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84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银杏叶提取治疗突发性耳聋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本院收治的 94例突发性耳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香丹注射液治疗,治疗组采用银杏叶提取治疗,治疗 1个疗程后复查纯音听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 95.7%显著高于对照组 83.0%,经卡方检验 c2=4.0286, P=0.04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银杏叶提取治疗突发性耳聋在改善微循环、降低血液黏稠度、保护神经细胞方面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银杏叶 突发性耳聋 疗效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分析川芎提取对神经小胶质细胞缺氧损伤的影响及机制。方法采用无糖低氧方法构建神经小胶质细胞缺氧损伤模型,并用蛋白免疫印迹法验证,将神经小胶质细胞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阴性对照组、模型组及干预组。空白对照组于正常环境下用DMEM培养基中进行细胞培养,阴性对照组将川芎提取(200μg/ml)置于正常培养基中进行处理,模型组于缺氧损伤状态下用DMEM培养基进行细胞培养,干预组将川芎提取(200μg/ml)置于正常培养基后进行缺氧处理。根据CCK-8法对缺氧细胞活力进行观察,并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对乳酸脱氢酶(LDH)释放情况进行检测,根据蛋白免疫印迹法对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的表达水平进行检测,采用流式细胞分析仪对细胞增殖周期进行检测。结果随着缺氧时间的增加,各组神经小胶质细胞中HIF-1α的表达增多;相比空白对照组,模型组在缺氧48h后细胞增殖能力显著降低(P<0.05),而干预组细胞增殖能力显著高于模型组(P<0.05)。相比空白对照组,模型组在缺氧48h后神经小胶质细胞LDH释放量明显增多(P<0.05);而空白对照组与阴性对照组LDH释放量的比较,并无显著差异(P>0.05);干预组神经小胶质细胞LDH释放量明显少于模型组(P<0.05)。经流式细胞仪检测(以相对细胞粒子数进行比较)结果发现,模型组神经小胶质细胞在缺氧48h后G2+S期比率较空白对照组明显下降,而干预组神经小胶质细胞G2+S期比率较模型组明显升高(P<0.05)。结论川芎提取具有阻滞缺氧神经小胶质细胞LDH释放的作用,可提高缺氧神经小胶质细胞G2+S期比率,提示其可能具有保护神经小胶质细胞缺氧损伤的作用。

  • 标签: 神经小胶质细胞 缺氧损伤 川芎提取物 乳酸脱氢酶 低氧诱导因子1Α
  • 简介:  【摘要】 目的 探討玻璃酸钠滴眼液联合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眼用凝胶(商品名:速高捷)治疗干眼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100例干眼症患者, 随机分为参比组和观察组, 每组 50例。参比组患者给予玻璃酸钠滴眼液治疗, 观察组患者给予玻璃酸钠滴眼液联合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眼用凝胶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 ;症状消失时间、临床指标改善时间 ;治疗前后角膜表面不对称性指数( SAI)以及角膜表面规则性指数( SRI) ;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 100.00%, 高于参比组的 72.00%,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 两组患者 SAI、 SRI均低于本组治疗前, 且观察组低于参比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患者症状消失时间、临床指标改善时间分别为( 7.11±1.45)、( 10.13±1.55) d, 均短于参比组的( 8.57±1.68)、( 13.13±2.64) d,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 4.00%( 2/50), 与参比组的 2.00%( 1/5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玻璃酸钠滴眼液联合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眼用凝胶治疗干眼症可获得理想效果。    【关键词】 玻璃酸钠滴眼液 ;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眼用凝胶 ;联合治疗 ;干眼症 ;临床疗效 

  • 标签:
  • 简介:摘 要:近年来,随着对黄酮研究的深入,国内外对黄酮的研究也越来越重视,本文旨在研究黄酮类化合提取分离工艺,为选择合适的方法提供参考依据。通过对比黄酮类化合传统及新型方法的总黄酮提取率发现,新型提取方法相对于传统提取法而言提取率具有明显优势,但新型提取技术对原料、设备、处理要求也相应提高,目前国内外研究相对偏少。

