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5
284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唐筛高风险和临界风险孕妇中非21/18三染色异常结果。方法 本次研究纳入唐筛高风险孕妇(n=26例,21三风险值≥1/270或18三风险值≥1/350),临界风险孕妇(n=24例,1/2000≤21三风险值<1/270或1/1000≤18三风险值<1/350),病例选取时间2020年8月-2021年8月。对其羊水穿刺并行羊水污染色微阵列分析(CMA),或开展低深度全基因组拷贝数变异(CNVseq)检测,分析纳入研究孕妇非21/18三染色异常的检出情况。结果 唐筛高风险组孕妇染色异常检出率高于临界风险组孕妇,其中唐筛高风险组检出性染色异常1例,CNVs 2例、其它非21/18三1例;临界风险组检出CNVs 1例。结论 唐筛高风险孕妇中非21/18三染色异常的检出率较高,因此针对唐筛高风险孕妇,还应在产检中增加CMA、CNVseq等检测,以降低新生儿出生缺陷的发生。

  • 标签: 唐筛高风险 临界风险 染色体异常 产前检查 基因
  • 简介:【摘要】目的 对无精子症患者睾丸穿刺中Y染色微缺失检测和生殖激素水平研究的意义进行评价分析,为今后的临床工作提供指导。方法 抽取在2016年6月-2019年6月间我院收治的符合临床诊断标准的非梗阻性无精子症患者46例,另抽取同期梗阻型无精子症患者60例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睾丸穿刺中Y染色微缺失检测和生殖激素水平检测结果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 经统计发现,非梗阻型无精子症患者的FSH水平较对照组发生显著升高(P<0.05);穿刺有精子患者的FSH水平较穿刺无精子患者发生明显降低(P<0.05);与Y染色微缺失的非梗阻型无精子症患者比较FSH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FSH水平在非梗阻型无精子症诊断中可作为主要观察指标,临床价值显著,但是针对Y染色微缺失者则预测价值不大,临床应对其给予足够的重视。

  • 标签: 无精子症 睾丸穿刺 Y染色体微缺失 生殖激素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病理技术HE染色在病理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现选择2020年1月~2021年1月期间,随机抽取我院病理科400例石蜡切片开展研究。根据电脑随机法将200例石蜡切片分为A组200例,采用常规HE染色,B组200例,采用改进HE染色,对比两组染色诊断准确率。结果:B组患者的染色诊断准确率高于A组(P<0.05)。结论:通过将病理技术HE染色应用于病理诊断中,可有效提高染色准确率,进而可为临床诊断提供参考依据,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和应用。

  • 标签: 病理技术 HE染色 病理诊断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对病理诊断中与应用病理技术HR染色的效果进行分析与评价。方法:将2021年1月~2021年3月期间,我院住院部所收集100例病理组织标本作为研究对象,经数字随机表方法进行分组,分别设置为对照组、观察组,各组纳入50例。观察组进行HE染色处理。对两组病理组织标本在病理诊断检出率以及诊断准确率方面的差异进行对比观察。结果:观察组脂肪组织切片病理诊断检出率为86.00%(43/50),胆组织切片病理诊断检出率为38.00%(19/50),骨组织切片病理诊断检出率为90.00%(45/50),胃肠组织切片病理诊断检出率为94.00%(47/50),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病理诊断准确率为96.00%(48/50),显著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改进HE染色技术在病理诊断中发挥的效果确切,可实现对患者病理类型的准确诊断,促进诊断准确率的提升,临床推广应用价值确切。

  • 标签: 病理诊断 HE染色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损伤血瘀证是外伤导致的骨骼肌血瘀证,本研究试图从病理角度研究观察损伤及康复过程中骨骼肌变化的整体规律。方法:观察损伤血瘀证(急性闭合型损伤)的病理切片,对比损伤后不同时间光镜下组织变化特征,从而推演损伤变化规律。结果:损伤后立即发生病理性改变,3天达到炎性峰值出现破坏加重,7天后组织逐步修复。结论:大鼠损伤血瘀证(急性闭合型损伤)损伤后炎性再损伤现象,炎性反应是组织变性的关键。

