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 要】目的:分析适用于接受同位粒子介入治疗的晚期食管癌患者的护理方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89例晚期食管癌患者作为本实验的研究主体,病例选择时间段为2020年4月-2021年6月,依照硬币法将患者进行组别的划分,乙组包含患者45例,甲组包含患者44例。在两组患者入院后均对其采用同位粒子介入治疗,甲组患者在接受治疗期间对其运用综合护理方案,乙组患者在接受治疗期间对其运用常规护理方案,比较两组患者满意度、护理前后疼痛评分,分析针对晚期食管癌患者最为适宜的护理方法。结果:将89例晚期食管癌患者进行分组对比研究后发现,甲组患者较之乙组患者满意度更高,且护理后疼痛评分更低,示之为P

  • 标签: 晚期食管癌 同位素粒子 介入治疗 护理
  • 简介:目的探索药物性肝损伤(DILI)患者治疗的不同阶段血清氨基酸水平的变化差异,探讨其临床意义及可用于DILI早期诊断及疗效评价的氨基酸类生物标志物。方法收集21例健康志愿者(健康组)及24例DILI患者不同阶段(初诊、治疗、转归)的血清标本,采用稳定同位iTRAQ标记方法联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技术检测血清氨基酸进行定量并分析其差异。结果在血清中共定量氨基酸28种,与健康组比较,DILI患者共有14种氨基酸浓度在诊疗不同阶段发生显著性改变;其中异亮氨酸、亮氨酸、苯丙氨酸及丝氨酸的浓度在初诊时显著升高,随治疗进程降低,逐渐接近于正常水平。结论4种氨基酸中,苯丙氨酸与DILI的相关性更高,可能为DILI早期诊断及治疗效果评价的潜在生物标志物。

  • 标签: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氨基酸 药物性肝损伤 稳定同位素标记
  • 简介:摘 要:目的:分析抗生在新生儿肺炎治疗中的应用及时间效应。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0年12月我院收治的均使用抗生的新生儿肺炎患儿121例,分析不同抗生的使用情况与时间效应。结果:针对伴有并发症或合并症的患儿治疗中,使用率最高的为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37.50%),治愈时间最短的为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治疗时间最长的为头孢他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对无并发症或合并症的患儿治疗中,使用率最高的为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34.15%),治疗时间最短的药物为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治疗时间最长的为头孢他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新生儿肺炎治疗中,合理使用抗生能够缩短患儿治疗时间,同时可以降低并发症与合并的发生率。

  • 标签: 抗生素 新生儿肺炎 时间效应
  • 简介:本研究关注红细胞生成(EPO)对皮肤再生的作用。研究人员对裸鼠全层皮肤缺损创面分别使用重复低剂量(RLD)、重复高剂量(RHD)或单次高剂量(SHD)的EPO处理。结果显示,SHD-EPO能加速创面上皮化,并诱导新生微血管网成熟。相反,RHD-EPO则妨碍创面愈合,表现为上皮化速度延缓,成熟微血管网缺乏,红细胞大量集聚,血流变失常,

