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3 个结果
  • 简介:<正>背景:睾丸癌的流行病研究主要对象是欧洲国家,而全球睾丸癌的发生和死亡则很少被正式的评估。目的:更好的了解最新的睾丸癌全球标准化年龄发生和死亡,并据此对一个地区的卫生保健质量进行评估。实验设计、实验步骤和实验资料:根据2008年Globocan数据库得出的睾丸癌的标准化年龄发生(ASIR)和标准化年龄死亡(ASMR),涵盖了172个国家中的所有年龄段的男性,反映出每10

  • 标签: 睾丸癌 年龄死亡率 发生率 全球标准化 卫生保健质量 实验设计
  • 简介:本文通过仿真实验研究了单帧低分辨图像的超分辨重建技术。首先,阐述了用于单帧超分辨重建的插值法、IBP法和POCS法,然后通过matlab7.0仿真程序验证了双三次插值法、双线性插值法、POCS法和IBP法,并根据仿真实验的结果分析这些方法重建效果的好坏。实验结果表明,实验结果证明,双线性插值方法的重建结果要优于双三次插值的重建结果;IBP的重建效果要优于POCS方法;对于IBP和POCS来说,2种方法都能获得较好的重建结果,并且用于图像的帧数越多,重建的效果越好;此外,客观评价方法与主观评价方法有时不能获得相同的评价结果,但在多数情况下,客观评价方法都能取得与主观评价方法一致的结果。

  • 标签: 超分辨率重建 IBP POCS 插值
  • 简介:由于基层医务人员专业技术水平不够高,基层卫生队基础设施不够完善等原因,部分患者需要转诊到上级体系医院治疗。转诊是为了让患者得到及时正确的诊治,但目前基层卫生队转诊偏高,过高的转诊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基层卫生机构的诊断水平及救治能力还不够。如何加强卫生队建设,提高基层卫勤保障能力,提高为兵服务质量,从而降低转诊,以下几点提供参考。

  • 标签: 病人转诊
  • 简介:目的分析支气管内膜结核的高分辨CT(HRCT)表现,提高对该病的影像诊断水平。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5例经支气管镜检和病理组织学证实的支气管内膜结核患者的临床及高分辨CT资料。结果HRCT显示左侧支气管受累者14例,其中左主支气管受累者6例,上叶支气管受累者3例,同时受累者5例。右侧支气管受累者9例,其中右主支气管及上叶支气管同时受累者6例,右中叶支气管受累者3例。双侧主支气管同时受累者2例。管腔狭窄远端肺组织肺不张15例,肺组织炎性实变2例,支气管播散11例,伴发肺内继发性肺结核13例。结论高分辨CT能清晰显示支气管内膜结核的部位、直接征象及间接征象,因此能明显提高对其诊断的准确

  • 标签: 支气管 内膜结核 高分辨率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 简介:[摘要]目的:确定相连多节段颈椎减压术后颈5神经根麻痹的发生。方法:研究对象为颈椎行多节段前路椎体次全切除、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后路植骨融合、颈椎后路椎板切除、植骨融合及椎板成形术的手术患者。而没有定期随访、脊髓损伤造成术前及术后无法查体对比、手术范围不在颈5水平的患者都被剔除研究组。观察颈5神经根麻痹是否与患者的年龄、性别、翻修、术前身体状况、糖尿病、吸烟、

  • 标签: 多节段颈椎 减压术后 神经根 发生率 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除 麻痹
  • 简介:目的通过观察大鼠小肠移植术后血清及移植肠中高迁移族蛋白1(HMGB1)的动态变化与病理组织变化,来探讨HMGB1在小肠移植术后变化意义及原因。方法选用近交系SD大鼠与近交系Wistar/A大鼠,建立异位小肠移植动物模型,随机分组。A组:对照组(SD)大鼠36只,仅行开关腹及左肾切除术;B组:同基因移植对照组(供、受体均为SD大鼠)36只;C组:异基因移植组(供体为SD大鼠,受体为Wistar/A)36只。术后2h、12h、1d、3d、5d、7d处死6只大鼠,采血分离血清,同时获取移植肠。酶联免疫法测定血清中的HMGB1及IL-2水平,Westernblot法及RT-PCR法测定移植肠中HMGB1及IL-2的表达水平;同时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观察移植肠的病理变化。结果小肠移植术后能致大鼠血清及肠组织中的HMGB1表达升高。在血清中,B组HMGB1在手术后出现了1次高峰,12h达高峰,而后至术后第3天时下降至正常;C组HMGB1于手术后出现2次高峰,分别于术后12h及术后第5天,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肠组织中,B组手术后移植物内HMGB1水平略有升高,但与A组相比各时间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C组,术后5d,移植物内HMGB1水平明显升高,与A、B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肠移植术后血清HMGB1水平与移植损伤有密切关系,小肠移植术后检测血清中HMGB1水平可能成为一个对预测小肠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及评估急性排斥反应程度的一个潜在、有用的指标。

  • 标签: 大鼠 器官移植 高迁移率族蛋白质类 移植物排斥
  • 简介:目的探讨经皮透光负压旋切术术中下肢曲张静脉的最佳旋切残留及其对术后微创效应的影响。方法选择下肢浅静脉曲张患者460例(460条下肢),随机均分为经皮透光负压旋切术旋切残留60%组(A组)、50%组(B组)、40%组(C组)、30%组(D组),每组均为115例患者(115条下肢)。于术中计算四组皮下创面,并于术后5天、20天、120天及360天时分别观察四组患者的下肢皮肤瘀血、皮肤坏死、疼痛、麻木、皮肤感染、皮肤色素减退及浅静脉曲张复发等指标。结果术后5天:皮肤瘀血、疼痛、麻木及皮肤坏死A组和B组显著低于C组和D组(P<0.05),皮肤感染四组均低,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0天:皮肤色素减退A组均较其余各组低(P<0.05);术后120天:疼痛、麻木A、B两组均较C、D两组稍低(P<0.05);术后360天:A组6例出现浅静脉曲张复发,其余各组均未发生浅静脉曲张复发。结论经皮透光负压旋切术术中旋切残留为50%时可较好达到治疗目的和微创要求。

