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0
185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全身骨显像操作技术中影响图像质量的常见因素以期获得优质的骨显像图像。方法500例患者的全身骨显像图像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出影响全身骨显像图像质量的常见因素。结果500例患者全身骨显像图像中420例图像质量良好占84%、80例图像质量较差占16%。影响全身骨显像图像质量的主要因素有患者检查前的准备;显像剂的质量及注射情况;患者尿液的污染;膀胱内尿液过多;年纪与性别等。结论影响全身骨显像质量的环节和因素很多,则规范全身骨显像检查流程可以有效的提高图像质量,为临床诊断提供更有力的证据。

  • 标签: 全身骨显像 质量 影响因素
  • 简介:脑卒中的发病与颈动脉易损斑块密切相关,早期识别颈动脉血管形态和分析颈动脉粥样斑块成分对于评估脑卒中发生风险具有重要意义。磁共振图像是诊断颈动脉疾病的有力工具,而颈动脉血管中心线提取是观察血管形态和定量分析斑块成分的基础。本文针对磁共振黑血图像的特点,在管状结构滤波预处理和阈值分割结果的基础上,采用一种树枝搜索算法提取血管中心线,并在7套磁共振黑血图像上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算法对于颈动脉血管大部分区域能够有效提取中心线。

  • 标签: 颈动脉 磁共振图像 树枝搜索 中心线提取
  • 简介:针对在可见光中人脸检测受光照影响的问题,提出基于Adaboost的近红外光人脸检测与人眼定位算法。首先使用基于Haar特征的Adaboost算法得到人脸区域,通过统计大量的人眼相对人脸位置的分布确定人眼待测区域。为了减少亮瞳与非亮瞳以及左右眼的差异影响,使用亮瞳、非亮瞳、左眼、右眼检测器,然后再用Haar特征的Adaboost算法在人眼待测区域进行人眼定位。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的准确率高,速度快,达到实时性的要求。

  • 标签: ADABOOST算法 HAAR特征 人脸检测 人眼定位
  • 简介:光照不均是皮肤镜图像中的常见失真,其严重影响了后续图像分割的准确性。本文提出一种基于多项式拟合的皮肤镜图像光照不均去除算法。论文首先将大津阈值与迭代Retinex算法结合,自动提取出背景像素;然后将这些背景像素代入多项式拟合模型,获得光照分量曲面;最后根据Retinex成像模型,得到光照不均去除的结果。实验结果表明,与对比方法相比,本文方法能够校正图像中的光照不均,提高后续图像分割的精度。

  • 标签: 皮肤镜图像 光照不均 Retinex模型 多项式拟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工作对18F-FDGPET/CT图像质量的影响,为今后的护理工作和图像判读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本中心进行的PET/CT检查共620例。选取医师阅片时认为图像质量不佳,与护理工作有关的病例图像,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因为护理工作影响图像判读的有21例,其中体表污染、血糖水平、活动过多为主要影响因素。结论护理人员在实际工作中应熟知诸项影响因素、严格遵守操作规程,以保障18F-FDGPET/CT的图像质量。

  • 标签: 护理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 肿瘤 影响因素
  • 简介:2016年10月16日,中国体视学学会图像分析分会年会在西北工业大学召开。学会理事长顾问赵荣椿,学会副理事长赵忠明、图像分析分会主任委员张艳宁、学会常务副秘书长刘克音出席年会。图像分析分会第五届委员会委员以及来自全国科研机构、高校的近40名专家代表出席年会。年会由图像分析分会第五届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桂林电子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江泽涛教授主持。

  • 标签: 西北工业大学 图像分析 年会 主任委员 计算机科学 科研机构
  • 简介:图像分割是从图像处理到图像分析理解的关键一步,考虑到目前越来越大的图像数据量,该文章提出了一种利用视觉显著性和图割优化的图像自动分割方法。已有的图像分割方法多涉及人工交互,通过人力选取图片背景和前景像素进而对图片进行分割,基于此,作者想到结合图像显著性和高斯混合模型代替人工交互部分,并利用图割优化算法对图像进行自动分割,省去人工参与,可以更有效率地处理大量数据。实验表明,该方法可以快速有效地将图片中目的物体从背景中分割出来。

  • 标签: 视觉显著性 图割 高斯混合模型 自动分割
  • 简介:摘要目的64排头颅CT扫描野(SFOV)对于图像质量以及辐射剂量的影响。方法随即抽取375例被检者分为两组A组172例,采用大扫描野32CM。B组183例,采用小扫描野25CM。两组均在GE64排CT采用轴位扫描,管电压120KV、管电流280MA,噪声指数为10.04,扫描层厚5mm,层间距5mm,层数24-28层。两名医师采用双盲发对颅底,基底节区,颅顶部图像进行图像质量分析(IQS),记录CT剂量指数(CTDLw)和剂量长度乘积(DLP),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在颅底、基底节区及颅顶部,AB两组的IQ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CTDlw56.53mGyDLP678.40mGy(24层)、791.47mGy(28层),B组CTDLw49.71mGyDLP596.56mGy(24层)695.99(28层)。A组明显高于B组。结论在头颅CT检查中,可通过减小扫描野(SFOV)在满足图像质量基础上能降低的辐射剂量。

  • 标签: 扫描野 辐射剂量 图像质量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不同部位注射对比剂对头颈部CTA图像质量影响,选取最佳对比剂注射部位。方法将我院2014年7月—2015年12月收治的108例行头颈部CTA检查患者,根据对比剂注射部位不同分为对照组54例,在左侧上肢静脉注射碘海醇对比剂;实验组54例,在右侧上肢静脉注射碘海醇对比剂。两组患者均行跟踪触发技术扫描,触发阈值设置为120HU,ROI放在降主动脉内CT值,扫描参数与注射对比剂参数相同。扫描完成后对颈总动脉远端CT值进行测量,由2名经验丰富的影像学医师对所得图像进行评价。结果对照组患者图像质量评分、颈总动脉增强CT值、颈部静脉对比剂反流评分均低于实验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选取右侧上肢静脉作为对比剂注射部位,能有效保证颈总动脉增强效果,提高头颈部CTA图像质量。

  • 标签: 不同部位 对比剂 头颈部CTA图像质量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CT和MRI图像融合在颅内肿瘤三维适形放疗中的应用。方法以我院我院收治的38例颅内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利用自制的适宜GE1.5T头部线圈的泡沫固定枕,在XIO放疗计划系统工作站将CT和MRI图像进行融合,勾画肿瘤靶区(GTV),并对靶区进行适形放疗,观察CT和MRI图像融合定位的准确。结果本组38例患者病变部位均能在CT和MRI图像融合中清楚显示,CT扫描患者最小体积、最大体积及平均靶区体积均明显小于CT和MRI图像融合显示结果(P<0.05)。结论利用自制泡沫枕将CT和MRI图像融合明显优于CT和MRI单独使用,可为颅内肿瘤三维适形放疗提供较为精确的肿瘤靶区,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颅内肿瘤 自制泡沫固定枕 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 磁共振成像 三维适形放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