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64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基于层层自组装技术以乳液液滴为模版,制备了一种新型微胶囊。通过荧光显微镜,扫描电镜,傅立叶红外红外光谱及紫外-可见光吸收光谱等对制备产物进行了相关表征。结果表明利用该方法所制备的微胶囊结构稳定。将盐酸阿霉素装载于微胶囊后,药物可缓慢释放。

  • 标签: 水包油乳液 微胶囊 药物装载 药物释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胫骨平台骨折的护理措施。方法随机抽选我院2015年4月~2017年12月收治的60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0例患者经手术治疗及护理配合,34例显效,25例有效,治疗总有效率为98.3%;57例患者及家属对护理表示满意,护理满意度为95%。结论有效的护理措施能够提高胫骨平台骨折的手术治疗效果及护理满意度,缩短患者治疗及康复的时间,减少患者的痛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胫骨平台骨折 护理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胫骨平台骨折手术配合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78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锁定加压钢板)和观察组(关节镜微创),各39例。观察组在手术过程中给予手术配合工作。对比治疗优良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骨性愈合时间。结果观察组治疗优良率高于对照组,手术时间及骨性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手术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胫骨平台骨折治疗中给予手术治疗可提高治疗效果,缩短治疗时间,减少术中出血对患者造成的影响,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胫骨平台骨折 手术配合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多层螺旋CT在胫骨平台骨折诊断中的应用。方法选择在我院2015年1月~2018年7月接收的胫骨平台骨折患者82例作为分析对象,根据检查方式分为CT组和X线组,比较两组诊断方式结果。结果使用X线进行诊断的结果判断有72例为胫骨平台骨折,诊断率为87.8%;使用CT诊断结果为82例均为胫骨平台骨折,诊断率为100.0%,很明显CT组高于X线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种诊断方式诊断出的骨折类型没有明显的差异(P>0.05).结论对于诊断股平台骨折使用多层螺旋CT具有较高的诊断率,同时也能确定骨折类型,为临床治疗提供了更加准确的图像数据,对提高手术治疗有帮助,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胫骨平台骨折 多层螺旋CT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本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期间收治的胫骨平台骨折患者,共74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7例。对照组实施常规钢板内固定,观察组实施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对比组间疗效差异。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统计学差异显著(P<0.05)。结论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骨折效果确切,关节恢复好。

  • 标签: 常规钢板内固定 锁定钢板内固定 胫骨平台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锁定钢板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以我院治疗的 60例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收治时间的先后平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其中对照组给予传统钢板治疗,观察组给予锁定钢板治疗。评定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以及完全负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显著( P< 0.05);观察组膝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显著( P< 0.05)。结论 锁定钢板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可大大减少骨折愈合时间,且膝关节恢复较快,临床疗效显著,值得广泛推广应用。

  • 标签: 锁定钢板 传统双钢板 复杂胫骨平台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医院自动化药房如何建立药师-患者交互平台。方法分析医院自动化药房建立药师-患者交互平台的必要性,并设计具体内容。结果与结论医院自动化药房可通过建立完善的信息交互平台、零距离交互平台使药师与患者相互沟通,以促进合理用药。

  • 标签: 自动化药房 信息交互平台 零距离交互平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网络互动平台在内科学教学中的联合应用。方法将我校2013级本科学生随机分为网络互动平台班(观察组)和普通班(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方法,观察组采用微信、“Hi现场”、“问卷星”等预习、上课及答题。教学结束后通过问卷调查学生学习情况。结果观察组期末考试成绩、随堂测验成绩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教学方式满意度为97.3%,明显高于对照组80.0%,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网络互动平台在内科学教学中的联合应用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 标签: 网络互动平台 内科学 教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手术方法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8例经双切口双钢板内固定治疗,将其设定为对照组,32例经单侧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将其设定为观察组,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手术时间、完全负重时间以及骨折愈合时间明显更短,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优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术式均可对胫骨平台骨折进行有效治疗,相较之下单侧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的效果更为突出,患者疾病康复更快。

  • 标签: 胫骨平台骨折 双切口双钢板内固定 单侧锁定钢板内固定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将关节镜辅助下治疗应用在胫骨平台骨折患者中,观察临床效果。方法本文实验开展研究的资料是2015年2月至2017年11月本院纳入后予以诊治的32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予以分组方法是随机法,一组纳入16例,常规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用于参照组,关节镜辅助下治疗用于实验组,计算2组患者的手术用时、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用时、术后并发症计算率。结果参照组患者的手术用时对比实验组患者更低,参照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用时对比实验组患者更高,参照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计算率对比实验组患者更高,P<0.05,展示数据计算的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胫骨平台骨折患者实施关节镜辅助之下治疗得到良好效果。

  • 标签: 关节镜 胫骨平台骨折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医院信息化在医疗改革的牵引下,经过多年的发展,基本覆盖了医院的管理、医疗、教学、科研、物流等环节和流程,形成了完整的信息系统。这些系统因其业务而相互独立,造成信息岛的问题,难以使用大量的信息数据,如医疗、办公、医药等。因为它们不能被分享,所以,建立一个基于实源地址验证技术(SAVI)的基本网络,从网络层面解决可信的信息安全传输问题。这三者的整合形成了一个数字化的医院数据交换平台,为医院信息资源的整合和安全互动提供了有效的解决方案。

