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输血前不规则抗体检测对提高输血安全性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1月收治的200例输血前不规则抗体检测者和200例输血前未进行不规则抗体检测患者作为对比对象,将检测不规则抗体患者作为观察组,未进行不规则抗体检测患者作为对照组。观察组患者采用微柱凝胶检测法进行输血前筛检,并比较两组患者输血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中共检测出阳性患者3例,占据1.50%,抗体类型分布分别为抗-e抗体1例、抗-D抗体0例、抗-E抗体1例、抗-c抗体0例、抗-C抗体1例;且观察组患者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5%,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5.5%,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输血前进行不规则抗体检测有助于抗体检测提高输血的安全性,对患者生命安全有重要意义,应作为输血前检测环节进行推广应用。

  • 标签: 输血 不规则抗体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不规则抗体检验在输血中的临床意义以及对输血安全的影响。方法实验时间为2013年11月至2016年11月,实验对象为在我院进行输血的80例患者,对所有患者进行输血前的不规则抗体检验,分析患者的阳性检验率以及抗体类型鉴定结果。结果通过比较发现,所选的80例患者中,阳性患者6例,阳性检出率为7.5%,其中男性2例,阳性检出率为2.5%,女性4例,阳性检出率为5.0%,女性患者的阳性检出率高于男性患者,存在一定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临床输血患者实行不规则抗体检验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可有效的保障患者的输血安全性,降低溶血性输血等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不规则抗体检验 输血 临床意义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输血科在合理用血中的作用。方法本文选取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来我院治疗并进行输血的患者60例作为对照组,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来我院治疗并进行输血的患者60例作为观察组,对照组遵循医嘱输血,观察组在医嘱的基础上,严格按照卫生部颁布的《临床输血技术规范》进行输血,并由输血科进行监管。结果观察组对比对照组,成份输血率显著提高,观察组不合理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不合理事件发生率。结论通过输血科的合理用血管理后发现,成份输血率显著提高,不合理事件发生率显著降低,这说明输血科作为医院临床用血的管理部门,对临床合理用血具有重大意义,而输血科作为管理用血的职能科室,其作用明显意义重大。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输血工作中的常见问题及其产生原因。方法选取2015年5月至2017年1月期间在我院进行输血工作出现问题的130例患者病历作为研究对象,研究分析常见的问题现象,然后根据问题探讨其产生原因。结果常见的问题有项目填写不完整(13.85);病程中没有输血反应记录(13.85);没签输血同意书(17.69);输血指征不明确(11.54);输血前没有传染病检测记录(9.23);病程中无输血记录(16.15)等。产生的原因主要是医护人员专业知识不够(27.69)、操作不规范(36.15)以及对于记录的信息了解不够(24.62)等。结论输血工作的常见问题主要是医护人员操作不规范,对输血工作等基础知识了解不够等,需要医院加强注意,引起重视,才能确保输血工作的准确执行。

  • 标签: 输血工作 常见问题 产生原因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RhD阴性血型抗原分析在临床输血安全中的作用与意义。方法选取我院患者并经过确诊的56例RhD阴性血型患者,对RhD阴性血型抗原进行分析。结果RhD阴性患者血型抗原分布中O型有25例,占比最大为44.6%;本次实验研究共检测出DEL型12名,占21.4%(12/56),其中,O型有5例,占比最大为41.7%(5/12)。结论分析RhD阴性血型抗原能够避免血液之间产生同种抗体,预防溶血性输血,从而提高患者的临床输血安全性。

  • 标签: RhD阴性 抗原 输血安全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卡式微柱凝胶试验在临床输血检验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我院需输血治疗的140例患者,时间为2016年4月至2017年4月。根据患者入院时间先后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输血检验中,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方法,观察组患者采用卡式微柱凝胶试验方法。观察比较两组患者输血检验结果。结果统计比较两组患者正定型符合率、反定型符合率,观察组患者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明显(P<0.05)。结论临床输血检验中,使用卡式微柱凝胶试验能够减少相关因素的干扰,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率,有助于临床观察,可在输血检验中推广应用。

