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17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输血前不规则抗体筛查对输血安全的重要性。方法抽取来我院拟输血或手术备血的5000例患者(2012年5月至2015年12月)作为本次实验的目标对象,对5000例患者的血液标本使用微柱凝胶法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并对筛查阳性标本进行抗体特异性鉴定。结果5000例患者的血液标本中,有33例患者为不规则抗体筛查阳性,阳性率0.66%,其中男性11例,女性22例,性别分布具有显著差异,P<0.05;33例患者中,有14例患者为Rh血型系统;有10例患者为MNS血型系统;有5例患者为Lewis血型系统;有4例患者为其他。33例不规则抗体筛查阳性患者中,有25例患者为血液病、肿瘤,有8例患者为其他疾病,组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为保证输血安全,输血前对患者实施不规则抗体筛查十分必要,尤其对于血液病、肿瘤患者应提前预警。

  • 标签: 输血 不规则抗体 输血安全 重要性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探讨分析血型实验室输血检验的过程,研究质量控制的程度,保障医疗过程中输血的及时、安全、有效。方法选取临床上申请输血患者的血液标本资料600份,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采用微柱凝胶法交叉配血时检验出9例不合,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DAT)阳性3例,假阳性5例,青霉素试验阳性2例。对输血不合受试者分析发现,青霉素试验阳性者2例,抗筛阳性者1例,既往输血史4例,妊娠史4例。未出现一例输血安全医疗事故。结论血型实验室输血检验质量的严格控制是保证临床输血安全的必要前提,可以提高患者输血安全性,降低传染病及医疗事故的发生率,输血前必须进行交叉配血试验,提高临床输血的安全有效性。

  • 标签: 血型实验室 输血检验 质量控制 输血安全
  • 简介:摘要输血是临床治疗的重要措施之一,也是一项潜在高风险的工作。虽然我国输血技术发展历经了30多年的临床实践,但由于输血涉及的环节较复杂、技术要求高、潜在风险大,由输血引发的医疗事故也逐年增多。输血安全风险主要表现在血液的采储供每个环节,以及临床用血过程涉及的人为因素不高、设备配置不足、管理薄弱等方面。本文从输血发展历程,以及目前输血存在的安全风险问题,就如何有效防控输血安全等方面查阅了大量的文献和报道,并进行梳理分析,提出几点输血安全防范措施及建议,与同行共同探讨。

  • 标签: 输血发展 输血安全风险 规范管理
  • 简介:摘要医院手术中,经常会出现病患大量失血的情况,此时需要及时对病患进行输血工作,以提高病患的携氧能力,增加血容量,并且保证患者的安全及手术的成功。因此,在实际输血操作中,要不断提高手术室护士的输血风险意识,重视相关法律问题,采取正确的输血护理方法,保证输血正常进行。

  • 标签: 手术室 护理人员 输血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限制性输血与开放性输血对老年髋关节置换术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5月~2015年4月择期行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老年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开放性输血,观察组给予限制性输血。详细记录两组患者输血率、人均输血量、人均手术时间、人均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脑梗死、心肌梗死、急性肺栓塞、肺炎)、预后等指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输血率、人均输血量及术后并发症均明显减少(P<0.05),术后恢复情况明显改善(P<0.05),人均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限制性输血应用于老年患者髋关节置换术能够有效减少术中输血量和术后并发症,并且明显改善预后。

  • 标签: 髋关节置换术 限制性输血 开放性输血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并分析凝聚胺技术在临床输血检验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5年12月至2016年3月期间,在我市某院进行输血治疗的患者30例,对其输血检验中使用凝聚胺技术和传统技术,并对检验结果出分析对照。结果与盐水介质、木瓜醇等传统的配血试验技术相比,凝聚胺技术灵敏度相对较高,并能迅速检测出血液中的IgG抗体。结论凝聚胺技术与常规的配血技术相比,其灵敏度更高,反应速度更快,操作程序更简便,为临床输血中出现的溶血性输血反应作出更有效地预防,值得大力推广并普及使用。

  • 标签: 输血检验 凝聚胺技术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围术期妇科患者输血情况及问题。方法随机抽取2013年1月至2015年2月我院围术期需要进行输血的病人500例,同时抽选其中的妇科病人进行研究,即包含妇科病人158例,对这些妇科病人的用血及转归状况进行分析,即作为临床研究的依据。结果根据本次调查研究分析可见,2013年~2015年期间红细胞输注率为61.39%,而血浆输注率为9.38%,血小板输注率为1.27%,自体血回输率为40.51%,全血使用率为8.23。以上年份数据对比存在差异显著,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在2013年~2015年期间妇科病人转归情况对比中,其中2013年围术期妇科接受输血病人22例,显效16例,有效6例;而2014年围术期接受输血妇科病人65例,显效54例,有效11例;2015年围术期接受输血妇科病人71例,显效65例,有效6例。根据对比可知,每年显效人数比例呈现出上升趋势,间接体现输血治疗效率在逐年提升。结论输血是妇科手术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类辅助治疗方法,而且目前很多妇科手术往往具有出血大的特点,也造成手术危险性较大,所以需要考虑改善相应的手术治疗方法。

