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我国新生衣原体感染所引起病情越来越受到医学界广泛关注,笔者即就近年来新生衣原体感染在医学领域进展进行了总结研究。本文笔者也就新生衣原体感染资料进行大量参阅、整理,总结其传播途径范围以及所引起因,对其治疗效果进行安全性评价。其中沙眼衣原体感染是造成新生衣原体主要致病因素,但是在临床中通过红霉素、林可霉素、阿奇霉素等药物,总体疗效果也比较显著,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其次预防方面也要不能忽略,使用有效地防范措施,在很大程度上会提升治疗有效率。

  • 标签: 衣原体 感染 安全性 沙眼衣原体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针对新生病房中健康教育应用做了一些理论和实践探讨,内容主要包括将“希望”护理模式运用于工作中和健康教育方法,并对家庭护理健康教育要点进行了全面的讨论。

  • 标签: 新生儿 病房 健康教育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使更多医护工作者能对幼儿先天性梅毒有新认识,并且能做出足够应对。方法参考文献、实际调查以及结合自己经验。结论梅毒不仅给成人带来痛苦,而且可胎传给新生,给新生造成严重损害。这一切应该得到人们足够重视。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提高临床抢救新生惊厥治疗水平。方法回顾2009年3月至2011年3月我院收治38例新生惊厥患者临床资料,总结病因、临床表现、抢救措施。结果经过积极治疗,本组患儿中痊愈30例,好转8例,死亡1例。结论全面掌握新生惊厥病因与日龄关系,明确惊厥发作类型,及时采取恰当有效控制惊厥药物是治疗新生惊厥关键。

  • 标签: 新生儿 惊厥 临床抢救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新生科在护士人手不足情况下,怎样使用正确体位减少新生吐奶发生。方法选取我院新生科从2012年2月-2013年2月住院100例健康新生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观察组在喂奶中对其使用右侧卧位体位干预方法,对照组在喂奶中不使用体位干预法。对比两组新生喂奶之后吐奶情况。结果观察组50例新生在使用体位干预法之后,吐奶情况只占6例,而对照组不采取干预法,吐奶新生有18例,两组数据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正确体位对预防和减少新生吐奶有很大帮助,能解决新生科护士人手不够问题。

  • 标签: 新生儿 吐奶 体位 人手不够
  • 简介:摘要新生高胆红素血症发病率正逐年攀升,新生出生后红细胞破裂增多,胆红素生成增加,不能被肝脏及时清除,出现病理性黄疸,严重者可并发中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CT对新生颅内出血诊断价值.方法对42例新生颅内出血进行了回顾性分析,并对20例进行了追踪观察.结果蛛网膜下腔出血(SAH)23例,脑实质出血(ICH)3例,室管膜下出血(SEH)及脑室出血(IVH)5例,硬膜下出血3例,混合型出血8例。结论(1)SAH为新生颅内出血最常见类型,约占54.7%。CT能明确显示各部位蛛网膜下腔出血并根据Flodmark1分级对出血量进行估计;(2)SEH及IVH多见于早产儿,CT可明确诊断,并可评价脑室内出血严重程度及其转归;(3)硬膜下出血在后颅凹处多见,CT容易漏诊;(4)ICH出血量一般较少,进一步发展可形成空洞脑。CT对新生颅内出血诊断迅速、准确,具有重要诊断价值和临床意义,为首选诊断检查方法。

  • 标签: 新生儿 颅内出血 CT断层摄影技术 X 线计算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引起新生重症高胆红素血症临床危险因素。方法随机抽取2008-2012年期间我院收治40例患有重症高胆红素血症婴儿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患儿入选标准出生时间在14d之内,血清胆红素峰值达342μmol/L以上,以非结合胆红素增高为主,非结合胆红素占总胆红素80%以上患儿;设立对照组40例,入选标准出生时间在14d之内或者是足月婴儿,其中,其血清胆红素峰值在258μmol/L、221μmol/L。结果经过两者对比研究发现,引发新生重症高胆红素血症发病主要原因就是感染,另外还有溶血、早产、头颅血肿、窒息等。结论新生高胆红素血症病理原因发生很大程度变迁,新生重症高胆红素血症临床不明原因将是未来婴儿医疗领域研究重点问题。

