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9
17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重型颅脑损伤骨瓣减压术后护理方法。方法选取2016年12月-2017年12月之间收治的32例接受重型颅脑损伤骨瓣减压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这些患者手术后进行护理观察。结果32例患者中30例经过治疗护理之中恢复清晰意识,能够生活自理,1例患者呈植物人状态,1例患者死亡。结论对重型颅脑损伤骨瓣减压术后患者进行密切观察与细致护理,能够显著降低患者的死亡率,改善手术效果,临床应用效果良好。

  • 标签: 重型颅脑损伤 去骨瓣减压术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微创腐技术在龋齿患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本研究对我院口腔科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之间收治100例龋齿患者的治疗情况进行统计分析,按照治疗方案差别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实施常规高速牙钻治疗,实验组实施微创腐技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为9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两组龋齿治疗效果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龋齿患者治疗中应用微创腐技术,治疗效果较为理想,有效性更高,因而具有较高的推广和应用价值。

  • 标签: 微创去腐技术 龋齿 治疗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讨论改良骨瓣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8年3月本院收治12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资料,按照随机数字表方法分成两组,对照组(60例)采用传统骨瓣减压术,实验组(60例)采取改良骨瓣减压术,对比两组临床效果。结果实验组术后第1天、第3天、第7天GCS评分为(7.55±0.23)分、(7.57±0.17)分、(8.56±0.58)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恢复良好率为46.66%比对照组高,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采用改良骨瓣减压术治疗颅脑损伤效果较好,可有效改善患者意识状态,且预后恢复质量良好。

  • 标签: 改良去骨瓣减压术 重型颅脑损伤 效果
  • 简介:[ 摘要 ] 目的: 对化学机械龋法在儿童龋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作探讨。 方法: 此次研究中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纳入对象(我院 2016 年 1 月 -2017 年 12 月收治的龋病患儿 100 例)均分为 2 组:选择传统机械龋法为对照组患儿治疗,选择化学机械龋法为观察组患儿治疗;将两组患儿的临床数据详细整理后作对比分析。 结果: 观察组龋效果比对照组优, X 2 =6.9843 、 P < 0.05 ;观察组龋总有效率 96.0% 比对照组 80.0% 高, X 2 =4.7321 、 P < 0.05 。 结论: 儿童龋病治疗时选择化学机械龋法的效果更佳。

  • 标签: [ ]儿童龋病 机械去龋法 化学机械去龋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股骨髁骨折的护理措施及效果。方法抽选我院2014年9月~2017年9月收治的86例股骨髁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86例患者经手术治疗结合综合护理干预后,52例患者显效,32例患者有效,治疗总有效率为97.7%;均未发生相关并发症;其中50例患者对护理非常满意,31例患者满意,护理满意度为94.2%。结论实施综合护理措施,能够提高股骨髁骨折的临床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康复,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股骨髁上骨折 综合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急性肠系膜动脉栓塞的诊治探讨。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9月-2015年9月收治的17例急性肠系膜动脉栓塞患者作为对象,设为对照组,对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急性肠系膜动脉栓塞诊治的要点。再选取我院2015年11月-2017年11月收治17例急性肠系膜动脉栓塞患者作为对象,设为观察组,应用诊治要点进行诊治,对比两组患者的存活率,观察组诊断正确率。结果通过回顾性分析,了解到器质性心脏病、剧烈急性腹痛、强烈的胃肠排空症状可作为急性肠系膜动脉栓塞的诊断依据,治疗以手术为主。此外,对照组患者存活率为17.65%(3/17);观察组患者存活率为52.94%(9/1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诊断正确率100%。结论急性肠系膜动脉栓塞的诊治应着眼于患者的基本特征,及时给予手术治疗,以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作为基本原则,后续工作中应加以重视。

  • 标签: 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 急性腹痛 胃肠排空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腹腔镜下囊肿顶减压术治疗多囊肾的整体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成人多囊肾患者106例,分为接受开放性肾囊肿顶术治疗的53例对照组、接受腹腔镜下囊肿顶减压术治疗的53例观察组。对比观察组、对照组成人多囊肾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肠道恢复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以及住院时间。结果两组成人多囊肾患者各项观察指标结果均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相对于开放性肾囊肿顶术,腹腔镜下囊肿顶减压术更符合多囊肾治疗所需,建议临床实施。

