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5
284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我院290例孕妇的临床护理资料,总结护理方法。方法290例孕妇均给予无痛人流手术与常规护理。结果290例患者手术都非常成功,并且没有漏刮与并发症的发生。结论无痛人流围期的护理分三个阶段能够保障受者的安全,幷解除了她们的后顾之忧。

  • 标签: 无痛人流术 护理 麻醉
  • 简介:摘要随着我国医疗改革事业的不断发展,医疗技术也取得了极大的进步,特别是在对小儿腹股沟斜疝进行治疗的方面也取得了极大地进展,不断有新的式得到开发和运用,如腹腔镜下疝囊高位结扎,本文主要对腹腔镜下疝囊高位结扎与传统式进行比较,并进行如下综述。

  • 标签: 腹股沟斜疝 腹腔镜 传统术式 疝囊高位结扎术 比较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儿斜视矫正手术的术前、术后护理干预措施与方法。方法对60例斜视患儿中的配合及护理,进行回顾分析。结果60例患儿均顺利成功的完成手术,无任何护理差错事故发生。结论护理人员在术前做好充分准备,加强中密切配合、术后全面护理,及时处理常见并发症,提高了手术的安全性及成功率,确保手术顺利完成。

  • 标签: 斜视 全麻 配合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重复剖宫产的手术指征以及对母婴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6月至2012年5月在我院进行重复剖宫产的单胎产妇127例作为重复剖宫产组,选取同期初次剖宫产的单胎产妇150例作为初次剖宫产组,观察两组手术指征以及母婴结局。结果重复剖宫产的主要手术指征为高危妊娠,初次剖宫产为社会因素;重复剖宫产组前置胎盘率、子宫破裂率、盆腹腔粘连率、产后出血率明显高于初次剖宫产组(P<0.05),新生儿Apgar评分明显低于初次剖宫产组(P<0.05)。结论重复剖宫产手术指征主要为高危妊娠,且容易出现前置胎盘、子宫破裂、盆腹腔粘连、产后出血和新生儿窒息,因而在临床上应谨慎使用。

  • 标签: 重复剖宫产术 手术指征 母婴结局
  • 简介:目的总结经尿道前列腺电切(TURP)与汽化电切(TUVP)的中、术后近远期并发症,以利今后减少前列腺手术并发症发生,提高手术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7年3月至2012年9月期间收治的150例良性前列腺增生症患者,其中TURP79例,TVP71例。分析并比较两组患者中、术后近期和远期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死亡病例。TURP组和TVP组电切综合征(TURS)3.8%和1.4%(P〈0.05),包膜穿孔尿外渗11.4%*118.5%,术后出血3.8%和1.4%,尿路感染3.8%和8.5%,尿道狭窄2.5%和5.6%,膀胱颈挛缩1_3%和0,勃起功能障碍8.9%和4.2%(P〈0.05),尿失禁3.8%和2.8%。结论TURP与TVP均为BPH患者安全而有效的外科治疗方法,应根据临床具体情况进行选择。

  • 标签: 良性前列腺增生症 前列腺电切术 汽化电切术 并发症
  • 简介:目的探讨两种不同麻醉方法对胃癌根治患者围期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20例择期行胃癌根治患者随机分入A组(全身麻醉组)和B组(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麻醉),每组各60例。比较两组围期血清皮质醇、T淋巴细胞亚群,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水平。结果A组术后2h至3d血清皮质醇浓度显著升高(P〈0.05),B组未见升高;两组术后IL-6、IL-8均显著升高,CD3、CD4、CD4/CD8显著下降,但A组IL-6、IL-8显著高于B组(P0.05),A组CD3、CD4、CD4/CD8显著低于B组(P〈0.05)。结论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麻醉用于胃癌根治,可减小应激反应,对麻醉后免疫功能抑制作用小。