  • 标签: 新生儿 重症高胆红素血症 临床危险因素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新生窒息缺氧缺血性脑病CT观察价值。方法选取我院经CT检查确诊为窒息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57例,男29例,女28例,年龄1小时-26天。对所有新生进行CT扫描,观察分析新生CT表现,根据CT表现判断新生窒息程度。对其中38例患儿进行了为其6个月随访,再次对患儿进行CT复查,观察患儿复查结果。结果CT确诊27例轻度脑损伤患儿,占47%;17例中度脑损伤患儿,占30%;13例重度脑损伤患儿,占23%。随访CT复查结果,恢复正常患儿有23例,其中有22例是轻度脑损伤患儿,1例为重度脑损伤患儿;出现外部脑积水患儿有12例,其中有8例是重度脑损伤患儿,2例是轻度脑损伤患儿,2例是轻度脑损伤患儿;还有3例重度脑损伤患儿脑实质出血灶吸收之后转化为脑软化灶。结论CT检测,能够提高新生缺氧缺血性脑病诊断准确率和新生存活率,对于新生缺氧缺血性脑病诊断具有应用价值。

  • 标签: 新生儿窒息 缺氧缺血脑病 CT 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新生窒息缺氧缺血性脑病CT观察价值。方法选取我院经CT检查确诊为窒息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57例,男29例,女28例,年龄1小时-26天。对所有新生进行CT扫描,观察分析新生CT表现,根据CT表现判断新生窒息程度。对其中38例患儿进行了为其6个月随访,再次对患儿进行CT复查,观察患儿复查结果。结果CT确诊27例轻度脑损伤患儿,占47%;17例中度脑损伤患儿,占30%;13例重度脑损伤患儿,占23%。随访CT复查结果,恢复正常患儿有23例,其中有22例是轻度脑损伤患儿,1例为重度脑损伤患儿;出现外部脑积水患儿有12例,其中有8例是重度脑损伤患儿,2例是轻度脑损伤患儿,2例是轻度脑损伤患儿;还有3例重度脑损伤患儿脑实质出血灶吸收之后转化为脑软化灶。结论CT检测,能够提高新生缺氧缺血性脑病诊断准确率和新生存活率,对于新生缺氧缺血性脑病诊断具有应用价值。

  • 标签: 新生儿窒息 缺氧缺血脑病 CT 观察
  • 简介:摘要探讨Apgar评分法在新生窒息抢救中巧妙应用。自2011年9月—2012年9月,我院累计抢救新生急症患者1478例,其中窒息后进行复苏抢救患者705例。结果,705例窒息新生经过抢救,治愈643例,占91.2%。经分析,巧妙应用Apgar评分法对705例窒息新生进行复苏,效果满意。

  • 标签: Apgar 评分法 新生儿窒息 复苏
  • 简介:目的探讨迭代重建(IRIS)技术在新生急诊头颅CT检查中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本院40例临床怀疑颅内出血并接受急诊头部CT常规剂量平扫足月新生,分别采用滤波反投影法(FBP组)及IRIS法(IRIS组)进行重建;比较两组图像噪声、SNR及灰白质CNR,并以4分分级法对两组图像主观噪声、颅底伪影、灰白质对比及病变显示进行主观评价。结果IRIS组图像噪声(1.13±0.15)明显低于FBP组(1.70±0.17,P〈0.05),IRIS组SNR(18.26±3.18)及CNR(6.97±2.42)均高于FBP组(12.58±1.86,4.41±1.52,P均〈0.05)。IRIS组图像质量主观评价积分明显高于FBP组(P〈0.05)。结论应用IRIS技术可明显改善急诊新生头颅CT检查中图像质量。

  • 标签: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头部 婴儿 新生儿 迭代重建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新生先天性胃壁肌层缺损围手术期最佳护理方法。方法随机抽取本科室近两年收治28例新生胃破裂患者分为干预护理组和常规护理组。干预护理组14例进行围手术护理,术前护理,心理护理。常规护理组14例进行一般性护理。结果干预护理组有利支持了新生正常治疗,14例患者中痊愈13例,死亡1例。常规护理组14例,痊愈11例,死亡3例。结论围生期特殊温煦护理对于新生病情康复具有重大临床意义

  • 标签: 新生儿 胃壁肌层缺损 围生期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茵栀黄联合蓝光照射治疗新生黄疸临床疗效观察。方法在基础治疗下,对照组给予茵栀黄口服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蓝光照射治疗,治疗5d后,经皮黄疸测试仪观察对比两组患儿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并检测两组患儿总胆红素水平变化及黄疸消退时间。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12%,明显高于对照组82.35%;观察组患儿每天胆红素下降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且下降至正常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有少量轻度腹泻患儿,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茵栀黄联合蓝光照射治疗新生黄疸可促进病理性黄疸早日消退,且可减轻黄疸发生程度,降低病理性黄疸危害性。

  • 标签: 茵栀黄 蓝光照射 新生儿 黄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