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7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消化道出血是临床常见病,通常分为上消化道出血与下消化道出血。上消化道出血包括食管、胃、十二指肠、空肠上段和胆道等部位的出血。国外资料显示,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约占年均总住院人数的0.1%,其病死率接近10%。国内目前尚无相关资料。

  • 标签: 上消化道 出血 鉴别 处理原则
  • 简介:胰腺癌根治术术式复杂,仍然存在比较高的并发症发生率,明确并发症危险因素并针对性预防能够减少并发症。建立胰腺外科专业小组,实现胰腺手术专业化,围手术期处理规范化,能够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

  • 标签: 胰腺肿瘤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术后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对口腔美容修复中牙体预备应遵循的原则及其应用效果进行分析探讨。方法选取60例在我院进行口腔美容修复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0例患者,除遵循牙体预备的一般原则外,根据患者的牙体缺损情况增加科学的临床修复原则;对照组30例患者,仅遵循牙体预备的一般原则。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30例患者,18例优。9例良。3例差,总有效率90%;对照组30例患者,15例优,8例良,7例差,总有效率76.7%。观察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有显著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有可比性(p<0.05)。结论在口腔美容修复中,除遵循一般的原则外,还需增加科学的临床修复原则,临床效果好,临床应用价值广泛。

  • 标签: 口腔美容修复 牙体预备 原则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牙体预备在口腔美容修复中的作用及应用效果。方法以2008年3月-2010年8月间我院收治的5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实施牙体预备后进行口腔修复美容后进行随访观察,对疗效和患者满意度进行分析。结果随访结束后发现,治愈27例,出现并发症2例,复发1例,患者满意率高达92.4%,疗效很好。结论牙体预备的临床效果很好,临床医师要掌握相关的原则和操作技巧,更好地为患者服务。

  • 标签: 牙体预备 口腔美容修复 原则 应用效果
  • 简介:一稿两投(一稿多投)是指同样的文稿或实质性内容相同的文稿投寄给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媒体。重复发表是指同样的文稿或实质性内容相同的文稿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媒体发表,无论是印刷版媒体还是电子媒体。

  • 标签: 重复发表 一稿两投 一稿多投 媒体 文稿 印刷版
  • 简介:急性胆道感染为常见的外科急腹症,对于危重症患者,急诊外科治疗病死率高。损伤控制性外科(damagecontrolsurgery,DCS)是救治危重症患者的新理念,我院自2005年9月至2012年1月遵循DCS原则对62例重症患者先采取超声介入下经皮经肝胆囊穿刺引流(percutaneoustranshepatic-gallbladderdrainage,PTGD)或PTCD的方法,使急性炎症得到有效缓解,取得良好效果。

  • 标签: 急性胆道感染 损伤控制性外科 介入超声 经皮经肝胆道穿刺引流术
  • 简介:骨髓(bonemarrow,BM)和脐带(umbilicalcords,UC)是治疗用间充质干细胞(MSC)的主要来源.本研究旨在比较骨髓源和脐带源间充质干细胞的基本生物学特征和体外免疫抑制能力.采用相同培养条件,原代扩增培养UC-MSC和BM-MSC,比较它们的生长动力学、细胞表型和免疫抑制能力.采用基因芯片技术比较这两种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的表达基因组差异.结果表明,UC-MSC与BM-MSC在细胞形态和细胞表型上相似,但UC-MSC生长更快,可以在体外培养30代以上并不发生可见的形态改变,而BM-MSC生长缓慢,在培养6代以后倍增时间就显著增加.UC-和BM-MSC均可抑制PHA刺激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增殖,其中BM-MSC的抑制能力稍强.基因芯片显示,BM-MSC表达更多的免疫相关基因,而UC-MSC高表达的基因更多地集中于器官发育和生长类基因方面.结论:UC-MSC的高增殖率、低HLA-ABC表达和免疫抑制能力促进了其在细胞治疗中的潜在应用.BM-MSC和UC-MSC差异表达的基因是由它们的组织来源决定的,这将影响在细胞治疗中的选择.

  • 标签: 骨髓 脐带 间充质干细胞 免疫抑制 基因表达芯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