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6 个结果
  • 简介:目的系统评价溴索雾化吸入治疗肺炎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电子检索MEDLINE、EMbase、Cochrane图书馆临床对照试验资料库、CBM和CNKI等数据库,收集溴索雾化吸入作为辅助治疗与空白或其他药物雾化吸入治疗肺炎的随机和半随机对照试验,对符合纳入标准的临床研究进行质量评价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3个研究,均为中文文献,所有研究均未捕述具体的随机方法,均未说明是否实施了分配隐藏和采用了盲法及进行随访,Juni评分均为C级。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溴索雾化吸入在提高临床总有效率、改善症状体征以及缩短住院时间方面均显示出较好的疗效,虽少数研究/亚组无统计学差异,但均显示出有益趋势。未检索到评价溴索雾化吸入安全性方面的研究。结论由于溴索雾化吸入治疗肺炎的临床研究质量普遍较低,且缺乏安全性研究资料,因此对溴索雾化吸入治疗肺炎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尚不能得出肯定的结论,有必要设计良好的随机双盲对照研究进行论证。

  • 标签: 氧溴索 肺炎 系统评价
  • 简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的免疫治疗是清除白血病微小残留病并最终根治CML的方向之一,包含BCR-ABL融合区的多肽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在体内、外可诱发BCR-ABL特异的T细胞克隆。以BCR-ABL融合肽瘤苗激发特异性T细胞应答CML免疫治疗有希望成为根治CML残留白血病的有效手段。本实验通过基因工程技术,设计一个280bp的融合抗原基因片段,包含HLA-A2,HLA-A3,HLA-DR11等3

  • 标签: BCR-ABL融合基因 基因表达 白血病 免疫治疗
  • 简介:患者男,22岁,战士,平常体健。因上臂外伤口服复方头孢苄胶囊(广州白云山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批号0202111,每粒含头孢苄0.125克、甲氧苄啶0.025克)2粒防治感染。按说明要求于饭前半小时空腹服用,约1小时后出现腹痛,呈持续性,半天后排柏油样黑便稍稀,每日2—3次,无腹泻、

  • 标签: 头孢氨苄胶囊 柏油样便
  • 简介:目的为了提高葛根黄豆苷元溶解度,本文合成了一系列葛根黄豆苷元衍生物,并筛选了葛根4’-氧代乙酸7-羟乙氧基·黄豆苷元(DZ18)。方法本实验采用半合成的方法,以葛根黄豆苷元为母体,在7位、4’位导入基团生成黄豆苷元双置换体。结果新合成的化合物DZ18溶解度较葛根黄豆苷元有提高。结论DZl8溶解度有提高,符合实验设计要求。

  • 标签: 葛根黄豆苷元 DZl8 合成 评价
  • 简介:目的:探讨碳源对芽胞杆菌碱性纤维素酶(CMCase)合成的影响,揭示酶的阻遏合成规律。方法:采用分批培养法,改变培养基中基质种类及浓度,定时取样测定CMCase酶活(DNS法)和菌体干重(DCW),以比合成作为产酶水平的指标。结果:碳源种类对酶合成水平影响不大。以葡萄糖为碳源培养,4%浓度时酶合成水平最高,≥5%的高浓度下酶合成才有部分被阻遏。ATP、三羧酸循环中间物对酶合成有一定的阻遏作用。结论:芽胞杆菌EV23产的碱性纤维素酶为组成型酶,酶的抗阻遏合成有一定限度。

  • 标签: 碱性纤维素酶 碳源 阻遏
  • 简介:目的通过生物信息学与合成多肽方法,寻找SARS-CoVS蛋白的抗原表位,为抗SARS多肽疫苗的深入研究提供试验依据.方法利用网络共享软件对与S蛋白抗原性相关的参数进行预测分析,从而设计S蛋白的抗原表位多肽;将合成的抗原表位多肽免疫家兔,用ELISA法检测产生的抗体.结果ELISA法检测发现,设计合成的2个抗原表位多肽片段(残基348-380,434-470)在家兔体内均能诱导抗体产生.结论设计合成的2个抗原表位多肽片段中包含SARS-CoVS蛋白的抗原表位,免疫家兔后能产生特异性抗体.

