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1
205 个结果
  • 简介:胃肠外营养又称静脉营养,主要包括以下几类营养成分:脂肪乳、氨基酸、矿物质与微量元素、维生素和单糖。它的发展是现代医学的重要进步,是通过周围静脉或中心静脉输入能量及各种营养素的一种营养支持方法,它与一般临床上常用的静脉补有根本的区别,静脉输液除了供给液体外,只能供给一小部分热能和部分电解质,而胃肠外营养不受病人食欲和消化功能的影响,在病人不能进食或没有消化酶的参与下,仍能使患者得到其所需的全部营养物质,是抢救危重病人的有效措施之一。

  • 标签: 胃肠外营养 肠外营养液 不良反应 营养支持方法 危重病人 静脉营养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合理的膳食安排能够满足学龄前儿童所需的营养素,不论对寄宿在托幼机构还是散居的儿童来说,意义都非常重大。给学龄前儿童安排合理的膳食是满足其营养素摄入的保证,对散居儿童和托幼机构的集体儿童均有重要的意义。

  • 标签: 儿童 营养需求 营养改善
  • 简介:摘要: 近年来在新军事 改革 的背景之下,联勤一体化的卫生保障体制受到广泛重视,是提升军医卫生保障能力与水平的保障。在联勤体制的背景之下,基层医室建设十分重要,应结合实际情况,正确的开展相关的建设工作,编制出完善的计划方案,统一基层医室的建设标准,满足联勤体制所提出的要求,有效的提升整体基层医室的建设效果与水平,为其后续的稳定发展夯实基础。

  • 标签: 联勤体制 基层航医室 建设措施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肠内营养是目前临床公认的肠道功能允许的老年营养不良患者首选补充营养的方式,其主要利用管饲或胃肠道的方式将代谢需要的营养基质、营养素等提供给患者,以免出现小肠黏膜萎缩或胃肠道黏膜屏障损伤的情况。

  • 标签: 老年 营养不良 肠内营养 护理干预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肠内营养护理干预的实施对老年营养不良患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遴选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时段内90例老年营养不良患者,根据护理模式差异性分2组,应用常规基础护理45例(列入对照组),常规护理联合肠内营养护理干预45例(列入研究组),对两组胃肠功能恢复情况、营养状况等评估对比。结果:两组营养状况比较,研究组血总蛋白、白蛋白、前清蛋白水平均更优(P<0.05);研究组较对照组排气时间、排便时间、进食时间均更短(P<0.05)。结论:开展肠内营养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老年营养不良患者机体营养状况,促进胃肠功能尽快恢复,患者早日恢复健康。

  • 标签: 老年营养不良 肠内营养护理干预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对ICU重症患者实施营养支持护理的效果及对提高患者营养情况进行研究。方法 本研究中选择了2020年7月至2021年9月之间在我院ICU中进行了治疗的82例重症患者作为对象,随机性将患者分成了对照组(n=41)和观察组(n=41),对照组中患者使用常规ICU重症护理措施,观察组中患者在对照组护理措施之上再使用营养支持护理,对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营养状况实施对比。结果 护理前,两组中患者的血红蛋白、总蛋白、前白蛋白以及转铁蛋白水平对比后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对照组中患者的血红蛋白、总蛋白、前白蛋白以及转铁蛋白水平均比观察组中患者更低,组别间数据对比存在意义(P<0.05)。结论 在护理ICU重症患者期间,对其使用营养支持护理能够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具有较好的护理效果。

  • 标签: ICU重症患者 营养支持护理 营养情况
  • 简介:20世纪60、70年代,我国民众的饮食结构以碳水化合物为主,蛋白质摄入极少,因此营养不良性的疾病多见,如贫血、水肿、肝炎、结核病。20世纪80年代后,由于改革开放,人们的生活水平普遍提高,饮食结构发生了变化,以高糖、高脂肪、高蛋白为主,出现了人们所说的富贵病,如肥胖、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冠心病。这些疾病同样也在威胁着飞行员的身体健康。值得注意的是,人群中这些疾病的发生正呈逐步年轻化,成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心血管事件的“无声杀手”。为了预防心血管疾病,保证飞行员的健康体魄,提供一个科学、规范的营养饮食和健康的生活方式是很必要的。

  • 标签: 营养饮食 空勤人员 科学 心血管疾病 健康的生活方式 饮食结构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骨盆骨折患者给予个体化营养护理干预后对其营养状况以及预后产生的影响。方法:将我院2017年06月~2020年04月收治的80例骨盆骨折患者数字奇偶法分组;个体化护理组(40例):采用常规护理+个体化营养护理方式完成骨折护理;常规护理组(40例):采用常规护理方式完成骨折护理;就组间不同时间段营养状况[ALB(血清白蛋白)、TP(血清总蛋白)以及Hb(血红蛋白)水平]、预后情况(切口愈合时间、疼痛改善度以及住院天数)展开对比。结果:护理前,个体化护理组骨盆骨折患者ALB、TP以及Hb水平同常规护理组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护理后,个体化护理组ALB、TP以及Hb水平均高于常规护理组明显(P

  • 标签: 个体化营养护理 骨盆骨折 营养状况 预后情况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对老年结肠癌患者术后营养状况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研究时间区间为 2019 年 3 月 -2020 年 4 月,研究资料选取我院 48 名老年结肠癌术后患者,分为常规、肠内两组,比较患者的 营养状况及免疫功能的变化情况 。 结果:肠内组患者接受一段时间的干预后,其总蛋白、白蛋白等参数水平变化更明显,免疫功能也被明显提高 , P< 0.05。结论:对 老年结肠癌患者在术后给予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可帮助患者有效改善营养状况,提高机体免疫能力,对患者预后质量提升有积极影响。

  • 标签: 早期肠内营养 老年结肠癌患者 营养状况 免疫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胃肠道恶性肿瘤术后早期肠内营养与肠外营养的应用效果分析。方法:将我院( 2018年 08月 -2019年 08月)收治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总计 60例,根据术后早期营养使用方法的不同分为两组,其中采取早期肠内营养干预的 30例患者设置为肠内组,而采取早期肠外营养干预的 30例患者设置为肠外组。对照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营养指标,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干预前 ALB、 Hb水平( P> 0.05)可比。两组患者干预后 ALB、 Hb水平均明显提升,其中肠内组患者 ALB、 Hb水平明显高于肠外组,肠内组患者腹胀呕吐率 13.33%高于肠外组 0.00%,而肠内组发热、感染率 3.33%、 0.00%,低于肠外组 20.00%、 13.33%,且肠内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 20.00%低于对照组的 46.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在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干预中,较肠外营养可获得更好的营养指标与更低的不良反应率,但在运用中需注意时刻监测患者的胃肠道功能,减少由于营养不耐受所导致的腹胀、呕吐。

  • 标签: 胃肠道恶性肿瘤 术后早期 肠内营养 肠外营养 应用效果
  • 简介:近年来,随着民航事业的飞速发展.飞行人员的数量急剧增加,其自身的技术水平及健康状况已成为影响飞行安全的重要因素。因此,及时了解飞行人员的健康状况对防治其疾病发生,减少易息因素,延长飞行年限等具有重要意义。笔者对国航两个飞行大队飞行人员三年的体检结果,从体质状况分类、疾病构成、年龄囤素等方面进行分析,以探讨加强卫工作的紧迫性。

  • 标签: 飞行人员 体检结果 健康状况 疾病构成 疾病发生 年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