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6 个结果
  • 简介:数字X线摄影即(DR),是计算机数字化能力与常规X线摄影相结合的产物,是精密复杂的医疗设备。如何保证DR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充分发挥其效率,保证图像质量的稳定,对我们平时正确使用和维护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科于2003—05月使用KODAKderectviewDR5000系统(胸部DR)和HOLOGICepexDR-4110系统(全身DR)至今有二年,我们认为在使用和维护DR中要着重注意以下几点:

  • 标签: 数字X线摄影 使用 养护
  • 简介:目的对GE(LCV+)型血管造影机所带的三种测量工具准确性及优缺点进行比较。方法对经手术证实的209例分三组分别测量比较。结果导管校准组准确率为97.97%(145/148),球体校准组准确率为97.6l%(40/42),标尺校准组准确率为89.94%(17/19)。结论导管校准在准确性及应用方便性均优于其他两种测量工具。

  • 标签: 数字血管造影 测量工具 导管校准 球体校准 标尺校准
  • 简介:目的评价DsA在脑血管造影中的应用及其临床价值.方法回顾分析采用seldmger技术脑血管造影64例,就其影像学表现并结合文献加以总结.结果64例中,脑血管造影未见异常26例,占40.63%;动脉瘤30例,占46.88%;动静脉畸形7例,占10.93%;颈内动脉海绵窦瘘1例,占1.56%.结论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其定位、定性准确率高、图像清晰,在神经介入诊断和治疗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 标签: 脑血管病 动脉瘤 动静脉畸形 DSA
  • 简介:目的通过快速成型技术建立临床颅骨缺损数字模型,探讨其在组织工程骨治疗颅颌面骨缺损中的应用前景。方法选择10例临床颅骨缺损病例,均拟行组织工程骨修复颅骨缺损临床应用研究,全头颅螺旋CT连续薄层容积扫描,数据传至工作站后行三维重建,建立颅骨缺损数字模型,通过镜像复制原理及数据插补原理建立颅骨缺损的数字模型,并转换成stl文件格式,快速成型机制造骨缺损三维实体模型,结果10例临床颅骨缺损病例均建立颅骨缺损数字模型,可被快速成型设备数据读取并加工为个体化预制的修复体模型。结论采用快速成型技术对临床颅骨缺损建立数字模型,对未来以组织工程技术治疗复杂性颅颌面骨缺损具有重要的临床实用价值。

  • 标签: 骨缺损 组织工程 快速成型
  • 简介:目的探讨数字化成像对早期食管癌的诊断价值。方法8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早期食管癌根据X线检查机型分为数字化X线摄影组(DR组,48例)和普通X线摄影组(对照组,35例),所有患者均作多相钡剂造影,以大口服钡法为主,并摄电子点片及选择性激光输出,X线片摄常规正侧位及左,右前斜位片,电子点片多体位摄取。结果DR组48例中术前发现早期食管癌45例,漏诊3例,诊断准确率为93.3%;对照组35例中术前发现早期食管癌29例,漏诊6例。两组检出率行统计学分析,P〈0.01,差异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结论数字化X线机的应用能显著提高早期食管癌的检出率,但胃镜及细胞学检查仍是其必要的补充。

  • 标签: 早期食管癌 常规X线摄影 数字化X线摄影 钡餐造影
  • 简介:1998年4月起,我院引进意大利MEDALL公司生产SUPER-164型,ESI-12即数字点片成像系统配柯达3M激光像机,为发掘其功能特性,并在实际工作中不断扩展应用范围,我院在这台机器上开展了腰椎检查.笔者通过实践,并结合对数字化摄影和普通摄影所做两组腰椎照片的统计分析,阐述ESI-12系统数字化摄影在腰椎检查中的应用价值.

  • 标签: 数字化成像X线机 激光像机 普通X线机 腰椎检查
  • 简介:目的探讨子宫输卵管造影过程中,数字化成像对减小医生和患者所受X线辐射剂量的价值.方法对234例不孕症采用数字透视作子宫输卵管造影检查,并连续记录3个月中病人每次检查所需的X线曝光时间.结果子宫输卵管均正常者86例(36.7%),单纯输卵管疾患112例(47.8%),单纯子宫疾患17例(7.2%),子宫粘连合并输卵管阻塞14例(6.0%),子宫畸形合并输卵管阻塞3例(1.3%).连续记录86例每次检查X线曝光时间为63s~212s,平均106s.结论数字化子宫输卵管造影配合造影方法上的改进,不仅可获得满意的诊断图像,并且可以大大减小医生和患者所受的X线辐射剂量.

  • 标签: 不孕症 子宫输卵管造影 数字化 X线辐射
  • 简介:在司法精神医学鉴定、劳动力鉴定及疾病鉴定中,由于涉及个人的利益,许多被鉴定者在接受鉴定的过程中,有意或无意的会夸大疾病损伤的程度.已有的研究表明,凡是涉及到寻求获益的鉴定案,被鉴定人的心理测量成绩(通常是能力测量成绩)总是显著低于无寻求获益的被鉴定人.国外的司法专家研究出多种评估伪装的测量工具,其中M.Hiscock等设计的二项必选数字测验就是其中的一种,国内高北陵教授率先将此项技术应用在国内的司法鉴定工作中,发现其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1~4].为此,我们利用其原理自行设计出了一个应用软件,用于我院的司法鉴定和精神科疾病鉴定工作中,现报道如下.

  • 标签: 二选法 记忆测验 伪装病人 鉴别
  • 简介:目的:自主开发的计算机辅助诊断系统-MCAD,检测数字化乳腺片上的微钙化团簇,提高早期乳腺癌的诊断准确率.方法:从互联网上的权威性数字化乳腺影像数据库下载69个病例,用于有效性研究;对国内29例含微钙化团簇的乳腺癌x线片进行回顾性研究;对国内826例乳腺筛查x线片进行前瞻性研究.将MCAD系统对所有数字化乳腺片上的微钙化团簇检测结果与放射科医师诊断结果比较.结果:在有效性研究中,MCAD系统诊断微钙化团簇的敏感性显著高于两位放射科医师(0.925vs0.716,0.75,P<0.01),特异性则低于放射科医师(0.719vs0.938,0.938,P<0.001),平均每幅图像上有假团簇0.6个.在回顾性研究中,MCAD系统的诊断敏感性高于放射科医师(0.914vs0.716,0.8,P=0.098),假阳性团簇的检出数显著高于放射科医师(0.93vs0.03,0.07,P<0.001).在前瞻性研究中,使用MCAD系统亦获得了更高的诊断准确率.结论:MCAD系统对微钙化团簇的检测具有高敏感度,可帮助放射科医师发现隐匿于乳腺片复杂背景中的微钙化团簇,对乳腺癌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乳腺肿瘤 图像处理 计算机辅助 放射摄影术 微钙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