  • 标签: 卡式微柱凝胶 临床输血 血液检验
  • 简介:摘要随着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日益完善,采血机构在政府的管理下,每个细节、每个环节都变得越来越全面。但由于我国人口众多,医疗服务量仍呈指数型趋势增长,尤其是临床用血仍供不应求。为此,献血者档案的管理尤为重要,这关系到献血者是否可以安全献血、用血者的安全利益得到保障。因此,血站管理的工作质量十分关键。本文通过对献血者档案在血站管理及安全输血中的意义进行探讨。

  • 标签: 献血者档案 血站管理 安全输血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小板抗体检测和输注效果在多次输血患者中的分析。方法从我院选出50例病人,观察血小板输注效果和血小板抗体阳性率观察组效果和输血后血小板指数。结果所有病人在输注24小时后进行检测,输注3~5次病人PTR为29.63%、血小板抗体阳性发生率14.81%,病人进行6次以上输注出现PTR为43.48%、同种抗体阳性率43.48%。结论多次输血病人易发生PTR情况,且随输注次数增高抗体阳率会随之升高,在临床上血液疾病病人需及时血小板抗体筛查。

  • 标签: 血小板抗体 血小板输注 多次输血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骨科大手术麻醉中实施急性等容血液稀释自身输血的效果。方法取2016年2月到2017年2月间本院收治的骨科大手术70例患者分为常规组(n=35,常规预储自体输血)和稀释组(n=35,急性等容血液稀释自身输血),统计分析两组患者输血效果。结果稀释组患者异体血浆输入量及自体血回输前后红细胞压积、血红蛋白与常规组相比明显较低,P<0.05。结论在骨科大手术麻醉中实施急性等容血液稀释自身输血效果显著。

  • 标签: 骨科大手术 麻醉 急性等容血液稀释自身输血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不规则抗体筛查在预防溶血性输血不良反应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500例建卡孕妇统一筛查不规则抗体作为观察组,500例不进行输血前不规则抗体筛查的患者作为对照组进行临床研究。对两组患者输血过程中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以及观察组不规则抗体出现原因予以分析。结果输血次数≥3次的阳性率高于输血次数<3次;女性有妊娠史者的阳性率高于无妊娠史者;观察组患者溶血性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6%,小于对照组18%的不良反应率;两组有效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规则抗体筛查能够预防输血过程中出现不良反应的可能性,对减少溶血性不良输血反应具有较好的应用及推广价值。

  • 标签: 不规则抗体筛查 溶血性输血不良反应 价值
  • 简介:摘要艺术治疗在西方国家早已经得到广泛应用,目前在我国,艺术治疗也已成为心理咨询和治疗的主要技术之一。在各种艺术治疗方法手段中,人们比较容易接触到且对于来访者知识要求门槛也较低的绘画治疗进入大家的视野,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对绘画治疗的发展和理论基础进行了介绍,并对其作用机理、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进行了总结,阐述绘画心理治疗在处理情绪冲突、创伤、丧失有很好的疗效,还可以促进自我的完善和社会技能的提高,促进认知和语言的发展。绘画艺术治疗未来的研究应着重拓展适应范围,治疗的系统化,绘画分析的标准化和本土化,使治疗师的分析更客观、更准确。

  • 标签: 艺术治疗 绘画治疗 综述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手术治疗和保守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手法复位结合外固定治疗,观察组采用手术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关节功能恢复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治疗桡骨远端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关节功能。

