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4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探讨真菌抗原检测在侵袭性真菌感染 (IFI)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 2018年 11月 ~2019年 7月收治的 90例侵袭性真菌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选取者的患者血清分别检测 (1-3)-β-D葡聚糖和半乳甘露聚糖水平,对真菌抗原检测在侵袭性真菌感染中的诊断结果展开分析探讨。结果 90例患者中 G试验阳性 43例,阴性 47例,阳性率为 47.8%; G试验与 GM试验并联检测的敏感度为 92.5%,高于 G试验 (8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串联检测特异度为 95.5%,高于 GM试验 (8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真菌抗原检测诊断侵袭性真菌感染,可以提高试验结果的敏感度和特异度,降低假阳性率和假阴。

  • 标签: 真菌抗原检测 侵袭性真菌感染 (1-3)-β-D葡聚糖 半乳甘露聚糖
  • 简介:摘要 目的:建立粪便新型冠状病毒(2019 novel coronavirus,2019-nCoV)抗原胶体金检测试剂的制备方法,并对试剂的性能指标进行初步评价。方法:采用柠檬酸三钠还原法制备胶体金溶液,用新型冠状病毒N蛋白抗体作为标记抗体,硝酸纤维素膜上包被另一新型冠状病毒抗体,并用羊抗兔多克隆抗体和兔IgG作为独立质控线系统制备胶体金检测试剂;对试剂的加速稳定性、特异性及临床诊断性能进行评价。结果:试剂盒37℃加速破坏3周稳定。试剂盒与隐血阳性、轮状病毒阳性、腺病毒阳性、诺如病毒阳性、幽门螺杆菌阳性样本无交叉反应。确诊及健康人群样本测试,灵敏度为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全麻脑血管介入术后人机对抗原因及护理对策。方法 回顾分析在我科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所收治的全麻下脑血管介入术后患者,其中出现至少1次以上的人机对抗患者有50例,呼吸机采用德国的德尔格Savina300/爱尔兰PB760。通气模式采用压力支持通气(PSV)、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和辅助控制通气(AC)3种。 结果 本组50例出现人机对抗的患者中,3例设定潮气量过低,1例呼吸机压力调得过高,1例气管插管过深,8例痰痂脱落堵塞,15例过度紧张,6例由于疼痛而频繁翻身,3例由于出现尿潴留躁动,8例各种导管及制动和约束出现躁动,3例频繁咳嗽,2例并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或者合并感染。 结论 深入分析人机对抗的原因,及时处理人机对抗问题,以此来避免出现并发症。

  • 标签: 全麻 人机对抗 机械通气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  针对 HIV1/2 抗体与 P24 抗原联合检测的意义进行分析探讨。方法 选取 2018 年 8 月 ~2019 年 8 月我院收治 62 例 HIV 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经过 ELISA 法检测 HIV1/2 抗体吸光度( OD 值)为临界值的患者 33 例, HIV1/2 抗体吸光度大于等于阳性对照的患者 29 例,通过 电化学发光法联合检测 HIV 1/2 抗体与 P24 抗原 联合检测,对其检测结果进行分析探讨。结果 33 例临界值吸光度患者中 27 例 HIV 1/2 抗体与 P24 抗原阳性, 6 例阴性, 29 例大于等于阳性对照值吸光度的患者中 28 例阳性, 1 例阴性,免疫印迹 HIV 确证试验的检测结果与联合检测 HIV 1/2 抗体及 P24 抗原结果一致。结论  HIV 1/2 抗体与 P24 抗原联合检测较 ELISA 法能够更早更准确的发现 HIV 感染,对临床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及应用价值。

  • 标签: HIV 1/2 抗体 P24 抗原 电化学发光 免疫印迹试验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呼吸道病毒抗原的临床应用的效果和意义。方法:选取我院 500名呼吸道感染者作为实验对象。通过直接免疫荧光法为患者进行呼吸道病毒抗原检测,并进行统计分析。所检测的病毒抗原包括 RSV、 FB、 FA、 PIV1、 PIV2、 PIV3、 ADV七种。结果:在这 500名实验患者的检测报告中我们发现,其中有 200名患者为病毒感染患者,占总比例的 40%,其中检测出 RSV病毒抗原的患者共 109例,占总比例的 54.5%。检测出混合病毒抗原的患者共 36例,占总比的 18%。 45名患者是 ADV病毒抗原,占总比例的 22.5%。患者大部分为儿童,年纪越大,患呼吸道病毒感染的几率就越小。而呼吸道病毒感染的高发区通常在冬季和春季。夏季和秋季的感染数据明显减少。结论: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呼吸道病毒抗原的检测效果显著,而且高效快捷,在临床应用中的效果较好,值得推广。