  • 标签: 红细胞生成素 创面愈合 低剂量 全层皮肤缺损 微血管网 皮肤再生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抗生在新生儿肺炎治疗中的应用及时间效应分析。方法:本文主要选择2018年1月至2019年10月入院的144名儿童,根据临床疗效将他们分组,收集数据并进行因子分析。144例患儿接受了抗生治疗,其中75例单独使用头孢菌素抗生,62例单独使用青霉素,其他7例。治疗过程为3至13天,平均(6.8±1.5)天。多元逻辑回归分析。结果:WBC,PLT,抗生耐药性,抗生相关性腹泻,不适和并发症是独立的影响因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新生儿肺炎 抗生素 疗效 时间效应
  • 简介:目的观察黄芪多糖(APS)对分泌IL-12树突细胞(DC)亚群CD11chighCD45RBlowDC功能的影响.方法磁珠分选技术获得BALB/c小鼠脾脏CD11chighCD45RBlowDC和CD4+T淋巴细胞.在CD11chighCD45RBlowDC中加入不同浓度APS(50、100、200μg/mL)处理,以不加APS的细胞作为对照,应用ELISA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中IL-12水平,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面分子CD40、CD80、CD86、I-A/E及Toll样受体4(TLR4)的表达.将CD4+T淋巴细胞分为正常对照组(未行任何处理)、未刺激组(加入未经APS处理的CD11chighCD45RBlowDC与CD4+T淋巴细胞混合培养)、高浓度APS刺激组(加入经200μg/mLAPS处理后的CD11chighCD45RBlowDC与CD4+T淋巴细胞混合培养)、高浓度APS刺激+抗体1组(加入经200μg/mLAPS处理后的CD11chighCD45RBlowDC、IL-12抗体与CD4+T淋巴细胞混合培养)和高浓度APS刺激+抗体2组(加入经200μg/mLAPS处理后的CD11chighCD45RBlowDC、IL-12同型对照抗体与CD4+T淋巴细胞混合培养).采用噻唑蓝法测定CD4+T淋巴细胞增殖能力,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培养液中IL-4和γ干扰水平.对数据行多组间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与未加APS刺激相比,3种浓度APS均显著增强CD11chighCD45RBlowDC表面分子CD40、CD80、I-A/E及TLR4表达及IL-12分泌,其中IL-12分泌呈APS浓度依赖性;CD86表达无明显变化.高浓度APS刺激组CD4+T淋巴细胞增殖能力高于未刺激组(F=13.438,P<0.05);高浓度APS刺激组细胞γ干扰水平为(2784±137)pg/mL,高于未刺激组[(1952±101)pg/mL,F=12.177,P<0.05];高浓度APS刺激组细胞IL-4水平为(172±20)pg/mL,明显低于未刺激组[(193±19)pg/mL,F=11.963,P<0.05].高浓度APS刺激+抗体1组前述3项指标表达水平较未刺激组明显改善,高浓度APS刺激+抗体2组前述3项指标表达水平与高浓度APS刺激组接近.结论APS能够通过促进CD11chighCD45RBlowDC中IL-12的表达,诱导CD4+T淋巴细胞向Th1型反应

  • 标签: 黄芪多糖 白细胞介素12 树突细胞 T淋巴细胞 免疫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红光生物效应仪联合干扰栓对治疗HPV感染宫颈炎患者的疗效。方法:所选100 例患者按年龄、是否孕产、HPV感染分型,实验组采用红外生物效应治疗仪联合重组人干扰α2b泡腾胶囊(辛复宁),对照组单应用重组人干扰α2b泡腾胶囊(辛复宁)。在治疗1、2、3疗程及总疗程后的第3个月随访检测1次。结果:两组疗效,治疗组的治愈率60%,有效率88%;观察组治愈率40%,有效率66%。治疗组在治愈率和有效率上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 05)。结论:红光生物效应仪联合干扰栓对能够有效治疗HPV感染的宫颈炎患者。

  • 标签: 〔〕红光生物效应仪 干扰素 宫颈人乳头瘤病毒( HPV)
  • 简介:摘要:目的:对新生儿肺炎患儿给予抗生治疗,观察采用不同治疗方式后临床治疗情况。方法:病例选取在2021年1月到2022年1月份,参选患儿为新生儿肺炎患儿,分组方法为随机数字表法,分别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共68人,均分为每组34人,对照组-常规治疗,实验组-抗生治疗。分析对比两组新生儿肺炎患儿的治疗有效率。结果:对照组患儿治疗后血气指标的评分大幅度差于实验组的评分。对照组治疗后的白细胞计数、血常规炎症因子水平、中性粒细胞比值差于实验组(P

  • 标签: 新生儿肺炎 抗生素 治疗 有效性
  • 简介:目的:用超多人份混合血浆分馏抗血友病球蛋白(AHF)制备稳定的用于测定凝因子因子Ⅷ促凝活性(FⅧ:C)的标准品。方法:以WHO第六代FⅧ:C标准品(WHO-6)和美国国家FⅧ:C标准品(MEGA-1)为基准,用一期法测定两个批号工作标准品样品的凝因子因子Ⅷ促凝活性,并标定其活性值。结果:用WO-6标准时两批样品的FⅧ:C(IU/ml)分别为19.14和11.75±2.09,用MEGA-1标准时两批样品的FⅧ:C(IU/ml)分别为18.94±3.00和11.63±1.29。同批样品分别用WHO-6个月,用MEGFA-1为基准测定,效价未见明显改变。结论:以已知的国际公认FⅧ:C质控标准品为基准,用本文所推荐的方法可从超多人份混合血浆分馏的AHF中制备数据可靠,性能稳定的FⅧ:C检测质控和工作标准品,方法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和实用性。

