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悬浮红细胞、悬浮少白细胞红细胞保存期末游离血红蛋白含量内控标准的制定。方法使用邻-甲联苯胺法在冬夏两季分别对悬浮红细胞、悬浮少白细胞红细胞各50例保存0、21、35d后的上清液中游离血红蛋白含量进行检测。结果冬季悬浮红细胞和悬浮少白细胞红细胞保存0、21、35d的游离血红蛋白值(g/L)分别为0.11±0.05、0.54±0.12、0.62±0.17和0.17±0.15,0.73±0.16、0.82±0.21;夏季悬浮红细胞和悬浮少白细胞红细胞保存0、21、35d的游离血红蛋白值(g/L)分别为0.15±0.06、0.62±0.11、0.88±0.15和0.21±0.16、0.76±0.15、0.97±0.17。结论制定悬浮红细胞类制品溶血指标的内控标准非常有必要,有利于血站开展对该类血液制品的质量控制。

  • 标签: 悬浮红细胞 溶血 质量控制
  • 简介:目的通过检测分析患者血型不规则抗体,选择合适的血液进行输注,防止出现迟发型溶血输血反应,为临床安全输血提供保障。方法应用经典抗人球蛋白法对不规则抗体阳性患者的血标本进行抗体鉴定,分析特异性。结果在患者血清中检出IgM合并IgG性质抗-E抗体,效价为IgM32、IgG128。结论在输血前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对阳性标本进行抗体鉴定,首次输血的患者在输血前进行Rh抗原分型(CcEe)检测,对保证患者临床输血安全、降低溶血输血反应具有重要的意义。

  • 标签: 同种异体反应 抗体鉴定 Rh抗原分型 迟发性溶血型输血反应
  • 简介:摘要2015年10月7日,涟源市蓝田街道办事处日升村发生一起农家丧宴引起的细菌性食物中毒1事件,临床症状以腹泻、腹痛、呕吐、头晕、头痛、发热为主。涟源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接到报告,立即出动应急机动队进行调查处置。经流行病学和现场卫生学调查,结合临床表现分析和实验室检验,判定为一起由副溶血弧菌引起的食源性致病菌暴发疫情。报告如下

  • 标签: 副溶血性弧菌 食物中毒 调查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自身免疫性溶血贫血采取输血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收集过去一年来院就诊的自身免疫性溶血贫血患者60例,通过随机法将其分组,30例患者接受去红细胞悬液输血治疗,作为对照组,另30例患者接受三洗红细胞输血联合血液置换进行治疗,作为研究组,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研究组患者输血治疗有效率和对照组比较明显升高,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出现不良反应例数对比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中为自身免疫性溶血贫血患者提供散洗红细胞输血联合血液置换进行治疗,可以显著提高治疗效果。

  • 标签: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输血治疗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随着输血技术的发展和成分输血的广泛应用,输血治疗已经成为重要的医疗手段。输血虽然能够达到较好的治疗目的,但同时也会引起一些不良反应,如果不及时处理,甚至会危及生命。本文首先阐述了目前我国输血不良反应的现状形势和我院输血不良反应的状况,表明非溶血输血反应为最为常见的,然后对非溶血输血反应的类型原因及预防措施进行了系统的阐述,最后提出控制非溶血输血反应将是输血未来努力的方向1。

  • 标签: 输血反应 非溶血性输血反应 原因 预防
  • 简介:摘要根据微生物药敏反映的相关理论与实践研究,目标对溶血链球菌进行微生物鉴定,对其抗药性进行实验评估,深刻掌握溶血链球菌的生物药敏机理和感染机制。方法本实验采用病料分离、PCR鉴定、镜检、药敏试验、攻毒试验与微生物化学试验等。结果显示左氧氟沙星、氟苯尼考、头孢曲松、阿莫西林与磷霉素等对该菌的抑制效果很明显,为溶血链球菌的深层研究提供基层研究参考。