  • 标签: 医院 数据交换 设计 实施
  • 简介:  【摘要】 目的:研究閉合性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最佳手术时机与手术入路选择,并观察影响骨折愈合的因素。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 2015年 6月 -2016年 7月本院收治的闭合性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 130例,根据手术入路方式不同分为Ⅰ组( 32例膝前外侧单切口单钢板内固定)、Ⅱ组( 33例膝内外侧切口双钢板内固定)、Ⅲ组( 36例膝前正中直切口双钢板内固定)、Ⅳ组( 9例膝前后联合入路单或双钢板内固定)、Ⅴ组( 20例小切口或闭合复位外固定架固定),比较各组手术出血量、切口感染、内固定失败、骨折愈合时间、关节功能,观察不同手术时机延迟愈合、皮肤缺血坏死、浅表感染、深部感染发生率,应用 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影响骨折愈合的因素。结果: V组术中出血量最少,Ⅳ组术中出血量最多;Ⅳ组无切口感染, V组切口感染发生率最高;Ⅳ组无内固定失效, V组内固定失效率最高;Ⅳ组骨折愈合时间最短,Ⅰ组骨折愈合时间最长;Ⅳ组关节功能优良率( 100%)最高, V组关节功能优良率最低。 5~ 8 d行手术无延期愈合、皮肤缺血坏死发生, 7~ 8 d行手术浅表感染发生率最低, 7~ 8 d和 >8 d深部感染发生率为 0。 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年龄、糖尿病、术后并发症是影响骨折愈合的因素( P<0.05)。结论:膝前后联合入路单或双钢板内固定治疗闭合性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效果较好, 5~ 8 d是行手术的最佳时机,年龄、糖尿病、术后并发症是影响骨折愈合的因素。  

  • 标签:    胫骨平台骨折 复杂性 闭合性 手术时间 手术入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胫骨平台骨折非解剖复位对膝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于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胫骨平台骨折患者中选取60例,随机分组,每组为30例,分别接受非解剖复位治疗及手术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在膝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的比较结果上,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胫骨平台骨折患者,实施非解剖复位治疗后无损患者膝关节的正常功能,患者预后良好。

  • 标签: 胫骨平台骨折 非解剖复位 膝关节功能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施以锁定钢板内固定术干预,观察患者干预效果。方法对我院纳入的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施以锁定钢板内固定术及常规钢板固定干预,对两种不同干预方式结果指标进行对比,分析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术后,愈合、住院时间指标优于对照组,差异对比明显。观察组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良好,有效率为96%,对照组为74%,差异对比明显,观察组干预方式优于对照组。讨论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应用锁定钢板内固定术干预,治疗效果较为显著,患者术后创口恢复时间缩短,骨关节功能恢复良好,为临床干预该类疾病提供有效方式,具有推广意义。

  • 标签: 锁定钢板内固定术 复杂胫骨平台骨折 对照组 观察组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不同手术切口治疗SchatzkerⅤ型、Ⅵ型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通过回顾性研究2014年~2017年我科收治且行手术治疗的20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分组A组10例,为膝前正中切口入路;B组10例,为膝前内外侧双切口入路。①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负重时间、骨折愈合时间;②统计并发症发生情况;③术后1年分别对患者进行Rasmussen膝关节功能评分,计算优良率。结果B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A组(P<0.05);而负重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比较,A、B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A、B两组术后分别出现1例关节强直患者,且Rasmussen膝关节功能评分优良率均为80%,数据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SchatzkerⅤ型、Ⅵ型胫骨平台骨折在完成坚强有效内固定的前提下,不同手术切口各有利弊,需根据具体骨折类型及软组织情况选用恰当入路。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微信平台在提高外科护理管理中信息传导效率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5月至2018年5月我院外科护理工作情况,其中15名护理人员采用传统口头传递信息,作为对照组,15名护理人员采用微信平台进行信息传递,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护理人员护理管理工作中信息传导效率和护理服务质量。结果观察组护理人员的通知收到时间、接受反馈时间和晨间学习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人员护理质量考核评分、每周重点工作完成评分、防范及改进措施执行评分和护理满意度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微信平台可有效提高外科护理管理中信息传导的效率,对于提高护理人员的护理服务质量和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均具有积极作用,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微信平台 外科护理 信息传导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社区糖尿病防治中健康教育平台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16年6月到2017年6月期间确诊为糖尿病的患者11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5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健康教育,试验组采用健康教育平台进行健康教育。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后血糖水平,并比较患者糖尿病健康知识掌握度。结果患者干预后血糖水平比较试验组更优,数据对比P<0.05。干预后患者糖尿病健康知识掌握度比较试验组更优,数据对比P<0.05。结论社区糖尿病防治中健康教育平台的应用效果较好,具有较高临床价值。

  • 标签: 糖尿病 社区防治 健康教育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