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晶状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植入术治疗高度近视白内障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5年8月-2016年8月收治的80例高度近视白内障病患随机分为联合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行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状植入术治疗,联合组行晶状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植入术治疗,对比两组病患治疗效果。结果联合组治疗有效率(90.0%)显著高于对照组(72.5%),并发症发生率(12.5%)显著低于对照组(42.5%),治疗后散光度数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有意义(P<0.05)。结论晶状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植入术治疗高度近视白内障效果显著,具有推广意义。

  • 标签: 晶状体超声乳化 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高度近视 白内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后房型有晶状人工晶状植入术矫正超高度近视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0月—2017年10月来就诊的高度近视患者22例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接受手术前检查项目,观察组给予后房型有晶状眼ICL植入术,对照组则给予予角膜屈光手术,记录手术后两组患者恢复情况,观察两组患者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的各项指标达标情况,计算有效性。结果结果显示观察组数据均高于对照组,术后1、3个月数据虽有差异,但是并不明显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术后6个月结果差距显著,组间比较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晶状相关的屈光手术矫正高度近视临床效果显著,稳定性较高,在今后临床使用研究中具有深远的意义。

  • 标签: 后房型 人工晶状体 矫正 植入术
  • 简介:【摘要】目的:对基层医院白内障小切口囊外摘出人工晶状植入术的疗效加以观察。方法:于 2016年 6 月 -2017年 6 月本基层医院接受治疗的 120例白内障患者,纳为观察对象,设立对照组与观察组,各 60例,常规治疗用于对照组,白内障小切口囊外摘出人工晶状植入术用于观察组,对所有患者的视力恢复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评估。结果:随访后的记录结果为,相较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视力恢复较好,且并发症发生率较低, P< 0.05,说明在统计学方面存在意义。结论:基层医院给予白内障患者小切口囊外摘出人工晶状植入术,能够取得较好的手术效果,且该治疗手段操作简单,相关设备并不昂贵,比较适合基层医院对白内障患者的治疗。

  • 标签: 基层医院 白内障 小切口囊外摘出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疗效
  • 简介:目的探讨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植入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效果。方法随机将70例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分为2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复合式小梁切除术,观察组给予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植入术。结果观察组眼压及视力水平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植入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可明显降低眼内压,恢复视力水平,术后并发症较少。

  • 标签: 超声乳化 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治疗硬核白内障时采用无缝线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并晶状植入术治疗方法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治疗时间段为2009年1月至2017年7月,将我院收治的45例硬核白内障患者列为本次研究对象,以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参照组(n=23)和研究组(n=22),参照组实施常规白内障治疗方法,研究组实施无缝线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并晶状植入术方法。对比两组患者的术后视力恢复情况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患者的视力恢复情况比例高于参照组患者(P<0.05);研究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参照组患者(P<0.05)。结论无缝线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并晶状植入术在硬核白内障治疗中,能够获取理想的治疗效果,有利于患者视力的恢复,且并发症发生几率较低,值得在临床中大力借鉴。

  • 标签: 硬核白内障 囊外摘除并晶状体植入术 小切口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房角分离与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结合治疗晶状源性青光眼病人的效能。方法研究对象为2015.5-2016.5收入的122例晶状源性青光眼病人,用随机排列表法分成对照组及观察组,61例采用超声乳化手术治疗作为对照组,另61例采用房角分离与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结合治疗作为观察组。结果术后24h、术后3天、术后7天观察组明显比对照组眼压低(P<0.05);术后24h、术后3天、术后7天观察组明显比对照组视力恢复好(P<0.05)。结论房角分离与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结合治疗晶状源性青光眼病人能够有效降低术后眼压,对术后视力恢复效果显著,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人工晶体 超声美化 房角分离 晶状体源性青光眼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并研究慢性中耳炎患者人工听骨植入术治疗配合围手术期护理干预所取得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我院在2016年1月到2017年6月收治的36例慢性中耳炎患者作为本研究的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均选择采用人工听骨植入术进行治疗,将患者按照随机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18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进行干预,观察组患者配合围手术期强化护理,对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气导差以及护理满意度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和对照组相比,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之间差异明显;对两组患者术后气导差情况比较,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观察组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结论临床对于慢性中耳炎患者选择采用人工听骨植入术进行治疗,同时为患者配合强化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工作可以有效地提高手术治疗的成功率,能够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降低气导差,提高患者满意度,具有推广使用的价值。

  • 标签: 慢性中耳炎 人工听骨植入术 围手术期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并人工晶体植入的疗效。方法52例(53只眼)白内障通过6mm切口,用劈核器摘除白内障并人工晶体植入(简称非超乳组);随机抽取34只眼白内障超声乳化并人工晶体植入(简称超乳组),作为对照组。结果术后1周视力≥0.5者非超乳组36眼(67.9%),超乳组25眼(69.4%),两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并人工晶体植入术,创伤小,技术难度小,费用低,并发症少,视力恢复好。

