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针刺治病能否有效,取决于针刺是否调节了人体阴阳性的内气,而阴阳气是否被调节,又取决于有规律地针刺操作。

  • 标签:
  • 简介:摘要:使用计算流体动力学(CFD)软件,我们对某旋转血泵的内部流动进行了数值模拟,揭示了其内部血液流动规律,评估了血泵的血流动力学性能,并得到了不同转速下的流量-压升特性。此外,我们也分析了叶轮内部的剪切应力分布,并根据幂律规律研究了血泵对血液的破坏程度。仿真结果显示,在相同转速下,随着流量的增加,血泵对血液的破坏程度逐渐降低。而在小流量的情况下,血泵的溶血值达到最大。这提醒我们在临床应用中,应特别关注血泵在儿童病例中的应用。

  • 标签: 旋转血泵 血流动力学 性能仿真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CT检查对成人肠旋转不良的诊断准确性和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22年5月~2023年5月期间因肠旋转不良在本院就诊的50例成人患者,先后为其采取X线检查与CT检查。以手术病理结果为金标准,计算并对比两种方法的诊断准确率、特异度、灵敏度。结果:CT检查的诊断准确率(96%)高于X线检查(84%),灵敏度(97.96%)高于X线检查(84.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T检查的特异度(100%)稍高于X线检查(54.55%)但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X线检查,CT检查对成人肠旋转不良有同样显著的特异度和更显著的诊断准确性、灵敏度。

  • 标签: 成人 肠旋转不良 CT检查 诊断准确性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仰卧屈曲下肢旋转修复法,对腰椎间盘突出症伴坐骨神经痛的治疗作用。方法:将15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伴坐骨神经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100例,治疗采用仰卧屈曲下肢旋转修复法为主。对照组58例,按常规手法加侧卧定位扳法操作。结果:治疗组治愈45例,好转53例,未愈2例;对照组治愈13例,好转40例,未愈5例。两组疗效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腰椎间盘突出症 仰卧屈曲下肢旋转修复法 动作缓慢 角度最大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研究应用颈椎旋转定位搬法治疗偏头痛的有效性,方法 选取2022年2月-2023年1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偏头痛患者80例,用随机分组研究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推拿手法治疗,实验组在常规推拿手法治疗基础上再加以颈椎旋转定位搬法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后的有效性。结果 实验组的有效性好于对照组,两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5%和70%,两组结果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应用颈椎旋转定位搬法治疗偏头痛更具有效性。偏头痛的主要病因在颈肩,颈椎体偏位和肌肉筋膜粘连导致经络不畅、气血淤积,通过应用这一方法施治,完全符合中医学经络学理论和辨证施治原则,能从根本上改善患者部分肢体的功能,提高身体素质,是一种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的康复治疗良方。

  • 标签: 中医推拿 偏头痛 颈椎 旋转定位搬法 有效性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难产助产中体位改变联合徒手旋转胎头术护理的实施效果。方法:在2021年6月-2022年6月期间选取179例头位难产产妇,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89,常规护理)和观察组(n=90,体位改变联合徒手旋转胎头术护理),比较两组分娩方式、并发症。结果:观察组产妇的剖宫产率率低于对照组,自然分娩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产妇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头位难产产妇中实施体位改变+徒手旋转胎头术护理,效果显著,能够提高自然分娩率,减少并发症,可推广。

  • 标签: 体位改变 徒手旋转胎头术 难产助产 分娩方式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神经根型颈椎病治疗中旋转手法结合中医正骨推拿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了2019年12月~2020年12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6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按照护理方式的不同,将60例纳入对象分为两组,分别应用中医正骨推拿、中医正骨结合旋转手法。对两组治疗效果、疼痛评分、负性情绪评分。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较高(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的疼痛评分、负性情绪评分均降低,观察组数据显著较低(P<0.05)。结论:采用旋转手法结合中医正骨推拿,能有效减轻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的疼痛症状,同时有助于改善患者的情绪质量,治疗方法具有较高的安全性,临床推广应用价值较高。