  • 标签: 微生物 药物敏感性 溶血性链球菌
  • 简介:目的初步探讨混合性感染导致患者溶血贫血的原因。方法追踪1例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合并白色念珠菌感染患者,归纳其基础疾病,多次抽取血样测定血常规、肝肾功能及凝血功能,对患者血液进行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DAT)、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IAT),对患者的外周血液和骨髓细胞进行涂片镜检,研究患者贫血的原因。结果住院期间患者的白细胞计数(WBC)、总胆红素(TB)、直接胆红素(DB)、乳酸脱氢酶(LDH)、γ谷氨酰基转移酶(γ-GT)和碱性磷酸酶(ALP)的检测结果出现异常升高,凝血功能障碍,红细胞的DAT试验阳性。细胞涂片见部分红细胞有球形、锯齿形、棘形,细胞膜中间出现点状漏孔;骨髓像显示反应性骨髓细胞形态改变。结论导致患者溶血贫血的原因可能涉及三方面:(1)机体内环境的紊乱引起氧自由基等因子增加,破坏红细胞膜蛋白的结构;(2)重症肺炎造成肺泡壁毛细血管网毁损,红细胞经过时遭到机械性损害;(3)药物作为半抗原与红细胞黏附,在单核巨噬细胞和K细胞等协同下破坏这些细胞。

  • 标签: 溶血性贫血 混合性感染 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浆置换治疗严重难治性自身免疫性溶血贫血患者疗效.。方法采用血细胞分离机程序性血浆单采患者血浆,回输正常人新鲜病毒灭活冰冻血浆和血浆代用品,治疗12例患者,男5例,女7例,每次置换血浆量1375±256ml,置换2-3次,间隔3-4d。结果12例患者置换治疗后1周、2周、3周血红蛋白逐渐上升,溶血现象逐渐减少,置换过程有轻微不良反应,都能耐受,顺利完成。结论血浆置换对难治性自身免疫性溶血贫血患者疗效较好。

  • 标签: 难治性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血浆置换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自身免疫性溶血贫血患者行输血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入我院于2014年8月~2015年8月期间所接收的自身免疫性溶血患者共66例,通过双盲法的分组形式将其平均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每组各为33例。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以及输血前后的各项指标。结果总有效率分析中,研究组总有效率87.9%优于对照组69.7%,组间对比统计学意义存在(p<0.05);输血前各项指标(血红蛋白、红细胞以及红细胞压积率)对比不存在显著差异性(p>0.05),输血后,其中研究组上述指标为(87.22±6.09)、(2.85±0.64)以及(27.46±2.36),对照组上述指标为(83.60±5.88)、(2.50±0.53)、(25.46±2.92),临床统计学意义存在(p<0.05)。结论通过输血疗法对自身免疫性溶血贫血病症治疗的效果显著,临床总有效率有所提升,同时临床指标显著改善,推广价值存在。

  • 标签: 输血疗法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效果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副溶血弧菌食物中毒的病原学检测的方法,并分析其原因,为快速准确的处理食物中毒事件提供技术方面的支持。方法选取46例2018年5月食物中毒患者,以《食物中毒处理办法》中的相关规定为依据,开展流行病学的调查工作。采集标本对其中的致病菌进行分离鉴定,并对毒力基因进行检测,以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对分离株进行分析。结果本组患者的临床表现极为相似,本次所采集的标本中检出副溶血弧菌16株(34.78%),其中15株的血清型别、毒力基因以及PFGE带型完全一致,结果判定,导致中毒的最大可能性为B餐厅的晚饭。结论经过本次分析,本次食物中毒的原因是由副溶血弧菌而引起的。对菌株的病原学结果进行分析,能够给感染性疾病的溯源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但是要想进一步对感染的来源进行确定,就需要与流行病学的规律结合起来进行准确溯源。

