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7 个结果
  • 简介:有人类就有战争,有战争就有外科。西方医学的发展,就是从外科开始的。一直以来,外科属于手工劳动的范畴,古老的医学与现代科技接轨需多部门、全方位的融汇。现在有数字地球、数字国家、数字医院,那么,外科就会出现数字外科。

  • 标签: 数字医学 外科 微创
  • 简介:本文根据多年计算图像分析系统的使用经验,结合免疫组化图像分析的特点,详细分析了免疫组化图像计算定量分析的主要环节及诸多方面的影响因素,尤其对免疫组化图像测量参数及测量方法的选择和设计进行了较深入的探讨。旨在提高免疫组化图像计算定量分析数据的科学性、可靠性、可重复、可比性,尽可能避免人为因素对测量结果的影响。

  • 标签: 免疫组化图像 计算机定量分析 操作规程
  • 简介:目的评价内窥镜下经x-tube腰椎板切除减压,髓核摘除术的初步临床效果。方法自2010年1月共收治13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其中L4/5节段7例,L5/S1节段6例,均行内窥镜下经x.tube腰椎板切除减压,髓核摘除术,按改良Macnab评分标准评价临床效果,同时记录手术时间,失血量及并发症。结果所有病例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3-12个月,平均6个月。术后功能评定按改良Macnab评分分级:优10例,良3例,优良率100%。未发现手术并发症。手术时间45-105min,平均60rain,失血量10,95mL,平均30mL。结论METRx内窥镜辅助X-Tube下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微创直视化、管道化特点,效果满意;应严格把握手术适应症,术中仔细操作.避免手术并发症发生。

  • 标签: 腰椎间盘突出症 治疗 内窥镜 X-TUBE
  • 简介:目的探讨TAC新辅助化疗方案治疗三阴性乳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接受4~6个周期TAC新辅助化疗方案治疗的63例三阴性乳腺癌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近远期化疗疗效.结果化疗后随访时间16~30月(中位30.6月).63例患者总有效率为96.83%,其中完全缓解率57.14%(36/63),部分缓解39.68%(25/63).主要不良反应包括中性粒细胞减少36例(57.14%),中性粒细胞减少性发热25例(39.68%),恶心呕吐33例(52.38%),腹泻14例(22.22%),口腔黏膜炎13例(20.63%),乏力虚弱10例(15.87%).术后死亡7例,局部复发8例,远处转移21例,3年生存率88.89%.结论应用TAC新辅助化疗方案能提高TNBC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提高3年生存率.

  • 标签: TAC方案 三阴性乳腺癌 新辅助化疗
  • 简介:目的观察N-乙酰半胱氨酸(NAC)联合丙戊酸钠和帕罗西汀治疗双相障碍抑郁发作的疗效。方法收集双相障碍抑郁发作患者50例,随机分为两组,在充分应用心境稳定剂丙戊酸钠和抗抑郁药帕罗西汀基础上,研究组(28例)加用NAC治疗,对照组(22例)不加用NAC,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第4周、第8周和第10周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评定疗效,采用不良反应量表(TESS)评定治疗中出现的不良反应。结果两组间HAMD-17评分在治疗第8周和第10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2.49、3.47,P均〈0.05),研究组第10周临床治愈率(89.29%)高于对照组(63.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72,P〈0.05)。两组TE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3.P〉0.05)。结论N-乙酰半胱氨酸对双相障碍抑郁发作有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

  • 标签: N-乙酰半胱氨酸 双相情感障碍 抑郁发作 谷胱甘肽
  • 简介:结核病是全球关注的公共卫生和社会问题,也是我国重点控制的主要疾病之一。据WHO估计,全球约有1/3人口受到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tuberculosis,Mtb)感染,全世界每年都有新发结核病例830万以及死亡病例180万[1]。我国结核病的发病率位于世界第二,每年新增结核病患者约150万,受感染人数约5亿。在结核病防治中,早期快速诊断与治疗是控制结核病的关键。目前临床应用最多的仍是痰抗酸杆菌涂片和结核菌素纯蛋白衍生物(PPD)皮试,前者阳性率低,