  • 标签: 抗原表位 S蛋白 SARS-COV 合成多肽 免疫反应 家兔
  • 简介:目的观察含精氨酸的早期肠内营养能否改善烧伤后大鼠肝脏白蛋白的合成及其对-些细胞因子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应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和毛细管电泳半定量检测白蛋白等的mRNA表达,观察富含精氨酸早期肠内营养组(AEF组)及单纯早期肠内营养组(EF)大鼠在烧伤后第1、3、6、9天肝脏白蛋白、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自细胞介素1α(IL-1α)、白细胞介素6受体(IL-6R)、诱导型-氧化氮合成酶(iNOS)的mRNA表达及血浆白蛋白的变化。结果两组大鼠烧伤后第1天白蛋白mRNA水平均明显降低,此后逐渐恢复。在烧伤后第3天和第9天,AEF组白蛋白mRNA明显高于EF组[(1812±41)vs(1417±43),P<0.01]。在烧伤后第1天TNFα、IL-1α、IL-6R、iNOS的mRNA表达均有显著的升高。此后各细胞因子基因表达呈下降趋势。在烧伤后第6天,AEF组TNFα的mRNA明显低于EF组。在烧伤后第3天和第6天,AEF组IL-1αmRNA明显低于EF组。在烧伤后第9天,AEF组IL-6RmRNA明显低于EF组。两组在烧伤后iNOSmRNART—PCR产物无显著差别。结论富含精氨酸的早期肠内营养可减少烧伤后TNFα、IL-1α、IL-6R的基因表达,进一步改善肝脏白蛋白合成,不会导致iNOS的过度表达。

  • 标签: 早期肠内营养 精氨酸 烧伤 肝脏 白蛋白 实验
  • 简介:目的建立安全、特异的^13碳核磁共振(^13CNMR)波谱学方法,观察严重烧伤大鼠肝脏细胞糖原异生和回补反应等合成代谢功能的变化。方法成年SD大鼠在吸入麻醉下行左颈动脉和右颈外静脉插管后,随机分成40%TBSAⅢ度烫伤组(B组)和假烫伤对照组(C组)。B组伤后20min开始液体复苏,伤后72h静脉持续滴注示踪剂[1、2、3-^13C]-丙酸钠(SP),并于滴注45和60min时分别检测血浆和肝脏^13CNMR波谱、动脉血压、心率、血糖和血钠水平,运用输入-输出三羧酸循环的数学模型计算代谢参数。结果烧伤后72hB组动脉血压仍低于C组,血糖与C组比较无明显差异;SP对平均动脉压、心率和血钠均无影响;血糖^13C同位素标记形式与肝糖一致;持续滴注SP45min时SP即可达到代谢稳定状态;B组肝脏细胞糖原异生、回补反应和丙酮酸循环的碳流量均较C组明显增强,而三羧酸循环碳流量相对减少;肝脏丙氨酸、谷氨酸和谷氨酰胺池也明显扩大。结论静脉注射SP不改变平均动脉压、心率和血钠,静脉滴注示踪剂45min即能达到代谢稳态,血糖^13C标记形式可代表肝糖的^13C标记形式;大面积烧伤后72h,肝脏回补反应、糖原异生和丙酮酸循环均增强,但外周组织血糖的利用率也相应提高。

  • 标签: ^13碳 核磁共振波谱学 检测 烧伤 大鼠 肝脏
  • 简介:目的测定注射用甘双唑钠中的甘双唑钠含量.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检测波长为276nm.结果甘双唑钠在5~30μg*ml-1(r=0.9999)范围内,吸收度值与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为99.55%,RSD为0.69%(n=6).结论方法稳定、简便易行、快速、准确,可做为该制剂的质量控制方法.

  • 标签: 注射用甘氨双唑钠 紫外分光光度法 含量测定
  • 简介:目的观察8-溴-7-甲氧基白杨素对人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HL-60)细胞增殖抑制作用。方法MTT比色法测定8-溴-7-甲氧基白杨素对人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HL-60)细胞增殖抑制作用。HL-60细胞小鼠肾囊膜下移植瘤模型观察8-溴-7-甲氧基白杨素对人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的治疗作用。结果8-溴-7-甲氧基白杨素对人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HL-60)细胞增殖具有抑制作用,呈浓度依赖性。8-溴-7-甲氧基白杨素对人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细胞小鼠肾囊膜下移植瘤生长具有抑制作用,呈剂量依赖性。结论8-溴-7-甲氧基白杨素是一种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治疗新候选药物。

  • 标签: 8-溴-7-甲氧基白杨素 人急性细胞性白血病 HL-60 细胞增殖 抑制作用
  • 简介:目的总结用人工合成材料的吊带经不同的途径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方法和结果.方法采用人工合成材料的吊带经耻骨固定(In-Fast)技术治疗3例,用经腹壁固定(TVT和IVS)技术治疗13例.结果绝大多数病人均排尿通畅,无尿失禁复发.但TVT组有1例排尿不畅,3个月后剪断吊带后变为轻度尿失禁.In-fast组有1例性交不适伴阴道分泌物增加.结论用人工合成材料的吊带进行悬吊技术治疗女性真性压力性尿失禁是安全、微创和有效的手术方式.经耻骨固定技术和用经腹壁固定技术这两种方法各有自己的优缺点.应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去选择使用.