  • 标签: 胃癌根治术 麻醉 T淋巴细胞 炎症因子
  • 简介:上世纪90年代无张力修复腹股沟疝理念、技术引入我国,并在各级医院推广。由于其符合机体生理结构,恢复快,复发率低,已成为治疗腹股沟疝的主要手术方式。随着对腹股沟区解剖生理研究的深入,对腹股沟疝发生发展的进一步了解,更为合理、有效的无张力修复方式被介绍到临床。在开展疝环充填式无张力修补技术(Rutkow)5年后,常州市武进中医院2007年1月2012年2月将Millikan技术应用到临床共完成65例,取得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 标签: 腹股沟疝 治疗 无张力修复 充填式无张力 生理结构 手术方式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低位小切口甲状腺次全切除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4月-2013年4月我院行甲状腺次全切治疗的患者68例,按照式不同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36例行常规甲状腺次全切除治疗,观察组32例行低位小切口甲状腺次全切除治疗。比较两组疗效及预后。结果两组患者手术均获成功,未出现甲状腺危象及死亡。观察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中出血量、颈部皮肤感觉异常持续时间、术后3个月抬头视物受限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P<0.05),且在并发症方面无显著差异。结论低位小切口甲状腺次全切除具有手术切除率高、并发症少等优点,在保证医疗效果的同时,兼具美容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低位小切口 甲状腺次全切除术 临床疗效 并发症
  • 简介:单间室膝关节置换(unicompanfnentalkneearthroplasty,UKA)的概念早在1952年由McKeever实现,他将一个金属的单侧胫骨平台假体植入病变一侧的胫股关节间室,用于治疗单一间室的膝关节骨关节炎。现代意义上的单髁膝关节置换(unicondylarkneearthroplasty,UKA)是1973年由Marmor设计的单髁表面置换假体,此后的很多固定平台单髁置换假体都是模仿他的设计。

  • 标签: 单间室膝关节置换术 膝关节骨关节炎 表面置换假体 假体植入 胫股关节 胫骨平台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股骨颈骨折后使用不同髋关节置换的临床处理措施,观察两者的疗效。方法将我院88例股骨颈骨折的患者按治疗方法随机分为两组,分别是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4例。观察组采用全髋关节置换治疗股骨颈骨折,对照组采用半髋关节置换治疗股骨颈骨折,对比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中手术时间明显要长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中出血量、术后输血量、入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都与对照组对比无差异(P>0.05),且观察组术后随访的Harris评分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髋关节置换与半髋关节置换治疗股骨颈骨折都具有较好的疗效,但术后疼痛及康复情况全髋关节置换明显优于半髋关节置换的方案,更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 标签: 股骨颈骨折 髋关节置换术 观察
  • 简介:目的探讨比较Ⅱ、Ⅲ型食管胃结合部癌腹腔镜根治与传统开腹癌根治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7月至2011年7月行根治性手术的食管胃结合部恶性肿瘤病例200例,患者均为Ⅱ、Ⅲ型食管胃结合部恶性肿瘤。所有病例均随机选择,接受腹腔镜手术组100例,传统手术组100例,比较两组手术一般情况、病理学资料、术后并发症、复发或转移率等方面的差异。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腔镜组[(220±45)min]手术时间长于传统组[(140±26)min](t=15.382,P〈0.001),但中出血量[(140±89)ml比(220±58)ml],术后腹腔引流总量[(110±83)ml比(223±92)ml]及术后吗啡用量[(12.2±2.6)mg比(21.3±3.2)mg]均明显少于传统组(t=7.525、t=9.120、t=22.087,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术后住院时间、淋巴结清扫数目、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同期复发转移率(t=0.4882=0.0389、χ^2=0.687,χ^2=0.199,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Ⅱ、Ⅲ型食管胃结合部癌腹腔镜根治安全、可行与传统开放癌根治相同的治疗效果。