  • 标签: 呼吸道感染 病毒抗原 直接免疫荧光法
  • 简介:  摘要:目的:探索手工微柱凝胶免疫检验法在 ABO、 RhD血型抗原鉴定中的价值。方法:收集本院 2018年 3月~ 2020年 3月不同科室、病种、性别的患者的血液样本 700例,均一分为二,成为 1400例血液样本,分别用手工微柱凝胶法和试管法进行 ABO、 RhD血型抗原鉴定,比较反应结果及反应强度。结果:手工微柱凝胶法和试管法相比,检测结果准确性上无统计学差异( P>0.05),反应强度上手工微柱凝胶法明显优于试管法。结论:手工微柱凝胶法用于检测 ABO、 RhD血型抗原鉴定,较传统的试管法有一定优势,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微柱凝胶法;试管法;血型鉴定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value of manual microcolumn gel immunoassay in the identification of ABO and RhD blood group antigens. Methods: one divides into two. Blood samples from 700 patients in different departments, diseases and gender were collected from March 2018 to March 2020. They were divided into 1400 blood samples. The ABO and RhD blood group antigens were identified by manual microcolumn gel method and tube test method respectively, and the results and reaction intensity were compared. Results: there was no statistical difference in accuracy between manual microcolumn gel test and test tube method (P>0.05). Manual microcolumn gel method was superior to test tube method. Conclusion: manual microcolumn gel method has a certain advantage over the traditional test tube method for the detection of ABO and RhD blood group antigens, and is worthy of clinical promotion.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术前血清肿瘤标志物糖类抗原 125对胃癌腹膜转移诊断价值。方法:选择我院 2019年 1月至 2019年 12月收治的 70例胃癌患者,根据是否存在腹膜转移分为腹膜转移组 20例,无腹膜转移组 50例,对比两组相关检查结果。结果:腹膜转移组 CA125水平高于无腹膜转移组( P< 0.05),两组 CA72-4、 CA199、 CEA无统计学差异( P> 0.05)。腹膜转移组 CA125阳性率高于非腹膜转移组( P< 0.05),两组 CA72-4、 CA199、 CEA无统计学差异( P> 0.05)。结论:术前血清肿瘤标志物糖类抗原 125对胃癌腹膜转移诊断价值显著,有利于为腹膜转移的诊断提供重要参考,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 标签: 术前 血清肿瘤标志物 糖类抗原 125 胃癌腹膜转移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双抗原夹心法化学发光检测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2019年10月-2020年10月诊治的65例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患者血清标本开展本次试验研究,65例标本均分别进行间接法检测(对照组)和双抗原夹心法检测(观察组),比较两组检测效果。结果 对照组和观察组的检测灵敏度均为100%,组间比较无差别(P>0.05);对照组和观察组的检测特异度分别为92.63%和98.48%,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 结论 在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检测过程中应用双抗原夹心法化学发光检测能够获取到更好的检测效果,检测灵敏度和特异度高,可以为患者后续治疗工作提供重要依据,具有推广价值。

  • 标签: 丙型肝炎病毒抗体 双抗原夹心法 化学发光检测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胶体金、酶联免疫( ELISA)法在乙型肝炎表面抗原( HBsAg)检测中的运用价值。方法:将 420份来自门诊患者的静脉血标本纳入研究,分离血清后,分别以胶体金法、 ELISA法检测。结果:胶体金法检测 HBsAg的符合率为 93.33%;胶体金法的检测特异度、灵敏度分别为 93.99 %、 83.78%。结论:与 HBsAg的 ELISA法检测相比,胶体金法的敏感性尚可,具有一定推广价值。

  • 标签: 胶体金法 ELISA HBsAg
  • 简介:摘 要:近些年来,前列腺恶性肿瘤的发病率持续升高,因此,找出前列腺恶性肿瘤的早期诊断和治疗的方法,并优化前列腺恶性肿瘤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前列腺特异性抗原的研究有助于提高早期病例的筛查, 从而对早期患者做出及时、有效的治疗,改善前列腺癌患者的长期生存率。本文粗略分析了近些年前列腺癌的发病趋势, 并引用国内知名专家的资料进行研究, 对前列腺特异抗原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前列腺恶性肿瘤,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密度,速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 抗原抗体联合检测在提升血液透析治疗患者丙肝感染检出率中的应用价值及临床 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在 2018 年 5 月至 2019 年 5 月期间收录的 70 例丙肝高危感染风险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分别采取了 HCV 核心抗原、 ELISA 法检测、化学发光法检测抗 HCV 抗体、 RT-PCR 法检测 HCV-RNA ,统计监测项目在一个标本中的阳性表达,对比三种检测方案在检测 RNA 阳性标本检出率,分析对抗原阳性标本的抗原水平与其 RNA 拷贝数进行相关性,对比抗体阳性标本中其 RNA 阳性与阴性组组间抗体水平的区别。结果:单测抗原或抗体均会造成血透患者丙肝感染的漏检对于 PNA 阳性标本的检测中抗原抗体联合检测的检出率最高 ,抗原阳性标本的抗原水平与其对应标本的 RNA 拷贝数呈正相关。结论: 开展抗原抗体联合检测可以有效提高血液透析治疗患者丙肝感染检出率,且诊断价值高于单指标检查,有着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抗原抗体联合检测 血液透析治疗 丙肝感染检出率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索使用四代 HIV 抗原抗体试剂筛查联合蛋白印迹或核酸补充实验的检测对降低漏诊率的价值。 方法 :本次研究对象为 120 份艾滋病筛查实验室送检标本,均进行 四代 HIV 抗原抗体检测,随后再运用蛋白印迹和核酸检测法进行补充实验,分析各项检测 的符合率。 结果 : 120 例检测标本中,蛋白印迹实验 HIV 抗体阳性率为 66.67 % ,蛋白印迹试验联合核酸检测 HIV 阳性率为 78.33% ;在 88 例三代阳性 + 四代阳性标本中,蛋白印迹试验 HIV 阳性率为 90.91 % ,蛋白印迹试验联合核酸检测 97.73% 。 结论 :面对四代 HIV 抗原抗体检测有反应的标本时,单方面运用蛋白印迹进行补充实验检测仍存在漏检问题,因此需联合 HIV 核酸实验,从而提高准确率。

