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91 个结果
  • 简介:目的:研究和开发序列组织切片图像的三维显示技术.方法:首先利用序列切片中上下层切片相关点的对应关系,用最小二乘方法实现上下层切片图像的几何变换配准,进而用序列图像插值算法完成组织切片图像的体数据重建.结果:在对重点显示目标分类的基础上,用基于物空间SHEAR-WARP快速直接体视方法对体数据进行三维显示,组成一套医学图像可视系统.结论:该系统能对胆管癌等序列切片图像进行三维重建显示.

  • 标签: 组织切片图像 图像配准 医学图像可视化 三维显示
  • 简介:目的探讨子宫输卵管造影过程中,数字成像对减小医生和患者所受X线辐射剂量的价值.方法对234例不孕症采用数字透视作子宫输卵管造影检查,并连续记录3个月中病人每次检查所需的X线曝光时间.结果子宫输卵管均正常者86例(36.7%),单纯输卵管疾患112例(47.8%),单纯子宫疾患17例(7.2%),子宫粘连合并输卵管阻塞14例(6.0%),子宫畸形合并输卵管阻塞3例(1.3%).连续记录86例每次检查X线曝光时间为63s~212s,平均106s.结论数字子宫输卵管造影配合造影方法上的改进,不仅可获得满意的诊断图像,并且可以大大减小医生和患者所受的X线辐射剂量.

  • 标签: 不孕症 子宫输卵管造影 数字化 X线辐射
  • 简介:目的构建基于PC的经皮穿刺椎间盘手术入路可视模型.方法通过16排螺旋CT进行脊柱腰段和相邻动脉的三维重建了解其空间关系.将采集的脊柱腰段薄层断面数据分割后,导入3Dlancet可视系统中,用该系统将分割后的脊柱腰段及其周围主要结构进行三维重建和经皮穿刺椎间盘手术入路可视.结果脊柱腰段与血管CT三维重建影像显示腰动脉的走行、与椎间盘、上关节突的关系以及髂血管与L5~S1椎间盘的关系.脊柱腰段三维解剖模型和可视模型能够清晰显示脊柱腰段主要结构、位置及其毗邻关系,成功模拟显示后外侧入路和前入路虚拟路径及其相互间的三维空间解剖结构关系.结论基于PC的经皮穿刺椎间盘手术入路的三维重建和可视模型准确反映出该脊柱腰段主要结构的特点及其空间毗邻关系,可为经皮穿刺椎间盘手术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形态学依据.

  • 标签: 经皮 腰椎间盘 可视化 三维重建 断面解剖
  • 简介:为探讨人体机能信息和结构信息的内在联系,系统阐述了人体红外辐射的探测原理及其生理结构基础,探讨了人体红外辐射信息的本质和意义.并利用红外热像技术(IRT),实现了人体机能与结构多元信息的转换和表达,以促进医用红外热像分析技术的合理开发和应用.

  • 标签: 人体红外热图像分析技术 红外辐射 医学 红外热像 探测原理
  • 简介:目的研究克拉霉素胶囊在8名健康志愿者体内的生物等效性。方法分别口服500mg胶囊剂和片剂,采用微生物法测定血药浓度。结果两制剂的血药浓度-时间曲线均符合单室模型。克拉霉素胶囊剂和片剂的药动学参数分别为;Ka=3.55±0.92h和1.62±0.16h;t1/2=4.90±0.19h和5.06±0.25h;Cmax=2.63±0.27μg/mL和2.29±0.26μg/mL;Tmax=1.12±0.10h和1.68±0.06h;AUC=(21.67±2.54)和(21.13±3.19)μg·h/mL。经统计学处理:两制剂的药动学参数Ka、Cmax、Tmax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t1/2无显著性差异(P〉0.05),克拉霉素胶囊剂相对于片剂的生物利用度F为103.36%±11.15%。结论经方差分析、单双侧t检验法分析,证明两制剂具有生物等效性。

  • 标签: 克拉霉素 胶囊剂 生物利用度 微生物测定法
  • 简介:日内瓦消息世界卫生组织(WHO)正敦促研究机构和公司注册所有对人体进行治疗试验的医学研究(包括前期研究),不论受试者是患者还是健康人。WHO国际临床试验注册平台(ICTRP)主要致力于规范医学研究信息通过注册向公众开放的流程,WHO同时建议在研究开始实施时公布20条与试验相关的重要信息。

  • 标签: 世界卫生组织 医学研究 注册 人体研究 标准 治疗试验
  • 简介:目的干体重的测定对于准确评价透析患者的水负荷,预防水负荷过多所致的合并症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对于干体重的测定仍没有一种时效性强,准确性好,简单易行的方法.我们应用自行设计安装的人体生物电阻率测量系统对反映人体单位体积组织中的细胞外液容量的参数电阻率ρ作为干体重的指标进行了研究.本文为研究的部分结果.方法应用电阻率测量系统分别测定正常人和血液透析患者血液透析前及结束时的下肢电阻率ρ,并动态观察电阻率ρ的变化.结果同性别正常人不同年龄组之间电阻率ρ无明显差别,不同性别间正常人电阻率ρ有显著差别,男性明显低于女性;血液透析前患者电阻率ρ较正常人明显下降;有明显水负荷过多症状的患者经多次透析后,其透析结束时的电阻率ρ已达到正常范围,并且临床症状消失.结论电阻率ρ能较准确地评价血液透析患者的干体重.

