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84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阐述临床核医学辐射的防护与护理方法,观察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本院临床核医学护理人员作为样本,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 2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措施防护,观察组加强对辐射的防护与护理。结果:观察组护理人员注射前防护与护理知识得分( 28.69±0.14)、注射中得分( 39.15±0.25)、注射后得分( 29.00±0.17)、隔离风险发生率为 2.86%,与对照组相比,优势显著( p< 0.05)。结论:应从注射前、注射中及注射后 3个方向入手,加强临床核医学辐射的防护与护理,提高护理人员的健康水平,降低护理风险的发生几率。

  • 标签: 临床核医学 放射性废物 有机玻璃
  • 简介:摘要近年来,随着艾滋病(AIDS)疫情在我国的蔓延,患病人数逐年增加。医护人员作为护理AIDS患者的工作人员,其接触AIDS患者的机会日益增加,职业暴露发生的可能性也越来越大。如何通过有效地接触前预防和接触后处理保护医护人员的安全,成为一项重要的课题。本文作者通过对国内医护人员在职业暴露认知的现状调查,结合仁怀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近几年的优秀做法,对医务人员HIV职业暴露的防护对策做简要分析,以期在职业暴露防护方面提供一定参考。

  • 标签: HIV患者 医务人员 职业暴露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局麻手术患者的安全防护措施。 方法:选取 2015年 7月至 2016年 7月来我院行局麻手术的患者 94例,并按照随机原则,将患者平均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 47例患者行常规护理,实验组 47例患者行安全防护护理,对两组患者的心率、收缩压、舒张压及患者护理满意度进行比较。 结果:经过比较发现,实验组患者心率、舒张压、收缩压,减缓患者紧张情绪,减少术中患者意外的发生等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且实验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 P< 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对局麻手术患者行安全防护护理,可稳定患者心率、收缩压及舒张压,提高患者满意度,提高手术安全性,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局麻手术 安全防护 措施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口腔门诊护士在护理活动中存在或潜在的职业危害因素及相应的防护措施。方法详细综述了口腔门诊护理活动中的职业危害因素包括生物性因素、物理性因素、化学性因素、心理性等因素,针对存在和潜在的危害因素,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从以下方面着手防止针刺伤、降低口腔科诊室治疗期间气溶胶水平、个人防护措施到位、做好噪音刺激与辐射防护、避免化学消毒剂与化学药物的不良刺激、做好汞防护以及加强相关知识培训,提高自我防护意识。结论口腔门诊由于其工作的特殊性,存在着很多的职业隐患。在实际工作中应从提高自我防护意识,规范护理操作行为着手,减少职业危害的发生。不但有益于保证护理人员的健康,而且对提高护理质量,预防和控制口腔疾病诊疗过程中的交叉感染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口腔门诊护士 职业危害 职业防护
  • 简介:摘要: 随着血液净化技术的广泛应用和尿毒症患者的日益增多,需进行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越来越多,护士在血透室获得感染的机会也逐渐增多,而血液净化专业性强,机器依赖性高,影响的环节多,护士工作压力大。其周围又存在着大量危害健康的问题,影响他们的身心健康,现对血透室护士职业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防护措施。本文通过对血透室护士常见的职业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防护措施,作为血透室的一名护士,应通过各种形式的学习,接受相应知识的学习与培训,详知各种危险因素,并在实际工作中加强自身防护,才能使职业危害降到最低限度。 

  • 标签: 血透护士 职业危险因素 自身防护 
  • 简介:摘要医疗手术中广泛的应用高频电刀后,患者手术时的痛苦程度减轻,医疗质量得到提升。在高频电流作用下,高频电刀能够直接切割人体组织,并进行止血或烧灼,不过,使用高频电刀期间,极为严格的要求其安全性,避免安全问题的发生,保证患者的人身安全。本文在介绍高频电刀原理的基础上,分析了安全防护措施,旨在保护高频电刀的使用安全。

  • 标签: 高频电刀 工作原理 安全防护
  • 简介:摘要在产后出血的原因中,宫缩乏力占69.45%,胎盘因素占19.44%,软产道损伤占9.26%,凝血功能障碍占1.85%1。以上这些原因既可以单一存在又可以相互共同存在或相互影响。因此要对产妇妊娠的整个过程进行积极的监测,尤其要特别注意产时和产后2h的检测,以便能够做到及时发现,及时处理,从而预防和降低产后出血的发生率以及降低产妇的死亡率。

  • 标签: 产后出血 产后出血的原因 预防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产房助产人员的职业暴露因素并探讨有效的防护策略。方法本文的研究对象选用的是我县4所具有助产技术服务资质的医疗保健机构产房的助产人员,共计50人,设为观察组;与此同时选取50例产房非助产人员作为对照,设为对照组;对两组医务人员进行前瞻性队列研究,一段时间后,比较两组患者发生经血传播疾病的发病率,进而分析产房助产人员的职业危险因素,探讨降低职业暴露的防护措施。结果观察组医务人员职业暴露风险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职业暴露因素包括物理因素、化学因素、生物因素及非电离辐射危害等多种因素;提高防护意识、加强个人防护、严格认真洗手、避免针刺伤及利器损伤、意外暴露后的处理、产房定期通风换气空气消毒、提高自身心理素质和应激能力及预防接种并定期体检等防护策略可有效防护产房助产人员的职业暴露,降低经血传播疾病的发生。结论产房助产人员易发生经血传播疾病而威胁自身生命健康,因此产房助产人员在工作中应特别注意职业暴露因素,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以降低经血传播疾病的发生。

