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据英国《每日邮报》7月7日报道,Dronestagram目前宣布了第三届无人摄影大赛获奖作品。大赛分为3个类别,分别是旅行类、自然与野生动物类、体育冒险类,参加本次大赛的作品多达6000幅。这些无人摄影作品以独特的角度给读者呈现出不同的景观,

  • 标签: 摄影 作品 动物类
  • 简介:晚期糖基化终产物受体(RAGE)是一种膜蛋白,属于免疫球蛋白超家族,并且是一个多配体受体。它与不同的配体结合后,在不同的生理病理过程中发挥不同的作用。其中与肿瘤密切相关的配体是神经轴突生长因子(amphoterin)。在许多恶性肿瘤中两者均表达增高,并且与肿瘤细胞的增殖、运动、侵袭转移能力及肿瘤临床分期与预后等相关。对两者结构和功能以及相互作用的认识与研究,可能为肿瘤的治疗提供新的靶位,因此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肿瘤 配体 受体 治疗 生理病理 靶位
  • 简介:目的观察分析手术治疗踝关节后外型Ⅳ度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南川人民医院2012年1月至2015年10月收治的33例后外型Ⅳ度的踝关节骨折患者,男14例,女19例;年龄21-70岁,中位年龄47.8岁,并进行随访、评估及分析。采用美国足与踝关节协会评分体系(AOFAS)对疼痛、功能、形态进行评分。结果33例均获随访,时间7-52个月,平均27个月。完全负重时间8-16周,平均13.9周。AOFAS评分66-100分,平均89.3分,优(90-100分)24例,良(80-〈90分)6例,中(70-〈80分)2例,差(〈70分)1例,优良率90.9%。结论根据骨折类型及骨质条件个性化制定手术方案,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后外Ⅳ型的踝关节骨折,能够达到踝关节的解剖复位,最大程度的恢复踝关节功能。钢板及螺钉均可用于固定后踝,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 标签: 旋后外旋 踝关节 手术治疗 疗效观察
  • 简介:摘要云南楚雄金沙江流域坝区、半山区彝族集居区(永仁、武定、禄劝)家族序谱较为完整,就有谱可凭的历年在校彝族生进行发类型调查,其中男1853人,女1549人,颅顶六分法(附示意图),在自然光下能逐一废其轮廓图中,代表分析其发类型。男女顺率均高于反旋,居中类型率低高,男女发类型无明显性差异(P<0.05)。女性居中颁布率略高于男性,经u检查,男女居中颁布率高显著性差异(P<0.01),逆顺出现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后率(逆顺、顺顺)与回、汉族无明显差异。多出现率高于汉族(彝36.65%,汉26.91%)。就位置前0.21%,后4.02%,有民族差异。单出现率男87.23%,女94.4%,女性高于男性,与回汉相比,彝族单恨生率91.20%<回93.20%<汉96.15%,无显著差异,高于汉4.15%,高于回2.05%,有差异性,具有本民族的特征。

  • 标签: 发族 彝族发旋 回族发旋 汉族发旋 类型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前、后外型三踝骨折患者采取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本文分析资料为2015年4月至2017年6月本医院纳入及开展手术治疗的30例前、后外型三踝骨折患者,对30例患者开展对应手术治疗,分析30例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30例患者的术后骨折恢复优良合计值是76.67%,术后并发症合计值是6.67%。结论对旋前、后外型三踝骨折患者开展手术治疗获得良好效果。

  • 标签: 旋前 后外旋型 三踝骨折 手术
  • 简介:我院于1992年及1994年分别收治两例风车状手畸形患儿,现报告如下。

  • 标签: 手畸形 治疗 患儿
  • 简介:目的重建角结膜表面,预防状胬肉复发。方法采用羊膜移植手术治疗状胬肉。随访1~15个月,观察其效果。结果形成了稳定的眼球表面,状胬肉复发率降至7.89%。结论本术式能有效修复角膜、结膜缺损,重建眼球表面.预防状胬肉的复发;临床效果理想。

  • 标签: 翼状胬肉 治疗 羊膜移植 眼球 结膜 复发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后外型踝关节骨折中下胫腓联合分离的诊断与处理.方法2002年3月~2004年6月,38例踝关节骨折患者,按Lauge-Hansen分型,20例为后外型损伤,通过摄应力X线片及术中固定内、外踝后摄片证实3例下胫腓联合分离,均行螺钉固定.结果16例患者得到随访,随访4个月~2.3年,平均1.5年.根据Baird-Jackson评分,优11例,良2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为81.1%.结论判断后外型踝部骨折中下胫腓分离最可靠的方法是固定内、外踝后摄X线片,以证实是否有分离.螺钉应在12周左右取出,防止折断.

