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摘要】目的:探究手足口(HFMD)的流行特征,并总结预防控制对策。方法:本研究以2020.01~2023.05为期限,受试者为120例HFMD患儿,总结分析患儿流行特征,并总结预防控制对策。结果:本组120例患儿年龄以<3岁居多;性别以男患儿居多;症状表现以手足疹为主;病原特征以肠道病毒71型、柯萨奇病毒A6型居多;发生季节以春、夏为主;发生地区以农村地区较为集中;传播途径以接触、呼吸道等为主。结论:通过总结分析HFMD的流行特征,有利于及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预防控制,以防大范围传播,从而保障儿童健康和成长。

  • 标签: 手足口病 流行病学特征 预防控制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和总结乙型肝炎流行特征,制定相应的控制策略。方法:采用描述流行分析方法对我市疾病监测管理系统报告的2020-2022年乙型肝炎疫情资料进行分析,总结本区乙型肝炎流行特征,根据乙型肝炎流行特征制定相应的控制策略。结果:2020-2022年我市人口数分别为301500人、301062人、300093人,报告乙型肝炎病例数分别为6518人、6482人、6320人,乙型肝炎年平均报告发病率分别为2.16%、2.15%、2.11%,各年份对比无统计意义(P>0.05);发病病例中,男女性别比为1.43∶1,组间对比具有统计意义(P<0.05);病例发病年龄段主要集中在20-45岁人群,占报告病例总数的36.41%;病例职业分布主要集中为农民,占报告病例总数的80.00%;发病高峰时间为4月,占报告病例总数的19.44%。结论:本市应重点加强男性、20-45岁人群、职业为农村人群的防控,并引导人们在乙型肝炎时期(4月)尽可能避免或减少去公共场合次数,才能防控或降低乙型肝炎的发生。

  • 标签: 乙型肝炎 流行病学特征 控制策略
  • 简介:摘要:近年来,医院感染的问题日益突出,给患者安全和医疗质量带来严重挑战。本研究通过系统的流行调查,分析了医院内部感染的主要原因、传播途径和高风险区域。基于这些分析,提出了一系列具体的预防措施,包括加强医院内部卫生管理、提高医务人员的感染控制意识、优化抗菌药物使用等策略。研究表明,通过这些综合措施,可以有效降低医院感染率,提升医疗服务质量,保障患者安全。本研究的发现为医院感染控制提供了实用的指导,有助于推动医疗卫生行业的持续改进。

  • 标签: 医院感染 流行病学调查 预防措施 感染控制 医疗安全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特征及预防控制措施、效果。方法:将某社区在2021年4月-2023年4月居住612例居民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归为实验组,医护人员根据此地区流行性乙型脑炎病症流行特征进行具体分析、预防控制措施制定,同时对比此社区在2019年3月-2020年3月实施乙型脑炎病症流行特征分析、预防措施制定期间流行性乙型脑炎发生率,此阶段居民有657例,归为对照组。结果:实验组流行性乙型脑炎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对预防知识知晓率、预防措施执行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过及时进行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特征分析、预防措施制定的效果显著。因此,还需加强对流行性乙型脑炎预防重视度。

  • 标签: 流行性乙型脑炎 流行病学特征 预防控制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兵团某地老年结核流行特征与防治措施。方法:选取2021年11月--2022年12月期间兵团某地医院诊治的113例老年结核病患者作为研究样本,按照患者具体情况分析老年结核的发病特征,制定防治措施。结果:113例老年结核病患者发病情况分析,疾病分布情况,老年结核病患者占比最高的是单纯肺结核。症状表现占比较高的是咳嗽、厌食和发热盗汗。发病情况,单侧结核发病率高于双侧,痰检情况阴性率高于阳性。结论:对于老年肺结核疾病需要及时地发现实施管理,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可以控制疾病进展。

  • 标签: 老年结核病 流行病学特征 防治措施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通过调查一起幼儿园手足口暴发疫情,分析疫情暴发的原因、流行特征、控制效果和存在的问题,探讨有效的预防和控制措施,为今后的防治工作积累经验。方法 采用手足口个案调查表,对该幼儿园患病儿童、儿童家长及老师进行流行调查。病原方面,采集10例患病儿童咽拭子标本,采用RT-PCR检测法进行检测[1]。结果 2022年9月10日-9月26日共报告15例病例,涉及4个班,罹患率为4.41%;4个班分别确诊1、10、2、2例,罹患率分别为2.50%、27.03%、6.67%、5.13%。患儿年龄介于3~6岁之间,主要集中在3~4岁,报告13例,占比86.67%。男9例、女6例,罹患率分别为5.06%、3.70%,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9月21—23日为发病高峰,报告12例,占比80.00%。10例病例病毒核酸检测结果中有1例EV71型+EV-U通用型阳性,1例样本为通用肠道病毒阴性,其余8例除EV71型和CA16型以外的其他肠道病毒阳性。结论 幼托机构易出现手足口暴发,应加强传染病防控,防止跨班级的传播链形成。

