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5 个结果
  • 简介:近年来,检验医学发展迅速,检验技术不断提高,全程质量管理体系已受到各医院检验科的重视,相应的质量管理体系文件也开始建立完善,现在多数实验室都有了较完善室内质量控制和室间质量考评制度,但对分析前和分析后的的质量控制却不够重视,因此出现了实验室的质控考核优秀,临床医生却常常反映检验结果与患者病情不符的情况,使得一些医生对检测结果产生疑虑,影响诊断的质量。因此,检验人员不能只考虑分析阶段的质量保证,一个准确的检验结果应该是在全面的质量管理基础上产生的。尤其必须重视和参与分析前、后阶段质量控制工作,作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引起重视。

  • 标签: 临床检验 分析前 分析后 质量控制
  • 简介:感染是导致烧伤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有75.4%烧伤患者在治疗期间发生创面感染,而医疗操作不当是感染危险因素之一[1]。护理管理工作重点是控制好感染的各个环节。医院内空气中的病原菌,多数来源于患者呼吸道分泌物、排泄物、外表皮屑、脓液等,人们在未经消毒的空气中停留及走动均可直接或间接引起感染[2]。烧伤ICU是重度烧伤患者集中救治场所,在相对封闭环境中,

  • 标签: 重度烧伤 院内感染 护理
  • 简介:高血压是中风、冠心病和周围动脉疾病等心血管疾病强有力的预测指标。70%~80%的血液透析(hemodialysis,HD)患者存在透析前血压升高[1],其实在慢性肾脏病早期阶段高血压的发病率就已很高,研究显示肾小球滤过率低于60ml/(min·1.73m2)时血压较前已明显升高[2]。终末期肾病(end-stagerenaldisease,ESRD)早期患者,高血压是其肾功能损害和心血管并发症增加的主要风险因素。并且,透析中血流动力学变化也使心血管死亡率增加3倍[3]。除了年龄、

  • 标签: 患者血压 控制研究进展 水平控制
  • 简介:目的探讨在鼻内窥镜手术中实施控制性降压的方法及可行性。方法将进行鼻内窥镜手术33例患者作为研究组,在手术中应用控制性降压。将同期未实施控制性降压的29例差异作为对照组。对比分析2组患者的手术情况及临床变化。结果研究组在即刻时点与手术20min相比,血压下降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在即刻时点与手术20rain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手术20min2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组在各时点的心率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组术中出血量以及手术时间对比,P〈0.01;2组血气分析值无差异性。结论在复合麻醉基础上应用七氟醚可以显著控制患者的血压,而不影响心率,减少了鼻内窥镜手术术中出血量及手术时间,值得推广。

  • 标签: 控制性降压 鼻内窥镜手术 复合麻醉 七氟醚
  • 简介:目的探讨损伤控制骨科(DCO)理念在骨盆骨折院前急救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0年6月期间采用自行研制的骨盆允气式固定止血兜、心用DCO理念进行院前急救及治疗的85例骨盆骨折患者资料,并以2005年7月至2007年12月末应用DCO理念进行院前急救及治疗的82例骨盆骨折患者作为对照。治疗组男48例,女37例;年龄19~67岁,平均34.7岁;骨折按Tile分型:A型18例,B型33例,C型34例。对照组男45例,女37例;年龄18~69岁,平均35.3岁;骨折按Tile分型:A型18例,B型32例,C型32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死亡率、骨折愈合时间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死亡3例(3.5%),对照组死亡10例(12.2%),两组死亡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66,P=0.037)。治疗组(82例)和对照组(72例)患告术后分别获平均18.3、18.6个月随访。两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平均分别为(3.1±0.7)、(3.3±0.6)个月,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880.P=0.062)。临床疗效根据刘利民等的评价标准评定:治疗组优49例,良27例,可6例,优良率为89.4%;对照组优40例,良23例,可9例,优良率为76.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35,P=0.030)。结论应用DCO理念并按照骨盆骨折院前急救及治疗的规范化流程对骨盆骨折进行院前急救及治疗,可以极大地提高骨盆骨折患者的抢救成功率,降低患者的死亡率

  • 标签: 骨盆 骨折 急救医疗服务 损伤控制骨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