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手术是医院重要部门,手术感染控制管理工作与病人康复有直接影响。在手术感染控制工作中,应实现全过程管理,即术前、中、后阶段,手术室内病患通常具有较低的防感染功能,如果防止工作做的不仔细,空气或者器材中附着的细菌会经过病人的伤口,导致病患发生感染,加重患者的病情。本文主要探讨了手术整体环境、器材、操作等过程中的感染控制要点,为提高手术管理质量提供一些参考。

  • 标签: 手术室 患者感染 控制要点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手术感染的影响因素及管理措施。方法对我院手术感染的影响因素进行观察与分析。结果因规范手术感染的控制与管理,并严格监测各项指标,使我院手术感染率得到了降低。结论提高院内工作人员预防感染的意识,严格对手术器械及物品进行清洁与消毒,控制手术人员的流动,加强手术环境管理,均是手术感染控制与管理的主要措施。

  • 标签: 手术室感染 控制 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手术干预措施在手术感染控制中的效果。方法收集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100例,按照患者入院时间的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n=50)与观察组(n=50),观察组采用手术全程干预模式,对照组采用常规干预模式,对比两种干预方法的效果。结果观察组手术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手术感染控制中实施全程优质干预措施能够降低患者的手术感染发生率提高患者治疗的安全性,值得在临床应用上进行推广。

  • 标签: 手术室干预 手术室感染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消毒供应湿包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控制措施。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2月至2015年2月的40000个灭菌包作为研究的对象,对其中的湿包进行进行调查,并分析其湿包的原因。结果456个湿包,所占比重为1.14%,该现象发生的原因主要为包装因素、装载因素、环境因素、蒸汽饱和度因素、物品本身以及其他。结论因如包装、装载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消毒供应会出现湿包现象;对此,应采取相应措施如科学包装、科学装载,以控制湿包的发生,提升消毒供应工作质量。

  • 标签: 消毒供应室 湿包 原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洁净手术感染管理控制与评价。方法以常规管理模式组(n=55例)和加强管理模式组(n=55例)作为110例手术治疗患者主要的分组形式,进而对两组患者的管理效果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加强管理模式组经过管理后的空气菌落数(0.16±0.08cfu/皿30分钟)明显少于常规管理模式组经过管理后的空气菌落数(0.73±0.12)cfu/皿30分钟(P<0.05)。结论医护人员在洁净手术对患者进行手术治疗期间,为了降低患者在手术期间的感染率,就需要加强对洁净手术的感染管理方面的工作。

  • 标签: 洁净手术室 感染管理 管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超长住院日病例的分布特征,探讨缩短超长住院日的措施,为医院管理提供参考。方法从2017年住院病案首页数据库中选择住院日大于或等于30日的病例共1238例,分析其性别、年龄、住院日、疾病分类、出院科室、病例分型等的分布情况。结果超长住院日患者中,男女比例为1.451;住院天数主要集中在30~39天,占48.2%;60岁以上例数最多,共有496例,占40%;排名前三位疾病类型分别是损伤、中毒和外因的某些其他后果、影响健康状态和与保健机构接触的因素、循环系统疾病;排名前三位出院科室分别是肿瘤科、康复医学科、骨科。超长住院日病例中主要是C型病例,有857例,占69.2%。结论对住院日进行监控;加强科室管理及重点病种控制;提高门诊医疗水平,建立良好转诊制度是控制住院时间延长的有效途径。

  • 标签: 超长住院日 分布特征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医院感染控制中应用手术的细节管理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6年3月在我院治疗的患者80例,依据随机抽样方式分为常规组与干预组,每一组40例,常规组患者常规的护理方式,干预组患者使用手术的细节管理措施,观察记录两组患者护理的满意度与感染情况。结果经干预后,常规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明显比干预组低,医院感染发生率明显比常规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细节护理管理可有效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具有应用的价值。

  • 标签: 手术室 细节护理管理 控制 医院感染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手术医院感染的预防控制检测,采取有效措施来减少各种危险因素的发生,并做好手术的消毒隔离工作。方法从本院提取200例临床手术患者作为本次试验的研究对象。将这些研究对象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并根据手术医院造成感染的原因进行分析总结,寻找出应对感染的策略。而观察组则是在患者感染的基础上寻找手术感染的因素和应对策略以及控制管理。结果根据200例手术患者共发生20例的感染,其中对照组感染率为16%;试验组感染率为4%,两组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手术医院的感染原因,应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感染控制措施,以做更好的预防和控制介入手术医院的感染。结论根据手术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应及时落实好预防感染的措施,以此来提高手术的质量管理和医院感染控制,具有临床推广的价值和意义。