  • 标签: 结核病 诊断 结核分枝杆菌 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
  • 简介:背景:椎间融合器的表面性征是制约其远期临床疗效的关键因素.如何优化可降解性融合器的生物活性和结构特征以适应细胞生长是仿生研制椎间融合器的核心步骤.目的:分析数字化影像学及表面修饰技术研制椎间支架的可行性,评估构筑生物支架的方法.方法:获取颈椎标本解剖数据,对相邻层匹配轮廓间三维表面进行重构来确定支架形貌,以Nd:YAG激光联合RGD表面修饰纳米级β-磷酸三钙/壳聚糖/聚己内酯支架,观察支架形貌,测定支架的相容性、亲水性及降解力学特性.结果与结论:图像三维重构可提高支架外部轮廓的精确度,减少单纯理化制备过程的参数误差,使支架空间三维布局更加合理,联合表面改性后的支架拥有稳定的降解速率及良好的亲水表面,能达到椎间支架的力学要求,且具备良好的生物相容性,是一种理想的椎间融合器候选材料.

  • 标签: 仿生椎间融合器 图像 三维重建 纳米 融合器 表面改性
  • 简介:目的运用循证医学方法,为1例机械辅助通气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制定合理的卧位方案。方法在充分评估患者病情的基础上,根据PICO原则,提出临床问题,检索Cochrane图书馆(2005~2011.1)、DARE(2011.3)、CCTR(2011.3)、MEDLINE(1996~2011.1)以及CNKI(1979~2011.1),查找高质量临床证据,并根据患者情况及家属意愿制定合理护理方案。结果共检索出有关机械辅助通气的ARDS或急性呼吸衰竭患者合理卧位的Meta分析3篇,随机对照试验3篇,系统评价1篇,自身前后对照研究1篇。证据表明:①早期对患者应用俯卧位,尤其是针对双肺或左肺功能障碍者,可以有效改善其氧合状况,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的发生率;②长期俯卧位会增加压疮发生的危险性;③俯卧位可以延长患者生存时间,但尚无充分证据证明该卧位可以明显降低轻度ARDS患者的病死率。综合文献信息并结合患者具体病情,为其制定出如下护理方案:在发病早期(24~36小时内)给予俯卧位机械通气,同时加强受压部位的皮肤护理,预防压疮。经过4周左右的综合治疗和俯卧位机械通气,患者的氧合状况有了明显改善,SpO2达90%~100%,生命体征稳定,未出现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和压疮,患者准备脱机,转入普通病房进行后续治疗。结论为重度ARDS患者进行早期俯卧位机械通气,可以改善氧合,减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及肺损伤的发生,但对轻度ARDS患者采用俯卧位机械通气是否会延长生存时间、降低其病死率仍需高质量证据进一步验证。

  • 标签: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急性呼吸衰竭 机械通气 俯卧位 循证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下回肠储袋与直肠肌管吻合术治疗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familialadenomatouspolyposis,FAP)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06~2011年为13例FAP患者分别行腹腔镜辅助回肠储袋与直肠肌管吻合术及回肠储袋与肛管吻合术的临床资料,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切口长度、进食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术后6个月随访,腹腔镜辅助下回肠储袋与直肠肌管吻合术较回肠储袋肛管吻合术后患者排便次数明显减少,肛管静息压及最大收缩压明显增高。结论:与传统回肠储袋肛管吻合术相比,回肠储袋直肠肌管吻合手术保留了部分直肠肌管,不仅有效减少了盆底肌肉损伤的可能性,而且很好地保护了肛门括约肌,因而可更好地保留患者的控排便功能。

  • 标签: 息肉 家族性 腹腔镜检查 病例报告
  • 简介:目的比较表阿霉素联合多西紫杉醇新辅助化疗方案(ET方案)对三阴乳腺癌(TNBC)和非三阴乳腺癌(non-TNBC)的临床疗效及预后差别。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ET新辅助化疗方案治疗的198例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免疫组化结果将乳腺癌分为TNBC及non-TNBC两组,对两类乳腺患者接受ET新辅助化疗方案后的病理疗效及预后的差别进行分析比较。结果198例乳腺癌患者中,TNBC43例,non-TNBC155例。所有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cOR)为76.8%,其中完全缓解率24.7%,部分缓解率48.5%;TNBC患者的临床有效率84.2%,病理完全缓解率(pCR)27.9%;non-TNBC患者临床有效率70.4%,病理完全缓解率12.9%。TNBC患者与非TNBC患者5年无病生存率(DFS)分别为52.9%和70.9%(P〈0.05);TNBC患者与非TNBC患者5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59.1%和80.5%(P〈0.05)。结论表阿霉素联合多西紫杉醇新辅助化疗方案治疗三阴乳腺癌患者能够获得较好的临床效果。

