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颅脑损伤患者的急救措施,以期提高临床急救成功率。方法将我院70例颅脑损伤患者按照双盲法分为干预组(在常规急救措施基本上配合手术室急救方案)和对照组(单独采用常规急救措施),将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干预组临床抢救总有效率为85.7%,对照组为51.4%,干预组急救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出现肢体偏瘫、语言障碍、颅内感染等不良反应发生率(11.4%)显著低于对照组(40%),两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最短时间内准确判断颅脑损伤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以及合并伤情况,及时采取有效的对症处理措施,可为患者争取更多的抢救时间,提高急救成功率。

  • 标签: 颅脑损伤 急救措施 护理
  • 简介:摘要严密观察病情,精心护理,缩短受伤治疗时间是抢救颅脑损伤患者生命的重要环节。

  • 标签: 重型颅脑损伤 观察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颅脑损伤的CT诊断情况,为临床提供参考,以期降低颅脑损伤的漏诊率。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颅脑损伤患者的CT诊断情况。结论CT对颅脑损伤有重要诊断价值,但对不典型表现要仔细分析,以降低漏诊率。

  • 标签: 颅脑损伤 CT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后二次脑损伤的临床相关因素。方法将2012年2月—2016年12月于我院接收治疗的10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依据是否生存分为观察组(死亡,32例)与对照组(生存,68例),对比两组患者在体温、血糖、血钠、血压等相关因素方面所存在着的差异性。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体温、血糖、血钠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血压显著低于对照组,且组间对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在救治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时,应加强对患者体温、血糖、血钠、血压等相关因素的关注度,对患者采取针对性的预防及治疗措施,以期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 标签: 重型 颅脑损伤 二次脑损伤 相关因素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手术的治疗方法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36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且对于术前、术中、术后应注意的事项进行总结。结果按照《神经外科学》中的相关标准进行评定,本组病例的疗效为治愈及好转69例(50.7%),残疾39例(28.7%),植物生存19例(13.9%),死亡9例(6.7%)。结论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治疗中,选取合理的手术疗法对于改善患者的预后和生存质量具有积极的意义。

  • 标签: 重型颅脑损伤 手术疗法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颅脑损伤并视神经损伤的临床诊治方法以及诊治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医院在2011年10月到2015年7月期间收治的22例颅脑损伤并视神经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诊断及治疗。结果本组22例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0.91%。结论颅脑损伤并视神经损伤患者应争取“早诊断、早治疗”,把握好手术指征和最佳治疗时机。

  • 标签: 颅脑损伤 视神经损伤 诊断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家属照顾模式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康复的作用情况。方法选择2015年2月—2018年4月我院收治的72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现依照护理方式,将病患分为观察组以及对照组,观察组42例,对照组4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开展家属照顾模式,分析结果。结果干预前,两组病患的HDRS评分、BI指数、FMA分数无明显差别,P>0.05.干预后,患者上述指标明显改善,就改善程度来讲,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上述指标改善更为明显。结论对于重症颅脑损伤患者,开展实施家属照顾模式,能够取得更好的康复效果,能恢复肢体功能,改善不良情绪,提升生活质量,值得进一步在临床中推广。

  • 标签: 家属照顾模式 重型颅脑损伤 康复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及时进行气管切开的临床应用价值,进一步提高护理质量,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方法对我院2011年1月~2015年3月收治的61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进行气管切开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1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经过医护人员的合理治疗及精心护理,病情稳定好转53例,抢救成功率86.89%,无严重并发症的发生。8例患者因颅脑损伤严重,最终抢救无效死亡,死亡率13.11%。结论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尽早采取气管切开支持呼吸,做好基础护理,有效的气道湿化、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降低死亡率,较大程度提高患者日后的生存生活质量。

  • 标签: 重型颅脑损伤 气管切开 护理措施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手术治疗重症颅脑损伤60例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4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重症颅脑损伤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开颅减压手术治疗,观察组给予大骨瓣开颅减压手术治疗。观察两组临床治疗效果,并比较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比对照组高,两组对比差异明显(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对照组低,两组对比差异明显(P<0.05)。结论大骨瓣开颅减压手术比常规开颅减压手术治疗重症颅脑损伤患者效果明显,有效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应用和推广。

