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和检测浸润性导管癌细胞(IDC)、乳腺非典型性上皮增生细胞(ADH)及乳腺典型性上皮增生细胞(UDH)中的多个微卫星位点杂合性缺失的模式和频率,讨论乳腺癌疾病发展的杂合性缺失变化规律.方法选用我院40例IDC病理标本,35例ADH病理标本及32例UDH病理标本进行研究分析,所有标本均采用PCR扩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银染法做LOH分析,对各自位点的杂合性缺失模式和频率进行分析,并进行各自分析和比较.结果各组细胞微卫星位点杂合度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IDC疾病、ADH疾病和UDH疾病在D17S855、D3S1029及D3S1447这三个位点上均有LOH频率发生,各组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在D3S1029位点,属于阳性淋巴结转移状态其LOH发生频率为62.5%高于阴性淋巴结转移状态的LOH发生频率20%(P<0.05).结论D17S855、D3S1029及D3S1447这三个位点的LOH发生频率有可能是乳腺癌发病初期的分子变化模式,D3S1029位点的LOH频率在判定乳腺癌淋巴结向阴性或阳性转移上有很高的价值.关键词散发性乳腺癌;乳腺增生;微卫星位点;杂合性缺失中图分类号Q492.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2-1370-01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