  • 标签: 下肢 静脉 残留率 微创效应
  • 简介:[摘要]目的:描述需要医疗评估急性腰背痛的发生,并建立腰痛发展的相关风险因素评估。研究设计:横断面研究。患者样本:陕西省人口,以腰痛来院就诊患者。观察指标:腰痛的发病比例计算,以确定影响因素,年龄,性别与腰背疼痛的相关性,需要紧急医疗救治的评估机制。方法:从2008年和2011腰痛在陕西省的发生比,然后计算腰痛发生与患者的年龄、性别之间的关系,

  • 标签: 相关危险因素 发生率 陕西省 腰痛 成年人 医疗评估
  • 简介:<正>目的:在美国对于肾癌的报道越来越多,但是对肾癌的整体发病的研究无法观察出其是否有年龄特异性。本文笔者研究肾癌发病在不同年龄之间是否有差别。材料和方法:笔者共选取了从1975年到2006年间在SEER(Surveillance,EpidemiologyandEndResults)癌症登记处登记的63843例肾癌病例,并以年龄分组对每年的肾癌发病进行计算和分层分析。用泊松回归对肾癌发病的年龄特异性趋势进行评估。结果:从1975到2006年,成人肾癌的校正整体发病从0.074‰增加到0.176‰,共增长了

  • 标签: 发病率 肾癌 特异性 泊松回归 癌症登记 年龄分组
  • 简介:背景:氯化镉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遗传方面影响的研究暂无报道。目的:观察化学毒性物质氯化镉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微核和染色体畸变率的影响。方法:贴壁培养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细胞株,显微镜下观察空白对照组及氯化镉诱导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形态学变化,微核实验检测两组微核,染色体分析检测两组染色体畸变率。结果与结论:显微镜下观察,空白对照组细胞呈成纤维细胞样贴壁生长,胞体透亮,折光性强;氯化镉诱导组细胞呈凸起回缩,细胞变小、变圆,贴壁不牢,悬浮细胞增多。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氯化镉诱导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微核发生和染色体畸变率均显著增加(P〈0.05)。提示氯化镉可引起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遗传物质的损伤。

  • 标签: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氯化镉 微核率 染色体畸变率 干细胞
  • 简介:目的探讨影响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不孕患者腹腔镜术后妊娠的相关因素,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分析2006年8月-2010年8月60例内异症不孕患者(Ⅰ、Ⅱ期19例,Ⅲ期26例,Ⅳ期15例)腹腔镜术后的妊娠情况,并对相关的影响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术后妊娠为33.3%(20/60),其中术后妊娠时间≤12个月16例,〉12个月4例。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与内异症不孕患者术后妊娠相关的因素有输卵管通畅情况(OR:5.304,95%CI=1.123-25.045,P:0.035)、术后联合用药(OR=6.080,95%CI=1.077-34.339,P=0.041)、术后接受助孕(OR=8.477,95%CI=1.469-48.911,P=0.017)。结论输卵管通畅、术后用药和术后接受助孕是影响内异症不孕患者腹腔镜术后妊娠的相关因素,临床上应加强对这部分人群的干预,有望提高术后妊娠

  • 标签: 子宫内膜异位症 不孕 腹腔镜 妊娠率
  • 简介:目的探讨应用高频超声评价肾小球滤过(GFR)对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及颈动脉粥样硬化血管重构的影响。方法将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按照GFR分为3组:GFR≥90ml/(min.1.73m2)为A组(34例),60ml/(min.1.73m2)≤GFR〈90ml/(min.1.73m2)为B组(39例),GFR〈60ml/(min.1.73m2)为C组(25例)。D组为正常人(50名)。应用高频超声测量颈动脉IMT、斑块部位的血管总面积(TVA)及管腔面积(LA),计算重构指数(RI)。结果颈总动脉干、颈总动脉分叉处、颈内动脉、颈动脉平均IMT和血管重构均为A组、B组和C组均高于D组(P均〈0.01),B组和C组均高于A组(P均〈0.05),C组高于B组(P均〈0.05)。颈动脉平均IMT与GFR呈负相关(r=-0.33,P〈0.05)。血管重构类型比较:仅C、D组间负性重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组中血管重构类型以无重构为主,其余各组中血管重构类型均以正性重构为主,且各组中正性重构发生均高于负性重构发生。结论糖尿病肾病患者随着GFR减低,颈动脉IMT逐渐增厚,GFR可影响颈动脉血管重构。高频超声可准确、快捷地监测糖尿病肾病患者GFR对颈动脉IMT及血管重构的影响。

  • 标签: 糖尿病 2型 糖尿病并发症 颈动脉 肾小球滤过率 血管重构 超声检查
  • 简介:<正>背景:抗雄疗法和放疗均可用于治疗局部晚期前列腺癌。3年的抗雄治疗较半年的治疗带来更小的生存受益,同时伴有更多的毒副作用。在治疗中,我们认识到早期识别放疗和半年抗雄治疗的不足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我们评估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值(PSA)是否可以在早期替代前列腺癌特异性死亡(PCSM)。方法:我们系统回顾的随机对照试验包括:①总体改善②放疗加半年抗雄治疗与单纯放疗的前

  • 标签: 晚期前列腺癌 死亡率 前列腺特异性抗原 放疗后 治疗后 单纯放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