  • 标签: 踝关节 骨折固定术 下胫腓联合 旋后外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手术治疗前外型Ⅳ度踝关节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研究对象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两组均采取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的方法,治疗中针对踝关节损伤,对照组给予空心钉内固定,观察组给予张力带固定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后踝关节功能。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0.00%,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患者AOFAS评分也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应用手术治疗前外型Ⅳ度踝关节损伤过程,无论采取空心钉内固定还是张力带固定都可获得较高的临床效果。

  • 标签: 旋前外旋 Ⅳ度踝关节损伤 手术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对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治疗状胬肉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分析。方法选取2011年8月~2014年8月于黔东南州人民医院眼科(原供职单位)收治的50例状胬肉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利用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25例)与对照组(25)例,对照组患者采取状胬肉切除术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其基础上联合采用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治愈率92.00%、角膜上皮修复时间(2.86±1.02)d、住院时间(8.24±2.31)d明显优于对照组64.00,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状胬肉切除术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能够有效提高状胬肉的治愈效果,降低其复发率,并缩短恢复及住院时间,具有较好的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翼状胬肉切除 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 疗效观察
  • 简介:目的探讨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结膜移植术治疗状胬肉对患者术后干眼及泪膜功能的影响。方法将78例(78眼)原发性静止期状胬肉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51例51眼)和对照组(27例27眼),对照组行单纯状胬肉切除术,观察组行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结膜移植术。观察2组术后1周、1个月、3个月患眼角膜上皮修复情况及泪膜破裂时间(BUT)、泪液分泌试验(SchirmerⅠ试验)结果、角膜荧光染色(FL)评分。结果术后1周观察组角膜上皮修复0级、1级所占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2级所占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1、3个月2组患者角膜上皮修复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1个月、3个月观察组BUT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SchirmerⅠ试验结果及FL评分2组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结膜移植术后患者干眼症发生率较单纯状胬肉切除术低,角膜上皮修复较好,泪膜破裂时间较长。

  • 标签: 翼状胬肉切除 自体角膜缘结膜移植术 干眼症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切开复位内固定对旋后外型踝关节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抽取我院2015年2月至2017年2月间收治的90例后外型踝关节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疗法,给予观察组切开复位内固定法,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II度骨折治疗优良率为92.9%,与观察组的93.3%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两组III度和IV度骨折治疗优良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III和IV度骨折患者切开内固定法可明显提高治疗效果,可根据患者骨折程度选择手术方案。

  • 标签: 切开内固定复位 旋后外旋型踝关节骨折 骨折类型
  • 作者: 张小刚
  • 学科: 医药卫生 > 临床医学
  • 创建时间:2015-12-22
  • 出处:《中国综合临床》 2015年第12期
  • 机构:张小刚首都医科大学密云教学医院骨科北京密云101500北京市密云县医院骨科北京密云101500作者简介:张小刚,男,副主任医师,主要从事创伤、脊柱研究.
  • 简介:目的探讨应用后外侧入路治疗踝关节骨折的临床体会.方法在45例踝关节骨折中,应用后外侧入路对外、后踝进行显露及固定,并观察疗效及术后并发症.结果获随访11~16个月,骨折全部愈合,术后疗效评定优25例,良14例,可6例,优良率86.7%.结论后外侧入路可以为外、后踝骨折提供良好的显露,具有解剖简单,固定可靠,直视下复位,减少了创伤性关节炎的发生,确保手术治疗踝关节骨折取得满意的疗效.关键词踝关节;骨折;后外侧入路中图分类号R683.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2-1214-02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状胬肉患者应用状胬肉切除术联合生物羊膜移植术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10月~2017年10月收治的状胬肉患者40例为本次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采用状胬肉切除术治疗,观察组采用状胬肉联合生物羊膜移植术治疗,比较两组疗效及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显效12例(60%)、有效6例(30%)、无效2例(10%)、总有效率为90%;对照组显效7例(35%)、有效7例(35%)、无效6例(30%)、总有效率为70%;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对两组患者随访半年,观察组和对照组均有2例复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状胬肉切除术联合生物羊膜移植术治疗状胬肉效果显著,促进患者康复,值得临床应用。

  • 标签: 翼状胬肉切除术 生物羊膜移植 翼状胬肉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状胬肉切除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在状胬肉治疗过程中治疗效果的观察。方法回顾分析2011年10月至2013年06月使用状胬肉切除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治疗160例(172只眼)状胬肉患者,定期随访至2015年06月,观察其复发率以及临床效果。结果所有患者均进行了状胬肉切除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治疗,术后随访6~24个月,其中7名患者复发8眼,复发率仅为4.65%;术后上皮愈合良好,无明显手术痕迹,结膜移植片无充血增厚,角膜表面光滑、透明,治疗效果良好。结论状胬肉切除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术式,术后复发率低,无明显手术痕迹,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状胬肉切除联合下方自体结膜移植治疗原发性状胬肉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8月-2022年8月本院32例原发性状胬肉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采取状胬肉切除术结合上方自体结膜移植术,观察组实施状胬肉切除术联合下方自体结膜移植术,对比治疗效果。结果 角膜上皮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方面,观察组较对照组低(P

  • 标签: 原发性翼状胬肉 翼状胬肉切除术 下方自体结膜移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