  • 标签: 超多人份混合血浆 凝血因子Ⅷ活性 FⅧ:C 抗活友病球蛋白 AHF 活性检测
  • 简介:[摘要 ] 目的 观察分析不同位置角膜切口对白内障术后角膜散光和视力的影响。方法 在本院 2016年 9月— 2017年 9月间接诊的白内障患者中随机选取 10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 50例角膜切口位置选择在颞侧角膜缘后上方 11—1 点钟位置做反眉状切口 的为 A组, 50例角膜切口位置选择在颞侧角膜缘后 做反眉状切口,左眼选择在 2—4 点钟位置,右眼选择在 8—10 点钟位置 的为 B组。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及术后角膜散光和视力情况。结果 B 组 患者术后 3d 末祼眼视力达到( 0.4—0.8 )的百分比为 80.00% , 术后 1 月末祼眼视力达到( 0.4—0.8 )的百分比为 94.00% ,明显高于 A 组的 56.00% 和 82.00% ;术后 7d 末的平均散光屈光度为( 1.12±0.55 ),术后 1 月末的平均散光屈光度为( 0.76±0.49 ),明显低于 A 组的( 1.39±0.55 )和( 1.17±0.52 ); 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 白内障囊外摘除 手术切口选择在颞侧角膜缘后 做反眉状切口,左眼选择在 2—4 点钟位置,右眼选择在 8—10 点钟位置,能够有效促进术后视力恢复,降低对 术后角膜散光的影响。

  • 标签: 角膜切口 白内障 角膜散光 视力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黄艾汤对症用于子宫不同位置药物流产,分析临床效果观察。方法选择我院132例自愿药物流产患者,按电脑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研究组66例患者给予自制黄艾汤,对照组66例患者给予米非司酮联合米索前列醇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流产情况(用药后阴道出血量、阴道流血时间、月经恢复时间)和流产成功率。结果研究组阴道出血量(110.1±24.3)ml,少于对照组(125.6±29.0)ml,研究组阴道流血时间、月经恢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意义,P<0.05。研究组完全流产95.4%,高于对照组84.8%,P<0.05。其中观察组子宫前倾、后倾流产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意义,P<0.05。结论黄艾汤可用于流产后能有效减少阴道出血量,缩短阴道流血时间,提高流产率,值得临床采纳。

  • 标签: 黄艾汤 临床效果 药物流产
  • 简介:背景:以往对正中神经和桡神经与肘关节骨性标志的位置关系是通过宏观测量工具进行测量,但在肘关节弯曲时不能使神经保持原位,得到数据误差较大。目的:用X射线测量分析肘关节处于不同位置时对正中神经和桡神经的影响。方法:选取10具新鲜冷冻的上肢尸体标本。测量肘关节处于伸直、伸直半旋前、屈90°和屈90°关节囊内注射生理盐水时对正中神经和桡神经与肘关节内骨性标志距离的影响。结果与结论:(1)前臂伸直位与伸直半旋前位对正中神经和桡神经的位置没有影响(P〉0.05);(2)肘关节由伸直位变为屈90°位增加正中神经及桡神经与肘关节内骨性标志的距离(P〈0.05);(3)屈90°位关节囊注射生理盐水与注射生理盐水前比增加正中神经及桡神经与肘关节内骨性标志的距离(P〈0.05);(4)结果说明,肘关节不同位置会引起正中和桡神经的位置发生变化;屈关节和关节内注射生理盐水增加正中神经及桡神经与关节囊内骨性标志的距离。

