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大肠腺瘤及其癌变微卫星不稳与细胞增殖。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大肠腺瘤患者30例,大肠腺瘤癌变患者20例,采用MSI检测方法和免疫组化方法,对这30例肠腺瘤患者及20例大肠腺瘤癌变患者的微卫星不稳与细胞增殖进行检测分析。结果对大肠腺瘤患者30例,大肠腺瘤癌变患者20例,共50例患者进行检测后发现,其中共检测出MSI11例,MSI的发生率为22.00%,有3例发生微卫星位点,微卫星位点的发生率为6.00%,这三例发生微卫星位点的患者中有两例癌变,有1例腺瘤?级不典型增生。其中有13例都是2个或2个以上位点发生MSI,发生率为26.00%;大肠腺瘤及其癌变组织共检测出7例MSI,这7例MSI阳性大肠腺瘤患者的PCNALI指数均值以及Ki-67LI指数均值明显低于MSI阴性大肠腺瘤患者的PCNALI指数均值以及Ki-67LI指数均值。(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结直肠癌发生的早期分子改变就是微卫星不稳的表现,MSI阳性结直肠癌细胞增殖活性较低。

  • 标签: 大肠腺瘤 微卫星不稳定性 细胞增殖
  • 简介:目的探讨微卫星不稳(MSI)和肝细胞生长因子(HGF)对结直肠癌患者生存状况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4年5月收治的82例结直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MSI及HGF表达情况。所有资料采用SPSS20.0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并行t检验,MSI及HGF表达阳性率采用χ2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Cox回归分析,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MSI与HGF表达的关系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P〈0.05作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MSI阳性患者32例,占39.0%;HGF表达阳性58例,占70.7%。MSI与分化程度相关(P〈0.05),与年龄、性别、肿瘤部位、肿瘤大小、组织学类型、大体类型、淋巴转移无关(P〉0.05)。HGF表达与上述指标均无关(P〉0.05)。MSI与HGF表达之间具有明显负相关性(r=-0.6531,P=0.032)。年龄、淋巴转移、MSI和HGF表达阳性是结直肠癌患者总生存期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HGF在结直肠癌中表达较MSI更明显,MSI和HGF表达水平与结直肠癌患者生存期相关。

  • 标签: 结直肠肿瘤 微卫星不稳定性 肝细胞生长因子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稳型心绞痛的临床治疗措施。方法收治80例不稳型心绞痛患者,采取综合的治疗措施抗血小板药、钙通道阻滞剂、β-受体阻滞剂、硝酸酯类及他汀类药物,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80例患者经过治疗,显效48例、有效28例、无效4例。结论不稳型心绞痛是介于稳定心绞痛与急性心肌梗死之间的中间综合征,易发展成急性心肌梗死和猝死,需采取有效措施控制病情,防止病情发展。

  • 标签: 不稳定性心绞痛 治疗 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5)13-0064-01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骨盆骨折采用内固定治疗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9月~2017年9月收治的27例不稳骨盆骨折的诊断、治疗经过,手术采用内固定治疗。结果27例术后随访2~24个月,骨盆骨折解剖复位21例,复位满意6例。无痛、行走活动正常者16例,轻度疼痛、轻度跛行但不需扶拐者9例,中度疼痛、须扶拐行走者2例,无严重不能行走者,优良率达92.59%。结论骨盆骨折内固定可使全骨盆稳定,迅速减轻患者疼痛,利于早期活动,便于护理,利于止血,减少出血量,治疗效果令人满意。

  • 标签: 不稳定性 骨盆骨折 手术 内固定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养心汤治疗不稳心绞痛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间我院心内科不稳心绞痛患者100例,分为观察组50例,对照组50例,两组患者均予冠心病基础西药口服,观察组加用养心汤,共治疗4w,复查心电图,并评价患者心绞痛症状。结果两组患者胸痛症状及心电图情况均明显好转,证明上述治疗都有效,其中,观察组患者的疗效更好,P<0.05。结论养心汤对不稳心绞痛治疗效果确凿,适合临床使用。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观察应用内外固定联合治疗不稳骨盆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 2019年 3月 ~2020年 2月期间收治的不稳骨盆骨折患者 90例,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 2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 45例,对照组采用内固定术治疗,观察组采用内外固定联合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观察组患者优良率为 95.56%明显高于对照组优良率的 71.11%( p<0.05)。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观察组 6.67%明显少于对照组的 33.33%( p<0.05)。结论:不稳骨盆骨折患者应用内外固定联合治疗,创伤小,有利于骨盆稳定恢复 ,有利于骨折愈合 ,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不稳定性骨盆骨折 内固定 外固定 联合治疗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全面护理在不稳心绞痛患者护理中的价值。方法:在我院2021年1月-2022年1月收治的90例不稳心绞痛患者作为案例,将其分为两组,其中4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的是常规护理干预,另外45例患者采用的是全面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后满意度评估结果。结果:在护理满意度对比中,观察组患者满意度评估结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不稳心绞痛患者实施全面护理干预后,其效果得到提升的同时,保证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对其进行推广和应用。

