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9 个结果
  • 简介:目的观察90Sr-90Y敷贴联合得宝松注射,治疗头面部瘢痕疙瘩的临床疗效.方法2008年1月至2013年5月,32例头面部瘢痕疙瘩患者首先于皮损内注射得宝松,每4周1次,共3~4次;待瘢痕疙瘩体积缩小、变平后,使用90Sr-90Y敷贴治疗,每次吸收剂量为400~600cGy,每周2次,4次为一疗程,通常每个部位治疗2~3疗程,总吸收剂量小于80Gy.结果32例患者中治愈26例,显效4例,治愈率为81.25%,总有效率为93.75%.结论90Sr-90Y敷贴联合得宝松注射,治疗头面部瘢痕疙瘩,方法简便、安全,疗效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瘢痕疙瘩 90锶-90钇 得宝松
  • 简介:目的探讨枕骨板障间螺钉固定枕颈融合术治疗颅颈部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3年1月南华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15例颅颈部畸形患者资料,其中男9例,女6例,年龄29~60岁(40.4±8.2)岁。Amdd—Chiari畸形8例,寰枕融合并颅底扁平5例,颈椎分节不全(Klippel—Feil综合征)2例。术前CT和MRI检查均提示寰枢椎脱位合并脊髓不同程度受压。术前日本矫形外科协会(JOA)评分为6~10分,平均(8.1±1.7)分。所有患者人院后均行颅骨持续牵引,均采用枕骨板障间螺钉固定系统进行枕颈融合术。结果手术均顺利完成,手术时间100—220min(140.2±30.5)min;出血量190~710ml(272.2±73.4)ml。无脊髓血管损伤及其他严重并发症。术后第3天JOA评分9—14分,平均(11.0±2.1)分,较术前明显改善(t=0.003,P〈0.05)。术后复查X线片、CT和MRI提示板障间螺钉位置均满意,没有螺钉穿透枕骨内板。除1例复位不良外,余14例均完全复位,脊髓受压完全解除。随访12~36个月,平均(22.0±6.3)个月,术后3—9个月(5.1±2.7)个月植骨均获得骨性融合,无断钉、断棒及内固定松动发生。末次随访时JOA评分为12—16分,平均(14.1±1.6)分。与术前比较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0.002,P〈0.05)。结论颅骨持续牵引结合枕骨板障问螺钉固定系统进行枕颈融合术具有固定牢靠、操作简单、方便植骨等优点,是治疗颅颈部畸形的有效方法。

  • 标签: 颅颈部畸形 寰枢椎脱位 板障间螺钉固定 枕颈融合术
  • 简介:目的评价介入栓塞术用于治疗头颈部肿瘤放疗后出血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收集20例因头颈部肿瘤放疗后大出血患者,对所有患者介入栓塞治疗,观察介入栓塞术的疗效及并发症。结果20例患者共接受介入栓塞治疗21次;4例患者出血责任血管为颈内动脉,采用弹簧圈栓塞颈内动脉载瘤段,15例患者责任血管为上颌动脉分支,采用明胶海绵或聚乙烯醇(PVA)颗粒栓塞;1例患者为右侧甲状腺下动脉分支假性动脉瘤,采用PVA颗粒及弹簧圈栓塞。对所有患者治疗均有效,随访期内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介入栓塞术治疗头颈部肿瘤放疗后出血有效、安全。

  • 标签: 头颈部肿瘤 出血 栓塞 治疗性
  • 简介:目的:探讨高频超声在糖尿病患者颈部血管检查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2010年3月至2013年9月260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运用高频超声对双侧颈动脉内鄄中膜及其斑块进行检测,并对斑块引起的血管狭窄与血流动力学进行测量。同期246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的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糖尿病组颈动脉内鄄中膜厚度、斑块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2组患者有不同程度的动脉粥样硬化形成,斑块部位多见于颈动脉分叉处,其次为颈内动脉起始段,对糖尿病组中出现斑块形成的166例患者进行血流速度与管腔狭窄程度的分析,得出斑块较小者无明显血流速度改变;斑块较大者引起管腔狭窄,血流增快。结论高频超声能准确检测出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内鄄中膜厚度,斑块存在部位及病变范围,并提供斑块的形态学信息,能定量分析斑块所致动脉狭窄的程度,为糖尿病颈部血管病变的早期诊断治疗及预后提供了重要依据。