  • 标签: 腹腔镜 囊肿去顶减压术 多囊肾 手术情况 恢复情况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熊还原型谷胱甘肽(GSH)联合熊氧胆酸(UDCA)治疗胆汁淤积性肝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于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收治入我院的56例胆汁淤积性肝病患者,依据患者药物治疗方法不同分组为对照组、实验组,每组28例;对照组给予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GSH组),实验组给予还原型谷胱甘肽联合熊氧胆酸治疗(GSH+UDCA组),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应用GSH联合UDCA治疗4周后,患者肝酶学和血清胆红素浓度明显下降,皮肤瘙痒、黄疸等症状明显缓解,实验组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GSH联合UDCA治疗胆汁淤积性肝病可获得更为满意的临床治疗效果,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还原谷胱甘肽 熊去氧胆酸 胆汁淤积性肝病
  • 简介:急性肠系膜动脉栓塞(acutesuperiormesentericarteryembolism,ASMAE)是急性肠系膜动脉缺血(acutesuperiormesentericarteryischemia,ASMAI)的特殊类型之一,约占急性肠系膜血管缺血性疾病的50%。各种原因引起肠系膜动脉急性完全或不完全性血管闭塞导致血供突然减少或停止,都将引发ASMAI,从而使相应肠管发生急性缺血、坏死[1]。ASAME是一种比较少见的的疾病,发病率为(2~3)/10万人,约占ASMAI的50%[2,3]。ASMAE是一种极危重的急腹症,发病急骤,进展迅速,且发病时症状与体征不符,容易漏诊误诊,从而错失最佳治疗时间窗,其病死率可高达70%~100%[4]。

  • 标签: 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 急性肠系膜血管缺血 ISCHEMIA artery 诊治 治疗时间窗
  • 简介:摘要急性消化道出血是临床上常见的内科疾病,主要指屈氏韧带以上的消化器官和空肠上段出血。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间歇性的呕血和便血,如果不采取及时、有效的治疗措施,可以发生休克、贫血,甚至导致患者死亡。由于该病发病急、病情重,治疗难度较大,因此,临床医师必须充分结合多种方法进行治疗,以切实提高患者的存活率和生活质量。本文对急性消化道出血的诊断和治疗方法进行了综述,以期能够为提高该病的治疗水平提供参考。

  • 标签: 上消化道出血 诊断 治疗 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与分析甲状腺术后喉神经损伤的原因。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甲状腺手术患者50例为对象进行研究,回顾性分析其全部的临床资料,根据术中有无暴露神经分为暴露组和未暴露组,每组各25例。统计分析其喉神经损伤发生情况以及相关因素。结果暴露组喉神经损伤发生率4.0%(1/25)较未暴露组16.0%(4/25)显著较低,且P<0.05。损伤原因结扎、钳夹、牵拉、电灼等。而5例喉神经损伤患者中,永久性损伤1例、暂时性损伤4例,两种损伤患者的术中神经暴露、再次手术等因素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甲状腺术后喉神经损伤发生的原因主要包括结扎、钳夹、牵拉、电灼、再次手术等,因此术者必须对喉返神经、喉神经、腺体等解剖位置予以熟悉,且术中需充分暴露喉神经,以减少术后喉神经损伤机率。

  • 标签: 甲状腺手术 喉上神经 术后损伤 探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双源CT双能量骨血管成像(dualenergyboneremovalcomputedtomographyangiography,DE-CTA)对头颈部动脉开窗畸形的诊断价值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8例动脉开窗畸形头颈部CTA影像资料和临床表现,观察动脉开窗畸形的位置、形态以及毗邻关系,所有病例均行双源CT双能量骨CTA检查。结果28例均为单发开窗畸形,凸透镜型5例,裂隙型21例,重复型2例;基底动脉16例,椎动脉8例,大脑前动脉2例,大脑中动脉1例,椎基底动脉结合部1例;男女各半,性别间无明显性差异。结论DE-CTA可以准确显示动脉开窗畸形的位置、形态和毗邻关系,有助于指导头颈部血管病变的诊断与治疗。

  • 标签: 双能量 头颈动脉 开窗畸形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血管成像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消化道出血患者的急救研究。方法随机选择70例在我院2015年3月~2017年4月接受治疗的消化道出血患者作为分析对象,患者入院均做好胃镜、血常规、B超等检查准备,密切关注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临床给予输血、静脉滴注、止血药进行治疗,并进行外科手术治疗。结果本次研究选择70例患者有64例得到治愈,5例好转出院,1例转外科治疗。结论消化道出血症状病情比较严重,发病比较级,症状变化快,所以,临床需要及时给予抢救或是治疗,可以有效减少患者死亡率,促进患者病情的康复。

  • 标签: 胃肠出血 急救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消化道出血患者的护理风险管理措施和效果。方法以我院2016年5月—2017年5月收治的50例消化道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对现有的和潜在的护理风险进行识别、评估、处理,从而消除护理风险,保障患者饮食、生活、用药、心理等方面的安全。结果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后,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明显下降,护理满意度上升,50例患者均平安出院。结论护理风险管理能够有效提升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疗效,减少风险事件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和应用。