  • 标签: 围术期 妇科患者 输血状况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临床输血中少白细胞血液技术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随机平分法将64例输血患者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其中对照组32例患者采取常规输血,实验组32例患者采取少白细胞血液技术进行输血,对比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5.0%,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25%,经比较,组间差异明显,P<0.05。结论在临床输血中应用少白细胞血液技术可预防和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确保输血效果和质量,临床运用价值较高。

  • 标签: 不良反应 临床输血 少白细胞血液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临床输血检验中凝聚胺技术的应用优势。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4月-2015年4月采集的396例血液样本,分别采取凝聚胺技术与常规技术检验,并对检验结果予以对比,同时检测80例疑难标本。结果凝聚胺技术与常规技术相比,其灵敏度更强,可以对IgG抗体进行快速检测。结论在临床输血检验工作中,凝聚胺技术比常规技术更有优越性,其灵敏度更高,反应速度明显,操作简单,可以对临床输血中溶血反应进行有效预防。

  • 标签: 凝聚胺技术 输血检验 应用优势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输血前不规则抗体筛查的临床意义,对其安全性进行分析。方法随机选择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期间的来我院各个科室接受输血治疗的300例住院患者,将其分为不同的小组,并对其采取不同的处理方式,对照组为150例患者,应用常规方式进行处理,治疗组为150例患者,在输血前对其不规则抗体筛查进行筛查,对其筛查的效果进行探析。结果输血后得知,对照组患者与治疗组患者在输血反应比例上比较,差异比较明显,治疗组数据明显较少,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输血前不规则抗体筛查的临床意义显著,可明显降低其不良情况的发生率,可对其输血安全进行有效的保证,提高其临床治疗的效果,具有广泛推广的价值。

  • 标签: 输血 不规则抗体筛查 临床意义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普通外科手术中患者临床输血发生的不良反应情况,深入分析相关安全性问题,以期为保障输血安全性提供一定的支持依据。方法选取2012年4月~2016年4月于本院接受普通外科手术的38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为行术中或术后输血,其中180例患者行冰冻血浆输入,200例患者行滤白细胞悬浮红细胞输入,观察患者的输血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进行数据统计。结果在进行冰冻血浆输血治疗的180例患者中,有2例患者出现过敏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在滤白细胞悬浮红细胞输血的200例患者中,不良反应发生数为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5%。结论对普通外科手术患者输血,应用滤除白细胞输血比全输血具有更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安全性更高,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 标签: 普通外科手术 全输血 成分输血 床输血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提高病历书写质量,减少、避免因病历书写不规范所引起的医疗纠纷。方法抽查2015年1月至2015年10月的部分住院输血病历,并对抽查病历按统一的“住院病历评分标准”进行逐一审阅、评分。结果共检查住院病历72份,其中甲级病历(90分及以上)共59份;乙级病历(75~89分)10份;丙级病历(74分及以下)3份。结论通过专职小组监控,病历书写的内涵、逻辑推理的严谨性、书写内容的科学性等方面有了明显的进步;同时各级医师医疗风险防范意识亦有所提高。

  • 标签: 输血病历 质量检查 效果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回顾性分析我院4879例预输血患者不规则抗体的筛查情况,探讨不规则抗体筛查在临床输血中的应用。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5年12月我院住院预输血患者4879例,采集空腹静脉血,收集血浆标本。采用微柱凝胶法进行抗体筛查试验并对阳性标本进行抗体鉴定。结果在4879例患者血中检出不规则抗体31例,阳性率为0.64%,其中Rh系统20例(64.52%),MNSs系统8例(25.81%),P系统1例(3.23%),Lewis系统1例(3.23%),Kell系统1例(3.23%)。发生输血反应1例,发生率为0.02%,2006年1月-2010年12月未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输血3674例,发生输血反应5例,发生率为0.14%,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输血前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早期发现和确认有临床意义的抗体,有利于选择与抗体阳性患者相合的血液,可有效降低输血反应发生的风险,提高临床输血安全性。

  • 标签: 不规则抗体筛查 输血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大量输血可能导致的并发症的临床表现及护理措施。方法对20例大量输血后不同并发症的临床预防及护理措施进行分析。结果输血过程中并发心脏负荷过重1例,出血倾血2例,低钾血症3例,低体温14例。治愈19例,死亡1例(死于多器官衰竭)。结论对于并发症的发生应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采取有效的预防和应急措施,消除并发症,有效保护患者生命安全。