  • 标签: 超声检查 糖尿病 糖尿病血管病变
  • 简介:2014年10月31日-11月2日将在广西南宁市举办全国第十三届头颈部影像学进展学术研讨会暨全国第十六届头颈部影像学进展学习班。此次会议由中华医学会《中华放射学杂志》编辑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共同主办,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承办。本次会议为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授予国家级I类继续教育学分10分。欢迎同道踊跃投稿或报名参加。

  • 标签: 头颈部影像学 学术研讨会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 学习班 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
  • 简介:2014年10月31日~11月2日将在广西南宁市举办全国第十三届头颈部影像学进展学术研讨会暨全国第十六届头颈部影像学进展学习班。此次会议由中华医学会《中华放射学杂志》编辑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共同主办,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承办。本次会议为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授予国家级I类继续教育学分10分。欢迎同道踊跃投稿或报名参加。

  • 标签: 头颈部影像学 学术研讨会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 学习班 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
  • 简介:目的探讨高尿酸血症与缺血性脑卒中颈部动脉宽块之间的关系,为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提供参考方向。方法选取深圳市第六人民医院2005年1月至2008年12月缺血性脑卒中伴血尿酸升高的60例患者为研究组,并选取同期单纯缺血性脑卒中的140例患者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颈部动脉斑块与狭窄的情况。结果研究组颈部动脉斑块及狭窄Ⅲ级、Ⅳ级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血尿酸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随着颈部动脉斑块及狭窄程度的增加,患者血尿酸水平也不断升高(P〈0.05)。内中膜厚度大于或等于1.0mm患者的血尿酸水平明显高于内中膜厚度小于110mm的患者(t=11.414,P〈0.05)。结论缺血性脑卒中颈部动脉斑块、狭窄及颈动脉内中膜厚度与高尿酸血症直接有着密切的联系,并且在某种程度上血尿酸的水平能够反映出颈部动脉斑块及狭窄程度。

  • 标签: 高尿酸血症 缺血性脑卒中 颈部动脉斑块 狭窄
  • 简介:目的通过Meta分析对超声和增强CT(CECT)诊断甲状腺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临床价值进行评价。方法在美国生物医学数据库、荷兰医学文摘、Cochrance协作网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检索1995年1月-2012年12月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的关于超声、CECT诊断甲状腺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中英文文献,对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价。采用Meta—Disc1.4软件计算出汇总敏感度和特异度及95%可信区间,并绘制ROC曲线,得出Q^*值,进行X检验。结果共17篇(1682例)文献被纳入。超声、CECT的合并敏感度和合并特异度分别为0.62、0.61和0.92、0.86。二者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4、0.82,二者Q^*值(0.7718和0.756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8)。结论诊断甲状腺癌颈部淋巴结转移,超声与CECT诊断价值相当,但超声的特异度高于CECT。

  • 标签: 甲状腺癌 淋巴结转移 超声 计算机断层扫描 META分析
  • 简介:目的探讨术前超声检查评估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2年7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行超声检查并进行甲状腺手术的315例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患者。以术后石蜡切片病理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计算术前超声评估颈部淋巴结有无转移、中央组淋巴结有无转移、颈侧组淋巴结有无转移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结果共308例患者行淋巴结清扫,7例患者未行淋巴结清扫。术前超声检查评估颈部淋巴结有无转移的敏感度为38.8%(50/129),特异度为96.1%(172/179),阳性预测值为87.7%(50/57),阴性预测值为68.5%(172/251);术前超声检查评估中央组淋巴结有无转移的敏感度为31.4%(38/121),特异度为96.7%(181/187),阳性预测值为86.4%(38/44),阴性预测值为68.5%(181/264);术前超声检查评估颈侧组淋巴结有无转移的敏感度为80.9%(34/42),特异度为98.4%(262/266),阳性预测值为89.5%(34/38),阴性预测值为97.0%(262/270)。以术前超声检查评估中央组淋巴结有无转移作为一项评估手段预测颈侧组有无转移,其敏感度为59.5%(25/42),特异度为92.8%(247/266)。6.4%(17/264)的术前超声检查判断中央组淋巴结无转移患者中术后颈侧组淋巴结有转移。4.3%(8/187)的术中冰冻切片病理检查结果显示中央组淋巴结无转移患者中术后颈侧组淋巴结有转移。结论术前超声检查评估中央组淋巴结有无转移的敏感度较低,因此常规的中央组淋巴结清扫是必要的;术前超声检查评估颈侧组淋巴结有无转移的敏感度及特异度均较高,术前超声怀疑颈侧组淋巴结有转移的患者行颈侧区淋巴结的清扫是必要的。

  • 标签: 超声检查 甲状腺肿瘤 乳头状 淋巴转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