  • 标签: 手足口病 流行病学 暴发疫情 幼托机构
  • 简介:摘要:本文旨在探讨皮肤与性病的流行特征,并提出相应的防控措施。通过对近年来皮肤与性病流行数据的回顾分析,我们发现这些疾病的发生率和传播方式在不同地区、不同人群中存在差异。本文将从病原、传播途径、临床表现等方面阐述皮肤与性病的流行特征,并提出针对性的防控措施,以降低疾病的发生和传播。

  • 标签: 皮肤病 性病 流行病学特征 防控措施
  • 简介:摘要:本文旨在深入探讨卫生统计流行方法在卫生服务研究中的关键作用。卫生统计为我们提供了处理、分析和解释卫生数据的强大工具,涵盖了数据类型、收集方法以及假设检验、回归分析和生存分析等统计技术。流行则关注卫生问题的传播、流行趋势和疫情控制策略,通过流行调查、传播模型和数据分析方法,揭示了卫生问题的模式和影响因素。

  • 标签: 流行病学 卫生统计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2018—2022年手足口流行统计分析。方法:采集2018—2022年手足口流行信息,对其人群、年龄段发病及死亡情况等指标进行分析。结果:2018—2022年男性手足口发病率为72.99% , 女性为 27.01%。2018—2022年男性手足口发病率均明显高于女性 , 差异具有统计意义 (P<0.05) ;2018—2022年手足口发病患者均未发现死亡情况。2018—2022年各年手足口发病人群排名前三的为2018年、2019年、2021年, 分别为602例、506例、405例 ;2018—2022年手足口发病年龄均主要集中在 0~10 岁人群 ;部分病原检测结果显示主要为其他肠道病毒(64.58%), 其次为柯萨奇病毒 A16 型 Cox A16(34.52%)。 结论:2018—2022年手足口发病率男性比例与女性相比较明显上升,在重点街道及幼托机构等场所需加强防控,实施合理措施进行干预。

  • 标签: 手足口病 流行病学 统计分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6年余本院收治的219例儿童白血的病例资料,探讨赣南地区儿童白血流行特点。方法 收集 2017年-2023年期间确诊的初诊儿童白血病患儿共 219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本地区患儿的发病年龄、疾病亚型、首发症状、分子流行等特征。结果219例儿童白血病中男124例,女95例,发病年龄以11~15岁最多,2~5岁次之。以急性白血为主,其中急性淋巴细胞白血(ALL)145例,占66.21%,ALL分型以B系表达为多;急性髓系白血(AML))68例,占31.05%,以AML-M2及AML-M3为最多见,混合型急性白血(MPAL)2例,慢性粒细胞白血(CML)例3例,幼年型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JMML)1例。首发临床症状以发热为占多数,约47.49%,多数患者有贫血,部分有出血表现、疼痛等。在急性白血病中,WBC增高者占多数有112例,约52.09%,少部分患者RBC正常/增高或Hgb正常,各占14.42%及15.34%。大部分急性白血病患者PLT减低,约83.72%,少数为正常或增高。白血病儿童正常染色体核型101例,占47.64%,检出异常细胞核型111例,占52.35%。在ALL中融合基因TEL-AMLl 阳性检出率最高,占14.48%,BCR-ABL1及E2A-PBXl阳性各8例,检出率皆为3.77%,MLL-AF4阳性4例,检出率1.88%,其他常见融合基因检出率低。在AML患儿中,融合基因PML-RARA阳性最多,检出率30.88%,AML1-ETO 阳性17例,检出率25%,MLL-AF6阳性4例,检出率5.88%。结论 本院收治的儿童白血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为主,其次为AML,慢性白血较少见。男性发病多于女性,发病年龄以11~15岁最多,大部分因发热、贫血、出血表现就诊,其血细胞分析、细胞遗传及分子生物特点与国内外文献报道大部分相同。

  • 标签: 儿童 白血病 流行病学    中图分类号 R733.71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安顺地区大学生睡眠质量及其影响因素流行。方法:以2021.06-2023.06安顺市所有在读大学生为研究对象,对该人群进行大规模问卷调查。结果:大学生睡眠障碍患病率为19.22%(14254/74151);女生睡眠效率得分高于男生(P

  • 标签: 安顺地区大学生 睡眠质量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 对季节性结膜炎的流行情况进行调查,提出切实有效的治疗措施。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方法抽取 2020年本校在校生2788人。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对学生季节性结膜炎的流行情况进行调查,并对阳性患者采取对症治疗措施进行干预。结果 共78名学生被诊断为季节性结膜炎,患病率2.89%,其中男生42名,女生36名。按年龄统计,19岁学生患病率最多,共24名(30.77%),按患病率统计,18岁学生的患病率最高(3.54%),季节性结膜炎的相关危险因素应答结果及应答率中,有过敏史的人数最多,为515例(19.07%),其次为有近视史的人为478名(17.70%);采用0.1%奥洛他定滴眼液治疗总有效率87.18%。结论 本校季节性结膜炎的患病率与患者过敏史、季节性结膜炎患病史及近视史有关,对学生加强疾病相关知识的宣教工作,提高学生自我保护意识,使其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可抑制及减少疾病的发生;采用奥洛他定滴眼液能有效缓解患者症状及体征,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 标签: 季节性结膜炎 流行病学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2020-2022年某地水痘流行特征及控制策略。方法 以叙述形式对某地2020—2022年水痘病例及控制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某地2020—2022年共报告水痘病例约20起,病例约300例,其中,幼儿园(7起,占35.0%)、小学(3起,占15.0%)、中学(4起,占20.0%)、其他(6起,30.0%)。发病地点大多在学校,年龄以幼儿园、小学、中学生为主,其他病例为高中及与感染者接触的易感人群。感染者中仅56例(18.67%)接种了水痘疫苗。结论 水痘的主要发病人群为15岁以下儿童及少年,发病地点大多在学校。接种水痘疫苗者发生感染的几率较低,大多发于未接种者。因而需加强学校卫生管理,进行健康宣教,督促家长带孩子接种水痘疫苗,有效防控传染病感染。

