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8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盆底肌肉低频电刺激治疗产后尿潴留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2月—2018年1月期间收治的112例产后尿潴留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盆底肌肉低频电刺激治疗)和对照组(常规治疗)各56例,观察两组产妇的治疗恢复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治愈率对于治疗效果的满意度相对更高(P<0.05),而泌尿感染发生率、治疗后首次排尿时间、残余尿量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相对更低(P<0.05)。结论在产后尿潴留的临床治疗中,盆底肌肉低频电刺激治疗是一种良好的选择。

  • 标签: 盆底肌肉低频电刺激 产后尿潴留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颅磁刺激治疗抑郁症的心理护理方法及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抑郁症患者92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住院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6例。所有患者入院后均实施经颅磁刺激治疗,对照组于治疗期间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心理护理干预。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抑郁程度变化情况及患者满意度。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HAMD评分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满意度总分(92.34±3.51)分明显高于对照组(85.17±4.22)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护理应用于抑郁症患者经颅磁刺激治疗过程中能有效减轻患者抑郁程度,改善患者心理状态,并提高患者满意度。

  • 标签: 心理护理 经颅磁刺激 抑郁症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剖宫产术后早期乳头刺激对提高母乳喂养的影响。方法从我院选出接受剖宫产产妇122例,按照入院的先后顺序随机将产妇分成两组,组一61例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组二61例为观察组,采用早期乳头刺激护理干预,比较两组产妇乳汁分泌时间及产妇乳房肿胀情况,观察产妇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在乳汁分泌时间上,显著快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在乳房肿胀情况上,明显高于观察组(P<0.05)。结论为剖宫产产妇采用早期乳头刺激护理干预方法,加快乳汁分泌时间,改善因乳汁堆积出现肿胀现象,减少产妇的不适症状。

  • 标签: 剖宫产 早期乳头刺激 母乳喂养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和探究心理疏导法并耳穴刺激治疗老年焦虑症的疗效。方法本次研究选取的62例老年焦虑症患者均来自于本院,时间2017年2月—2018年1月,通过治疗方案分组,常规组31例患者采取心理疏导法,治疗组基于此,增加耳穴刺激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焦虑评分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焦虑评分在治疗前几乎相同(P>0.05),经过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SAS评分和HAMA评分均明显低于常规组,疗效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老年焦虑症患者采取心理疏导法并耳穴刺激治疗,有利于改善患者焦虑症状,提高治疗依从性。

  • 标签: 心理疏导法 耳穴刺激 老年焦虑症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脑梗死吞咽障碍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间我院治疗的患者170例,均诊断为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吞咽训练,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训练基础上应用神经肌肉电刺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洼田饮水测试吞咽功能评分与日常生活质量评分进行比较,比较两组患者吞咽障碍治疗效果。结果经过治疗观察组患者38例痊愈,无效8例,总有效77例,对照组患者24例治愈,无效19例,总有效66例,组间比较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2%明显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78.4%,数据差异显著(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吞咽功能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差异无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吞咽功能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明显好转并且结果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数据差异显著(P<0.05)。结论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脑梗死吞咽障碍患者临床效果明显,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患者吞咽功能,有利于脑梗死患者的恢复,应广泛推广。

  • 标签: 神经肌肉电刺激 脑梗死 吞咽障碍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上肢、下肢输注刺激性药品患者静脉炎、静脉栓塞临床效果对比。方法在输注刺激性药品相同、药品总量和滴速等相对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随机选择100例患者,其中50例为上肢静脉输注地塞米松,50例为下肢静脉输入地塞米松,观察两组患者静脉炎、静脉栓塞的发病情况。结果上肢静脉输注刺激性药品患者静脉炎静脉栓塞的发病率为8%,而下肢静脉输注发病率达到30%。下肢静脉炎静脉栓塞的严重程度发生静脉炎静脉栓塞30例,其中有2例为静脉栓塞。而上肢静脉炎的严重程度都为轻度,无静脉栓塞。其中不同年龄组的发病率也存在差异,20~40岁静脉炎静脉栓塞的发病率为35.71%,40~60岁为19.3%,60~80岁最低为10.34%。结论静脉炎静脉栓塞发生率与年龄成反比;下肢静脉输注刺激性药品患者静脉炎静脉栓塞的发生率比上肢静脉输注高,而且下肢静脉炎的严重程度比上肢静脉炎严重。因此在为患者输注刺激性药品时应选择上肢输注。