  • 标签: 手术室医院感染 预防控制监测 管理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探讨分析血型实验输血检验的过程,研究质量控制的程度,保障医疗过程中输血的及时、安全、有效。方法选取临床上申请输血患者的血液标本资料600份,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采用微柱凝胶法交叉配血时检验出9例不合,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DAT)阳性3例,假阳性5例,青霉素试验阳性2例。对输血不合受试者分析发现,青霉素试验阳性者2例,抗筛阳性者1例,既往输血史4例,妊娠史4例。未出现一例输血安全医疗事故。结论血型实验输血检验质量的严格控制是保证临床输血安全的必要前提,可以提高患者输血安全性,降低传染病及医疗事故的发生率,输血前必须进行交叉配血试验,提高临床输血的安全有效性。

  • 标签: 血型实验室 输血检验 质量控制 输血安全
  • 简介: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健康意识不断增强,与此同时,对疾病的预防控制也有了更高的需求,但在当前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实验检验中仍然存在较多问题,严重妨碍了疾控机构的建设发展。为此,本文结合自身工作经验,从目前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实验检验中存在的问题出发,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提高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实验检验质量水平,并提出了一些合理建议,希望能够给读者带来一些帮助。

  • 标签: 疾控机构 措施 实验室检验
  • 简介:摘要目的本次研究主要分析消毒湿巾在血透院感控制当中所发挥的作用。方法以本院正在使用的26台血液透析机为研究对象,随机将这26台血液透析机在2016年7月至2016年12月的表面擦拭分为研究组、对照组两组。给予对照组血液透析机常规含氯消毒剂进行表面擦拭,给予研究组血液透析机消毒湿巾进行表面擦拭,观察并比较两种表面擦拭方法的擦拭效果,以此来评析消毒湿巾在血透室内感染控制中的作用。结果通过观察分析后发现,两种表面擦拭方法在对血透机表面上的擦拭效果都能有效的将血液透析机上的细菌控制在规定范围内,且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但是在血透机旁路接头表面的擦拭效果,研究组仪器的擦拭效果远远要优于对照组的,且两组之间具有显著差异,即P<0.05。此外,从护理人员的依从性上来看,研究组也明显要优于对照组,即P<0.05。结论根据研究结果显示可知,虽然常规含氯消毒液也能够对血液透析机进行有效擦拭,消毒湿巾对血透院的感染控制所发挥的作用更显著。

  • 标签: 消毒湿巾 血透室 感染控制 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检验科免疫实验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并对相应的控制措施进行探讨。方法选取2016年12月至2017年12月我院免疫的200例传染病阳性标本进行研究,其中,检疫的免疫项目包括梅毒抗体;艾滋病抗体;甲型肝炎抗体;乙型肝炎血清标志物等。本次研究中均采用全自动酶联免疫分析仪检测,并进行阳性和阴性对照。结果在200例标本中,共检出梅毒62例,乙型肝炎100例,甲型肝炎16例,艾滋病病毒携带22例。结论免疫可导致医院感染的因素有很多,为了控制医院感染,应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加强医护人员的知识培训,严格执行隔离管理制度,合理布局实验等。

  • 标签: 检验科 医院感染 危险因素 免疫实验室
  • 简介:摘要供应是医院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主要是对医院日常工作中出现的各种污染物和使用过的敷料等进行消毒处理等,其工作的质量对医院的医疗护理质量具有直接的影响,且对病人的生命安全具有直接的影响。因此,如何提高医院的供应管理工作是当前预防医院感染情况发生的重要措施,现对护理质量控制措施在预防医院感染中的价值进行分析。本文笔者根据工作实践经验对供应护理质量控制对预防医院感染的影响进行了分析探讨。

  • 标签: 供应室护理 质量控制 医院感染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为了研究探讨供应护理质量控制在预防院内感染的作用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6年12月份收治的患者125例,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对照组不进行相关的供应护理的质量监控,实验组采取相关的供应护理质量。结果实验组在护理质量方面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结论供应护理质量控制在整个预防院内的效果是非常显著的,能够提高医院的整体服务质量,这是值得推广和鼓励的。