  • 标签: 乳腺肿瘤 三阴乳腺癌 新辅助化疗 预后
  • 简介:由国内著名消化内镜专家金震东、李兆申、王贵齐、杨爱明等教授联合主编的《消化超声内镜诊断技术》、《消化超声内镜穿刺技术》和《消化超声内镜治疗技术》多媒体教学光盘已由中华医学电子音像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消化超声内镜诊断技术》收集了12个精彩操作演示和23个经典临床病例,介绍了小探头超声内镜诊断技术及大探头超声内镜诊断技术,是目前国内全面介绍消化超声内镜诊断技术的光盘。《消化超声内镜穿刺技术》课件中主要介绍了在超声内镜引导下穿刺食管、纵隔、胃、十二指肠、胰腺等部位的操作方法与技巧。《消化超声内镜治疗技术》课件详细演示了超声内镜引导下肿瘤注射术、

  • 标签: 小探头超声内镜 多媒体教学光盘 内镜治疗技术 消化内镜 诊断技术 穿刺技术
  • 简介:由国内著名消化内镜专家金震东、李兆申、王贵齐、杨爱明等教授联合主编的《消化超声内镜诊断技术》、《消化超声内镜穿刺技术》和《消化超声内镜治疗技术》多媒体教学光盘已由中华医学电子音像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消化超声内镜诊断技术》收集了12个精彩操作演示和23个经典临床病例,介绍了小探头超声内镜诊断技术及大探头超声内镜诊断技术

  • 标签: 小探头超声内镜 多媒体教学光盘 内镜治疗技术 消化内镜 诊断技术 穿刺技术
  • 简介:凭借独特的技术优势,介入放射学迅速发展,已成为临床三大诊疗技术之一。作为一门以医学影像学为基础的高新技术学科,介入放射学的持续高水平发展与介入诊疗设备的研究开发紧密相关。秉承"以人为本,简化医疗保健"的品牌理念,以不断满足介入放射学临床应用的发展需求为立足点,飞利浦"炫"系列血管介入新平台(如AlluraXperFD20、FD2020)相继推出了一系列针对神经、肿瘤、外周血管的介入技术工具,为介入放射学与医学前沿技术接轨提供了良好契机。

  • 标签: 介入技术 飞利浦 肿瘤 神经 介入放射学 医学影像学
  • 简介:目的探讨超声血管增强技术(VET)联合断层超声显像技术(TUI)在胎儿先天性心脏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VET—TUI技术对二维超声筛查诊断为先天性心脏病的17例孕22~30周中晚孕期胎儿进行检查,在获取满意的胎儿心脏容积数据后通过TUI模式,对胎儿心脏进行断层分析,并与产后临床检查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产前应用VET-TUI技术17例胎儿均获得满意的心脏容积数据及胎儿心脏断层成像图像,17例先天性心脏病胎儿中单一性先天性心脏病3例,复合性先天性心脏病14例。17例胎儿心脏畸形包括心内膜垫缺损5例、永存左位上腔静脉7例(其中1例下腔静脉离断合并异常连接)、右心室双出口4例(包括左侧心室解剖右心室双出口)、肺动脉狭窄6例、室间隔缺损8例、主动脉弓缩窄2例、大动脉转位1例、主动脉闭锁2例、右位主动脉弓3例、左心室发育不良2例、右心室发育不良1例、单心室1例、三房心1例、镜面右位心1例。产前超声诊断与引产后尸检结果相符合10例(10/17),与产后超声心动图复查结果相符合5例(5/17),误诊2例(1例超声诊断永存动脉干,尸检证实为升主动脉闭锁,1例超声诊断单心室,尸检证实为左心室发育不良)。结论应用VET—TUI技术可增加超声图像的清晰度,使胎儿心脏与大血管容积图像清晰直观,易于辨别,较常规二维超声心动图能提供更多胎儿心脏细微解剖结构的诊断信息。