  • 标签: 食管胃接合处 肿瘤 腹腔镜检查
  • 简介:1目的比较全胃切除与近端胃切除治疗胃上部癌的效果。方法通过检索Medline、CochraneLibrary及WebofScience数据库和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收集国内外1980年1月至2011年10月公开发表的有关胃上部癌手术治疗的英文及中文文献。根据所行手术不同将患者分为近端胃切除组和全胃切除组。应用RevMan5.1软件进行Meta分析。二分类变量采用优势比(OR)合并值及95%可信区间(95%CI)表示。结果纳入13篇文献,共2622例胃上部癌患者,其中全胃切除组1464例,近端胃切除组1158例。两组患者1年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1.23,P〉0.05);全胃切除组患者的3、5年生存率显著高于近端胃切除组(OR=1.74,1.45,P〈0.05);按TNM分期对5年生存率进行分层分析,两组TNMⅠ、Ⅱ、Ⅳ期患者5年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0.94,1.31,2.03,P〉0.05);但TNMHI期患者中,全胃切除组患者5年生存率显著高于近端胃切除组(OR=2.29,P〈0.05)。全胃切除组患者的总体复发率略低于近端胃切除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0.44,P〉0.05);其中,全胃切除组患者的局部复发率低于近端胃切除组(OR=0.29,P〈0.05);两组患者的远处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0.60,P〉0.05)。结论胃上部癌行全胃切除的中、远期疗效均优于近端胃切除;应按照肿瘤的分期个体化地评估手术的价值,指导手术方案的选择。

  • 标签: 胃肿瘤 全胃切除术 近端胃切除术 META分析
  • 简介:目的比较腹膜后腹腔镜肾上腺部分切除与全切除治疗肾上腺醛固酮瘤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94例醛固酮瘤临床资料。34例行后腹腔镜下肾上腺全切除,60例行后腹腔镜下肾上腺部分切除。术后随访6~60个月,平均24.5个月。结果行肾上腺全切组手术时间(40.0±12.0)min,中失血量(23.5±9.5)ml,拔引流管时间(2.5±1.2)d,肿瘤大小(20.0±5.0)mm,术后住院天数(6.5±2.0)d。行肾上腺部分切除组手术时间(48.0±13.0)min,中失血量(25.5±10.0)ml,拔引流管时间(2.8±1.4)d;肿瘤大小(18.5±4.5)mm;术后住院天数(7.0±2.5)d。肾上腺全切除组和部分切除组的肿瘤大小、中失血量、住院时间和拔引流管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全切除组手术时间短于部分切除组(P〈0.05)。全切组和部分切除组术后有效率分别为100%(34/34)和96.7%(58/60),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发肾上腺醛固酮瘤适合于肾上腺部分切除,肿瘤多灶性是保留肾上腺组织手术治疗无效的主要原因。对于部分切除治疗无效患者,再次行患侧肾上腺全切除或肿瘤切除均可获得良好疗效。

  • 标签: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 醛固酮瘤 肾上腺切除
  • 简介:目的总结Sigma直肠膀胱尿流改道的临床效果。方法1993年6月-2012年6月行Sigma直肠膀胱45例,以乙状结肠直肠交界点为中点,纵行剖开肠管20~24cm,折叠缝合成形为储尿囊。输尿管经黏膜下隧道与肠道吻合,肛门括约肌控制排尿。术后随访6个月~19年,平均6年。分析术后控尿情况,储尿囊压力测定,上尿路并发症,用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表的生活质量(QualityofLife,QOL)指数问卷表评价患者排尿对生活质量的满意度。结果控尿情况:术后早期控尿40例不同程度尿失禁。术后30d肛门能有效控制排尿,手术后6个月~15年病例均能控尿。储尿囊容量270~600ml,平均375ml。充盈期基础压力6~20cmH2O,最大充盈压力15~30cmH2O,平均26cmH2O。储尿囊顺应性良好。上尿路并发症,单侧肾积水6例,均为轻度。长期效果无代谢性酸中毒、无逆行肾盂感染等严重并发症的病例。患者QOL评分20例为0~2分,5例3分,2例4分。结论Sigma直肠膀胱具有手术操作较简单,患者易接受,对同时行尿道切除的患者是一种较理想的可控性尿流改道方法。

