的数据信息,有针对性地提高医院系统化管理水平和卫生服务质量,促使医院系统朝着更加科学、规范的方向发展。基于此,文章以现代化医院管理中的计算机应用效能为切入点展开研究,综合探讨计算机在现代化医院管理中的实践应用,希望能为相关医院加强信息化管理建设提供一些与众不同的创新思路。

  • 标签: 现代化医院 管理 计算机
  • 简介:摘要:作为临床护理学科的组成部分,外科护理学课程是基于现代护理观点,研究对外科患者如何开展整体护理干预的专业课程。本研究基于BOPPPS模型,以肝脏疾病患者的护理为例,分析在线开放课程外科护理学课程思政建设的有效路径,以期能够对外科护理学专业教学改革形成促进作用。

  • 标签: BOPPPS模型 在线开放课程 外科护理学 思政建设
  • 简介:【摘要】 目的:老年乳腺癌患者及配偶跌倒预防健康教育中采取IMB模型,分析该方法的效果。方法:纳入52例老年乳腺癌患者及配偶为本次研究对象,纳入时间为2021年2月-2022年2月。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上述患者分为参考组及实验组。其中参考组行常规健康教育,实验组在此基础上采取IMB模型,每组26例。对比2组干预效果。结果:焦跌倒预防知信行评分比较发现,实验组高(P<0.05)。跌倒恐惧评分对比发现,实验组较低(P<0.05)。干预满意度对比发现,实验组较高(P<0.05)。结论:老年乳腺癌患者及配偶跌倒预防健康教育中采取IMB模型,可提升患者及配偶知信行,缓解其跌倒恐惧,提升其满意度。 

  • 标签: IMB模型 老年乳腺癌 配偶 跌倒预防 健康教育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主动脉夹层患者术后谵妄的危险因素和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2022年1月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180例主动脉夹层患者,总结患者术后发生谵妄的原因以及对于谵妄发生的预测模型。结果:选取的180例患者中,发生谵妄的有108例(60.00%,108/180),其中男性患者69例(63.89%,69/108),女性患者39例(36.11%,39/108)。发生谵妄的原因主要有:高血压病史、血氧水平、药物因素。结论:在主动脉夹层患者中出现术后谵妄的因素与患者的年龄、性别、以及其他因素有关,所以临床需要密切关注患者术后的状态,采取预测模型尽可能减少患者发生谵妄。

  • 标签: 主动脉夹层 术后谵妄 危险因素 预测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