  • 标签: 损伤血瘀证 病理 炎性反应
  • 简介:摘要 目的:观察分析金胺O荧光染色在结核病诊断中的应用。方法:2020年2月-2020年8月到北川羌族自治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结核病控制科门诊就诊的患者755例,收集他们的痰标,同时用金胺O荧光染色法和抗酸染色法检测痰标本中结核分支杆菌,观察检测效果。结果:金胺O荧光染色组共检出84份阳性标本,阳性率为11.13%;抗酸染色组检出59份阳性标本,阳性率为7.81%。经检验,P<0.05,两组间有统计学差异。结论:运用金胺O荧光染色进行结核病诊断,其诊断率更高,效果更理想。

  • 标签: 金胺O荧光染色 结核病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 评估真菌荧光染色法在马拉色菌相关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我院皮肤科门诊对122例临床疑似马拉色菌感染病例的头、面部和胸背部样本分别采用荧光染色法与美蓝染色法进行直接镜检,比较其检验结果。结果 122例患者中,头皮、面部和胸背部标本应用荧光染色法和美蓝染色法镜检阳性率分别为65.21%和26.08%,50.79%和31.74%,69.23%和30.76%,荧光染色法阳性检出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 马拉色菌 真菌荧光染色 美蓝染色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特殊染色和免疫组化技术在肿瘤病理诊断中产生的效果。 方法 将我院2020年3月~2021年5月期间收治的60例肿瘤患者当做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法进行分组,每组30例,给予参照组免疫组化技术,给予实验组特殊染色和免疫组化技术,比较两组诊断效果。 结果 实验组阳性率高于参照组(P<0.05)。 结论 在肿瘤病理诊断中,应用特殊染色和免疫组化技术可以得到理想的效果,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率,值得积极在临床上推广。

  • 标签: 特殊染色 免疫组化技术 肿瘤 病理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特殊染色联合免疫组化技术在肿瘤病理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本次研究对象为本院63例肿瘤患者,收治时间2020年10月-2021年10月,63例患者分别给予特殊染色诊断和免疫组化技术诊断,分析单一技术检查与联合技术检查的诊断效果。结果 联合检验的阳性检出率均明显高于Mallory磷钨酸苏木素染色检验、CG染色检验、Masson染色检验和免疫组化检验(P<0.05)。结论给予肿瘤患者特殊染色联合免疫组化技术检验能够显著提升诊断效果,具有推广价值。

  • 标签: 特殊染色 免疫组化技术 肿瘤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血清铁调素(Hepcidin)联合骨髓铁染色及炎性介质白介素-6(IL-6)等在慢性病贫血诊断中的价值及相关性评价。方法 选取我院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以符合“慢性病贫血专家共识”的慢性病贫血(ACD)患者以及同期因单纯血小板减少做骨髓检查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且所选患者骨髓铁染色外铁均为阳性(+~++++),按铁粒幼细胞的比例将ACD患者分为ACD1组(铁粒幼细胞≤15%)和ACD2组(铁粒幼细胞>15%),把单纯血小板减少做骨髓检查的非贫血患者作为对照组,采集三组患者的血样检测血清铁调素(Hepcidin)、白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血清铁(SI)、铁蛋白(Fer)、转铁蛋白受体(sTfR),记录所有检测数据,并将观察指标在三组间进行比较。结果 血清铁(SI)水平在ACD1组明显低于ACD2组和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ACD2组与对照组差异不明显(P>0.05);sTfR水平在ACD1组明显高于ACD2组和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ACD2组与对照组差异不明显(P>0.05);Fer、Hepc、IL-6、CRP水平在ACD1组明显高于ACD2组和对照组,差异具在统计学意义(P<0.001),ACD2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相关性比较:血清铁调素水平与IL-6、CRP、Fer、sTfR水平呈正相关(P<0.05),与SI呈负相关。结论 血清铁调素与患者体内铁的分布有密切的关系,是ACD患者的主要致病因素,联合其他铁代谢指标和炎性介质对ACD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 标签: 铁调素 铁染色 白介素-6 慢性病贫血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尿细胞检测(Celldetect)膀胱癌液基薄层染色技术+核基质蛋白22(NMP22)对膀胱癌诊断的价值。方法 将33例疑似膀胱癌住院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均来源于我院2020年4月—2021年5月期间,所有患者均实施尿细胞检测膀胱癌液基薄层染色技术+NMP22诊断,以膀胱镜病理学或术后病理检查为金标准。结果 联合检查检出率为90.91%,明显高于单一NMP22、膀胱液基脱落细胞检查的54.55%、60.61%(P

