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8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鄠邑区肺结核流行特征及其防治对策。方法选取我中心2006年1月—2017年12月期间的738例肺结核患者的发病数据,其中痰涂阳141例,分析肺结核流行特征,并提出防治对策。结果2006年—2017年我区报告肺结核738例,病例呈散发状态,无明显季节性特征;男性患者发病率明显高于女性;其中中老年人群发病率明显高于幼童青年;尤其是75岁以后老年呈高发病率状态,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病率不断升高;职业农民发病率最高。结论老年患者和职业农民是疾病预防控制的重点人群,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各级医疗卫生机构积极开展健康知识宣教活动,减少肺结核疾病的诱发因素,采取有效地综合性的防治措施,才能积极有效降低肺结核发病率。

  • 标签: 肺结核 流行特征 防治对策
  • 简介:摘要结核病防治是公共卫生安全的重要领域,要求健全结核病防治工作制度机制,全面深化防治工作改革发展。本文立足结核病流行现状,分析了当前结核病防治工作问题,并在此基础之上,从优化防治工作环境、健全防治工作机制,、创新防治工作方式等方面,具体阐述了当前强化结核病防治工作的对策。

  • 标签: 结核病 防治工作 现状 对策
  • 简介:摘要营养性缺铁性贫血主要原因是由于膳食中摄入的铁不足引起。婴幼儿膳食中,人乳和牛乳的铁含量均较低,不能满足机体生长发育的需要,体内储存的铁耗竭后即发生缺铁。本文笔者回顾性调查了2013—2015年的141例IDA患儿情况,并就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病因、评估、分类,治疗、管理及预防几个方面进行了总结分析。

  • 标签: 婴幼儿 营养性缺铁性贫血 防治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200例新生儿溶血病检测分析与防治。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患有新生儿溶血病200例患儿为研究资料,通过对溶血患儿的血型分布情况进行分析,简要阐明RH和ABO溶血和患儿出现黄疸天数间的关系,新生儿血病血清学检测阳性率和血液标本采集时间的关系。结果RH溶血的发生率显著低于ABO溶血的发生率(P<0.05);相比>7日采集时间,1至7日采集时间的检测阳性率相对较高(P<0.05);ABO溶血相比RH溶血出现黄疸天数相对较晚(P<0.05)。结论对新生儿溶血病患儿予以血清学检测,具有较高的阳性检测率,而且,相比ABO血溶,RH溶血患儿伴黄疸天数相对较早,能防止误诊或者漏诊现象发生。

  • 标签: 血清学检测 新生儿血溶病 检测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社区护理管理式健康教育对高血压的防治效果研究。方法选取2018年3月—2018年10月本中心门诊的血压异常患者96例为研究对象,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48例,分别进行常规性护理和社区护理管理,对比两种护理方式的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收缩压以及舒张压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健康知识掌握度显著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社区护理管理下健康教育,对高血压预防效果显著,可提升居民健康意识,有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高血压 社区护理管理 健康教育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院内感染的防治及护理。方法选取2016年1月到2017年12月我院收治260例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患者。对其实施防治和护理,观察院内感染情况发生率。结果260例新生儿患者中,出现院内感染患者16例,对16例院内感染患者实施相对应治疗和护理,在7~10内全部好转,1例患者因为呼吸功能衰竭死亡。15例院内感染患者中,发生率最高的感染部位为呼吸道46.67%,其次为胃肠道26.67%,口腔13.33%,泌尿系统6.67%,皮肤6.67%,肚脐6.67。结论降低新生儿重症监护室院内感染情况发生,可将败血症、吸入性肺炎以及早产患者作为重点护理、检测对象,从而开展针对性护理干预,特别是肠胃道以及呼吸道感染患者,做好消毒工作,可控制感染率。

  • 标签: 重症监护室 新生儿 院内感染 防治及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脑卒中高危人群对于卒中危险因素认识及防治态度情况。方法采取自行设计的调查量表对2017年5月至2018年5月156例脑卒中高危人群进行调查,分析高危人群对于卒中危险因素认识及防治态度情况。结果在危险因素中高血压知晓率最高(84.6%),其次为高血脂(54.5%),而8.3%人群对于所有危险因素不清楚;早期症状中,偏侧肢体发麻知晓率最高(76.9%),其次为头晕头痛(57.0%),100%人群愿意通过日常生活防治脑卒中发生。结论大部分脑卒中高危人群对于危险因素知晓良好,需要加强健康宣教普及相关知识,提高高危人群对脑卒中认识率和方法态度。

  • 标签: 脑卒中 高血压 肢体偏瘫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主要就昭觉县农村流动人口对于艾滋病防治认知特征进行了探究。方法应用随机抽样调查的方式,对本县部分农村区域的15~50岁的总计1200名居民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本次研究中共发放1200分调查问卷,回收问卷1174份,回收有效率为97.83%。对回收到的有效调查问卷进行分析,其中流动人口567人,非流动人口607人。此外流动人口中知晓艾滋病比例跟非流动人口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但是在艾滋病的传播途径以及对艾滋病相关态度上面,非流动人口要显著优于流动人口(P<0.05)。结论我县农村区域的人口流动性比较高,导致艾滋病的易感性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利用多种渠道跟方式来进行艾滋病医学常识的宣传,对提升我县农村人口对艾滋病的认知程度,营造出正视艾滋病跟预防艾滋病的良好范围有着重要意义。

  • 标签: 彝区农村 流动人口 艾滋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