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5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电针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HN)的短期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6月—2014年6月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120例。通过随机数表法完成病例的随机分组。B1组(观察组60例)加巴丁+电针治疗的方法;B2组(对照组60例)加巴丁治疗的方法;记录治疗前、后的VAS评分和VAS加权值,选择SPSS15.0软件完成临床数据分析。结果两组PHN患者分别完成临床治疗后,在临床疗效方面,B1组明显高于B2组神经痛患者(P<0.05)。结论电针结合加巴丁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疼痛的短期疗效明显优于单纯的药物治疗。

  • 标签: 电针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 加巴喷丁
  • 简介:目的:观察加巴丁联合交感神经阻滞疗法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符合标准的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124例,随机分为A、B、C三组,A组(n=40)单用加巴丁药物治疗,B组(n=40)单用交感神经阻滞疗法,C组(n=44)采用加巴丁联合交感神经阻滞疗法,三组患者均以4周为一疗程。治疗前后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疼痛治疗效果,睡眠障碍指数(SPI)评估睡眠质量。结果治疗前三组VAS评分及SPI值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三组VAS评分及SPI值均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C组VAS评分及SPI值均显著低于A、B两组(P〈0.01)。结论加巴丁联合交感神经阻滞疗法显著优于单用加巴丁及单用交感神经阻滞疗法,能显著改善疼痛症状,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加巴喷丁 神经阻滞疗法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利福丁与利福平在48例肺结核治疗中的药效比较及安全性观察。方法选择肺结核患者48例为研究对象,分别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4例。对照组患者以利福平进行干预治疗,观察组患者以利福丁进行干预治疗。两组患者均接受为期6个月的治疗,治疗结束后对治疗效果以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对比差异较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于利福平,利福丁治疗肺结核疗效确切,且安全可靠。具有高效低毒、抗菌活性强和不良反应少,值得推广[1]。

  • 标签: 利福喷丁 利福平 肺结核 药效 安全性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对氯雷他定联合曲安奈德鼻剂治疗过敏性鼻炎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分析。方法选取124例过敏性鼻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62例),一组为治疗组,一组为对照组。结果治疗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91.94%和75.81%),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后鼻痒、流涕、鼻塞和喷嚏临床症状分级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且低于治疗前,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在治疗过敏性鼻炎临床上氯雷他定联合曲安奈德鼻剂获得良好效果。

  • 标签: 氯雷他定 曲安奈德鼻喷剂 过敏性鼻炎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HRCT对职业性工尘肺病早期影像筛查诊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粉尘作业健康监护对象69例HKV及HRCT,对照GBZ70-2009国家尘肺病标准片分别对HKV片和HRCT划分出无尘肺、观察对象、尘肺病壹期、尘肺病贰期。结果HRCT在早期影像诊断能精确显示肺微小结节,准确判定密集度,以及尘肺病合并症改变,可减少漏诊和误诊。结论在粉尘作业健康监护中,HRCT检查不仅能提高尘肺病的诊断正确率,而且能发现尘肺病继发改变,利于该病早期影像诊断。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肺康复联合双水平无创正压通气治疗稳定期工尘肺患者的效果.方法随机将我院60例稳定期工尘肺(II或III期)家庭病床患者分两组,每组30例,分别采用肺康复及肺康复联合双水平无创正压通气两种方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肺通气功能、动脉血气、生存质量(QOL)、6min步行距离、呼吸困难(Borg呼吸困难评分)及肺康复依从性.结果治疗3个月后,两组Borg评分、QOL评分、血气分析、6min步行距离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无创组患者的肺康复依从性与康复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肺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康复联合无创通气能明显改善患者肺康复依从性,这是肺康复联合双水平无创正压通气比单纯肺康复更能改善患者动脉血气、生存质量、呼吸困难、6min步行距离的重要原因,该方案值得在稳定期工尘肺患者中推广应用.关键词工尘肺肺康复无创正压通气中图分类号R135.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2-0070-02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