  • 标签: 产房 助产士 职业暴露 防护策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供应室护士职业损伤的原因,并研究防护其损伤采取的相应措施。方法通过问卷的方式调查2015年12月至2016年12月我院各种危害因素造成的护士职业损伤的发生情况。结果其中锐器伤26人次,噪声损伤6人次,烫伤5人次,化学损伤6人次,血液污染7人次,心理损伤2人次。多种因素均可导致供应室护士身心健康的职业损伤,应该制定相应的防御措施,来控制或减少职业危害的发生。结论自我保护意识的强化,工作制度严格执行,是减少职业危险因素对供应室护理人员伤害的有效途径,从而确保其人身安全。

  • 标签: 供应室 护士 职业损伤 防护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产科护理人员职业暴露状况,制定相应的防护措施。方法采用自主设计的护理人员职业暴露防护调查表,对90名产科护理人员职业暴露及防护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产科护理人员发生职业暴露率为95.56%,职业暴露以锐器刺伤,黏膜接触或皮肤接触感染为最常见,发生率分别为53.55%与21.11%,发生职业暴露后正确紧急处置率为79.07%。结论应增强产科护士的职业安全教育与管理,采取各种职业暴露的预防措施,规范各种处理流程等有效降低职业暴露率。

  • 标签: 产科 护理人员 职业暴露 职业防护
  • 简介:摘要医务人员由于职业的特殊性,在工作过程中被患者的感染性的体液、血液、排泄物等感染的几率很大,其职业安全问题必须加以重视,加强对各医疗机构内医务人员的职业安全培训,强化他们的职业安全意识与防护措施,推广和强化标准预防,并在此基础上实施接触隔离、空气隔离和飞沫隔离。规范医务人员的操作,是降低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有效途径。

  • 标签: 医院感染 职业防护 标准预防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消毒供应中心护士安全防护管理措施。方法通过分析科室内护士可能出现的职业危害,并根据具体危害制定出安全有效的防护措施。结果消毒供应中心内存在较多安全隐患,可能严重危害患者身体健康。若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可保证护士生命安全。结论根据消毒供应中心中具体危险因素,提出规范合理的安全防护管理措施,有利于保障护士身心安全,明显降低职业危害。

  • 标签: 安全防护 消毒供应中心 管理措施 职业危害
  • 简介:摘要核医学是一种应用核技术实现诊疗的一门学科,在医疗卫生领域中的应用相当广泛,对于许多疾病的诊断与治疗均有决定性作用。开展核医学必然会涉及到辐射防护的问题。但是就目前而言辐射防护效果并不是非常理想。对此,探讨医院核医学科辐射防护问题及对策具备显著意义。鉴于此,本文就医院核医学科辐射防护问题及对策展开探讨,以期为相关工作起到参考作用。

  • 标签: 医院核医学科 辐射防护 问题及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与分析护士发生职业暴露的监测及防护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临床护士发生职业暴露的原因,针对性的提出了实施标准预防、完善监控体系、重点人群管理、强化培训考核等监测及防护方式。总结分析其护士发生职业暴露的主要原因和防护情况。结果护士发生职业暴露的原因主要为职业因素、睡眠因素、技术操作因素等。而通过实施针对性的监测及防护方式后,护士职业暴露情况明显减少,且护士职业安全性显著提高。结论护士发生职业暴露的原因相对较多,而通过采取针对性的监测与防护措施加以应对,既能有效预防护士发生职业暴露,同时还能显著提升护士的职业安全性,因此医院管理者以及医务人员应当予以重视。

  • 标签: 护士 职业暴露 监测 防护方式
  • 简介:【摘要】为很好的预防手术中压疮形成,我们分析了手术中易形成压疮的危险因素有,局部因素、麻醉因素、手术时间和手术时的体位、年龄、营养不良、疾病等,我们采取术前对患者用 Norton Braden评分表对患者进行压疮评分,因人而异做好体位安置,保护好受压皮肤,保持皮肤干燥,皮肤保暖,供给营养、做到有效灌注和术后交接班等护理,有效降低了术中压疮的发生。  【关键词】压疮;因素分析;护理对策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儿童口腔科护士职业伤害防护的有效方法。方法 针对儿童口腔科门诊的特点 , 制定一系列职业伤害防护措施 , 并严格实施。结果 通过对儿童口腔门诊护士实施严格防护措施,增强护士工作主动性,及对工作的热忱。结论 加强护士自我防护意识 , 切实履行各项防护制措施是控制儿童口腔门诊职业伤害的有效途径。

  • 标签: 儿童 口腔科 护士 职业 伤害 防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