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胃脘痛属于目前较为常见的一种疾病,虽西医对其有确切的认识与治疗,但效果仍不佳,主要是因西医治疗虽有一定效果,但会出现不良反应,且如停止用药后,病情还会反复发作,故具有一定的用药局限性。随着中医学的发展,中医治疗在胃脘痛中具有确切的疗效,且不良反应少。因此,本文针对脾胃虚寒胃脘痛的中医治疗进展开展综述,为临床提供一些借鉴。

  • 标签: 脾胃虚寒型胃脘痛 中医治疗 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情志护理在脾胃气虚胃脘痛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从2018年9月-2020年9月收治的120例脾胃气虚胃脘痛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分组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n=60)与观察组(n=60),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情志护理模式,观察两组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临床症状发生率。结果:干预前,两组HAMA评分比较无差异(P>0.05);干预后,观察组胃脘胀满、纳呆以及疲乏无力等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HAMA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明显(P<0.05)。结论:脾胃气虚胃脘痛患者采用情志护理干预,可显著减少焦虑情绪,减少临床症状,应用效果显著。

  • 标签: 情志护理 脾胃气虚型 胃脘痛
  • 简介:摘 要:目的:研究黄芪建中汤合理中汤治疗脾胃虚寒慢性胃炎的效果。方法:本研究对象选择的时间区间在2019年5月-2020年5月期间,以我院收治的74例脾胃虚寒慢性胃炎患者为调查对象,根据数字随机法,将其分成两组,抽取37例患者应用常规西医治疗方案,并设为常规组,其余37例患者采用黄芪建中汤合理中汤治疗,并设为研究组,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治疗有效率为(97.30%),对比常规组更高,p

  • 标签: 黄芪建中汤合理中汤 脾胃虚寒型慢性胃炎 治疗效果 中医症状积分
  • 简介:【摘要】:目的: 缓中汤治疗脾胃虚寒胃脘痛150例疗效观察探讨。方法:本次研究选取本院2019年3月-2020年9月收治虚寒胃脘痛患者150例,按照电脑随机法将其分为了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两组的基本资料无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临床治疗满意率。结果:对比综合治疗有效率:实验组无效3例(4.00%),对照组无效10例(13.33%),(p<0.05)。实验组综合有效72例(96.00%),对照组综合有效65例(86.67%),(p<0.05)。;对比综合治疗满意率:实验组不满意4例(5.33%),对照组不满意12例(16.00%),(p<0.05);实验组综合满意71例(94.67%),对照组综合满意63例(84.00%),(p<0.05)。结论:脾胃虚寒性胃脘痛患者的临床存在腹痛、反酸等病症,通过缓中汤联合中药干预可以改善患者的临床病症,增强临床治疗有效率、临床治疗满意率,患者反馈联合用药效果良好,建议推广。

  • 标签: 缓中汤 脾胃虚寒型 胃脘痛 疗效观察探讨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慢性胃炎脾胃湿热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有效性。方法:选取30例在我院进行治疗的慢性胃炎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均有患者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中医辨证治疗脾胃气虚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在我院就诊的脾胃气虚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100例,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进行西药治疗,观察组进行中医辨证治疗。统计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中医辨证治疗 脾胃气虚型功能性消化不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本文结合妇人气血生理特点及产后气血变化、产后病特征,基于少、壮理论探讨产后风湿的治疗。

  • 标签: 少火 壮火 产后风湿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脾胃虚寒慢性胃炎患者选取黄芪建中汤合理中汤治疗疗效。方法:选取36例2018年10月-2020年2月就诊慢性胃炎患者为样本,均为脾胃虚寒,随机分组,对照组西药治疗,观察组加用黄芪建中汤合理中汤。结果:观察组疗效94.44%高于对照组72.22%,P<0.05;观察组胃脘部隐痛、四肢不温、嗳气、大便稀溏等中医症候积分均低于对照组,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参苓白术散加减治疗脾胃虚弱慢性浅表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于2020年7月至2021年3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脾胃虚弱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中,随机选取60名作为本课题研究对象,平均分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30名。对照组予以三联疗法,实验组予以参苓白术散辩证加减治疗。比对两种方法的应用治疗效果。结果 实验组中医证候、胃镜检测≥30%症状消失率(93.3%、90.0%)、Hp转阴率(63.5%)显著高于对照组(76.7%、40.0%、42.0%);实验组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较对照组有显著优势;实验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复发率(10.0%、3.3%)均低于对照组(50.0%、43.3%)。比对差异明显(P

