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4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肿瘤科患者留置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后,透明敷料不同更换频率对导管相关感染发生的影响,为选择合适的透明敷料更换频率提供可靠依据。方法:选择2018年11月至2019年1月在本院肿瘤科留置PICC导管的120例患者,其中男76例,女44例,随机分为4组:透明敷料7、8、9、10d组,每组患者30例,比较4组患者PICC导管相关感染发生情况。结果:120例肿瘤患者中有3例发生过敏性皮炎,其中9d组1例、10d组2例;16例发生导管口感染,7d组、8d组、9d组、10d组的导管口感染率分别为16.67%、13.33%、13.33%、10.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577,P>0.05),所有患者均未发生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结论:PICC透明敷料更换频率可适当延长,但不超过10d更换一次。

  • 标签: PICC透明敷料 更换频率 导管相关感染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改良立体定向颇内血肿穿刺尿激酶灌注时长剂量及频率的疗效。方法:本研究选取了2019年9月至2021年9月在我院接受颅内血肿穿刺尿激酶灌注治疗的5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这50例患者均被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观察组在尿激酶灌注2万单位后夹闭引流管2小时后开放,而对照组在尿激酶灌注4万单位后夹闭引流管1小时后开放,并持续引流3天。比较2组治疗效果、并发症与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100.00%)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76.00%),说明观察组的治疗效果更好(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在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没有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在术后复发率方面没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改良立体定向颅内血肿穿刺尿激酶灌注的疗效较为明显,需要重视对于灌注时长剂量及频率的考量。

  • 标签: 颅内血肿穿刺 尿激酶灌注 改良立体定向穿刺术
  • 简介:摘要:目的 女飞行员复杂性 VVC患者局部跟踪治疗及体会。方法:对来我中心入院疗养的一名患复杂性 VVC女飞患者采用妇炎净凝胶 +克霉唑乳膏 +艾灸的跟踪治疗,疗效满意,值得推广。

  • 标签: 女飞行员 局部跟踪治疗 艾灸 体会
  • 简介:【摘 要】目的:观察与分析吞咽障碍患者拔除胃管前后应用跟踪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本院2018年10月-2020年10月收治的吞咽障碍患者100例作为实验对象,通过奇偶数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两组,各50例。对照组在拔除胃管前后进行常规康复训练,试验组则进行跟踪护理,两组对比项为误吸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的误吸发生率要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咽障碍患者拔除胃管前后跟踪护理的应用可有效减少误吸的发生,提高临床效果,具有在临床中积极推广和借鉴的价值。

  • 标签: 拔除胃管前后 跟踪护理 吞咽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