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CD164在胶质组织及细胞系中的相对表达水平,以及CD164对胶质细胞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transition,EMT)中的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westernblot检测CD164在45例胶质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利用westernblot检测CD164在胶质细胞及人正常胶质细胞中的表达;构建沉默CD164的慢病毒载体,并将其感染至胶质细胞株U251,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侵袭;westernblot法检测瞬转CD164shRNA后对CD164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CD164在胶质组织的表达较正常脑组织显著上调,差异有统计学(P<0.001);与NHA细胞相比较,CD164在人胶质细胞系SF295、SHG-44、U87和U251细胞中的表达量明显增加,具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性(P<0.001);U251细胞感染CD164shRNA后可抑制U251细胞侵袭。结论CD164在胶质组织和细胞系中的表达均显著上调,CD164与胶质细胞EMT明显相关。

  • 标签: 胶质瘤 CD164 EMT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颅内神经节细胞胶质的临床特点及手术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福建省立医院2012年12月-2016年10月经手术病理证实为神经节细胞胶质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进行了平均28个月的随访。结果14例患者纳入本研究,其中包括10位男性和4位女性,手术时年龄从8到54岁(平均26.7岁)。所有患者均施行了至少一次手术方式,术后症状均明显改善或消失。11例病理证实为WHOⅠ级,2例为WHOⅡ级,1例为WHOⅢ级。12例术后未见肿瘤复发,2例术后分别在第7个月和第18个月复发。结论颅内神经节细胞胶质预后相对良好,手术是其主要治疗方法,尽可能将肿瘤全部切除,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和减少复发。

  • 标签: 神经节细胞胶质瘤 临床特征 手术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大剂量维生素C对人胶质SHG44细胞的影响作用。方法培养人胶质SHG44细胞,将不同浓度维生素C作用于处于对数生长期的SHG44细胞,以顺铂(20mg/L)作为对照组,采用MTT法检测细胞的生长抑制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和凋亡;用RT-PCR法检测SHG44细胞中HIF-1α和VEGFmRNA的表达。结果维生素C呈浓度依赖性抑制SHG44细胞生长;当维生素C浓度>1.25mmol/L,作用SHG44细胞48h细胞出现明显的增殖抑制和大量死亡;顺铂组和维生素C组细胞早期凋亡较空白对照组显著增加(P<0.05)。维生素C组和顺铂组S期SHG44细胞较空白对照组减少(P<0.05)。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比,维生素C组和顺铂组SHG44细胞中HIF-1αmRNA的表达增高,VEGFmRNA表达下降(P<0.05);维生素C组和顺铂组之间VEGFmRNA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维生素C能抑制人胶质SHG44细胞的增殖,促进细胞的凋亡。维生素C的作用机制可能跟降低细胞中VEGFmRNA的表达,抑制组织细胞的血管生成有关。

  • 标签: 维生素C 胶质瘤 SHG44细胞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PI3K/AKT信号通路在ADAM17调控U87MG胶质细胞增殖、侵袭中的作用机制。方法培养U87MG胶质细胞,并建立ADAM17过表达组、ADAM17低表达组与抑制组,WesternBloting检测各组ADAM17、pPI3K、pAKT蛋白的变化,采用MTT法和Transwell侵袭实验分别检测各组U87MG胶质细胞增殖情况和侵袭能力。结果ADAM17过表达组与抑制组的ADAM17水平明显高于ADAM17低表达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各组pPI3K和pAKT蛋白水平比较ADAM17高表达组最高,ADAM17低表达组次之,抑制组最低(P<0.01);各组U87MG胶质细胞增殖情况比较ADAM17高表达组最快,抑制组次之,ADAM17低表达组最慢(P<0.05)。各组U87MG胶质细胞侵袭能力比较ADAM17高表达组最高,抑制组次之,ADAM17低表达组最低(P<0.05)。结论ADAM17可能通过激活PI3K/AKT信号通路,促进U87MG胶质细胞的增殖和侵袭。

  • 标签: ADAM17 U87MG胶质瘤细胞 侵袭 PI3K/AKT信号通路
  • 简介:摘要现阶段,由于巨大的工作和生活压力导致越来越多常见的严重疾病出现在人们身上,胶质是比较常见的颅内肿瘤,一般会出现在青壮年人的身体上,并且很多胶质在发现之后就已经为恶性肿瘤,这也严重影响青壮年的身体健康,甚至会导致青壮年走向死亡。而影响脑胶质预后的临床因素非常多,其中就包括年龄、KPS、临床分期和患者的病历类型等。但是相对比来看,综合性的分析方式,能够更加准确的对患者的病情进行预后,也能够帮助医生选择更加科学合理的治疗手段,有效分配医疗资源,为今后病情的预后因素找到最佳的分析方向。

  • 标签: 脑胶质瘤 放射治疗 预后因素
  • 简介:摘要: 肾母细胞 (即 Wilms )是小儿最常见的原发于肾脏的恶性肿瘤。近几年对于肾母细胞的治疗取得了巨大进步 ,以手术为结合放化疗的综合治疗使肾母细胞的治疗效果明显提高。患有肾母细胞的患儿 ,不仅仅承受生理上的打击 ,而且对其心理健康也有着可忽视影响 ,所做好对肾母细胞患儿的护理显得格外重要。