  • 标签: 水痘 流行病学特征 控制策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综合医院消化内科肝硬化患者的流行和临床特征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2020年12月于黄冈市红安中医院收治的失代偿期肝硬化合并腹腔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随访记录按照患者预后好转程度分为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和临床指标的差异,并利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失代偿期肝硬化合并腹腔感染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139例失代偿期肝硬化合并腹腔感染患者的典型临床表现为发热(79.9%)、腹痛(76.3%)和腹胀(70.5%)。75例感染患者的腹水培养阳性病原菌86株,依次分别为大肠埃希菌、溶血链球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和屎肠球菌。预后不良组患者的年龄、白蛋白(ALB)、血Na+、总胆红素(TBIL)水平、ChildPugh分级、合并高血压、合并肝性脑、并发上消化道出血和肝肾综合征相比预后良好组显著更高。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ALB、血Na+、Child-Pugh分级、合并高血压、合并肝性脑、并发上消化道出血和肝肾综合征是影响失代偿期肝硬化合并腹腔感染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失代偿期肝硬化合并腹腔感染患者以发热、腹痛和腹胀等经典临床表现为主,感染预后较差,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众多,临床应采取针对性干预措施改善预后,提高患者生存率。

  • 标签: 综合医院 消化内科 肝硬化患者 流行病学 临床特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门诊青春期后痤疮患者流行调查结果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0月-2023年3月在我院皮肤科门诊治疗的420例青春期后痤疮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作为观察组,将同期42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的一般资料、对影响痤疮的因素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两组在年龄、性别、外用化妆品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吸烟、家族史、肤质、饮食习惯、睡眠时间均与对照组存在差异(P<0.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家族史、饮食习惯、肤质是影响青春期后痤疮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门诊青春期后痤疮患者流行调查结果与不良饮食及生活习惯等有关,临床应加强对相关危险因素的防治,正确治疗痤疮。

  • 标签: 青春期后痤疮 门诊 流行病学调查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白癜风是一种色素脱失性皮肤,常见的症状是皮肤、粘膜和毛发的黑素细胞减少或者消失,从而出现白斑和灰白发,这种疾病在成人和儿童中都比较容易发生。尽管有多种理论,如自身免疫理论、遗传理论、黑素细胞自毁理论、生化理论等,但至今仍不明确其具体成因。目前,国内外已有较多的证据表明,遗传是导致白癜风的主要原因,而其它理论亦有一定的遗传依据。但目前,国内外还没有对其进行过大样本的遗传流行研究。本课题拟对该人群进行一次全面的遗传流行调查,以确定其发病特点、临床特点和发病机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不同类型白癜风患者的基因传播模式,以及基因在其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本研究采用多中心联合的方法,采用问卷法,获得了3752例符合条件的白癜风家族样本,2123例作为对照组。对白癜风的可能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 标签: 流行病学因素 行为特征调查 对策研究
  • 简介:【摘要】 目的:分析新生儿中耳聋基因分子流行可行性。方法:2019年4月1日至2020年7月31日诸暨市妇幼保健院分娩的5692例新生儿为研究对象,对上述对象均采取基因筛查,对其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经基因筛查结果显示,共计检出259例,占比为4.55%,其中GJB2基因235杂合突变检出率最高(2.13%),其次为SLC26A4基因IVS7-2杂合突变(0.89%)。结论:对新生儿中耳聋基因分子流行可行性进行研究分析,有助于对耳聋较早的早期诊断、预防及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 标签: 新生儿 耳聋基因分子 流行病学 可行性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60岁及以上人群白内障流行。方法:从某街道中随机抽取5个社区,开展视力及眼部检查,了解白内障流行。结果:60岁及以上人群的白内障患病率为35.49%(653/1840)。随着年龄的增高,白内障的患病率呈现出不断增高的趋势。白内障的男女比为。白内障手术率为86.09%(1584/1840)。842例患者1184眼的白内障手术率为82.09%(972/1184)。治疗后,患者的日常生活视力以0.1≤PVA<3、0.3≤PVA<0.7、≥0.7居多。结论:60岁及以上人群白内障患病率较高,且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白内障患病率不断增高。该地区白内障手术覆盖率高,其实施对改善患者视力效果明显。

  • 标签: 白内障 手术 患病率 性别 年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