  • 标签: 预防院内感染 供应室护理 质量控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手术消毒隔离管理在医院感染控制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6月我院58台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入选的患者根据不同的手术管理方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29例,对照组患者实施传统的手术管理,研究组患者实施手术消毒隔离管理,比较两组患者医院感染发生情况及医疗纠纷发生率。结果研究组及对照组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分别为17.24%、41.38%,医疗纠纷发生率分别为3.45%、13.7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消毒隔离管理可有效减少医院感染及医疗纠纷发生率,保证手术效果,值得临床进行推广应用。

  • 标签: 手术室 消毒隔离管理 医院感染控制 医疗纠纷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在手术中开展护理管理对感染控制的效果。方法以我院手术2015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的工作情况作为研究样本,以2016年1月作为分隔时间,手术2016年1月之后开展感染护理专项管理制度,对比开展管理后与开展管理前手术感染的发生情况,并对开展前后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进行对比分析。结果(1)开管理前,手术共进行手术41542台,其中发生感染人数33例,感染发生率为0.079%;开展管理后,手术共进行手术51685台,其中共发生感染人数17例,院内感染发生率为0.032%,管理后明显低于开展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开展管理前,非常满意29517例,较满意11123例,不满意902例,总满意度为97.83%;开展管理后,非常满意696例,较满意963例,不满意26例,总满意度为98.98%,开展后略高于开展前,但是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在手术工作中开展感染护理专项管理制度,可以明显控制院内感染的发生,提高患者满意度与护理质量。

  • 标签: 护理管理 感染 手术室
  • 简介:他大学毕业后,应聘到了一家公司,他在这家公司干得很卖力,一千就是五六年。在这五年里,他为公司作出了很大的业绩,多次得到领导的嘉许,什么奖励、荣誉都少不了他的。他应该很满意才是!但他并不是我们想象的那样,现在他很有郁闷,因为他还没有晋升,他的身份只是公司里一个研究员。这次公司又提拔了两个干部,又没有他,这让他心里很烦乱,他开始浮躁起来了,工作也不如以前那样积极了。他决定出去旅游散散心,他来到了一座很有名的山上。

  • 标签: 快乐 裂缝 毕业后 研究员
  • 简介:摘要目的考察不同温度对色谱分析性能的影响,从而寻找一种有效又简便的改善色谱分析性能方法。方法以某中药注射剂含量测定时在不同温度下的分离性能为例,根据测定数值考察温度与分离性能的变化关系。结果该中药注射剂出峰时间随温度升高分离速度加快,同时理论塔板数也随之增大,但随着温度的升高,某一成分的分离度降低,因此,选择温度还需综合考虑各项因素。

  • 标签: 高效液相色谱仪 温度 分析性能 分离度 理论塔板数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不同部位应力性骨折的影像学特点。方法搜集26例应力性骨折患者的X线、CT、MRI资料,分析其影像学表现及其与骨骼生物力学薄弱区的相关性。结果26例中,胫骨14例、6例骶骨翼,跖骨2例、肋骨1例、股骨颈并双侧肋骨多发骨折1例、股骨下段1例、腓骨1例。2例早期应力性骨折X线上表现为较具特征性的“灰色骨皮质征”;修复期骨痂呈球形或不规则形生长,骨膜反应明显,2例可见“双皮质征”;骨折局部愈合,典型表现为“扣征”。CT能清晰显示骨质改变和软组织水肿;MRI上骨痂生长表现为T1低信号,T2稍高信号;骨髓水肿范围较平片及CT所见大,T1低信号,T2高信号;骨折线呈长T1、短T2信号;应力性骨折发生部位有一定特征性,好发于骨骼生物力学上的薄弱区。结论应力性骨折的发生部位及影像学表现均具有一定的特征性,X线平片仍是诊断应力性骨折的首选方法,CT与MRI对于鉴别诊断具有较高价值。

  • 标签: 应力骨折(stress fracture)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持续质量改进在医院供应院内感染控制中应用。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6年12月我院供应集中管理中实施持续质量改进之后数据作为观察组,2015年1月—2015年12月未开展持续质量改进之前的数据作为对照组,两组均随机抽取500份消毒灭菌样本,并调查相应时段供应医务人员共计100人次及随机选取科室1000例患者检查各样本的清洗质量、包装质量和灭菌质量,记录常规物品和紧急物品送达科室的时间及院内感染情况。结果实施后,观察组清洗质量、包装质量、灭菌质量,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后,观察组上午常规物品送达时间、下午常规物品送达时间、紧急物品送达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后,观察组1年内发生院内感染率为0.30%,低于对照组1.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医院供应实施持续质量改进能降低院内感染率,提高物品供应质量,缩短物品供应时间。

  • 标签: 持续质量改进 医院供应室 院内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