  • 标签: 超声检查 产前 心脏病 先天性 超声血管增强技术 断层超声显像技术
  • 简介:本文通过仿真实验研究了单帧低分辨率图像的超分辨率重建技术。首先,阐述了用于单帧超分辨率重建的插值法、IBP法和POCS法,然后通过matlab7.0仿真程序验证了双三次插值法、双线性插值法、POCS法和IBP法,并根据仿真实验的结果分析这些方法重建效果的好坏。实验结果表明,实验结果证明,双线性插值方法的重建结果要优于双三次插值的重建结果;IBP的重建效果要优于POCS方法;对于IBP和POCS来说,2种方法都能获得较好的重建结果,并且用于图像的帧数越多,重建的效果越好;此外,客观评价方法与主观评价方法有时不能获得相同的评价结果,但在多数情况下,客观评价方法都能取得与主观评价方法一致的结果。

  • 标签: 超分辨率重建 IBP POCS 插值
  • 简介:近年来,CT设备取得长足发展,能谱CT、双源CT和宽探测器的诞生,引领能谱成像、低剂量高清成像、心脏成像及大范围灌注成像等前沿技术应用于临床各个领域。放射科医师根据临床需要开展了更加广泛的研究,相信伴随研究成果的不断总结和发表,临床应用前景会越来越受到同行的关注,也将会丰富影像诊断的手段。

  • 标签: CT成像技术 临床应用 征文 放射科医师 CT设备 双源CT
  • 简介:低位直肠癌由于位于人体盆腔底部邻近肛门,深在又隐蔽,在肿瘤生长过程中又往往极易侵犯女性的子宫、阴道,男性的前列腺及盆壁等组织。造成外科治疗难度大、疗效差和保肛率低。永久性的人工肛门更使患者感到沮丧和痛苦。近年来国际上开展了一种所谓“经前会阴超低位直肠前切除术”的新术式,专用于低位直肠癌的外科治疗。该术式在设计上打破了同类手术上百年来一直遵循的从腹盆腔开始分离直肠和肿瘤,最终经肛门切除肿瘤,然后采用手工吻合肠道的传统保肛模式,采用经前会阴切口的肿瘤切除和吻合器技术的肠道吻合方式。同传统的低位直肠癌手术相比,该术式具有更高的保肛率和更为满意的肛门功能,并能做到真正意义上的直肠全系膜切除(TME)。

  • 标签: 直肠肿瘤 结直肠外科手术 方案评价
  • 简介:胃癌的手术治疗在近二十年得到了快速发展,体现在手术根治的标准化、重建方式的不断成熟完善及腹腔镜胃癌根治术的兴起等方面。上世纪90年代初,日本临床肿瘤学界就极力推崇D2根治术,认为D2根治术可明显改善患者的远期生存率,并且不增加手术风险及术后并发症[1]。

  • 标签: 胃癌根治术 腹腔镜技术 D2根治术 临床肿瘤学 远期生存率 术后并发症
  • 简介: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交通事故等意外伤害明显增加,高能量损伤导致的骨盆骨折发生率明显增高。骨盆骨折占全身骨折的0.3%.6.0%,在多发伤患者中占20%。2001年王亦璁…报告骨盆骨折死亡率高达5%~20%,尤其是不稳定型骨盆骨折合并休克的患者死亡率更高。骨盆外固定支架具有损伤小、手术时间短、操作简单、出血量少及能较好控制骨折移位等优点,被视为一种快速、简单、有效的固定方式。Riemer等报告创伤早期应用骨盆外固定支架固定能使抢救期患者的死亡率从22%降至8%。

  • 标签: 骨盆骨折 骨折发生率 内固定技术 骨盆外固定支架 外固定支架固定 高能量损伤
  • 简介:20世纪50年代,机械性吻合闭合技术因操作方便、能缩短手术时间和降低术后吻合口漏的风险,在胃肠外科已被广泛应用。随着机械性吻合闭合器械不断研发、技术不断熟练,其在肝胆胰外科中的应用逐步得到认可。但目前国内尚缺乏机械性吻合闭合技术在肝胆胰外科应用的共识与指南,也无有力的循证医学支持。本文探讨机械性吻合闭合技术在肝胆胰外科中的应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以促进该技术更科学合理的应用。

  • 标签: 肝胆胰外科 吻合器 肝切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