  • 标签: 肘关节 正中神经 桡神经 组织工程 组织构建 骨组织工程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不同位置切口手术治疗用于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治疗中的效果。方法:从2019年8月-2020年12月期间收治的白内障患者中随机选足额66例研究,依据随机分组的方法将患者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分别33例。对照组于颞上方角巩膜做手术切口,实验组则于角巩膜缘上做手术切口,对比效果结果:结果显示,对照组临床治疗效果要比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稍差,P<0.05。实验组治疗前的视力为(0.22±0.02)D,对照组治疗前的视力为(0.21±0.03)D,对比无差异,P>0.05。实验组治疗后的视力为(0.78±0.01)D,对照组治疗后的视力为(0.41±0.05)D,对比存在差异,P<0.05。结论:对白内障患者于角巩膜缘上做手术切口,其临床治疗效果更好,且患者的视力恢复情况良好,患者的治疗效果较高。

  • 标签: 不同位置切口 小切口 白内障摘除 临床治疗
  • 简介:摘 要:胰岛属于一种多效性激素,不仅能够对血糖有调节作用,还能够调节多种生物代谢,参与细胞的生长、繁殖及分化。胰岛抵抗属于代谢综合征的核心,属于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等疾病的发病重要因素,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

  • 标签: 胰岛素 胰岛素抵抗 糖尿病 脂质代谢
  • 简介:目的研究成年期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甲减)大鼠额叶内突触相关蛋白25(SNAP-25)的表达及甲状腺替代治疗后的恢复状况,探讨甲减脑损伤及恢复的分子基础。方法用丙基硫氧嘧啶(PTU)建立成年期大鼠甲减模型,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甲减组、常规剂量甲状腺替代治疗组、大剂量甲状腺替代治疗组、健康对照组大鼠的血清甲状腺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析四组大鼠额叶内SNAP-25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相比,甲减组大鼠血清T3、T4水平显著减低(P〈0.02);常规剂量(5μg.kg-1.d-1)替代治疗后,血清T3、T4恢复至正常水平。甲减组额叶I、II、III、IV、V层SNAP-25蛋白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常规剂量替代治疗组SNAP-25表达水平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未见明显差异;与甲减组相比,大剂量(20μg.kg-1.d-1)替代治疗组SNAP-25表达水平在额叶各层显著减低(P〈0.05)。结论成年期甲减大鼠额叶SNAP-25蛋白表达增多,常规及大剂量甲状腺替代治疗后均可降低该蛋白表达,大剂量替代治疗后SNAP-25表达水平更接近正常。

  • 标签: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 突触体相关蛋白质25 额叶 激素替代疗法
  • 简介:【摘要】 胰岛是治疗糖尿病重要手段,其不规范使用可影响治疗效果,增加低血糖风险。本文从胰岛治疗方案、治疗时机、注射装置的选择方面对胰岛规范应用进行阐述,为临床规范胰岛的应用、提高治疗效果提供借鉴。

  • 标签: [ ] 胰岛素 糖尿病 规范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使用缩宫经微量泵代替垂体后叶治疗各种病因所致咯血的可行性,以减少心血管、消化系统等不良反应。方法:案例分析法。选取本院2014年4月至2018年4月收治的120例支气管扩张并咯血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60例患者,对照组患者给予垂体后叶泵入进行治疗;实验组患者给予缩宫泵入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且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组患者发生血压升高、腹泻、腹痛等不良反应明显少于对照组患者,其二者差距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缩宫素 垂体后叶素 咯血 不良反应
  • 简介:【摘 要】目的:探究予以白内障患者不同位置切口的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治疗对远期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为104例白内障患者,均为2018年1月至2020年6月于我院接受小切口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根据入院建档时间,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2例,两组切口位置分别为角巩膜缘上最大角膜屈光度子午线方位,并做一穿透性切口于对侧 180°角膜缘内以及颞上方巩膜,比较两组术前及术后1、3、6个月裸眼视力及手术源性角膜散光度(SIA)。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术后1、3、6个月观察组患者裸眼视力均明显更高(P<0.05),SIA值均显著更低(P<0.05);治疗前则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术治疗选择角巩膜缘最大角膜屈光子午线位,辅以侧角膜缘穿透性切口,在白内障患者治疗中远期疗效显著。

  • 标签: 手术源散光度 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术 裸眼视力 白内障
  • 简介:做好协调工作是护理部助理员的重要职责之一,是完成好护理部职能作用的基础.笔者认为通过增强自身团结的协调性、思想的严格性、工作的严谨性、反馈的有效性、言行的自律性、学习的刻苦性、工作的深入性,最终达到管理的有效性目的.

  • 标签: 协调作用 管理 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