  • 标签: 尿细胞检测 液基薄层染色技术 核基质蛋白22 膀胱癌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微型种植支抗和非种植支抗在青少年口腔正畸治疗中的效果。方法:选取该院于2018年6月-2020年6月收治的青少年错牙合畸形患者80例,将其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微型种植支抗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非种植支抗治疗。治疗后,对两组的治疗效果与不良反应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进行微型种植支抗后的并发症发病率低于对照组,(P<0.05)组间差异性显著。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组间差异性显著。观察组治疗效果高于对照组(P<0.05)组间差异性显著。结论:对于青少年口腔正畸治疗采用微型种植支抗的效果显著好于非种植支抗,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 标签: [] 微型种植体支抗 非种植体支抗 青少年 口腔正畸
  • 简介:【摘要】:目的 研讨经皮椎成形术治疗椎骨折及脊椎肿瘤围手术期护理对策及价值。方法 于2019年1月至2021年3月期间我院接治的58名经皮椎成形术治疗椎骨折及脊椎肿瘤围手术期患者,分为对比组(28名)和观察组(30名)。对比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围手术期护理。将两种方法在临床中的护理效果予以对比,并分析。结果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3.3%(28/30)显著高于对比组78.6%(22/28);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6.7%(2/30)显著低于对比组25.0%(7/28);经护理,观察组疼痛评分均低于对比组,比对差异明显(P

  • 标签: 经皮椎体成形术 椎体骨折 脊椎肿瘤 围手术期 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慢性扁桃炎疾病患者在临床治疗时选择低温等离子射频刀扁桃切除术(以下文章简称“低温等离子刀切除术”)治疗效果。方法:自2019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1日选取35例开展传统扁桃切除术治疗及35例开展低温等离子刀切除术慢性扁桃炎疾病患者,分析对比经治疗后患者手术治疗情况、术后各种不良反应事件发生情况以及治疗前后疼痛程度改善情况等。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白膜脱落时间、手术治疗时间、术中出血量对比,前者显著偏低,(P<0.05)。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前者显著偏低,(P<0.05),(P<0.05)。治疗前两组VAS评分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VAS评分对比,前者显著偏低,(P<0.05)。结论:慢性扁桃炎疾病患者在临床治疗时选择低温等离子刀切除术治疗是可行的,不仅能够减轻患者术后疼痛程度,同时还能缩短患者白膜脱落时间以及手术治疗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降低咽喉出血、发热以及感染等不良反应发生率。

  • 标签: 慢性扁桃体炎 低温等离子刀切除术 不良反应 疼痛程度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经皮椎成形术联合补肾活血汤治疗椎压缩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抽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间我院收治的椎压缩性骨折患者74例作为本文的观察对象,并将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各有37例的单一组以及联合组,前者接受单一的经皮椎成形术进行治疗,后者在单一组的基础上联合补肾活血汤进行治疗,并对比分析不同的治疗效果。结果 功能障碍评分,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组明显低于单一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组明显优于单一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经皮椎体成形术 补肾活血汤 椎体压缩性骨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