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1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在小儿护理中应用小儿危重护理评分法的效果。选择2019年2月—2020年3月在我院接受小儿危重护理的96例患儿,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参照组,每组各48例。研究组采用小儿危重护理评分法,参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患儿的护理效果、生存质量评分、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表明,研究组的有效护理患儿45例,总有效率达93.75%;参照组的有效患儿38例,占79.17%,研究组的护理有效率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3445,P<0.05)。护理前,两组患儿的生存质量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护理后,两组患儿的生存质量评分显著,研究组的生存质量评分高于参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的并发症发生率有明显差异,研究组并发症的发生人数为45例,占93.75%;参照组并发症的发生人数为38例,占79.17%,研究组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3445,P<0.05)。在小儿护理中采用小儿危重护理评分法的效果显著,护理效果更佳,生存质量评分更高,并发症的发生率更低,建议在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小儿 护理 危重病护理评分法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危重人院内转运实施多学科协作护理模式的成效。方法:100例急诊科危重症患者按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转运护理,观察组接受多学科协作转运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成效。结果: 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转运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转运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急外科 危重病人 院内转运 多学科协作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 人工气道舒适护理 对危重患者 进行重症监护。方法 该病房的危重患者 于 2015年 11月至 2019年 4月进入 EICU,被选为控制对象。使用常规护理方法,从 2019年 4月至 2019年 11月招募一些 EICU科的患者。 20例患者作为实验组,因此采用舒适的护理方法比较两组的死亡率的高低和治疗情况的良好。 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的死亡率降低了很多,p <0.05,具有调查统计分析的必要。与对照组相比,被照顾的满意程度与实验组有很大的不同, p <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在EICU中,采取 人工气道舒适护理 措施可以有利于低患者的死亡率,使得患者更愿意接受治疗以及增加他们对此措施的认可度。这是一种既可靠又好用的照顾方法,具有统计分析的必要性。

  • 标签: 危重患者 人工气道 舒适护理 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观察急诊危重患者应用早期亚低温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2019年6月到2020年6月,本院收治108例急诊危重(心脏骤停)患者,并按照计算机分组法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抢救,观察组联合早期亚低温治疗,获取两组里疗效数据,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治疗前的肛门温度比较,无差异(P>0.05);两组治疗20min、治疗40min、治疗60min的肛门温度均高于治疗前,观察组治疗20min、治疗40min、治疗60min的肛门温度均高于对照组,有明显差异(P<0.05)。两组治疗并发症(应激性溃疡、心律失常、严重低血压、其他)发生率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急诊危重心脏骤停患者采用早期亚低温治疗,可有效提高患者的肛门温度,可有效降低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应用价值显著,值得推广。

  • 标签: 急诊危重 心脏骤停 常规抢救 早期亚低温 肛门温度 治疗并发症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护理关怀干预对重症监护室( ICU)危重症患者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 2018年 8月至 2019年 8月接收的 86例 ICU危重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 43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以护理关怀干预,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及满意度。结果观察组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及其家属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在重症监护病房患者的护理过程中实施关怀护理,可显著降低 ICU 综合征的发生率,有效提高 ICU 患者护理质量,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 标签: 护理关怀干预 ICU危重症患者 满意度
  • 简介:[摘要 ] 目的 探讨“现状( S)、背景( B)、评估( A)、建议( R)”式 SBAR 沟通模式在骨科急危重患者转运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 2018年 9月- 2019年 3月在医院 212例危重创伤骨科患者转运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 106例。观察组采用 SBAR沟通模式交接,对照组采用传统转运交接方法,比较 2组患者转运交接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转运时间短于对照组,转运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 1. 59%低于对照组的 11.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4.805, P< 0.05)。观察组护理人员和医生对交接班模式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运用 SBAR沟通模式规范骨科急危重患者的转运交接流程,促进患者的安全及医护协作,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降低护理风险,提升护理品质,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 标签: [ ] SBAR 急危重 创伤骨科 转运 安全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关于神经外科危重患者的人工气道的护理办法以及护理过程中有效控制感染的措施。方法:以2018年2月至2019年4月期间来我院就诊的112例神经外科危重患者为研究对象,以病床号奇偶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其中对照组60例,观察组52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性护理办法,观察组在此基础之上再实行人工气道专项护理以及控制感染措施。观察记录两组气道损伤、堵管以及非计划性拔管等情况,并进行对比。结果:护理后,观察组出现的气道损伤、堵管以及非计划性拔管等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观察组感染问题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神经外科危重患者实施的人工气道专项护理及感染控制措施,均可以提高临床治疗中人工气道的应用价值,优化了患者的护理体验,应当在实际工作中进行应用与推广。

  • 标签: 神经外科 危重患者 人工气道 专项护理 感染控制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罹患眼科全身系统性相关严重危险病症的患者在操作护理时出现的一些护理风险原因进行讨论,整合护理安全管理手段,归纳安全护理的经验。方法:按照潜在的危险严重病症患者在改良初期的预警评分,对于患有眼科全身系统性的相关严重危险病症的患者施行风险评测的操作,患者总数是 40例,应用相关护理风险管理手段。结果:我院收治的 40例患有眼科全身系统性的严重危险病症患者在施行护理期间,没有出现纠纷和护理失误相关状况。结论:针对罹患全身系统性的严重危险病症患者,应用相关护理风险管理手段,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防止安全隐患的出现,提升护理的效果。

  • 标签: 全身系统性严重危险病症 护理风险管理 眼科
  • 简介:摘要:目的 讨论研究颈外静脉留置针针对骨科危重患者的救助与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及护理措施。 方法 选取 2018 年 7 月~ 2019 年 7 月期间诊治的 20 名患者,随机划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 10 例,对照组进行传统的四肢浅静脉穿刺,观察组进行颈外静脉穿刺,在治疗过程对两组患者分别进行输液速度、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并发症的发生率的统计与调查。 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颈外静脉穿刺相较于四肢浅静脉穿刺有显著性差异( )。 结论 颈外静脉留置针应用于骨科危重患者的救治过程中,提高了救治效率,节省了治疗时间。

  • 标签: 颈外静脉留置针 四肢浅静脉穿刺 骨科危重救治 临床护理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对急诊危重症患者采取整体性急诊急救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 本次研究共选取 2017年 7月 -2019年 9月间收治的 86例急诊危重症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并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进行平均分组,一组为实施常规急诊急救护理的对照组,另一组为实施整体性急诊急救护理的实验组,两组各有患者 43例,分析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 从抢救成功率上看,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 p<0.05);从急救时间上看,实验组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显著( p<0.05);从对护理的满意度上看,实验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 p<0.05)。结论 对急诊危重症患者采取整体性急诊急救护理的临床疗效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急诊危重症 整体性急诊急救护理 临床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