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CT像上支气管充气征的分型及其在鉴别诊断中的意义。方法收集2005年5月至2007年6月有完整影像、临床及病理资料的27例肺部CT。部分病例有完整的系列随访片,所有的病例均呈大片状病变表现,在大片状病变中见到明确的支气管充气征,其中,大叶性肺炎6例,过敏性肺炎1例,肺泡性肺水肿2例,右肺中叶慢性炎症伴不张3例,横膈抬高致右下肺部分不张3例,肺结核3例,肺黏膜相关淋巴瘤2例,中央型肺癌致阻塞性炎症不张4例,细支气管肺泡癌3例;详细观察充气支气管的改变并按照不同表观将支气管充气征分型,分析其与肺部大片状病变的关系。结果依据充气的支气管出现的管腔、管壁、走行形态等多种改变,本组支气管充气征分为4型,Ⅰ型即青枝型(9例),Ⅱ型即扩张型(8例),Ⅲ型即枯枝型(7例),Ⅳ型即复合型(3例)。结论不同类型支气管充气矸往往是不同性质病变的反应,通过对不回类型支气管充气征的详细分析,对肺部大片状病变的鉴别诊断有一定帮助。

  • 标签: 支气管充气征 分型 体层摄影 X-线计算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改良无充气腋窝入路腔镜甲状腺手术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3月-2021年10月,在我院接受甲状腺手术的患者122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61例,其中实验组患者采用改良无充气腋窝入路腔镜甲状腺手术方法,对照组患者采用腔镜下甲状腺手术方法。结果:实验组美容效果满意度(45例,73.77%)、手术时间(294.32±12.35min)与对照组美容效果满意度(60例,98.36%)、手术时间(121.35±3.98min)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无充气腋窝入路完全腔镜下甲状腺手术美容效果显著,并且手术时间较短,可以在临床方面广泛推广应用。

  • 标签: 改良无充气腋窝入路腔镜甲状腺手术 腔镜甲状腺手术 美容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于采用充气灌肠方式诊断以及复位小儿肠套叠的治疗效果进行研究和观察。方法对于本院自2010年9月~2016年8月间收治的小儿肠套叠患者126例纳入研究的对象,并且对于纳入对象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本组126例小儿肠套叠患者当中有119例患者成功的进行复位另外有7例患者复位失败。结论采用充气灌肠方式诊断及治疗小儿肠套叠是较好的方法,具有较高的复位率,但是对于复位失败的患者不得进行强制性的复位需要及时的进行手术的治疗,从而更好的避免肠穿孔、肠坏死等并发症产生。

  • 标签: 空气灌肠 小儿肠套叠 复位 诊断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重症患者应用间歇充气加压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效果。方法:随机选择2021年7月-2022年9月56例重症患者,采用数字表法将56例患者分为实施常规护理的对照组和实施间歇充气加压干预的观察组。将两组患者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以及股静脉血流动力学指标改善情况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比对照组低,而且经临床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各项血流动力学指标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间歇充气加压干预方法应用在重症患者护理中能够有效预防患者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有利于患者疾病的尽快康复。

  • 标签: 间歇充气加压 重症 下肢深静脉血栓 护理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全麻患者在手术过程中使用充气保温毯对防止手术中出现低温度的作用。方法:从我院进行全麻手术的高龄患者中抽取600例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成两组,分别为对照组(300例)和观察组(30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保暖,观察组采用充气式保温毯。结果:在手术前体温方面,对照组与观察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术中、手术结束以及离开PACU时,观察组患者的体温明显比对照组患者的体温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另外,在观察组中,有55名患者出现了低温度,其中,低温度的发生率为18.3%,与对照组(145例,48.3%)的发生率相比,有显著性(P<0.05);而观察组患者的寒战发生率(3.3%)明显低于对照组(6.7%),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老年患者全身麻醉后,采用充气保温毯能有效地保持手术中体温的稳定,防止手术中出现低体温、寒战等并发症,促进患者术后恢复效率,提高生活质量。

  • 标签: 全麻高龄患者 充气式保温毯 术中低体温 预防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 自制充气手套在预防手术室压力性损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 60例骨科脊椎手术和神经外科脑肿瘤手术患者进行研究,以 完全 随机并编号进行 分组,对照组30 例,行常规护理,观察组 30 例,行干预 护理,对比 两组压力性损伤的护理 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压力性损伤 发生率显著 低于对照组( P< 0.05);且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 P< 0.05)。结论 : 自制充气手套在预防、减少手术室压力性损伤 现象发生中可发挥积极作用,并有利于提高手术效果 ,促进患者恢复 。