  • 标签: 黄酮类化合物 微波提取 超临界流体萃取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接受注射用骨瓜提取进行治疗的效果以及对膝关节液IL-1水平的影响。方法于本院2017年11月~2018年11月期间内接收的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中选取68例进行随机对照分组,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对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以注射用骨瓜提取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并观察治疗后膝关节液IL-1水平变化情况以及膝关节功能、疼痛程度评分情况、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膝关节液IL-1水平以及Lysholm、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与治疗前;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接受注射用骨瓜提取治疗效果确切,可促进关节功能快速康复,降低疼痛感,改善膝关节液IL-1水平,预后价值显著。

  • 标签: 膝关节 骨关节炎 注射用骨瓜提取物 膝关节液 IL-1水平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接受注射用骨瓜提取进行治疗的效果以及对膝关节液 IL-1水平的影响。 方法:于本院2017年 11月~ 2018年 11月期间内接收的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中选取 68例进行随机对照分组,观察组与对照组各 3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对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以注射用骨瓜提取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并观察治疗后膝关节液 IL-1水平变化情况以及膝关节功能、疼痛程度评分情况、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膝关节液IL-1水平以及 Lysholm、 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与治疗前;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 P< 0.05,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接受注射用骨瓜提取治疗效果确切,可促进关节功能快速康复,降低疼痛感,改善膝关节液IL-1水平,预后价值显著。

  • 标签: 膝关节 骨关节炎 注射用骨瓜提取物 膝关节液 IL-1水平
  • 简介:摘要优化黄芩中黄芩苷的提取工艺。方法采用正交实验设计,以黄芩苷的提取率为指标,优选黄芩苷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黄芩中黄芩苷的最佳提取工艺为14倍量的沸水煎煮2次,1h/次,提取液调pH值1~2,80℃保温1小时,弃上清液,沉淀过滤,80℃干燥,粉碎即得。结论该工艺简单易行,时间周期短,适用于生产。

  • 标签: 黄芩 黄芩苷 提取 纯化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闪式提取术是一种用于植物软硬组织破碎的新型提取方案,这种技术主要是利用闪式提取装置对开展各项提取操作,这种提取操作可在室温下进行。在应用时主要选择高速机械剪切力以及超动分子渗滤技术,在溶剂存在的状况下,几秒钟将植物的整体组织进行破坏致细微颗粒后,使药物中的有效成分能够迅速达到组织内外平衡,最后再应用过滤技术达到高效提取的目的。这种方案在应用时,其溶剂的应用剂量较小,能够在短时间内对药物进行有效提取,具有极高的提取效率,同时能够对药物中的多种有效成分进行保护,具有高度的可应用价值。本文中探究了将闪式提取法应用于中药制剂工艺中的应用方式,并探究其应用价值,旨在为我国中药提取操作提供相应的参考与帮助。

  • 标签: 闪式提取法 中药制剂工艺 应用价值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结膜肿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以肿瘤病理性质的不同分组,良性组与恶性组均采用相同方法进行病理检查,观察良性与恶性肿瘤的类型及发病位置。结果良性组皮样瘤占31.7%、色素痣占23.3%、囊肿占16.7%、上皮增生占10%、迷芽瘤占6.7%、炎症占8.3%、淋巴组织占3.3%。恶性组上皮内瘤变占75%、原位癌占11.7%、淋巴瘤占11.7%、鳞状上皮细胞癌占1.7%。良性组皮样瘤84.2%位于角巩膜缘、色素痣64.3%位于球结膜、囊肿50%位于球结膜、上皮增生100%位于角巩膜缘、迷芽瘤100%位于角巩膜缘、炎症60%位于睑结膜、淋巴组织100%位于球结膜、上皮内瘤变77.8%位于角巩膜缘、原位癌57.1%位于角巩膜缘、淋巴瘤100%位于穹隆结膜、鳞状上皮细胞癌100%位于角巩膜缘。结论结膜肿患者,良性肿瘤以皮样瘤、色素痣及囊肿居多,恶性肿瘤以上皮内瘤变居多,角巩膜缘为结膜肿的多发区域,临床需予以重视。

  • 标签: 结膜肿物 临床病理特征 良性肿瘤 恶性肿瘤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医疗设备在医院中得到了高度的重视,设备的管理水平也因此逐渐成为评价一所医院的标准之一,因此物联网技术就开始被应用到医疗设备的管理当中。本文将从联网技术的概念入手,通过了解技术的特点来探讨使用联网技术进行医疗设备管理的方法,希望能够为现下医院的发展提供一些帮助。

  • 标签: 物联网技术 医疗设备 设备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