  • 标签: 肾母细胞瘤 治疗 患儿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对比卵巢颗粒细胞与卵泡膜细胞临床及MRI特征分析,以期有效提高对卵巢颗粒细胞与卵泡膜细胞临床诊断技术水平。方法对来院接受卵巢颗粒细胞与卵泡膜细胞治疗的患者临床及MRI特征,记录患者的年龄、病史、临床症状等情况,详细记录患者肿瘤的具体位置、形状、大小,对比分析肿瘤质地、信号强弱及人体的腹腔的积液等MRI具体情况,对记录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两组患者的病例腹腔中的肿瘤包块、阴道流血成不规则、经期紊乱、患者的子宫明显增大、子宫的内膜出现异常、患者出现子宫肌瘤、腹部疼痛、体重降低等发生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患者将年龄按绝经后患者的年龄≥30岁至绝经、绝经及年龄<30岁,进行分段细化后再次进行统计学分析,发现绝经后患者的年龄存在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卵巢颗粒细胞与卵泡膜细胞临床的表现情况对比没有明显的差异,情况基本相似,但是卵巢颗粒细胞在临床中发生年青化的趋势,与卵泡膜细胞临床相比,卵巢颗粒细胞患者的年龄比卵泡膜细胞患者年龄偏小。卵巢颗粒细胞与卵泡膜细胞两组MRI情况相似度较大,但是大部分卵巢颗粒细胞的囊实性型号不规律,不均匀。

  • 标签: 卵巢颗粒细胞瘤 卵巢卵泡膜细胞瘤 MRI特征 对比
  • 简介:目的探讨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提高其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泌尿外科收治8例肾上腺节细胞神经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3例,女5例,年龄26~67岁.肿瘤位于左侧肾上腺3例,右侧5例,体长径2.5~9.7cm,其中4例影像学检查提示体包绕大血管生长.结果8例患者临床诊断均为肾上腺节细胞神经,其中6例成功行腹腔镜肾上腺肿瘤切除术,2例随访观察.手术时间45~120min,出血量30~450ml,无输血.1例右侧肾上腺肿瘤包绕下腔静脉生长的患者,术中游离肾上腺瘤体出现下腔静脉损伤,腔镜下予以缝合修补成功,无中转开放手术病例.6例术后病理均证实为肾上腺节细胞神经.术后随访3个月~5年,无肿瘤复发病例.结论肾上腺节细胞神经为神经源性良性肿瘤,有钻缝和包绕大血管生长的特性,腹腔镜手术切除虽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术式,但术中应注意避免损伤邻近大血管.

  • 标签: 节细胞瘤 肾上腺 手术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星形细胞术后护理措施。方法抽选我院2015年6月~2016年10月收治的28例星形细胞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8例患者经有效的术后护理干预后,患者的恐惧、焦虑心理均有所缓解,情绪稳定,并积极配合治疗及护理,疼痛减轻,均未发生并发症。患者对护理满意度达85.7%(24/28)。结论有效的术后护理干预,能够促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及护理,减轻术后疼痛,提高星形细胞的临床治疗效果,促进患者康复,减少或避免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胶质瘤 术后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对老年胶质患者术后采用无缝隙全程护理干预的效果进行探讨。方法选取行胶质手术治疗的老年患者共96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依次采用全缝隙全程护理和常规护理,各组48例患者。结果生活质量评分方面,观察组的各项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神经功能评分(NIHSS)、癌因性疲乏量表(CFS)方面,术前,两组数据对比差异不明显,(P>0.05)术后3个月,观察组的各项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将无缝隙全程护理干预方法,应用到老年胶质术后患者的护理工作中,可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加快康复,从而提高后期生存质量。

  • 标签: 老年 胶质瘤手术 无缝隙全程护理
  • 简介:摘要脑胶质是常见的中枢系统常见的肿瘤类型之一。随着临床医疗技术的进步和医学理论的发展,有研究发现脑胶质患者出现IDH1基因突变现象的频率较高,两者之间存在较大的相关性,同时而且该基因突变对脑胶质的治疗和预后都有重要影响。本文结合国内外资料,对IDH1基因突变和脑胶质分子诊断的进展进行综述性研究,希望找到脑胶质治疗的新靶点,诣在提高脑胶质的治疗效果。

  • 标签: IDH1 脑胶质瘤分子诊断 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联合应用MRS和DWI在脑胶质分级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将在本院接受治疗的脑胶质患者40例选入至本次研究中作为观察对象,时间均在2015年7月至2016年9月期间,依据WHO标准将其分为两组,分别为低级别组和高级别组,两组患者均接受MRS与DWI检查,分析两组患者的ADC值、rADC值以及1H-MRS情况。结果高级别组患者的ADC值和rADC值均明显低于低级别组患者,且两组患者的NAA/Cho、Cho/Cr以及NAA/Cr比较,均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MRS和DWI联合应用可以对脑胶质进行分级,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值得广泛推广。

