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9
178 个结果
  • 简介:[摘要]脓毒症是一种可导致多器官功能损害和休克的严重疾病,AKI是其常见并发症,发生机制复杂多变,交感神经系统和AVP激活通过调节肾脏不同小动脉收缩导致SI-AKI的发生是常见机制之一。本文综述RBF、RVR的变化对SI-AKI发生的病理生理机制,在脓毒症循环衰竭状态下,RBF降低且血流分布不平衡,而经过体液复苏的高动力循环患者,RBF可能增加或无变化,但由于肾静脉阻力增大仍可能导致AKI发生。RVR增加是SI-AKI的关键血流动力学因素,但RVR不是影响肾微循环变化的唯一因素;多普勒超声与RRI计算值可以用于脓毒症患者的管理,以确定最佳肾灌注所需的MAP水平,RRI值可作为AKI的预测指标和判断肾脏循环。目前,尚需进一步研究RBF、RVR影响SI-AKI发生的病理生理机制,为识别SI-AKI和寻找其新特异性治疗手段提供帮助。

  • 标签: [] 脓毒症 急性肾损伤 肾血流量 肾血管阻力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病理质量控制对提高病理诊断质量的实施效果。方法:对我院2015年2月~2017年2月100例病理标本展开分析,根据质控手段将其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组50例,比较两组病理诊断质量。结果:两组数据比较,对照组失误率为60.00%、观察组失误率为10.00%,数据比较差异较大,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病理诊断质量优于对照组,数据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我院100例病理标本中加强病理质量控制,可提高诊断质量,降低诊断失误率。

  • 标签: 病理质量控制 病理诊断质量 效果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 比较胃癌患者术前胃镜活检病理和外科术后病理结果。方法 选择150例胃癌患者进行分析,全部患者手术前均进行胃镜活检,术后均采取病理检查,观察胃镜活检诊断准确率和病理结果,并和术后病理检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150例患者术前胃镜活检表明,全面患者都属于早期胃癌,诊断准确率100%,术后病理检查结果和胃镜检查一致率为44.67%。经过kappa 分析,术后病理和胃镜活检对胃癌病理类型判断不一致;两种方法诊断的胃癌分化程度一致率 69.33%,经Kappa 分析,术后病理诊断和术前胃镜活检的胃癌分化程度不一致。结论 胃癌患者术前进行胃镜活检具有重要诊断价值,但对胃癌患者病情评估中,术前胃镜活检还存在不足,术后病理诊断仍然不能替代。

  • 标签: 胃癌患者 胃镜活检 术后病理检查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病理技术HE染色在病理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现选择2020年1月~2021年1月期间,随机抽取我院病理科400例石蜡切片开展研究。根据电脑随机法将200例石蜡切片分为A组200例,采用常规HE染色,B组200例,采用改进HE染色,对比两组染色诊断准确率。结果:B组患者的染色诊断准确率高于A组(P<0.05)。结论:通过将病理技术HE染色应用于病理诊断中,可有效提高染色准确率,进而可为临床诊断提供参考依据,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和应用。

  • 标签: 病理技术 HE染色 病理诊断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对病理诊断中与应用病理技术HR染色的效果进行分析与评价。方法:将2021年1月~2021年3月期间,我院住院部所收集100例病理组织标本作为研究对象,经数字随机表方法进行分组,分别设置为对照组、观察组,各组纳入50例。观察组进行HE染色处理。对两组病理组织标本在病理诊断检出率以及诊断准确率方面的差异进行对比观察。结果:观察组脂肪组织切片病理诊断检出率为86.00%(43/50),胆组织切片病理诊断检出率为38.00%(19/50),骨组织切片病理诊断检出率为90.00%(45/50),胃肠组织切片病理诊断检出率为94.00%(47/50),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病理诊断准确率为96.00%(48/50),显著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改进HE染色技术在病理诊断中发挥的效果确切,可实现对患者病理类型的准确诊断,促进诊断准确率的提升,临床推广应用价值确切。

  • 标签: 病理诊断 HE染色 效果
  • 简介:【摘要】病理信息系统作为整个病理学科工作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病理检查工作不断开展,档案数据不断积累,单纯的人工管理已经满足不了大量的档案数据归档管理需要,特别是对病理检查工作量及档案数据产生量相对较多的医疗机构来说,显得更加突出。通过病理信息系统在病理档案资料管理中进行功能完善,能够有效地减少人为差错,提高档案数据库管理的工作效率,从而真正实现病理档案数据库管理的电子化、规范化。

