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9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口腔数字印模仪在牙齿修复中的应用,总结相关临床经验。方法:我院于2021年7月1日至2022年1月1日期间收治的口腔修复患者中,从中选择了92例作为本次研究的病例,按不同的治疗方法进行分组,观察组与对照组的病例数均为46例,前者采用口腔数字印模印模,后者采用传统方法印模,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对两组的治疗总有效率进行评价,观察组为95.65%,对照组为82.61%相对较低,两组数据比较明显不同(P<0.05);观察组患者的取模时间及戴牙调改时间分别为(11.48±3.25)min、(25.16±4.69)min均明显短于对照组(14.11±2.77)min、(29.03±5.50)min,两组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0.05);对两组的修复体边缘密合性进行评价,观察组A级占比为93.48%,对照组A级占比为80.43%相对较低,两组数据比较明显不同(P<0.05)。结论:对口腔修复患者采用口腔数字印模印模,能够提高修复体边缘密合性,缩短取模时间及戴牙调改时间,保证较好的临床效果,值得推广。

  • 标签: 口腔数字印模仪 牙齿修复 修复体边缘密合性 效果
  • 简介:摘要:现阶段县级医疗机构信息化水平有限,经费预算不足等因素影响下,诸多方面不甚完善,病案复印仍以传统模式为主,从而在各方面暴露出许多弊端,本文通过分析县级医疗机构病案复印现阶段所产生的问题,尝试设计一个适应县级医疗机构的数字化病案复印模式,解决其弊端,从而为患者提供更加高效、更为便捷的服务。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口腔修复患者实施口腔种植修复和常规修复时的应用价值。方法 分析2020年1月~2021年5月间,我院就诊的77例口腔修复患者,分为观察组(n=39例)和对照组(n=38例),观察组采取数字化印模技术,对照组采取常规印模,对比患者疗效、负性情绪。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44%,高于对照组的84.21%(P

  • 标签: 数字化印模技术 口腔修复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下颌无牙颌印模制作期间,采取不同个别托盘预留空间厚度对印模精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2年6月口腔科接诊下颌牙牙列缺失修复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由不知情第三人进行随机分为三组,并分别设置为A组、B组、C组,各组各有患者20例,个别托盘制作中,预留0mm(A组)、1.5mm(B组)、2.0mm(C组)的厚度,其余操作均相同。对三组终模最佳拟合对齐配准的3D偏差结果进行测量对比。结果:A组、B组、C组偏差结果分别为(0.87±0.11)mm、(0.51±0.07)mm、(0.62±0.08)mm,各组之间对比结果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下颌牙列缺失 个别托盘 预留厚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口腔数字印模与传统取模制作口腔修复体的效果对比研究,总结相关临床经验。方法:2021年10月至2022年4月期间我院口腔修复患者中,根据入院时间随机抽取了90例进行研究,将其均等划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两组,前组患者均采用传统印模制作口腔修复体,后组患者均采用数字化印模制作口腔修复体,将两组治疗结果中的各项指标对比分析。结果:研究组的取模时间、修复体调改用时分别为(5.70±1.05)min、(2.54±1.38)min均明显短于对照组(10.90±2.00)min、(4.79±1.10)min,两组数据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0.05);研究组的舒适度分级中A级占比为80.00%、B级占比为15.56%、C级占比为4.44%,对照组的舒适度分级中A级占比为13.33%、B级占比为48.89%、C级占比为42.22%,研究组患者的舒适度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比较明显不同(P<0.05);研究组在颜色、表面质地、边缘适合性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比较明显不同(P<0.05);两组修复体外形比较,差异不大(P>0.05)。结论:对口腔修复应用数字化印模技术治疗,临床效果明显优于传统印模技术,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总体满意度,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 标签: 口腔修复 数字化印模技术 疗效 满意度
  • 简介:[摘要] 目的:分析3D打印模型在骨科围手术期健康宣教中的效果,探讨其应用的可行性及有效性。方法:利用3D打印模型,结合健康宣教,评价其在骨科围手术期健康宣教中的效果。结果:3D打印模型,结合健康宣教,有助于骨科围手术期病人深入了解相关知识和手术效果,达到缓解和解除病人恐惧、焦虑的不良情绪,积极主动的配合治疗及功能锻炼,从而进一步提高其依从性及满意度。结论:3D打印模型,结合健康宣教,在骨科围手术期中起到良好的效果,能有效提高治疗效果及病人和家属的满意度,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值得在骨科健康宣教中推广应用。