  • 标签: 参苓白术散加减 脾胃虚弱型 慢性浅表性 胃炎慢性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探讨温胃止痛法结合穴位敷贴法治疗胃脘痛的效果。方法:从我院收治的胃脘痛患者中选出60名脾胃虚寒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两组患者都接受一样的治疗方案,但其中一组(研究组)另外接受温胃止痛法联合穴位贴敷,治疗周期结束后调查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脾胃虚寒胃脘痛患者护理过程中对其实施温胃止痛法联合穴位贴敷对其进行治疗,可以显著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且没有明显的毒副作用,值得被我院保留运用。

  • 标签: 胃脘痛 穴位敷贴 温胃止痛
  • 简介:  【摘 要】目的:研究脾胃气虚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应用中医辨证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在我院接受功能性消化不良诊治的患者中随机抽取78例,按照所选患者应用治疗方式的异同进行分组,对比组(n=39)患者应用西药治疗,研究组(n=39)患者采用中醫辨证治疗。结果:研究组患者病情总好转率显著高于对比组患者,2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x2=19.2905,P=0.0292),其中,研究组治疗无效患者为2例,病情好转患者共计37例,对比组治疗无效患者为10例,病情好转患者共计29例。研究组患者用药后共计2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5.13%,对比组患者用药后共计12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30.77%,2组患者用药后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x2=16.9202,P=0.0282)。结论:脾胃气虚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应用中医辨证治疗能够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且应用安全性较高,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 标签:   中医辨证治疗 脾胃气虚型 功能性消化不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脾胃虚寒胃脘痛患者运用针灸、推拿、耳针、中药疗法配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此次研究对象选取我院收治的68例脾胃虚寒胃脘痛患者,采用电脑随机选取法分成对照组34例和观察组34例,对照组采取中药联合针灸治疗,观察组采取针灸、推拿、耳针和中药综合疗法,研究对比最终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治疗总有效率、临床症状改善时间及治疗后复发率与对照组相关指标数据对比均占有显著优势,组间数据对比差异达到统计学标准(P<0.05)。结论:脾胃虚寒胃脘痛患者应用针灸、推拿、耳针和中药综合疗法治疗,取得的临床治疗效果较为理想,可进行推广应用。

  • 标签: 针灸 推拿 耳针 中药疗法 脾胃虚寒型胃脘痛 临床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参苓白术散汤剂治疗脾胃虚弱小儿腹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5月虎林市人民医院收治76例小儿腹泻患者,按照随机信封法分为观察组(参苓白术散,38例);对照组(幼泻宁颗粒,38例)。对比两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临床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参苓白术散汤剂治疗脾胃虚弱小儿腹泻效果更好,安全性高,有推广价值。

  • 标签: 参苓白术散 小儿腹泻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扶正消萎汤对治疗脾胃虚弱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效果影响。方法 用2019年11月-2020年12月院内收治的62例脾胃虚弱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随机均分两组,各31例。参照组用西药,观察组用中药汤剂,疗效和血清指标需对比。结果 治疗后,参照组的疗效、血清指标比观察组差,统计学意义显著(P<0.05)。结论 扶正消萎汤的药性丰富,能综合性调理机体,消除病症,更好的保障临床效果。

  • 标签: 扶正消萎汤 脾胃虚弱型慢性萎缩性胃炎 腹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药方剂对比西医治疗在治疗脾胃气虚胃痛上的临床效果差异。方法:从本院于2018年3月-2020年3月期间收治的脾胃气虚胃痛患者中随机选择58例并平均分成对照组(n=29)及实验组(n=29)展开研究,分别选择西医治疗以及中药方剂治疗。对临床治疗效果展开探讨。结果:实验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中药方剂 西医治疗 脾胃气虚型胃痛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脾胃虚寒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CAG)患者实施自拟温胃散寒汤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对74例本医院实施治疗的脾胃虚寒CAG予以项目研究,信息采集数量为2020年2月至2021年2月,以随机数字表法为分组方案,对照组(n=37常规治疗)、观察组(n=37自拟温胃散寒汤治疗),统计及对比组间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临床效果及药物不良反应情况。结果:(1)脾胃虚寒CAG患者治疗前中医症状积分无组间统计学差异性(P>0.05)。观察组的脾胃虚寒CAG患者对比对照组患者治疗后消化不良、纳差乏力、胃脘满胀、口干口苦症状积分统计指标较低,具备组间统计学差异性(P

  • 标签: 脾胃虚寒型 慢性萎缩性胃炎 自拟温胃散寒汤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针联合针刺对肝胃郁热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临床疗效。 方法:用“抓阄法”将我院58例肝胃郁热GERD患者随机分入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9例,对照组给予针刺疗法,观察组给予针刺+针疗法,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中医证候积分、病情变化积分和临床治疗有效率。 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中医证候积分和病情变化积分比对照组低,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比对照组高(P<0.05)。 结论:对肝胃郁热GERD患者应用火针联合针刺治疗可改善其临床病症,提高临床治疗有效率。

  • 标签: 火针 针刺 肝胃郁热型胃食管反流病 临床疗效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