  • 标签: 生物电阻率ρ 干体重 血液透析
  • 简介:目的:阐明肝细胞DNA含量及组织细胞形态学在人体肝癌发生过程中的变化规律,筛选能预测诊断肝癌发生的指标并建立诊断方法。方法:利用图像分析技术对67例正常肝,轻度慢性肝炎,重度慢性肝炎,小结节肝硬变,大结节肝硬变,癌旁肝硬变和肝细胞癌分别作了13项参数的形态定量研究和肝细胞DNA含量测定分析;应用方差分析和逐步分析筛选具有诊断意义的参数,建立判别函数方程,编制计算机诊断软件。结果:从慢性肝炎,肝硬变,癌旁肝硬变到HCC,反映核大小的参数和核浆比逐渐增大,而反映细胞大小的参数则逐渐减小,呈规律性变化;肝细胞DNA含量测定发现肝炎病毒所致慢性肝炎及大结节肝硬变多倍体受到明显抑制,小结节肝硬变肝细胞明显多倍体,HCC均为异倍体型肿瘤;形态计量及DNA含量测定癌旁肝硬变的多种细胞参数介于其它类型肝硬变与HCC之间,与其它肝硬变组间有显著的差异。逐渐判别分析分别筛选了6项形态参数和5项肝细胞倍体指标建立了形态计量和细胞倍体判别函数方程。结论:从细胞定量的角度为人体HCC的肝炎-肝硬变-肝癌发生模式提供了有力的证据;根据对癌旁肝硬变的研究,提出了“癌前肝硬变”的概念;“癌前肝硬变”的临床发现和监测,对于早期肝癌的预测诊断有重要意义。

  • 标签: 肝癌 病理形态发生 诊断 图像分析
  • 简介:目的观察不同营养支持方式对肠外瘘患者人体组成的改善作用.方法30例肠外瘘患者分成两组各15例,分别给予全肠外营养支持(TPN)或全肠内营养支持(TEN),观察10d前后患者人体组成及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的变化.结果10d后所有患者的体重指数(BMI)与体细胞群(BCM)显著改善,而TEN组患者10d前后BCM增加幅度更明显,分别为(27.5±0.8)kg和(29.0±0.6)kg,Day10与Day0相比,P<0.01.两组患者总体水(TBW)与细胞内水(ICW)均增加,尤其ICW,Day10与Day0相比,TEN组P<0.01;TPN组P<0.05.血清IGF-1在两组患者治疗后均有显著上升,TEN组增加幅度更明显,Day0为(175.0±32.9)ng/ml,Day10为(255.5±34.1)ng/ml,与Day0比较,P<0.01;与TPN组比较,P<0.05.IGF-1的变化与BCM的改善显著正相关(r2=0.16,P<0.05).结论营养支持治疗能显著改善肠外瘘患者的体细胞群,纠正细胞内、外水的异常分布,而EN作用更明显.

  • 标签: 营养支持 肠外瘘 全肠外营养支持 全肠内营养支持 血清胰 岛素样生长因子-1
  • 简介:目的:为了探讨心律平(PPF)旋光异构体在人体内是否存在立体选择性相互作用及其作用规律。方法:以2,3-二对甲苯甲酰酒石酸为拆分试剂,得到单纯旋光异构体(R)-PPF和(S)-PPF;建立以GITC柱前衍生化反相HPLC测定血浆中两旋光异构体浓度的方法。随机双盲,交叉给药,测定8名健康受试者多次口服等剂量的(R/S)-PPF·HCI,(S)-PPF·HCI,(R)-PPF·HCI及安慰剂片达稳态后的一个给药间隔的药时数值,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比较以消旋体和以单纯旋光异构体给药的药动学参数差异。结果:以消旋体给药,(R)-PPF竞争性抑制(S)-PPF体内消除,使两旋光异构体C1,AUC和CSS/D值与以单纯旋光异构体给药的值相比,有显著性改变。结论:心律平旋光异构体在人体内存在立体选择性相互作用,为临床合理应用手性药物提供新的理论依据。

  • 标签: 心律平旋光异构 立体选择性 相互作用 拆分 反相高效液相测定 药代动力学
  • 简介:α黑素细胞刺激素(α-MSH)是一种来源丰富的多肽类激素,可在皮肤多种细胞内生成并参与多种代谢平衡的调节[1,2].黑皮素1受体(MC-1R)是一种具有7个跨膜区的G蛋白偶联受体,它广泛分布于皮肤与多种组织中,与α-MSH结合可使细胞外基质沉积减少.本实验以人体增生性瘢痕、浅表性瘢痕及同体的正常皮肤为研究对象,探讨增生性瘢痕形成的机制.

  • 标签: 增生性瘢痕 正常皮肤 人体 G蛋白偶联受体 表达 浅表性
  • 简介:目的:探讨盐酸普罗帕酮(PPF)旋光异构体在人体内是否存在立体选择性相互作用及其作用规律。方法:以2、3-二对甲苯甲酰酒石酸为拆分试剂,得到单纯旋光异构体(R)-PPF和(S)-PPF;建立以GITC柱前衍生化反相HPLC测定血浆中两旋光异构体浓度的方法。随机双盲,交叉给药,测定8名健康受试者多次口服等剂量的(R/S)-PPF.HCl、(S)-PPF.HCl、(R)-PPF。HCl及安慰片达稳态后

  • 标签: 盐酸普罗帕酮旋光异构体 相互作用 药代动力学
  • 简介:数字X线摄影即(DR),是计算机数字能力与常规X线摄影相结合的产物,是精密复杂的医疗设备。如何保证DR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充分发挥其效率,保证图像质量的稳定,对我们平时正确使用和维护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科于2003—05月使用KODAKderectviewDR5000系统(胸部DR)和HOLOGICepexDR-4110系统(全身DR)至今有二年,我们认为在使用和维护DR中要着重注意以下几点:

  • 标签: 数字X线摄影 使用 养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