  • 标签: 旋转手法 中医正骨推拿 根型颈椎病 疼痛评分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旋转正骨手法联合针刀在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评价。方法:收取2022年3月-2022年12月在我院针灸科收治的82例神经根颈椎病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采用单双数字抽签法分组,分为结合组和普通组,各41例。普通组采用西药和针刀进行治疗,结合组在普通组基础上给予旋转正骨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与VAS评分。结果:结合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5.12%,普通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5.61%,结合组明显高于普通组,(P<0.05)视为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合组在治疗7天、治疗14天、治疗21天、治疗28天的VAS评分均显著低于普通组,(P<0.05)视为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旋转正骨手法联合针刀在神经根型颈椎病中的应用可加强治疗效果,在短时间内改善疼痛症状,值得推广和应用。

  • 标签: 旋转正骨手法 针刀治疗 神经根型颈椎病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徒手旋转在头位难产产妇助产护理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从2020年2月至2022年3月本院收治的80例头位难产孕妇为研究对象,随机将40例头位难产孕妇划分为对照组,另外40例头位难产孕妇划分为观察组,对照组产妇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产妇接受徒手旋转助产护理。观察两组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对比两组产妇的自然分娩率。结果:对照组自然分娩率为50.00%,观察组的自然分娩率为80.00%,数据差异大,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对比中,对照组的新生儿体温不升、肺肠道异常、呼吸暂停等并发症上的发生数量高于观察组,差异显著,P<0. 05。结论: 徒手旋转助产能够减少新生儿并发症,对自然分娩率具有明显提高的效果,对产妇的产程加快具有促进作用,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徒手旋转 头位难产 助产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予以先天性肠旋转不良患儿腹腔镜手术的效果,为疾病治疗提供参考。方法:研究对象选自我院在2012年-2023年期间诊治的30例先天性肠旋转不良患儿,经奇偶法将其分成对照组(15例)、研究组(15例)。对照组采取开腹手术治疗,研究组采取腹腔镜手术治疗,比较各组治疗效果、治疗情况、胃肠激素水平、应激指标、并发症情况。结果:研究组治疗有效率较对照组高,差异无价值(P>0.05);(2)研究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术后开奶时间、肛门排气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早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3)研究组术后5d的MTL、GAS 、VI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4)研究组术后24h IL-6、CRP、Cor水平均较对照组低(P<0.05);(5)研究组术后并发症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运用腹腔镜手术治疗先天性肠旋转不良的效果明显优于开腹手术,可改善胃肠激素水平,减轻应激反应,同时还可促进术后康复,降低并发症风险,可推广。

  • 标签: 腹腔镜手术 开腹手术 先天性肠旋转不良 效果比较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容积旋转放疗治疗宫颈癌中,磁共振(MRI)对摆位误差和累积剂量学的影响。方法:选取58例宫颈癌患者,其中对照组28例行CT定位,观察组30例行MRI定位,对比两组摆位误差和累积剂量学情况。结果:观察组摆位误差、累积剂量学均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MRI 容积旋转放疗 宫颈癌 摆位误差 累积剂量学
  • 简介:摘要:目的:对老年不稳定性髋部骨折患者治疗中,观察股骨近端抗旋转髓内钉内固定和髋关节置换术两组治疗效果情况。方法:本组研究中,观察时间开始于2022年1月,结束于2022年12月,将86例患者分为两组,设置组名为置换术组和内固定组,分别采用髋关节置换术和股骨近端抗旋转髓内钉内固定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情况以及治疗后优良率情况。结果:(1)置换术组和内固定组治疗情况对照中,置换术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术后输血、卧床时间均高于内固定组,(t=21.446,p=0.010),两组结果有差异。(2)置换术组和为内固定组治疗50天后优良率对照中,置换术组优良率为34(例)79.06%、内固定组为40(例)93.02%,(x2=15.119,p=0.013),两组结果有差异。结论:对老年不稳定性髋部骨折患者治疗中,采用股骨近端抗旋转髓内钉内固定效果更加,可推荐。