  • 标签: 上消化道出血 护理风险管理 护理满意度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进行急性消化道出血患者临床护理的探讨。方法选择我院收治80例急性消化到出血患者,依据入院时间划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护理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接受综合护理干预,进行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的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消化道出血控制效果比对照组好,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对照组低,观察组患者临床救治时间比对照组短,各项指标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急诊科急性消化道出血患者中应用综合护理,能够提升出血控制水平、降低患者住院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急性上消化道 综合护理 分析
  • 简介:【摘 要】目的:探讨奥曲肽联合泮托拉唑治疗消化道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消化道出血患者 90例作为研究对象,选取时间介于 2016年 2月至 2018年 2月。按照电脑排序随机分为对照组( n=45)和观察组( n=45)。所有患者均给予基础治疗,对照组在该基础给予泮托拉唑治疗,观察组在该基础给予泮托拉唑联合奥曲肽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且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相较于对照组无差异( P> 0.05)。结论:奥曲肽联合泮托拉唑治疗消化道出血的临床效果显著,能够快速的缓解患者的症状,控制其出血,降低其他症状的发生,值得推广和运用。

  • 标签: 奥曲肽 泮托拉唑 上消化道出血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睑下垂手术时机与手术方法,为临床手术操作提供相应经验参考。方法从我院2016年10月-2017年12月收治的睑下垂患者中随机选取80例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提上睑肌缩短术及额肌瓣悬吊术进行治疗,观察手术治疗效果。结果80例患者中仅有2例矫正不足,三个月后进行二次手术,其余患者对手术效果均满意。结论根据患者年龄睑下垂需要结合患者的不同年龄、不同肌力选择合适的手术方法从而达到最佳的手术效果。

  • 标签: 上睑下垂 手术时机 上睑肌缩短术 额肌瓣悬吊术
  • 简介:摘要:急性消化道出血是临床较常见的内科急症,有着较高发病率及致死率。因此,应提高急性消化道出血的诊断率,并给予及时治疗,缩短止血时间,降低病死率。本文对急性消化道出血的诊断及治疗进展做一综述。

  • 标签: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 诊断 治疗
  • 简介:目的建立HPLC法同时测定氯氮平及其代谢物甲氯氮平血药浓度,对102例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进行血药浓度监测,并对结果进行分析。方法采用LichrospherC18(150mm×4.6mm,5μm)色谱柱;流动相:0.03mol·ml-1醋酸铵(pH5.0)-甲醇(45∶55);流速:1ml·min-1;检测波长:254nm;柱温:30℃;进样量:20μl。以乙醚为提取剂。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9.0软件。结果氯氮平及甲氯氮平血药浓度在10.02000.0ng·ml-1范围内峰面积与其浓度呈良好线性关系;日内、日间精密度均小于15%;在102例患者血药浓度监测结果中,相同剂量下个体间血药浓度存在显著差异;甲氯氮平与氯氮平比值为0.230.88,氯氮平、甲氯氮平比值与氯氮平浓度存在一定相关性;性别与氯氮平血药浓度密切相关,但与甲氯氮平浓度无明显相关性。结论该方法简单、快速、准确,适用于氯氮平及其代谢物甲氯氮平的血药浓度监测,为患者提供个体化用药指导。

  • 标签: 氯氮平 去甲氯氮平 治疗药物监测 个体化给药
  • 简介: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中一部分病人对常规一线治疗如肾上腺糖皮质激素、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IVIG)等反应欠佳。近些年发现,这类病人存在FC-非依赖性血小板清除途径,主要是血小板表面糖蛋白发生唾液酸化,最终被肝细胞表面的Ashwell-Morell受体(AMR)识别和吞噬,而不依赖于网状内皮系统FC受体介导的吞噬。各种原因引起的血小板神经氨酸酶(Neu1)表达上调均可使血小板表面糖蛋白发生唾液酸化,如血小板的冷藏储存、败血症以及ITP等。目前发现,抗GPIbα抗体阳性的ITP接受一线治疗往往无效,推测抗GPIbα抗体可引起FC-非依赖性血小板清除。动物实验进一步证实抗GPIbα抗体可引起血小板唾液酸化。有人尝试应用唾液酸酶抑制剂治疗此类ITP并获得了血小板的持续反应。本文结合血小板唾液酸化的最新研究进展,对唾液酸化在ITP发病机制和治疗方案选择中的作用作一综述。

  • 标签: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去唾液酸化 唾液酸酶抑制剂 血小板特异性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