  • 标签: 膀胱肿瘤 尿流改道 乙状结肠直肠膀胱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UPL)和体外冲击波碎石(ESWL)治疗尿路结石的临床疗效和并发症。方法我院收治的300例泌尿系结石患者,UPL组153例,ESWL组147例,比较两组的碎石成功率和并发症。结果UPL组一次碎石成功率为91.33%,显著高于ESWL组(P<0.05)。对于输尿管上段结石,ESWL组明显优于UPL组;中段结石两组无显著统计学差异;下段结石UPL组明显优于ESPL组。UPL组的血尿发病率显著高于ESWL组(P<0.05);发热、腰痛、恶心、呕吐明显低于ESWL组(P<0.05)。结论相比较而言,UPL组更可靠,特别是对中小型结石和输尿管中下段结石,并发症少,血尿以外的并发症比较少。

  • 标签: 体外冲击波碎石 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 输尿管结石
  • 简介:<正>手术名称:尿道闭锁段绿激光汽化者:李鹏手术步骤:1体位:膀胱截石位。2特殊器械使用:美国ACMI连续冲洗膀胱镜,绿激光。3中精要3.1常规消毒会阴部,铺无菌巾。接好各配件,置入美国ACMI连续冲洗膀胱镜(23F、30°),连接绿激光光纤,冲洗液为生理盐水。直视荧光

  • 标签: 尿道闭锁 汽化术 绿激光 膀胱镜 手术名称 手术步骤
  • 简介:目的探讨上颌窦穿刺的方法和护理。方法对567例慢性化脓性上颌窦炎患者采用让患者头后仰的上颌窦穿刺冲洗,加强术前心理干预、防范意外的发生和作好充分的术前准备,中严格操作规程,加强术后病情观察、向患者说明注意事项,减少恐惧心理是防范上颌窦穿刺并发症、保证治疗效果的有效途径。结果567例患者顺利完成穿刺治疗,无并发症发生,均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熟练掌握让患者头后仰的上颌窦穿刺技术和做好术前、术后的护理是上颌窦穿刺成功的重要保证。

  • 标签: 上颌窦 穿刺术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胆囊部分切除。方法临床观察16例病例,根据实际情况均采用胆囊部分切除。结果16例患者术后恢复良好,未见任何特殊并发症,切口甲级愈合率100%,均痊愈出院,结论胆囊部分切除,手术简化,时间明显缩短,不容易损伤重要血管及误伤重要胆管,合并内科疾病及高龄患者安全系数增高。

  • 标签: 胆囊部分切除术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对胃穿孔腹腔镜修补与开腹修补术后胃肠动力的恢复效果进行比较和分析。方法选择100例于2010年3月至2012年10月间在我院进行胃穿孔治疗的患者资料进行研究和分析,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两组,每组各有50例患者,医护人员对对照组患者进行开腹修补,对对治疗组患者进行胃穿孔腹腔镜修补,比较和分析两组患者术后肛门排气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血清胃泌素以及平均住院时间。结果两组患者术后肛门排气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血清胃泌素以及平均住院时间存在差异,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开腹修补,腹腔镜修补治疗胃穿孔能够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值得被推广和应用到临床治疗中去。

  • 标签: 胃穿孔 腹腔镜修补术 开腹修补术
  • 简介:目的探讨微通道经皮肾镜弹道碎石联合超声碎石治疗肾及输尿管上段结石的疗效。方法对我院2009年1月~2012年6月诊治的145例肾及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行微通道经皮肾镜弹道碎石联合超声碎石,观察患者手术治疗效果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进行手术,平均手术时间(77.62±11.55)min,平均中出血量(55.21±8.21)ml,一期结石总清除率86.21%(125/145),其中单发结石清除率、多发结石清除率和鹿角结石清除率分别为91.76%、80.00%和76.00%,术后住院时间(5.67±1.17)d,并发症发生率为25.52%,其中感染11例、发烧15例、迟发性出血8例,血气胸3例,腹腔脏器损伤1例。结论微通道经皮肾镜弹道碎石联合超声碎石治疗肾及输尿管上段结石的疗效显著,各种结石清除率高,术后恢复快和安全性高。

  • 标签: 经皮肾镜 输尿管上段结石 微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