  • 标签: 桡骨远端骨折 手术治疗 保守治疗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口腔根管治疗技术治疗牙髓的临床效果。方法2015年2月到2016年10月选择在我院诊治的90例牙周牙髓联合病变作为研究对象,遵循患者自愿原则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5例,观察组采用一次法根管治疗术,对照组采用多次法根管治疗术。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术后1个月总有效率分别为97.8%和82.2%,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1个月观察组与对照组的疼痛评分分别为1.72±0.45分和2.44±0.52分,都明显低于治疗前的4.88±0.52分和4.78±0.61分(P<0.05),且术后1个月观察组的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一次法口腔根管治疗技术治疗牙周牙髓联合病变能提高治疗疗效,缓解术后疼痛,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 标签: 口腔根管治疗技术 牙周牙髓联合病变 一次法 多次法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认知行为治疗与药物治疗焦虑症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3月-2017年5月本院收治的80例焦虑症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采取药物方式治疗,观察组患者采取认知行为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经过治疗,两组患者症状均得到明显的改善,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90%,对照组患者治疗有效率77.5%,观察组患者治疗效果显著好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认知行为治疗和药物治疗均能取得一定的治疗效果,认知行为治疗治疗效果好于药物治疗,可以帮助患者更好的恢复各项功能状态,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认知行为治疗 药物治疗 焦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创新护理下新型敷料治疗压疮的治疗效果。方法对我院收治的1例压疮患者采用新型敷料进行治疗,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都采用统一的治疗方法和疗效观察标准,采用统一的方案对其患者愈合情况进行密切观察。结果通过对1例褥疮患者进行新型敷料的使用发现有很好的治疗效果。结论由治疗数据可以看出,随着技术的发展,创新护理下新型敷料的治疗使用能够有效对压疮患者进行更好的治疗,和传统相比有更好的疗效,对患者伤口的治疗不但有效而且安全,值得广泛使用。

  • 标签: 创新护理 新型敷料 治疗压疮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不同入路治疗治疗三踝骨折的临床比较。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6月-2015年6月52例三踝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抽签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26例。观察组给予改良前入路手术治疗,对照组给予传统入路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临床疗效,术前、术后1年VAS评分、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优良率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观察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生活质量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前入路手术治疗三踝骨折,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不同入路 三踝骨折 临床比较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旨在探究在对胆结石临床治疗的过程中,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对临床治疗有什么治疗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5年8月—2016年8月在笔者所在医院确诊为胆结石并选择在本院接受长期治疗的胆结石患者120名,然后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各有60名患者。在试验期间,对两组胆结石患者采取不同的治疗措施。对对照组的胆结石患者采用传统的开腹切开胆囊取出胆结石的治疗方案,对实验组的胆结石患者采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取出胆结石的治疗方案。在实验进行期间,统计实验组和对照组每个胆结石患者在手术后的恢复情况和住院时间,在实验组和对照组每个胆结石患者出院后,定期对两组患者进行复查,检查是否有手术后并发症的产生,对检测的结果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1。结果实验结果显示,在实验进行期间,实验组的胆结石患者的住院时间要短于对照组的胆结石患者的住院时间,在进行差异显著性分析时发现,P-value等于0.0265,小于0.05,说明二者有显著性差异,统计有意义。同时,实验组胆结石患者的手术有效率为88.33%,对照组胆结石患者的手术有效率为83.33%,在对比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手术有效率进行显著性分析时,分析结果显示显示,P-value值为0.00942,小于0.01,因此有显著性差异,具有统计意义。另外,在对实验组和对照组的胆结石患者出院后进行复诊时,发现实验组的胆结石患者的手术后并发症的发病率为5%,对照组的胆结石患者的手术后并发症的发病率为12%,在对比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手术后并发症的发病率进行显著性分析时,分析结果显示显示,P-value值为0.00986,小于0.01,因此有显著性差异,具有统计意义。结论通过实验我们可以发现,经过采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取出胆结石的治疗方案的实验组住院时间要短于使用传统的开腹切开胆囊取出胆结石进行治疗的对照组,而且,在手术完成后中,实验组胆结石患者的手术有效率要高于对照组,手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要低于对照组。说明,在对于胆结石患者治疗的过程中,使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取出胆结石可以提高手术的效果,减少手术后并发症的发生2。

  • 标签: 胆结石患者 开腹切开胆囊取出胆结石 腹腔镜联合胆道镜取出胆结石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局部晚期结直肠癌治疗汇总新辅助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接收诊治的患有局部晚期结直肠癌84例患者为研究资料,依照数字单双号的形式将其分两组,每组42例,予以对照组直接手术,试验组则是先行新辅助治疗后再予以手术,比较观察试验组和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71.05%是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显著低于试验组患者的92.11%,组间数据对比存在差异性(P<0.05);治疗后试验组患者的肿瘤大小情况显著低于治疗前,组间数据对比存在差异性(P<0.05)。结论对局部晚期结直肠癌患者实施新辅助治疗,其治疗效果显著,能使患者的病症情况得到改善。

  • 标签: 新辅助治疗 局部晚期结直肠癌 临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