  • 标签: 脑胶质瘤 MRS DWI 分级
  • 简介:目的:探讨MR弥散张量成像(DTI)在样炎性脱髓鞘病(TIDD)与低级别胶质(LGG)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纳入2012年1月—2016年2月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确诊的10例TIDD患者及15例经病理证实的LGG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行3.0TMRDTI检查,在表观弥散系数(ADC)图及部分各向异性(FA)图上定量测定患者病变区及其对侧镜像部位正常脑白质区(镜像区)的ADC值及FA值,并进行统计分析;同时重建白质纤维素的3D图像,观察白质纤维素与病变区的空间位置关系。结果TIDD组病变区和镜像区的ADC值、FA值分别为(1.484±0.14)×10^3mm^2/s、0.109±0.02和(0.725±0.05)×10^3mm^2/s、0.443±0.08,LGG组病变区和镜像区的ADC值、FA值分别为(1.368±0.09)×10^3mm^2/s、0.163±0.01和(0.684±0.03)×10^3mm^2/s、0.471±0.04。TIDD组与LGG组两组内病变区与镜像区ADC值和FA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组间病变区ADC值和FA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LGG的纤维重建图主要表现为肿瘤部位明显受压外移,较对侧稀疏、中断及形态改变;TIDD的纤维重建图主要表现为纤维稍稀疏,未见明显中断及移位改变。结论TIDD与LGG在DTI上的弥散指标存在明显差异,可为两者的鉴别诊断提供量化依据。

  • 标签: 脱髓鞘疾病 瘤样炎性脱髓鞘病 胶质瘤 弥散张量成像 磁共振成像 表观扩散系数
  • 简介:摘要目的研讨分析对T细胞淋巴病患实施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后给予相应的护理措施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4年期间~2016年期间共收取20例T细胞淋巴病患,对其治疗方式为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同时给予综合护理,对护理后的效果进行详细的阐述。结果病情缓解率为90.00%,病患死亡率为10.00%;本次护理中病患护理满意度为(46.9±2.0)分,而家属为(47.9±2.5)分,总计优秀(94.8±2.3)分。结论对T细胞淋巴应用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给予综合护理,是保障治疗成功率、改善预后的重要措施,故该种护理方式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 标签: T细胞淋巴瘤 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 护理
  • 简介:临床资料患者,男,54岁。以“左侧腰部间断性疼痛2个月”为主诉入院。查体:双侧肾区无隆起,未触及双肾及异常包块,左侧肾区压痛、叩击痛阳性。检验:血尿常规正常,肾功能:肌酐147.6μmol/L,尿素氮7.44mmol/L,尿酸615μmol/L。

  • 标签: 异常包块 左侧输尿管 肾区压痛 肌酐 左侧腰 肾功能损害
  • 简介:弥漫大B细胞淋巴(DLBCL)是最常见的非霍奇金淋巴,其可侵犯所有年龄段的患者,且具有广泛的临床表现。上世纪70年代DLBCL是以蒽环类药物作为基础化疗,而现在利妥昔单抗的出现,利妥昔单抗+环磷酰胺+阿霉素+长春新碱+泼尼松(R~CHOP)成为所有年龄段治疗DLBCL的一线治疗方案。但仍有较多患者出现复发和原发耐药,这也是DLBCL病死率的主要组成部分。本文对DLBCL免疫分型、细胞形态、诊断、治疗等最新进展作如下综述。

  • 标签: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DLBCL 非霍奇金淋巴瘤 利妥昔单抗 治疗方案 蒽环类药物
  • 简介:目的:探讨B细胞淋巴相关噬血细胞综合征(B-LAHS)的临床和实验室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B-LAHS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10例患者确诊时的中位年龄55.5(31-88)岁,自起病至确诊的中位时间2月(2周-4月)。经骨髓活检组织病理及免疫组化确诊大B细胞淋巴7例,套细胞淋巴2例,不能分类的小B细胞淋巴1例。临床均以持续性发热(100%)和脾肿大(90%)为突出表现,而呼吸系统受累和消化系统受累表现为常见,以全身的肌痛和乳酸性酸中毒为首发表现1例;实验室检查显示有不同程度的肝功能损害、显著的铁蛋白和乳酸脱氢酶升高,外周血涂片发现异常的淋巴细胞,骨髓涂片易见噬血细胞现象,流式细胞仪均检测到异常前向散射/侧向散射光(FSC/SSC)的呈轻链限制性B淋巴细胞。4例接受以利妥昔单抗为基础的免疫化疗患者截至随访日期维持完全缓解(CR)。结论:B-LAHS临床差异极大,疾病快速进展,骨髓活检组织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查可明确诊断,流式细胞仪的免疫表型分析可改善B-LAHS的早期诊断。

  • 标签: 淋巴瘤 B细胞淋巴瘤 噬血细胞综合征 B细胞淋巴瘤相关噬血细胞综合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