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杭州市富阳区第一人民医院,放射科, 杭州市311400 【摘要】目的:探讨椎动脉双体位多层螺旋CT检查技术在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8月-2020年10月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71例作为对象,常规行椎动脉双体位多层螺旋CT检查,并将检查结果与“金标准”进行比较,分析椎动脉双体位多层螺旋CT检查技术在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中的检出率。结果:71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均完成椎动脉双体位多层螺旋CT检查技术检查,最终确诊68例,诊断符合率为95.77%(P>0.05)。结论:椎动脉双体位多层螺旋CT检查技术用于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中能获得较好的检出率,能为临床治疗提供影像学依据,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椎动脉双体位 多层螺旋CT检查技术 椎动脉型颈椎病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椎动脉超声特征。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18年1月,我院确诊急性脑梗死(ACI)患者87和同期参加体检87例健康人作为研究对象。观察对比ACI组和健康组,颈动脉椎动脉的内膜中膜厚度(intima-mediathickness,IMT)、血管阻力指数(resistanceindex,RI)、血管内径、收缩期血流速度(systolicvelocity,Vs)、舒张期血流速度(diastolicvelocity,Vd)。结果与健康组相比ACI组动脉血管内径、血管压力指数较高,血流速度较慢(p<0.05);与非进展性ACI相比进展性ACI患者颈内动脉IMT、左颈总动脉Vs、左颈总动脉RI较高,右椎动脉Vs较低(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经超声检查常表现为血管内径增厚、血流速度减慢、IMT厚度增加,IMT增厚可能提示疾病危险程度增加。

  • 标签: 急性脑梗死 颈动脉 椎动脉 超声
  • 简介:目的探讨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核磁共振血管成像(MRA)的表现及临床诊断价值.方法97例患者中女性63例,男性34例.年龄34~79岁,平均50.78岁.分别进行椎动脉MRA及TCD检查.符合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诊断标准.结果97例患者中椎动脉MRA异常61例(占62.88%),TCD异常83例(占85.56%).结论椎动脉本身退变因素导致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是一个主要因素.

  • 标签: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椎动脉MRA表现 诊断 核磁共振血管成像 眩晕
  • 简介:<正>随着高龄化社会的到来和诊断技术的进步,椎动脉(vertebralartery,VA)病变的发病情况逐渐被认识。对于手术、介入方式,本文对于VA重建术、VA腔内治疗、VA狭窄、夹层等治疗进展加以综述。VA解剖上分为V1~V4四段,由于V2和V4显露的难度,外科手术主要集中在V1和V3段。VA常见病变有栓塞、粥样硬化、夹层、大动脉炎、巨细胞

  • 标签: 椎动脉 腔内治疗 颈外动脉 治疗进展 颈内动脉 夹层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不同病因的椎动脉型颈椎病手术技巧和手术方式的选择以及术中椎动脉的保护。方法61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均行CT、核磁共振成像(MRI)、核磁共振血管成像(MRA)检查。根据不同病因及椎动脉受累的影像学特点选用了7种手术方式治疗。其中横突孔切开椎动脉减压术7例,钩椎关节切除减压术8例,钩椎关节切除及横突孔切开椎动脉减压术8例,椎间隙植骨融合术9例,钩椎关节切除及椎间孔扩大术12例,前路减压及钩椎关节切除、植骨融合术10例,横突孔切开、钩椎关节切除、颈椎椎体次全切除术7例。结果全部患者手术经过顺利,疗效满意,总优良率为93.4%。术中误伤2例各1支椎动脉,分别行缝扎及骨块外包明胶海绵填塞压迫止血,未见明显椎动脉缺血症状。结论椎动脉型颈椎病手术难度大,技术要求高,术前应准备必须的显微器械,掌握手术技巧,对不同病因的椎动脉型颈椎病应选择不同的手术方式。