  • 标签: [] 3D打印模型 健康宣教 骨科围手术期
  • 简介:【摘要】 目的:虚拟现实技术的沉浸式体验及3D打印模型的直观性可大大提高互动效果,为临床教学提供了新的带教手段。本研究拟将VR技术与3D打印模型用于脊柱外科解剖教学中,探讨教学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2月至2022年6月在脊柱外科实习的本科生66名,按照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各33人,分为VR实验组和传统对照组。VR实验组在理论学习阶段采用多媒体教学结合3D模型、VR设备及操作软件辅助教学,手术示教阶段采用3D模型模拟演练;传统对照组采用常规多媒体教学配合骨骼模型的模式。课后进行理论知识考核、实践能力检测及满意度调查,评估教学效果。结果:VR实验组平均理论成绩为84.3±2.6分,显著高于传统对照组的75.2±3.4分,(p<0.01);实践能力方面,VR实验组各项得分:阅读能力、解剖辨识能力、诊断定位能力及疾病处置能力显著高于传统对照组的各项得分,(p<0.01);VR实验组教学满意度显著高于传统对照组,(p<0.05)。结论:VR技术与3D模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相比传统教学模式更有优势,能够进一步提升脊柱外科临床教学质量,推动脊柱外科临床教学的发展。

  • 标签: 虚拟现实技术 3D打印 脊柱外科 临床教学
  • 简介:摘要::1.目的: 观察使用橡胶指套包裹膨胀海绵在鼻内镜术后鼻腔填塞的应用效果。;2.方法:选取行鼻内镜手术治疗且双侧均需使用膨胀海绵填塞的30例患者(60侧鼻腔)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由同一医生手术,将写分别写有左右两字的字条放入信封,并于手术结束时,抽取一张字条将双侧鼻腔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使用 7.5号橡胶手套,根据所需填塞的膨胀海绵大小剪取橡胶手套指节部分,使用生理盐水洗净表面后,将膨胀海绵置入其中,再将其填塞入鼻腔,并向膨胀海绵中注入生理盐水使其膨胀,对照组填塞膨胀海绵,双侧鼻腔填塞时间为2-3天,根据术中及术后情况而定。;3.结果 两组均能达到充分止血的效果,实验组在术后第1天、第二天、拔出膨胀海绵时的疼痛症状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且实验组在拔出时对于鼻粘膜的损伤明显小于实验组(P<0.05)。结论 橡胶指套包裹膨胀海绵填塞鼻腔,因橡胶指套表面光滑,具有弹性,填塞时疼痛症状轻,对于粘膜的摩擦小,抽取时较容易,粘膜损伤小,止血效果达到满意临床效果,制作方便且经济实用,有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膨胀海绵,鼻内镜术后,鼻腔填塞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注射用盐酸头孢替安与卤化丁基橡胶塞的相容性。方法:用UV检查法测试卤化丁基橡胶塞碱性紫外吸收度,然后考察与注射用盐酸头孢替安相容性药液颜色、澄清度的联系。结果:卤化丁基橡胶塞碱性紫外吸收度与注射用盐酸头孢替安澄清度呈现正相关性,卤化丁基橡胶塞碱性紫外吸收度低于0.1时,注射用盐酸头孢替安澄清度低于0.5号标准浊度液。结论:碱性紫外吸收度法是能够对其相容性进行有效评价。

  • 标签: 盐酸头孢替安 卤化丁基橡胶塞 相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