  • 标签: 常规开颅减压 重症颅脑损伤 大骨瓣开颅减压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颅脑损伤后气管切开患者的有效护理措施,以预防和减少呼吸道并发症的发生。方法对20例颅脑损伤后气管切开的患者,密切观察呼吸道分泌物情况,予充分的湿化气道,正确彻底的吸痰,气管切口的护理、及时堵管和拔管等措施。结果12例患者顺利拔管,4例因持续昏迷带管l2个月,1例因突发呼吸衰竭死亡,3例因颅脑损伤过重死亡。结论重型颅脑损伤后患者气管切开后采用正确的护理措施能有效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可以预防和减少昏迷伴气管切开患者呼吸道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颅脑损伤 护理 气管切开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TNF-α水平与重型颅脑损伤后心肌功能损伤分析。方法将2014年2月—2016年1月在我院ICU治疗的84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作为观察组,将同期45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分别检测两组的TNF-α水平和CK-MB、cTnT水平,分析TNF-α与CK-MB、cTnT相关性。结果观察组TNF-α、CK-MB、cTnT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K-MB与TNF-α比较,cTnT与TNF-α比较,r值分别为0.9521、0.94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NF-α水平与重型颅脑损伤后心肌功能损伤有一定关系,其水平越高,心功能损伤程度越重,临床可将TNF-α水平作为防治心功能损伤的重要指标。

  • 标签: 重型颅脑损伤 心肌功能损伤 TNF-&alpha 水平 相关性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颅脑损伤术后并发症的治疗措施及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3月—2016年3月于本院接受治疗的急性颅脑损伤患者中出现各类并发症的9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患者并发症的情况并探讨相应的防治措施。结果90例患者出现的并发症有脑疝、应激性溃疡、肺部感染、中枢性高热、电解质紊乱5种情况,脑疝采用标准大骨瓣开颅减压术进行治疗。应激性溃疡给予灌注治疗与抗溃疡治疗,对肺部感染患者结合实际病情对患者采用激素及抗菌药物进行治疗,对于中枢性高热患者采用物理降温的方法,使用大小适宜的冰袋放置于患者体表各大血管处。对于电解质紊乱患者给予低钠血症需及时采取综合治疗在接受相应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均消失。结论急性颅脑损伤患者可能出现多种术后并发症,需要做好临床诊断工作,便于患者接受治疗与防范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急性颅脑损伤 并发症 治疗措施 体会
  • 简介:摘要颅脑损伤的发生率都具创伤中的首位或仅次于四肢骨折。随着交通、建筑事业的发展,颅脑损伤正呈逐渐增多的趋势。早期诊断、准确观察、及时处理是病人预后的关键,对降低颅脑外伤死亡率起着极其主要的作用。

  • 标签: 颅脑损伤,病人,诊治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护理当中,给予患者整体护理的具体效果。方法选择我院在2016年一整年间收治的4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为主要对象,所有患者都需要接受整体护理,对所有患者接受护理后的相关结果进行总结分析。结果在所有患者中,有3例患者死亡,其余患者渡过急性期后未出现其它不良反应,最终出院。结论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护理中,整体护理的应用效果较好,值得推广。

  • 标签: 重型颅脑损伤 体会 整体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临床麻醉处理急性颅脑损伤的方法。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0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为观察目标,依照随机抽签法分为对照组(n=40)、试验组(n=40)。对照组患者予以静脉推注联合吸入复合麻醉,试验组患者予以全凭静脉麻醉,比较两组患者呼吸恢复时间、睁眼时间及疼痛程度。结果试验组呼吸恢复时间、睁眼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试验组轻度疼痛例数多于对照组,重度疼痛例数少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急性颅脑损伤患者应用全凭静脉麻醉的效果更加确切,可促进患者快速苏醒,减轻疼痛程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急性颅脑损伤 复合麻醉 全凭静脉麻醉 疼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临床上对颅脑损伤并糖尿病患者实施针对性护理方法的临床效果。方法将在我科就治的90例颅脑损伤并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干预措施,对实验组患者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结果经过一段时间的护理干预后,实验组患者的空腹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病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果具有明显差异(P<0.05),在临床上具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结论研究发现,在临床上对于颅脑损伤并糖尿病患者实施的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空腹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提升了患者对于治疗的满意度以及对于护理质量的满意度,在临床上具有广泛的推广意义。

  • 标签: 颅脑损伤糖尿病 针对性护理 治疗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临床上对重型颅脑损伤后下肢静脉血栓患者实施护理干预措施的效果。方法以我院收治的43例重型颅脑损伤后下肢静脉血栓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对患者形成下肢静脉血栓的原因进行分析,并对患者实施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结果重型颅脑损伤后下肢静脉血栓患者在接受治疗和护理干预后,并发症发生率有了明显的下降,同时提高了患者的临床治愈率。结论在临床上对重型颅脑损伤后下肢静脉血栓患者实施相对形成原因的护理干预,能够有效地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临床治愈率,在临床上具有广泛的推广意义。

  • 标签: 重型颅脑损伤 下肢静脉血栓 护理分析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