  • 标签: 病理信息系统 病理档案 资料管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宫颈癌患者活检病理与术后石蜡病理检查的符合率。方法:从2018年1月-2020年12月期间收治的60例宫颈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分别实施活检病理、术后石蜡病理,对比符合率。结果:结果显示,术后石蜡的符合率显著高于活检病理,P<0.05。结论:对宫颈癌患者实施术后石蜡病理检查,可以提升患者的诊断准确率。

  • 标签: 宫颈癌 活检病理 术后石蜡病理 符合率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对于胸痹病的证治,血瘀证较为多见,故活血化瘀法是最为常见的治则。在临床诊治中,血瘀证治法并不单纯用活血化瘀,而要临证通变,采用不同理血方法。本文是笔者在胸痹病治疗过程中,引经据典总结几则关于理血活血法运用的医案以探讨,总结行气活血、温阳活血、补气活血法的辨证论治,以便临床共同学习。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隆起糜烂型胃炎的临床病理。方法:选择2019.01-2021.01期间,到我院接受检查治疗的隆起糜烂型胃炎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进行胃镜检查及快速尿素酶检测,并选取隆起糜烂最明显的部位活检2-4块黏膜,及时送病理检查,并观察统计患者内镜检查结果、内镜分级与病理胃炎程度等相关数据。结果:经检查后,患者中I级26例、II级31例、III级23例。经胃镜检查诊断为隆起糜烂型胃炎患者中有60例患者进行病理检查后确诊,两种诊断方法符合率达到75.00%。隆起糜烂型胃炎的内镜分级与病理胃炎程度具有密切关系。结论:将胃镜检查与病理检查方法结合有利于提高确诊率。

  • 标签: 隆起糜烂型胃炎 临床病理 诊断
  • 简介:摘要:胶质淋巴系统是一个由星形胶质细胞终足上的水孔蛋白-4(AQP4)介导的脑脊液-脑组织液快速交换流动系统, 这一系统通过血管周围间隙以及血管周围星形胶质细胞,实现脑脊液与组织液的交换,从而清除组织液中的溶质和运送营养物质。一系列研究显示胶质淋巴系统的清除功能受到动脉搏动、意识状态和动物体位的影响。本文简要回顾了胶质淋巴系统概念的形成,胶质淋巴系统的生理功能和影响因素。

  • 标签: 胶质淋巴系统 水孔蛋白-4 血管周隙 生理功能
  • 简介:摘要:胃癌是指患者胃黏膜上皮细胞发生的恶性肿瘤,具有发病率高、生存期短、死亡率高的疾病特点,威胁患者生命安全。针对胃癌患者临床治疗,需要先确定患者病例分析情况,从而判断患者病情状况,便于给予对因治疗措施,以改善患者预后质量。对此,本文探讨病理分型的方法和评价患者预后的效果。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乳腺肿瘤冰冻切片病理诊断的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5月-2021年5月于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49例乳腺肿瘤患者,均行术中冷冻切片与术后石蜡切片病理诊断,以术后石蜡切片为金标准,评估术中冷冻切片的诊断效能,对比两种方法的诊断用时。结果:术中冰冻切片完全符合率为91.84%,基本符合率为4.08%,延迟诊断率2.04%,假阴性率2.04%,术中冰冻切片诊断用时较术后石蜡切片更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腺肿瘤术中采用冰冻切片病理诊断准确性与术后石蜡切片相当,且诊断更快,有助于临床早期施治。

  • 标签: 乳腺肿瘤 冰冻切片 病理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乳腺乳头状病变诊断中穿刺病理、切除病理有效性。方法 随机将2020年3月至2021年3月我院45例乳腺乳头状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经穿刺病理确诊在四周内行病变切除手术治疗的患者有32例,将切除病理诊断结果作为标准,对穿刺病理诊断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根据已经确诊患者穿刺病理诊断结果可知:2例乳头状癌;5例乳头状瘤伴普通型增生;11例乳头状瘤;10例乳头状瘤伴间质硬化;4例乳头状瘤伴不典型增生。切除病理诊断结果:3例乳头状癌;5例乳头状瘤伴普通型增生;10例乳头状瘤;10例乳头状瘤伴间质硬化;4例乳头状瘤伴不典型增生。穿刺病理诊断准确率为93.75%(30/32)。在穿刺病理诊断中,1例乳头状瘤患者被误诊呈乳头状癌,误诊率是3.13%(1/32)。结论 诊断乳腺乳头状病变方法中,切除病理诊断可明确病情但具有创伤性,而穿刺病理诊断可避免对患者造成损伤,且能够提示病变性质,但容易低估病情。

  • 标签: 穿刺病理诊断 切除病理诊断 乳腺乳头状病变 有效性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