  • 标签: 椎动脉 颈椎病 手术选择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观察经皮穿刺桡动脉与经股动脉椎动脉血管内介入治疗的疗效差异。方法:本报告以2021年12月-2022年12月作为时间区间,并截取此段区间中我院接收的34例符合条件的脑血管疾病患者为例作为报告数据中的提供对象,以穿刺模式不同分成常规组和研究组,以17例为每组人数,分别采用经股动脉穿刺与经皮穿刺桡动脉方法,分析临床效果。结果:研究组满意度高于常规组,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p<0.05。结论:经皮穿刺桡动脉椎动脉血管内介入治疗脑血管病患者,效果显著,能够有效提高满意度,减少不良反应发生,值得推广。

  • 标签: 桡动脉 股动脉 血管内介入
  • 简介:患者男,31岁,因左手无力1周入院。入院时查体:血压120/80mmHg,神智清楚,言语流利,左上肢远端肌力4级。头颅MRI示右侧顶叶散在多发亚急性脑梗死,考虑脑梗死。行全脑血管造影检查,提示右侧大脑中动脉中度狭窄,为此次脑血管事件责任血管;另外发现右侧小脑后下动脉(posteriorInferiorcerebellarartery,PICA)起源于椎动脉颅外段,平C2水平(图1);左侧椎动脉在C1下方平面分成两支,其中1支向上穿越横突孔,另1支行向后上方绕过C1横突,于C1上方平面前后两条血管合并为1条椎动脉上行入颅(图2)。因此,此例患者存在一种少见的小脑后下动脉起源变异伴对侧椎动脉窗式变异。

  • 标签: 椎动脉窗式变异 小脑后下动脉 脑血管造影检查 硬膜外 急性脑梗死 ARTERY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椎动脉狭窄合并肾动脉狭窄支架术后,患者血压、排尿的管理,以减少心血管并发症,提高手术成功率。方法:对 1例椎动脉狭窄合并肾动脉狭窄支架术后的患者,通过充分作好预见性准备,及时发现术前、术中、术后患者血压的变化,把握给药时机,有效预防和控制心血管并发症;并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及术前床上排尿功能训练,术后及时发现患者有无排尿困难,避免因排尿困难引起患者术后血压升高,导致高灌注。结果:通过良好的管理措施,因发现及时,给予对症处理后恢复正常,患者顺利完成介入治疗,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椎动脉狭窄合并肾动脉狭窄支架置入术对病人损伤小,痛苦小,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加强椎动脉狭窄合并肾动脉狭窄支架置入术患者术前、术中、术后血压的管理及术后排尿的管理,是保证患者安全的有力措施,对手术的顺利进行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 标签: 椎动脉 肾动脉 支架置入术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推拿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治疗效果。方法在我院选取在2010年6月——2014年6月诊治的18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把180例患者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90例,对照组采用西医治疗方法治疗4周,治疗组采用推拿方法治疗3周,治疗过后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经治疗结果表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5.5%,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2.2%,对照组的总有效率明显低于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对照组和治疗组在治疗过程中均无不良反映出现。结论推拿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治疗效果显著,值得被推广应用。

  • 标签: 推拿治疗 椎动脉型 颈椎病
  • 简介:[摘要] 目的:分析针灸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21年1月~2022年4月收治的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76例,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与试验组。对照组实施常规西医治疗,试验组联合中医针灸治疗,对比治疗效果。结果:1)试验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4.74%,高于对照组的76.32%,有统计学差异(P<0.05)。2)患者治疗后的JOA评分提高、PSQI评分减小,试验组评分结果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治疗期间,使用针灸疗法能进一步提高疗效,改善颈椎功能和睡眠质量。

  • 标签: 椎动脉型颈椎病 针灸 颈椎功能 睡眠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医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收治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8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观察组采用手法、牵引以及药物治疗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西其汀和西比灵进行治疗。结果:观察组治愈11例,显效19例,有效8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4.9%,对照组治愈8例,显效15例,有效11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84.6%,两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中医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显著。

  • 标签: 中医 椎动脉型颈椎病 临床治疗
  • 简介:摘要本文通过对椎动脉型颈椎病的发病机制及治疗对策的研究资料进行检索、整理、总结,客观反映郑氏经验穴按摩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独特之处,郑氏按摩手法结合电针对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具有较好的临床作用,值得推广。