  • 标签: 尿失禁 女性 治疗学
  • 简介:目的:观察小剂量5—氟脲嘧啶与顺铂持续输注化疗治疗中晚期食管癌的治疗效果。方法:对2l例中晚期食管鳞癌患者均行右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应用英国佳士比公司生产的M—26、M—16微量注射泵作持续输注器,每日5—FU250mg/m^1及DDP6mg/m^2,均经深静脉持续输注,连续2ld,间隔l0d后重复第二疗程。结果:治疗后取得66.7%的有效率,疗效与传统FP方案相仿,但副作用减少。结论:应用小剂量5—FU与DDP持续输注化疗治疗中晚期食管癌疗效较好,副作用减少,扩大化疗适应症。

  • 标签: 小剂量 5-氨脲嘧啶 顺铂 持续输注 化疗 中晚期
  • 简介:目的:中长期观察施慧达降压疗效及安全性(毒副反应)和药物漏服对高血压控制的影响。方法:126例患者随机分为二组:伲福达组63例,施慧达组63例,分别给予伲福达20mg,po,Bid,施慧达2.5mg,po,qd,连续观察20个月治疗前后观察降压疗效及心率、头痛、头晕、面色潮红,下肢浮肿及漏服对血压控制的影响及退出或改服其他药物的例数。结果:二组治疗后均能显著降低血压,治疗8周后施慧达组心率相对降低,偶尔漏服仍能较好控制血压,伲福达组心率有增快趋势,但无统计学差异,副反应明显多于施慧达组,顺应性低于施慧达组。结论:伲福达、施慧达长期单独治疗均可明显降低血压,但施慧达因不良事件而退出试验的人数显著低于伲福达组,有统计学显著性(P〈0.05)。

  • 标签: 高血压 施慧达 伲福达 治疗
  • 简介:目的:观察长期应用维持剂量氯地平和美托洛尔对高血压并肾功能不全患者血清尿素氮(BUN)的影响。方法:105例高血压并肾功能不全患者中,氮质血症期86例。尿毒症期19例,根据血压情况和对药物的耐受性,每日给予维持量氯地平5-10mg,美托洛尔25-50mg。于治疗前、后定期测定血清BUN浓度,对治疗前、治疗1个月和治疗6个月血清BUN浓度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患者血清BUN浓度变化特点是:治疗1个月有6.7%的患者比治疗前升高,而平均血清BUN有所降低,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6个月后,有5.7%的患者未恢复正常,1.9%的患者未下降,但平均血清BUN比治疗前有非常显著性的降低(P<0.01);与治疗1个月比较也有显著性下降(P<0.05)。结论:氯地平和美托洛尔长期维持量用于治疗高血压并肾功能不全患者,对其肾功能的保护和恢复远期疗效显著。

  • 标签: 氨氯地平 美托洛尔 高血压 并发症 肾功能不全 血清尿素氮
  • 简介:目的设计和合成系列7-二氟亚甲基-5-取代烷氧基黄酮类化合物,观察其对人胃癌细胞增殖抑制作用。方法以白杨素(chrysin,5,7-二羟基黄酮,CbR)为先导化合物,先选择性地用二氟亚甲基取代ChR的7-羟基,合成化合物chR-1,再将一系列烷氧基取代chR-1的5-羟基,依次合成化合物ChR-2…chR-10。采用MTT比色法测定白杨素及白杨素衍生物对人胃癌SGC-7901细胞增殖抑制作用。结果合成10种7-二氟亚甲基-5-取代烷氧基黄酮类化合物,并分别进行波谱鉴定,其结构与设计相符;白杨素及白杨素衍生物对人胃癌细胞株SGC-7901具有不同程度的增殖抑制作用,其中ChR的IC50值为5.83μmoL,在ChR的C-7住引入二氟亚甲基合成的ChR-1的IC50值为3.98μmoL,表明其抑制人胃癌细胞增殖作用增强;进一步在ChR-1的C-5位引入烯丙氧基合成的ChR-10的IC50值为2.18μmoL,其IC50值为所有合成的7-二氟亚甲基-5-取代烷氧基黄酮类化合物中最低,表明其抑制SGC-7901细胞增殖作用最强。结论二氟亚甲基的C-7位取代获得白杨素衍生物的抑制人胃癌细胞增殖活性增强;在此基础上烯丙氧基的C-5住取代获得的7-二氟亚甲基-5-烯丙基白杨素具有更强的抑制人胃癌细胞增殖活性。

  • 标签: 胃肿瘤 白杨素 白杨素衍生物 增殖抑制 7-二氟亚甲基-5-取代烷氧基黄酮类化合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