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5
298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不同类型胰岛素对糖尿病肾病患者血糖、尿蛋白排泄率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0月~2017年10月收治的110例糖尿病肾病患者,根据糖尿病肾病患者就诊时间情况,将糖尿病肾病患者分为观察组(n=55)、对照组(n=55)。观察组采用混胰岛素诺和灵30R治疗,对照组采用甘精胰岛素注射液、诺和灵R治疗,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13.0,对比两组糖尿病肾病患者临床疗效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HbA1C、MAGE水平比较,均不存在统计学的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UAER水平实行对比,统计学意义存在,P<0.05。结论糖尿病肾病通过混胰岛素诺和灵30R治疗,能有效改善糖尿病肾病患者的血糖和尿蛋白排泄率,值得在糖尿病肾病治疗中予以应用和推广。

  • 标签: 不同类型胰岛素 糖尿病肾病 血糖 血尿蛋白 应用效果
  • 简介:目的提高临床医生使用甲氨蝶呤的合理性和安全性,减少不良反应发生。方法3例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大剂量使用甲氨蝶呤并用亚叶酸钙解救后,通过检测甲氨蝶呤血药浓度考察患者对甲氨蝶呤的代谢清除情况,利用MTHFR677C〉T基因型检测、肝肾功能检查和药物相互作用分析,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分析甲氨蝶呤排泄延迟影响因素。结果2例患者出现甲氨蝶呤排泄延迟,其原因可能与MTHFR677C〉T基因多态性阳性、肝肾功能损伤及质子泵抑制剂与甲氨蝶呤联合用药相关。结论临床药师在药学服务中应发挥专业所长,密切关注甲氨蝶呤排泄情况,从而更好地协助临床医生降低甲氨蝶呤排泄延迟的发生,保证用药安全。

  • 标签: 甲氨蝶呤 非霍奇金淋巴瘤 药物排泄延迟
  • 简介:摘要:本文通过探讨药物剂型优化对药物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的影响,旨在提高药物治疗效果和减少不良反应。通过文献综述和实验研究的方式,揭示了药物剂型对药物性质、药物释放和药物生物利用度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药物剂型的优化可以改善药物的溶解度、稳定性和生物利用度,从而提高药物的疗效。

  • 标签: 药物剂型优化 药物吸收 药物分布 药物代谢 药物排泄
  • 简介:目的观察链脲佐菌素(STZ)诱导的糖尿病大鼠足细胞标志蛋白podocalyxin随尿排泄的动态变化并探讨其意义。方法STZ65mg/kg腹腔注射后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正常大鼠注射等量枸橼酸缓冲液作为对照组(NC组)。分别于0周、2周、4周和8周监测两组大鼠血糖、尿白蛋白(UALB)及尿沉渣中PCX含量(UPCX)和8周末HbA1c,为消除尿量影响分别用尿肌酐(UCr)校正称为UACR(UALB/UCr)及UPCR(UPCX/UCr)。结果(1)与健康对照组比较,糖尿病大鼠各时间点血糖和8周时HbA1c显著增高,P〈0.01;(2)与健康对照组比较,2周时糖尿病大鼠UACR及UPCR即显著增高,并随时间不断增长;(3)糖尿病大鼠UPCR与UACR呈正相关(r=0.86,P〈0.01)。结论足细胞损伤参与糖尿病肾脏病变的发生,尿PCX检测可作为反映糖尿病早期肾损害的指标之一。

  • 标签: 糖尿病肾病 白蛋白尿 链脲菌素 大鼠 Sprague-Dawley
  • 简介:摘要:皮蠹科蛀虫外形细小,繁殖较快,且食性极杂,分布于世界各地,中国范围内常见八种,遍布各省区,可以说是一类危害性极强的害虫,能够对食物、皮制品、毛呢制品、动物性药材和谷类等造成严重损害,即便是再较为恶劣的环境下也可大量繁殖,如若发现不及时,能够在短期内对大量贮藏品造成重大损失,其中,谷斑皮蠹已经被国际上列为重要检疫对象。在中药材的品类中,动物类药材普遍价格昂贵,一旦受损损失较大,本文将深入分析皮蠹科蛀虫对动物类中药材的危害及防治措施。

  • 标签: 皮蠹科蛀虫 动物类中药材 危害及防治
  • 简介:摘要:我国的动物类中药类药材具有比较久远的历史,是我国中医药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在动物类药材实际的使用中还存在一些不足,需要采取有效措施对动物类中药材进行有效管理,保障动物类中药材的质量,确保人们的用药安全。本文主要就动物类中药材使用情况及常见质量问题分析展开研究。

  • 标签: 动物类中药材 使用情况 质量问题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在参考文著录中,光盘版增加了“文献类型标识”及“载体类型标识”。如下:(1)文献类型标识:专著[M];期刊[J];论文集[c];学位论文[D];标准[s];报告[R];专利[p];报纸IN];

  • 标签: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论文集
  • 简介:在参考文著录中,光盘版增加了“文献类型标识”及“载体类型标识”。如下:(1)文献类型标识:专著[M];期刊[J];论文集[C];学位论文[D];标准[S];报告[R];专利[P];报纸[N];

  • 标签: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论文集
  • 简介:摘要肾内承接尿液并把尿液输送到输尿管的空腔结构有肾小盏、肾大盏和肾盂,按肾窦由前向后的管道排布关系,前中是出入肾门的肾A/V,后面是承接肾实质尿液到输尿管的管道结构,这里简称肾内承接尿液管道。肾窦内承尿管道连于肾乳头和肾大盏者称肾小盏、连于肾小盏和肾盂间的称肾大盏、连于肾大盏和输尿管者称肾盂,肾内管道类型与肾结核、肾结石等肾病的发病率有一定的关系。因此我们调查肾窦内承接尿液的管道发育形态即成熟型、胚胎壶腹型、分支型;肾盂与肾门的位置关系肾盂亦有三种类型即肾门内型、肾中间型、肾门外型肾盂类型。调查一定数量肾内承接尿液的管道类型及肾病的发病关系,为临床提供肾盏、肾盂类型出现率及与肾病发病机制、症状、治疗方法的关系。

  • 标签: 肾类管道 壶腹型 分枝型 门内型 中间型 肾结核 肾结石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观察短期应用低分子量肝素(LMWH)治疗肾病综合征对尿蛋白排泄的影响。方法将127例肾病综合征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66例,常规给予泼尼松、卡托普利、潘生丁、肌苷、黄芪、抗生素等;观察组61例,在开始治疗即给予LMWHH(速碧林)0.4mL/4100IUAXa(WHO单位),静滴,每日2次,连用2周,其余治疗同对照组。观察两组在治疗前、治疗1周和治疗2周时24h尿蛋白排泄量的变化,同时监测凝血时间(C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IT)。结果观察组在治疗第l周和治疗第2周的24h尿蛋白排泄量减低幅度均大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在治疗第1周的24h尿蛋白排泄量减低幅度明显大于治疗第2周(P<0.01);结论在开始治疗肾病综合征时即应用LMWH,能快速有效地减低尿蛋白排泄,其近期疗效明显。

  • 标签: 治疗 尿蛋白 肾病综合征 观察 对照组 低分子量肝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