  • 标签: 自制充气手套,手术室,压力性损伤,护理满意度
  • 简介:目的探讨直肠癌于低张直肠充气后的CT表现,提高其诊断率。方法对术前经病理证实的147例直肠癌患者进行低张充气后用16层螺旋CT进行容积平扫及增强扫描。逐例观察肿瘤部位、大小,增强特征,生长方式,侵犯层次,管周筋膜情况。管周淋巴结有无肿大,盆腔淋巴结肿大情况,远处有无转移。结果147例中,肿瘤位于上段49例。中段34例,下段64例;肿瘤长径小于10mm13例,11~20mm67例,21~30mm45例,31mm以上22例;肿瘤表现为肠壁局限增厚型70例,肠壁广泛增厚型22例,肿块型38例,肿块溃疡型17例;肿瘤平扫时等密度136例,低密度11例;肿瘤增强时无强化5例,中等度强化126例,明显强化16例;肿瘤未侵犯浆膜及系膜39例,累及浆膜及系膜层108例;管周间隙及筋膜无累及30例,累及117例;管周淋巴结无肿大65例,肿大82例。结论直肠癌的CT表现主要为肿瘤多位于直肠下段,在11~30mm之间,表现为肠壁局限增厚型,肠壁广泛增厚型.肿块型,肿块溃疡型,以局限性肠壁增厚为主;平扫为等密度,增强为中等度强化,多侵犯黏膜及系膜层,管周间隙及筋膜常受累。

  • 标签: 直肠癌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低张充气
  • 简介:目的探讨间歇性充气加压(IPC)和新型敷料联合应用治疗下肢慢性静脉性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69例(79条患肢)慢性下肢静脉性溃疡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5例(39条患肢)采用手术加IPC和新型敷料治疗;对照组34例(40条患肢)采用手术加传统敷料方法治疗。结果治疗30天后,治疗组治愈率为91.4%,对照组为70.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PC和新型敷料联合应用对下肢慢性静脉性溃疡疗效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 标签: 间歇性充气加压 新型敷料 慢性静脉功能不全 静脉性溃疡
  • 简介:目的完全腹膜外疝修补(TEP)手术需在腹膜前建立间隙,并且应用CO,充气维持足够的操作空间。本临床研究通过腹膜前CO2充气对患者呼吸和循环的影响,从病理生理学的角度来论证TEP手术的安全性。方法2005年1月至6月,本中心行TEP手术的腹股沟疝患者20例(18例斜疝,2例直疝),均为男性,年龄平均60.2岁。腹膜前建立间隙并用CO2充气,维持压力于12mnHg,分别记录充气前、充气后5min、充气后30min、拔管后四个时间段的心率(HR)、血压(BP)、呼气末CO2分压(EtCO2)以及血气分析测定值(PH、PCO2、HCO3)。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手术均顺利完成,手术时间平均32.6min,术后疼痛分数(VAS)平均(2.7±1.4)分,术后住院平均(3.2±0.5)d,3例患者出现皮下气肿。病理生理指标中HR和PH值在充气后有一定幅度的下降,BP、EtCO2、PCO2和HCO3值在充气后有一定幅度的上升,与充气前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并且随着充气时间延长变化幅度有所增加,各指标在拔管后迅速恢复并接近充气前水平。结论TEP手术腹膜前CO2充气,CO2在皮下组织弥散可能会形成皮下气肿,CO2吸收会出现CO2蓄积及酸中毒,并造成血压上升及心率减慢。通过麻醉师的合理处理,可以将指标控制在合理的安全范围内,术后能迅速恢复。

  • 标签: 腹股沟 外科手术 完全腹膜外疝修补(TEP) 腹膜前 CO2充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时,右美托咪啶对二氧化碳气腹期间心血管反应的影响。方法将50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I组)和右美托咪啶组(ll组),每组25例。观察组在手术开始前10min静脉泵入右美托咪啶0.5ug/kg,对照组给予同等体积生理盐水,观察两组患者围术期各个时间点循环情况。结果对照组(1组)参数水平显著高于右美托咪啶组(11组)。结论右美托咪啶可有效减轻腹腔镜手术气腹期间的心血管反应。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快速康复护理在经腋窝免充气腔镜下甲状腺患者围术期中的应用方法及效果。方法 选择我科行腋窝免充气腔镜下甲状腺手术患者86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常规组各43例,围术期常规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给予快速康复护理,观察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满意度及并发症。结果 2组患者随访3-5个月,无一例失访病例。两组患者在住院天数、满意度、并发症的改善方面实验组均优于常规组((P < 0.05))。 结论  FTS在腋窝免充气腔镜甲状腺术的应用效果确切,为围术期护理提供了安全有效的护理方法。