  • 标签: 全面护理 不稳定性心绞痛 护理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并研究万爽力对于冠心病不稳心绞痛进行治疗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本研究所有研究对象均为我院在 2015年 4月到 2016年 7月收治的冠心病不稳心绞痛患者,共计纳入本研究患者的例数为 40例,采用随机方法将所有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 20例,为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之上,为患者配合万爽力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比较两组患者治疗的有效率,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 P< 0.05,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比较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观察组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 P> 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临床上对于冠心病不稳心绞痛患者在进行治疗的时候,在常规用药基础之上为患者选择万爽力进行治疗,可有效的促进患者治疗有效率的提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 标签: 万爽力 冠心病 心绞痛
  • 简介:目的评估利用“AO”LCP(锁定加压钢板)治疗桡骨远端不稳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0例不同类型的桡骨远端不稳骨折采用手术方法治疗,并用“AO”LCP进行固定。结果根据腕关节功能综合评定结果:优26例,良10例,可4例,优良率占90%。结论“AO”LCP是治疗桡骨远端不稳骨折的一种可靠方法。

  • 标签: 桡骨 不稳定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对预见性护理应用到不稳心绞痛患者临床护理工作当中的效果和不良事件发生情况进行探讨。方法:研究所选时间段为2021年1月-2022年12月,此期共有220例因不稳心绞痛而到我院接受治疗与护理。其中有110例所实施的护理模式为预见性护理干预,设置为预见性组;另有110例患者所实施的护理模式为常规护理干预,设置为常规组。对两组患者经由护理干预之后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与满意度进行观察。结果:预见性护理干预的110例患者中,共有8例出现了不良事件,总发生率为7.27%;常规护理干预的110例患者中,共有30例出现了不良事件,总发生率为27.27%。组间数据差异有呈现出显著性的意义(P

  • 标签: 预见性护理 不稳定性心绞痛 应用效果 不良事件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骨盆前外固定术治疗不稳骨盆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22年1月至2022年12月期间来我院接受治疗不稳骨盆骨折病人共计50例,通过电脑随机选取方式将所有患者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人数为25例,对照组实施切开复位和内固定术治疗,观察组实施骨盆前外固定术治疗,比较术后恢复情况各项指标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后恢复情况各项指标(拔除引流管时间、骨痂形成时间以及肿胀消退时间)观察组均较短,两组数据结果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骨盆前外固定术治疗不稳骨盆骨折的临床效果显著,利于患者病情康复,且安全性较高,建议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不稳定性骨盆骨折 骨盆前外固定术 并发症
  • 简介:【 摘要】 目的:探讨参麦注射液治疗不稳心绞痛的药物机理和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40例不稳心绞痛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各 20例,观察组 20例使用参麦注射液 40ml qd,对照组 20例使用脉络宁 40ml qd,疗程为 10d,观察两组心绞痛症状改善情况及心脏彩色多普勒检查心功能状态。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 95.00%,对照组总有效率 65.00%;观察组治疗前后的心功能测定各指标有显著差异性( P< 0.05);对照组治疗前后的心功能测定各指标差异不明显( P> 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参麦注射液能够改善心肌代谢,增强心肌收缩力,具有可靠的疗效,无明显副作用,而且价格低廉,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使用。

  • 标签: 参麦注射液 不稳定心绞痛 药物疗效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骨盆前外固定术治疗不稳骨盆骨折的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14年5月至2017年5月间接治的36例不稳骨盆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均分为两组,分别命名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中均包含18例患者。对照组采用常规手术进行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手术治疗的同时骨盆前外固定术进行治疗。根据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进行对比结果实验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较对照组明显更优,且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手术治疗的同时实施骨盆前外固定术进行治疗,能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减少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式,具有较高的临床运用价值。

  • 标签: 骨盆前外固定术 不稳定性骨盆骨折 并发症 治疗效果
  • 简介:目的探讨不稳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术后早期并发症原因探讨及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人民医院收治的120例不稳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依据患者的内固定的方式不同分为两组,分别为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术治疗组(A组=60例)和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治疗组(B组=60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术后恢复及早期并发症发生的情况。结果A组患者手术情况、骨折愈合情况以及1年后日常生活能力均明显优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术后早期出现的并发症以骨折延迟愈合、螺钉切出股骨头、髋内翻为主;B组患者以骨折延迟愈合为主;此外两组中各有少数患者出现压疮、泌尿系感染、肺部感染以及下肢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两组患者术后早期并发症总发生率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稳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行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术治疗术以及锁定钢板内固定术后早期可能出现并发症,对并发症的发生原因进行分析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有利于并发症的有效控制。

  • 标签: 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 并发症 防治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心血管内科不稳心绞痛的临床治疗方案与使用效果。方法抽取我院心血管内科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不稳心绞痛患者110例的临床资料,对其进行整理和分组。以随机分组的原则,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5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治疗方案,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运用曲美他嗪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在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心绞痛发作频率与持续时间相较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相对于对照组明显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心血管内科采取常规治疗方案治疗不稳心绞痛患者时,加用曲美他嗪,能够有效地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优化治疗结果,值得推广。

  • 标签: 血管内科 不稳定性心绞痛 临床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