  • 标签: 四代 HIV 抗原抗体 蛋白印迹 核酸 检测 漏诊率
  • 简介:  【摘要】 目的 分析热毒宁联合奥司他韦治疗病毒性肺炎的疗效及对血清炎症因子、病毒抗原转阴率的影响。方法 70例病毒性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采用双盲法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每组 3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奥司他韦进行治疗, 实验组患者给予热毒宁联合奥司他韦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血清炎症因子水平, 治疗效果和病毒抗原转阴情况。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血清白介素 -2受体( IL-2R)、白介素 -6( IL-6)、肿瘤坏死因子 -α( TNF-α)水平分别为( 319.31±35.99) kU/L、( 24.89±13.31) ng/ml、( 1.11±0.78) μg/ml, 均低于对照组的( 374.02±38.13) kU/L、( 38.71±14.23) ng/ml、( 1.85±1.07) μg/ml,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实验组患者的总有效率、病毒抗原转阴率分别为 97.14%、 91.43%, 均高于对照组的 80.00%、 65.71%, 差异均具有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热毒宁联合奥司他韦对于病毒性肺炎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单一的奥司他韦治疗, 能够降低患者的炎症反应, 同时病毒抗原转阴率较高, 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 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关键词】 热毒宁 ;奥司他韦 ;病毒性肺炎 ;血清炎症因子 ;病毒抗原转阴率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therapeutic effect of Reduning combined with oseltamivir in the treatment of viral pneumonia and the effect on the serum inflammatory factors and the negative rate of viral antigen. Methods 70 patients with viral pneumonia were divided into experimental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by double blind method. The pati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oseltamivir, while the patients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Reduning and oseltamivir. The level of serum inflammatory factors, therapeutic effect and virus antigen turning negative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the levels of IL-2R, IL-6 and TNF - α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ere (319.31 ± 35.99) Ku / L, (24.89 ± 13.31) ng / ml, (1.11 ± 0.78) μ g / ml, respectively,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374.02 ± 38.13) Ku / L, (38.71 ± 14.23) ng / ml, (1.85 ± 1.07) μ g / ml,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05).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and the negative rate of virus antigen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ere 97.14% and 91.43%, respectively, which were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80.00% and 65.71%) (P < 0.05). Conclusion the therapeutic effect of Reduning combined with oseltamivir on viral pneumonia is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at of oseltamivir alone, which can reduce the inflammatory response of patients, and the negative rate of viral antigen is higher. It is a safe and effective treatment method, which is worth promoting in clinical practice.

  • 标签:
  • 简介:   [摘要 ] 目的 探究行嵌合抗原受体 T细胞( CAR-T)免疫治疗难治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护理要点。 方法 选取 2017年 1月~ 2019年 12月我院接诊的难治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 120例作为研究对象,全部患者均采用嵌合抗原受体( CAR-T)治疗,根据护理方式进行分组,分为实验组(针对性护理)与对照组(常规护理),各 60例,分析两组患者的焦虑评分、抑郁評分、并发症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 结果 护理前,两组患者的焦虑和抑郁评分无统计学意义( 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的 SAS和 SDS评分均明显下降,且实验组下降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对照组中 12例患者发生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 12例患者发生肿瘤溶解综合征,并发症发生率为 40.00%。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实验组护理满意度为 96.6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 78.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难治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接受嵌合抗原受体 T细胞( CAR-T)免疫治疗后,应给予整体护理干预,可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降低患者肿瘤溶解综合征和细胞因素释放综合征等并发症的发生,该种护理方式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 标签:    [ ] 嵌合抗原 受体 T细胞 免疫治疗 难治性 淋巴细胞 白血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