  • 标签: 老年 不稳定性髋部骨折 PFNA内固定 髋关节置换术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股骨近端防旋转髓内钉联合鲑鱼降钙素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及对骨密度、肿胀疼痛程度及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分析。方法:临床纳入2019年1月至2023年1月期间,我院接收的60名股骨粗隆间骨折的老年病人,按随机数字表法采集,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单纯采用PFNA治疗的3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行PFNA联合鲑鱼降钙素治疗的3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观察关节功能、治疗效果、骨密度水平以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关节功能与骨密度水平比较,无显著差异性(P>0.05)。而治疗后两组关节功能与骨密度水平均高于治疗前,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中,以股骨近端防旋转髓内钉联合鲑鱼降钙素治疗,可显著改善关节功能与骨密度水平,减少并发症,提升治疗效果。

  • 标签: 股骨近端防旋转髓内钉 鲑鱼降钙素 联合治疗 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 治疗疗效 骨密度 肿胀疼痛程度 并发症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我国对于医疗事业的投入也越来越大,在这一背景下,人们开始重视起了健康问题,而且对于疾病的预防也逐渐引起了大家的关注。因此本文就针对目前国内外放射治疗技术以及影像学检查技术进行简要概况及研究,并结合相关文献资料对其应用前景进行探讨。现阶段来说,放射医学技术主要包括CT、MRI以及超声等几种类型,其中CT是当前临床上最为常见的影像学检查方法之一,能够将患者体内的病变情况清晰显示出来;但是由于CT扫描过程中所使用到的设备比较复杂,所以在实际工作开展期间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同时还会受到各种因素影响导致最终结果出现偏差,进而给临床诊断造成一定程度的干扰,不利于医患之间沟通交流。另一方面,MRI作为近年来新兴起来的一项新型成像方式,不仅可以有效提升图像质量,还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从而有助于促进患者康复。此外超声检查技术同样被广泛应用于临床诊断当中,通过该项检查可实现多个角度观察患者病情变化,为后续治疗方案制定提供参考依据。

  • 标签: 放射 医学技术 影像技术
  • 简介:摘要:CT技术是CT科室中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技术人员的扫描技术决定着CT图像的质量。影响图像生成质量的外在因素非常多,绝大部分与技术员息息相关,所以CT技术人员应该将影响扫描技术的因素加以改善和总结,不断提升自身的专项技术水平。本文就CT技术员扫描技术提升的方法进行了一些分析和探讨。

  • 标签: CT技术员 扫描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放射影像学技术的应用情况,分析成像质量的影响因素。方法 在2022年1-12月,该院共进行了普通的 X线检查10749次, CR、 DR检查7650次, CT检查895次, MRI检查305次, DSA检查250例,并进行了回顾性分析。同时,对10位影像医生进行问卷调查,以了解其对影像技术品质的影响。结果 在检查的图像质量方面, X线检查的合格率达到了97.46%, CT的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是最高的1.23%, MRI和 DSA的检查满意率分别是92.13%和92.80%, CT的科室满意率是91.06%。操作人员的经验和技术水平的总分是40分,其次是检查的目的与成像的难度,最后是37分,第三是仪器设备的性能与状态36分、仪器设备的参数与模式设置35分、患者的配合能力33分、技术类型32分、检查前的准备质量25分。结论 有必要提高放射影像学技术应用质量,重视提高操作技术水平。

  • 标签: 放射医学 医学影像 诊断
  • 简介:摘要:将信息化技术应用于病理检验技术,对传统工作模式进行改革,更加适应现代化信息化社会,顺应发展趋势。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方便、高效、精确的特点,提高病理检验的工作效率,充分利用资源,节省人工成本,提供更加准确的数据基础,有助于提升工作效率和准确度。

  • 标签: 信息化技术 病理检验技术
  • 简介:摘要:医学影像技术是现代医学领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通过不同的成像技术,如X射线、CT扫描、MRI和超声波等,医生可以获得人体内部的详细结构和功能信息,从而帮助诊断和治疗各种疾病。基于此,本文将介绍医学影像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并探讨了近年来的技术改进和发展趋势。

  • 标签: 医学影像技术 X射线 CT扫描 MRI 超声波 诊断 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