  • 标签: 快速康复外科 腋窝免充气 腔镜 甲状腺手术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无充气腋窝入路腔镜甲状腺手术路径用于甲状腺肿瘤手术治疗效果。方法:抽选我科室2021年8月到2023年3月收治的50例甲状腺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入院编号奇偶数的方式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开放手术,观察组采用腔镜下经腋下路径手术。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手术情况,不良反应。结果:根据数据分析对比显示,观察组治疗效果,手术情况,不良反应均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明显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进行甲状腺肿瘤切除术期间,采用无充气腋窝入路腔镜甲状腺手术治疗,能够有效缩短手术时间,降低出血量,促进治疗效果,因此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 标签: 无充气腋窝入路腔镜甲状腺手术路径 甲状腺肿瘤 手术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1000例妇科手术后患者的护理,探讨间歇性充气加压在妇科术后患者中的使用及对患者双下肢静脉血栓的预防的护理。方法对1000例妇科手术患者进行全面的观察与护理,记录发生术后并发症的患者例数。结果1000例患者住院6-14天,平均住院日7天.患者均按时出院。结论静脉血栓栓塞的预防是一个国际患者安全问题1.对妇科术后患者及时进行间歇性充气加压治疗后能有效预防术后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患者舒适度.临床上通过对住院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术后进行干预和指导患者配合做适度的活动,经过观察评估,总结出间歇性充气加压对术后患者静脉血栓预防的有效性,现总结出护理体会如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测定不同按压手法及氧流量下的新生儿自动充气式气囊氧浓度,旨在探索在新生儿窒息复苏过程中氧浓度的影响因素,尽可能减少氧损伤。方法⑴研究对象新生儿自动充气式气囊(280mL)1个,实验前去除储气囊。⑵分组和气囊按压手法4种气囊按压手法分别为1指法拇指对食指,2指法拇指对食指和中指,3指法拇指对食指、中指和无名指,4指法拇指对食指、中指、无名指和小指。依据所提供的氧流量(FiO2)不同分为A组(5L/min)、B组(4L/min)、C组(3L/min)、D组(2L/min)和E组(1L/min)共5组,每组分别以60次/分和40次/分的频率(分别表示为R60bpm和R40bpm)进行气囊按压并再分为2个小组,即A1组(FiO25L/min,R60bpm)、A2组(FiO25L/min,R40bpm)、B1组(FiO24L/min,R60bpm)、B2组(FiO24L/min,R40bpm)、C1组(FiO23L/min,R60bpm)、C2组(FiO23L/min,R40bpm)、D1组(FiO22L/min,R60bpm)、D2组(FiO22L/min,R40bpm)、E1组(FiO21L/min,R60bpm)和E2组(FiO21L/min,R40bpm)。每个小组均分别用1指法、2指法、3指法和4指法进行气囊按压,每种手法测定8次氧浓度。⑶氧浓度测定测定方法制造一个有活瓣效应的容器,使用OxytrueOA氧浓度检测仪测定其稳定状态下的氧浓度。结果氧浓度A1、A2、B1、B2、C1、C2、D1、D2、E1和E2组的氧浓度(%)均值分别为49.77、54.25、47.55、51.33、42.68、48.35、36.20、38.41、28.80和31.94,范围56.39~28.50%,其中一指法输出的氧浓度为56.39-29.15%。结论⑴去除储气囊的自动充气式气囊一指法,在氧流量1-5L/min范围内输出的氧浓度为29.15~56.39%,可作为新生儿窒息复苏时的参考依据之一。⑵在相同氧流量下输出氧浓度与按压频率和按压手指数成负相关。

  • 标签: 自动充气式球囊 氧浓度 氧流量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主要从无充气经腋窝入路腔镜下甲状腺肿瘤切除术进行分析,探讨现阶段该手术方法对甲状腺肿瘤患者的重要作用,与此同时,提出其手术方式的治疗效果等情况。【方法】选取从2018年8月到2020年8月期间84例进行甲状腺肿瘤切除术的患者病例资料,其中,无充气切除术的患者为41例(观察组),与此同时,还包括开放性切除术的患者43例(对照组)。文章对其中2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48 h引流量、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及手术切口满意情况。【结果】术后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术后患者满意度明显增高(P0.05)。【结论】无充气经腋窝入路腔镜下甲状腺肿瘤切除临床疗效明显,治疗效果好。

  • 标签: 腔镜 甲状腺肿瘤 手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