  • 标签: 输血 大量输血 并发症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采用不同输血方法在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2016年5月间收治的60例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观察组患者采取三洗红细胞输血联合血液置换治疗,对对照组患者采取去白红细胞悬液输血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输血有效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经过统计分析,两组患者的输血有效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的计算结果均显示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三洗红细胞输血联合血液置换治疗的方式在自身免疫性溶血性患者中具有较为理想的疗效,临床应用价值高,值得对其进行推广应用。

  • 标签: 输血方法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三洗红细胞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悬浮红细胞输注和洗涤红细胞输注联合血浆置换两种输血方法治疗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的临床疗效。方法抽取我院2014年以来收治的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悬浮红细胞输注进行治疗,实验组采用洗涤红细胞输注联合血浆置换进行治疗。对比两组输血前后血液中红细胞、网织红细胞、血红蛋白及胆红素含量以及治疗有效率和不良率。结果实验组输血前后四种血液成分的改善情况以及治疗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治疗不良率差别不大,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洗涤红细胞输注联合血液置换医治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有很好的疗效,且少有不良反应,值得在临床进行推广。

  • 标签: 悬浮红细胞输注 洗涤红细胞输注 血浆置换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 简介:摘要目的对输血前进行不规则抗体检验的临床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进行分析讨论,防止输血患者在输血的时候出现溶血症等相关并发症,为临床输血患者安全保障提供理论上的依据。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5年10月的300例需要进行输血治疗患者,在对这些输血患者进行输血之前进行不规则抗体检验。分析这300例输血患者的检验阳性率,同时对不规则抗体阳性患者抗体筛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对300例输血患者的不规则抗体检验结果进行分析。300例输血患者中一共出现5例不规则抗体患者,患者阳性率达到1.67%。其中,180例男性输血患者当中有2例患者不规则抗体检验为阳性,男性不规则抗体阳性检验率为1.11%;120例女性患者中有3例患者不规则抗体检验为阳性,女性不规则抗体阳性检验率为2.5%。从不规则抗体阳性检验率来看,男性患者抗体阳性检验率低于女性患者抗体阳性检验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输血前对输血患者进行不规则抗体检验可以有效保障临床输血的安全性,有效避免溶血性输血反应的出现。

  • 标签: 输血 不规则抗体检验 临床意义 实际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双胎输血综合征受血儿心功能的评估效果。方法病例资料来自于2014年5月—2016年5月我院收治的TTTS双胎孕妇20例。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比本组受血儿与供血儿的心功能情况。结果受血儿左心胸面积比值、心肌做功水平均高于供血儿组(P<0.05)。受血儿TR、PUV、ATVI、ARDV的发生率高于供血儿(P<0.05);两组AMVI、MR、ARUA的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在TTTS受血儿心功能评估中具有显著的应用效果,适于推广。

  • 标签: 彩色多普勒超声 双胎输血综合征 受血儿 心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肿瘤患者围手术期进行贮存式自身输血对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对95例自愿进行贮存式自身输血的患者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定量检测采血前和术前的血浆标本IL-2、IFN-γ、IL-4、IL-10、IL-6、IL-8、TNF-α水平。结果IL-2明显降低(P<0.05);IFN-γ、IL-4、IL-6、IL-8、TNF-α于采血前和术前有明显的升高(P<0.05);而IL-10则变化不大。结论围手术期肿瘤患者进行贮存式自身输血对患者免疫功能有一定的增强作用。

  • 标签: 肿瘤 贮存式自身输血 免疫功能 细胞因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颅脑损伤患者红细胞生成素和输血阈值对预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颅脑损伤患者100例,均为我院重症监护室收治,随机分组,就常规治疗(对照组,n=50)与在常规基础上,取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hEPO)在入院后第3d、6d、9d、12d皮下注射(观察组,n=50)效果展开对比,评估血清NGB含量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等评分,并对比输血阈值,观察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APACHEⅡ分值在入院时、入院第4d无明显差异(P>0.05),入院第7d、10d、15d均呈下降趋势,且观察组下降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两组入院时NGB含量无差异(P>0.05),入院第4d、入院第7d、第10d、第14d均有升高,且观察组升高幅度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无死亡事件,对照组4例,死因分别为并发肾衰竭、脑疝晚期、肺部感染、脑干功能衰竭。结论针对颅脑损伤患者,取红细胞生成素应用,可发挥神经保护作用,且减少输血率,防范并发症发生,对保障患者预后意义显著。

  • 标签: 红细胞生成素 输血阈值 颅脑损伤 预后 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