  • 标签: 颈椎病 椎动脉型颈椎病 郑氏按摩手法
  • 简介:摘要:目的:对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采用推拿治疗,观察其效果情况。方法:观察开始时间为2020年6月,观察结束时间为2022年5月,将56例患者分为普通组和推拿组,普通组采用西药治疗,推拿组在西药治疗基础上开展推拿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情况。结果:普通组和推拿组治疗效果对照中,普通组总有效率为18(例)64.28%,推拿组总有效率为25(例)89.28%,(x2=14.291,p=0.009),两组结果有差异。结论:对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采用推拿治疗效果优越,值得推荐。

  • 标签: 椎动脉型颈椎病 推拿治疗 效果
  • 简介:摘 要:本研究对41例椎动脉开口狭窄患者进行了支架置入术的疗效研究。通过血管内介入支架置入治疗并对术后并发症进行分析,本研究对椎动脉开口狭窄处支架置入的有效性及安全性进行了评估。 结果显示,所有41例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未发生斑块脱落造成脑栓塞的情况。通过颅脑CTA、DSA、NIHSS评分、mRS评分等方式对患者进行了评价,支架置入术对后循环缺血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有显著影响。此外,治疗前后椎动脉开口狭窄程度、死亡率、不良事件发生率也进行了比较。综合来看,支架置入术安全可行且疗效满意,术后综合治疗可以降低再次发生后循环缺血事件的风险,并且能明显改善脑缺血症状。

  • 标签: 椎动脉开口狭窄 后循环缺血性卒中 支架置入术 疗效评估 安全性评估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一侧椎动脉优势(VAD)、基底动脉(BA)迂曲与后循环梗死(PCI)发生的相关性。方法: 根据影像检查结果,分为急性脑梗死组和非脑梗死组。结果:脑梗死迂曲组与非脑梗死迂曲组优势椎间直径差异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比较两组在PCI梗死发生率,其中PICA与BA区梗死发生率差异较明显(p<0.05)。结论:优势椎动脉间直径差异及基底动脉的迂曲程度是促进PCI发生的主要影响因素。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中医辨证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效果,总结有效的治疗方法与经验。方法分析医学检验中影像血液标本质量的主要因素,并探讨应对的方法。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2月期间,收治的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19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98例,给予观察组中医辨证疗法,给予对照组物理牵引治疗并辅以中成药以疏通循环。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96.9%,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84.6%,两组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辨证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效果显著,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 标签: 中医 辨证治疗 椎动脉型颈椎病
  • 简介:摘要目的椎动脉型颈椎病(CSA)是骨科常见病、多发病,复发率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近年来,国内外报道椎动脉型颈椎病发病率逐年升高,并且渐趋低龄化,尤其以白领阶层为主,可能与不良生活方式及工作环境有关,例如过度使用电脑、长期低头伏案工作等。椎动脉型颈椎病在颈椎病中虽不是最严重的一种,却是发病机理最为复杂的一种类型,越来越受到社会和医学界的广泛重视。方法通过查阅近十年来,国内外学者对椎动脉型颈椎病的发病机理进行大量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结果由于椎动脉的特殊解剖结构,致使椎动脉型颈椎病的发病原因异常复杂,诸多疗法存在持续疗效不理想,远期疗效不稳定等现状,而且某些疗法在实际临床应用中受到诸多因素影响而不能达到预期效果。现总结国内外对椎动脉型颈椎病的发病机理的研究。结论综述如下。

  • 标签: 椎动脉型颈椎病 发病机理 综述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针灸配合推拿在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中的应用方式及其效果。方法:在 2018年 8月到 2020年 6月 开展研究并在期间选取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100例开展对比探究。患者 在我院门诊就诊 时使用随机数表法的基础原则完成分组。常规组患者在我院门诊就诊 后提供传统治疗服务模式。实验组应用针灸配合推拿。以疗效和疼痛感指标为主对比组间统计学计算结果。结果:实验组的平均疗效指标具备突出优势,组间统计学计算结果有意义, P< 0.05; 在我院门诊就诊 时两组患者椎动脉型颈椎病疼痛感评价相当,

  • 标签: 针灸配合推拿 椎动脉型颈椎病 临床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