  • 标签: 白内障 小切口 人工晶体
  • 简介:目的探讨MR内耳水成像技术在人工耳蜗植入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4月-2016年3月在黑龙江省医院和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行人工耳蜗植入术的128例患者的影像资料,其中男68例、女60例,年龄4-48岁,右耳植入101例、左耳植入27例.患者术前、术后均行头颅内听道螺旋CT及MR内耳水成像检查,并比较两种检测方法对患者内耳、中耳畸形及病变的检出率.结果MR内耳水成像内听道总体异常检出率90.63%(116/128),CT检出率为76.56%(98/128),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228,P〈0.05).在前庭导水管异常、耳蜗畸形、内听道狭窄、耳蜗纤维化等疾病,MR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均高于CT,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在人工耳蜗植入术前、术后进行MR内耳水成像技术检查,可有效了解患者内听道解剖学信息,对治疗方案的选择具有指导性意义,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 标签: 耳蜗植入术 磁共振成像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耳蜗 内耳
  • 简介:【摘要】 目的:对葡萄膜炎并发白内障患者治疗中超声乳化加人工晶体植入治疗方法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方法:取医院收治的葡萄膜炎并发白内障患者 152 例,按照治疗方法划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 76 例,分别给予常规人工晶体治疗方法、超声乳化加人工晶体植入治疗,对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与并发症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术后观察组与对照组眼压分别为( 17.05±2.36 ) mmHg 、( 16.82±2.85 ) mmHg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 0.05 )。优良率观察组 94.74% ( 72/76 )高于对照组 78.95% ( 60/76 ),并发症发生率 3.95% ( 3/76 )低于对照组 17.11% ( 13/76 ),差异显著( P < 0.05 ),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葡萄膜炎并发白内障患者治疗中,人工晶体植入与超声乳化治疗方法的应用效果显著,可在临床实践中进行推广。

  • 标签: 葡萄膜炎 白内障 人工晶体植入 超声乳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植入静脉输液港的临床应用及护理措施。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4月-2016年4月收治的行植入静脉输液港治疗的患者45例,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就其治疗情况和护理措施展开分析。结果45例患者均置管成功,30例患者为经颈内静脉植入、15例患者经锁骨下静脉植入。45例患者术后均行X线片检查确定导管末梢位置位于上腔静脉,无血气胸、导管移位、静脉血栓和感染等并发症情况。结论植入静脉输液港的运用解决了患者频繁穿刺的痛苦,减少护理人员工作量的同时,降低了反复穿刺带来的多种并发症,安全性更高,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植入式静脉输液港 反复穿刺 静脉血栓 护理措施
  • 简介:摘要植入静脉输液港也存在各种并发症,我科为70多例乳腺癌患者植入了静脉输液港,2017年5月出现1例输液港底座与导管连接口松脱导致输液导管部分脱落,导管滑脱至右心房。我们对这例导管脱落进行了原因分析及护理总结,为今后的输液港护理提供经验,更好的为患者服务。

  • 标签: 输液港 护理 脱落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后角膜水肿的原因及相应预防对策,并探讨其疗效。方法;系统性回顾分析2017年4月—2017年7月我院行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的患者80例94眼,对患者临床资料与治疗后角膜水肿的状况,分析其水肿原因,制定相应预防措施,观察其疗效。结果单纯性老年性白内障、高度近视、合并症、外伤性、抗青光眼等病症术后发生水肿机率具有统计学意义上的差异性(P<0.05);年龄、晶状核硬度、医师熟练程度等对术后水肿有显著的影响(P<0.05),而性别无显著性的影响(P>0.05);术后第1~2天出现角膜水肿37眼,治疗7~9d后,水肿症状基本消失。结论病症类型、年龄、晶状核硬度、医师熟练程度等对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水肿具有重要影响,根据影响因素制定治疗预防措施,手术效果较佳。

  • 标签: 白内障 超声乳化人工晶体 角膜水肿 原因 预防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老年性白内障采用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3月~2016年3月收治的40例老年性白内障患者,全部患者都接受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对患者的治疗、并发症与预后情况予以分析,并比较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房角开放程度、眼压、前房深度与矫正视力水平。结果全部患者都成功完成手术治疗,眼压控制完全成功39例,成功率97.5%,条件成功1例,成功率2.5%;全部患者围术期都没有后囊膜破裂等严重并发症出现,术后有6例轻度炎症,3例轻度角膜水肿,通过对症治疗后症状明显消失,预后效果较好,随访12个月没有复发情况;患者治疗后的房角开放程度、眼压、前房深度与矫正视力水平明显优于治疗前(P<0.05)。结论老年性白内障采用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的临床效果显著,能够使患者的临床症状显著消失,使其视觉功能充分恢复,使患者的预后有效改善,并发症较少。

  • 标签: 超声乳化 人工晶体植入术 老年性白内障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乳腺癌化疗病人应用植入静脉输液港的观察与护理探析。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0月~2016年10月收治的100例女性乳腺癌化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实验组植入静脉输液港(VPA),观察对比应用效果。结果对照组置管期间并发症发生率16.00%,实验组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腺癌化疗病人应用植入静脉输液港,配合相应护理对策,能缩减并发症发生率。

  • 标签: 乳腺癌 植入式静脉输液港 化疗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乳腺癌患者以植入静脉输液港与PICC化疗的不同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2016年4月-2017年4月期间收治的化疗乳腺癌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照组30例均接受PICC置管及护理,研究组30例均接受植入静脉输液港及护理。结果两组置管前ADL量表评分均较低且相互接近(P>0.05),置管后评分均明显升高(P<0.05),但研究组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仅有3.33%,显著性低于对照组的23.33%(P<0.05)。结论针对乳腺癌化疗患者予以植入静脉输液港护理,可以取得明显的效果,并发症发生率低,安全性高。

  • 标签: 乳腺癌 化疗 植入式静脉输液港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采用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联合房角分离术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5月~2016年4月收治的90例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并采用抽签的方式将其分为2组,对照组患者实施小梁切除术,观察组患者实施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并对两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眼压与视力水平进行对比。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眼压水平的对比(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眼压水平明显比治疗前低,且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眼压水平比对照组低(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视力水平的对比(P>0.05);经过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视力水平均有一定提高,且观察组患者的提高程度明显比对照组高(P<0.05)。结论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采用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联合房角分离术的治疗效果较好,可使患者的眼压有效恢复,使患者的视力水平明显改善。

  • 标签: 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 房角分离术 闭角型青光眼 白内障 临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