  • 标签: 副溶血性弧菌 食物中毒 病原学 检测 分析
  • 简介:三氧化二砷注射液(713注射液)为一种砷制剂,主要成分为三氧化二砷,它能够引起NB。人急性早幼粒细胞的形态学变化,DNA断裂和凋亡,也可引起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维甲酸受体融合蛋白(PML/RAR—a)的损伤和退化。其主要用于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治疗,亦可用于多发性骨髓瘤、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恶性淋巴瘤等,其不良反应较多,本院自2005年以来收治2例引起溶血贫血患者,报告如下。

  • 标签: 三氧化二砷注射液 溶血性贫血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一起食物中毒的致病因素及病原菌,为预防类似群体性事件发生提供参考。方法 现场流行病学调查,采集标本进行病原菌分离和鉴定。结果 25份标本中检出副溶血弧菌 7株和沙门氏菌 1株,结合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判定是一起副溶血弧菌食物中毒事件。结论 加大食品安全宣传,加强餐饮行业的食品安全监督管理,提高预防和控制食源性疾病的能力。

  • 标签: 副溶血性弧菌 食物中毒 食品安全 调查
  • 简介:不规则抗体指ABO血型系统以外的抗体,临床上多因妊娠或输血等同种免疫刺激产生,也可由自身免疫性、药物诱发性产生,多为IgG和/或IgM性质的抗体,可不同程度地导致临床血型鉴定困难、疑难配血、新生儿溶血病及临床溶血输血反应等,因而输血前或产前进行血型不规则抗体筛选和鉴定非常必要。对于无法鉴定的疑难标本,可在血清学水平基础上结合流式细胞仪分析结果,以及通过PCR和PCR—SSP等分子生物学技术,从母体血浆中抽提胎儿游离DNA基因分型或疑难配血患者基因分型,以进一步预测胎儿发生新生儿溶血病的可能性及为疑难配血患者提供合适的血液,以备临床采取措施早期防治不规则抗体导致的同种免疫溶血疾病,实现优生优育和降低输血反应。本文就红细胞系统不规则抗体的产生原因、种类、实验室检测、致病机制、临床症状和目前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 标签: 红细胞系统 不规则抗体 同种免疫 溶血病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分析输血前不规则抗体筛查措施在避免免疫溶血输血反应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在我院预输血的1000例在输血前行不规则抗体筛查(试验组)与1000例在输血前未行不规则抗体筛查(对照组)的患者资料进行研究,对比两组患者的免疫溶血输血反应的产生率。结果:经不规则抗体筛查的试验组免疫溶血输血反应率明显比未经不规则抗体筛查的对照组低,差异对比度大,统计学有对比价值P<0.05。结论:输血前不规则抗体筛查可有效避免发生免疫溶血输血反应,提升输血治疗的安全性。

  • 标签: 输血前 不规则抗体筛查 免疫溶血性输血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自身免疫性溶血贫血患者输血时红细胞类别的选择。方法:选择自2018年10月至次年10月,我州部分二、三级医院,自身免疫性溶血贫血患者输血病历80份,其中输悬浮红细胞与洗涤红细胞各40份,分别设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输血后临床疗效及相关实验室

  • 标签: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IHA) 悬浮红细胞(RCS) 洗涤性红细胞(WRBC)
  • 简介:摘要目的查明本次食物中毒事件发生的原因、范围及可能危险因素来源,作出事故调查结论,提出预防和控制事故的建议。方法应用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方法进行调查,采集患者及厨师肛拭、食物留样和厨房环境样品进行检测分析。结果本次事件共发病17人,罹患率16.2%,主要症状为腹痛、腹泻(多为水样便)、恶心、呕吐;螃蟹(半成品)、烹调间菜刀涂抹样和3名病例的肛拭样检出生物学特性一致的副溶血弧菌。结论此次事件为副溶血弧菌引起的食物中毒事故,主要系酒楼在食品加工过程中生、熟食品交叉污染,使供餐食品污染副溶血弧菌所致。加强食品安全管理,是杜绝类似食物中毒事件的关键。

  • 标签: 食物中毒 副溶血性弧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