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患者男性,34岁,因"右侧阴囊肿大20余年"入院。患者自述20余年前在一次剧烈活动后,突然觉右侧腹股沟区不适,当时即发现右侧腹股沟区有一蛋黄大小肿物,可用手指将其还纳,因无腹痛,腹胀,无其他不适,未在意。

  • 标签: 腹股沟斜疝 葫芦 腹股沟区 阴囊肿大 剧烈活动 右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腹股沟疝的治疗体会。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5月至2015年5月收治的127例新生儿腹股沟疝行疝囊高位结扎术的临床资料。结果择期手术治疗85例,术后恢复良好;急诊手术治疗42例,术中发现小肠坏死10例(24%),睾丸坏死3例(7.1%),卵巢坏死8例(19.2%),术后疝复发1例(2.4%),死亡1例(2.4%)。结论腹股沟疝是新生儿常见性疾病,早期及时合理的诊治可避免严重的并发症。

  • 标签: 疝,腹股沟,新生儿,疾病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小横切口行小儿腹股沟疝高位结扎术在小儿腹股沟疝治疗的优势。方法:选取小儿腹股沟疝患者50例,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进行常规小儿腹股沟疝高位结扎术,观察组进行小横切口行小儿腹股沟疝高位结扎术,对比手术指标以及疼痛指标。结果:观察组手术指标以及疼痛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小横切口行小儿腹股沟疝高位结扎术是一种较为优越的手术方法,它的小切口、高位结扎和较低的并发症风险,使其成为小儿腹股沟疝治疗的首选方法。

  • 标签: 小横切口 小儿腹股沟斜疝高位结扎术 小儿腹股沟斜疝 治疗优势
  • 简介:目的:观察锁髓内钉治疗胫骨远端骨折疗效.方法:采用小切口开放复位锁髓内钉治疗胫骨远端骨折31例.结果:经术后8个月~2年的随访,所有骨折均达骨性愈合,平均骨愈合时间3.4个月.结论:锁髓内钉治疗是一种操作安全、方便、创伤小、愈合快的方法.

  • 标签: 胫骨远端骨折 骨折内固定术 交锁髓内钉 迭骨性愈合
  • 简介:目的探讨锁髓内钉治疗肱骨多段骨折的疗效。方法1998年6月~2005年7月采用锁髓内钉加钢丝或记忆合金卡环固定治疗32例肱骨多段骨折患者。其中分叉钉固定20例,远端带锁钉固定12例;顺行固定22例,逆行固定10例。结果32例患者术后获8~24个月(平均16个月)随访。31例患者获骨性愈合,愈合率为96.9%。骨折愈合时间为12~48周,平均24.5周。肩关节活动按Neer功能评定法评价:优21例,良6例,可4例,差1例,优良率为84.4%,肘关节活动均正常。结论交锁髓内钉加钢丝固定是治疗肱骨多段骨折的一种较好方法,其固定牢靠,能最大限度地恢复患者肩、肘关节功能。

  • 标签: 肱骨多段骨折 交锁髓内钉 骨折固定术 钢丝
  • 简介:目的探讨逆行锁髓内钉在治疗股骨远端骨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逆行锁髓内钉对22例AO分型为A、C型新鲜股骨远端骨折病例行内固定.结果所有病例均获随访,21例获牢固骨性愈合,未见畸形愈合、感染.1例发生主钉尾端处骨折,1例发生近端锁钉断裂.术后根据KSS评分体系,评价优14例,良6例,一般2例,优良率90.9%.结论逆行锁髓内钉适用于股骨远端骨折,具有高度的稳定性,操作简单,出血少,并发症少,功能恢复快.

  • 标签: 股骨远端骨折 逆行交锁髓内钉 内固定治疗 手术方法
  • 简介:患者男,80岁,因右侧腹股沟可复性肿块1周于2012年8月22日入院。入院查体:右侧腹股沟区可触及5cm×4cm大小包块,质软,边界清,不入阴囊,平卧可回纳,回纳后压住内环体表投影处包块不再突出,外环口扩大明显。右侧腹股沟韧带外下方可触及3cm×3cm大小包块,质软,无压痛,平卧后不能完全回纳。

  • 标签: 腹股沟斜疝 股疝 入院查体 腹股沟韧带 腹股沟区 体表投影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下肌前转位术在垂直斜视治疗中的效果.方法30例斜视眼.其中垂直分离性偏斜(DVD)伴下肌亢进10例;先天性上肌麻痹垂直偏斜>20△10例;V征伴下肌亢进垂直偏斜>20△10例.术后观察18个月,统计效果.结果30例伴下肌亢进行下肌前转位术,治愈及好转26例,无效4例.其中1例术后发生抗上转综合征.结论垂直斜度>20△,垂直斜度<40△,下肌前转位术可一次手术矫正.关键词下肌前转位术;垂直斜视中图分类号R779.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1-5302(2015)09-0713-01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评价锁髓内钉治疗肱骨干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4例肱骨干骨折病人行锁髓内钉内固定术,其中肱骨上1/3骨折2例,中1/3骨折11例,下1/3骨折1例。9例闭合复位,5例开放复位。结果14例患者随访4~16个月,骨折均愈合,无合并桡神经损伤和骨不连等并发症。结论交锁髓内钉适合肱骨干骨折的治疗。

  • 标签: 肱骨干骨折 交锁髓内钉 桡神经损伤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方肌肌皮瓣修复颈部深度创面的临床效果。 方法 2005年 6月至 2016年 6月解放军第 202医院收治的 16例颈部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男 9例,女 7例,年龄 20—64岁,平均年龄( 42±6)岁,其中高压电烧伤 11例,放射性损伤 5例,采用方肌肌皮瓣修复创面,供瓣区 9例植皮, 9例直接缝合。 结果 16例患者方肌肌皮瓣均存活良好,供瓣区愈合良好,其中 3例患者术后皮瓣臃肿行二期皮瓣削薄修整; 16例患者术后均随访 2年,皮瓣色泽良好,质地柔软,损伤部位功能良好。 结论 采用方肌肌皮瓣是修复颈部深度创面的一种有效方法,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满意。

  • 标签: 斜方肌肌皮瓣 修复 颈部深度创面
  • 简介:2000年1月~2006年1月我科共收治6个月~5岁儿童腹股沟疝200例,分别采用两种切口,总结其治疗效果如下:

  • 标签: 腹股沟 儿童
  • 简介:患者男,60岁,以右侧阴囊可复性肿物50年,手法复位后腹痛2小时入院。查体:于右下腹可触及一约15cm×15cm圆形肿物,边界清楚,表面光滑,质硬有触压痛,不活动。右下腹腹肌紧张,右腹股沟外环处可及睾丸约3cm×3cm,有牵拉痛,外环口可容二指余。急症行剖腹探查术,术中见顺下腹腔内有一约15cm×18cm×18cm圆形肿物。

  • 标签: 腹股沟斜疝 手法复位 肠梗阻 腹痛 阴囊肿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