  • 标签: 上下肢 输注 刺激性药品 静脉炎 静脉栓塞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的吸痰刺激时间对气管插管患者的吸痰效果。方法建立三个组别,4s组、6s组和8s组。将观察对象编号,按照计算机产生的随机序列,每天都对患者的组别进行分配。每组患者的每次吸痰刺激时间分别为4s、6s、8s。结果吸痰后三组患者的心率增加值、血压增加值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三组血氧饱和度增加值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间的痰鸣音改善、每日吸痰次数以及两次吸痰间隔比较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痰鸣音改善4s组与6s组、8s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s组与8s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每日吸痰量4s组与6s组、8s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s组与8s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每日吸痰总次数4s组与6s组、8s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s组每日吸痰总次数与8s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次吸痰间隔4s组与6s组、8s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s组两次吸痰间隔与8s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吸痰刺激时间持续6s与8s的效果好,在相同效果下,推荐选用刺激时间为6s。

  • 标签: 吸痰 刺激时间 气管插管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低频电刺激结合乳房按摩点穴对剖宫产产妇乳汁分泌的影响。方法将2017年9月至2018年9月在我院进行剖宫产的100例产妇作为此次研究对象,以随机分组的形式将其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对照组50例产妇实施常规护理,实验组50例产妇实施低频电刺激结合乳房按摩点穴,对其护理效果进行分析。结果(1)实验组产妇术后乳汁开始分泌时间低于对照组产妇,差异显著(P<0.05)。(2)两组新生儿完全母乳喂养率、混合喂养、人工喂养率比较,差异显著差异显著(P<0.05)。结论低频电刺激结合乳房按摩点穴提高剖宫产产妇乳汁分泌,提高母乳喂养,更是缩短乳汁分泌时间,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低频电刺激 乳房按摩点穴 剖宫产 乳汁分泌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功能训练联合低频脉冲电刺激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康复中心收治的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吞咽功能训练,观察组还增加低频脉冲电刺激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4周后功能性经口摄食量表(FOIS)评分、透视吞咽检查指标变化情况。结果治疗4周后观察组患者FOIS评分明显高于同期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口、咽传递以及腭咽部关闭等时间较同期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结论相对于单纯吞咽功能训练,功能训练联合低频脉冲电刺激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临床效果更佳。

  • 标签: 低频脉冲电刺激 吞咽障碍 脑卒中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直接肌肉刺激法在神经肌肉疾病电生理诊断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3月—2017年4月间收治的神经肌肉疾病患者120例,将其按照111比例平均分为精神源性疾病组、肌源性疾病组以及对照组各40例,将其检测定量肌电图与直接肌肉刺激法先后进行治疗,现对于直接肌肉刺激法进行观察比较三组患者肌肉刺激、神经刺激、神经与肌肉刺激三种波幅对比。结果肌肉刺激法下波幅参数肌源性疾病组患者与神经源性疾病组患者,以及肌源性疾病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之间的组间对比均无明显差异,剩下三个参数在三组患者之间组间两两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直接肌肉刺激法能够有效区分肌肉的肌源性或神经源改变,为神经肌肉疾病生理诊断中技术的相对有益性补充。

  • 标签: 直接肌肉刺激法 神经肌肉 电生理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不同形态年龄相关性白内障对客观视觉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8年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不同年龄的白内障患者共12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的发病形态,将120例患者分为三组,皮质性白内障研究组40例,核性白内障研究组40例,后囊下型白内障研究组40例,另外选择40健康者作为健康对照组,进行比较研究。分别对参与研究人员的年龄、最佳矫正远视力、眼内散射光以及对比敏感度进行检查,对比组间结果。结果健康对照组的健康者在眼内散射光、最佳矫正远视力、对比敏感度方面都要明显好于其它三组,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纯依靠视力检查来评价白内障疾病,很难全面了解其对患者客观视觉质量的影响,在视力检查的基础上,配合眼内散射光以及对比敏感度的检查,才能全面掌握白内障对患者视觉质量的影响,以便选择治疗方案,确定实施手术的时机,在眼科临床上引起注意。

  • 标签: 白内障 视觉质量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抑郁症伴发的睡眠障碍的治疗效果。方法本次研究选取我院60例抑郁症伴发的睡眠障碍患者,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护理措施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在进行常规治疗措施的基础上增加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睡眠质量。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睡眠总时长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并且观察组患者早醒延迟时间及觉醒次数明显小于对照组患者,各HAMD睡眠障碍因子水平也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经t检验得出P<0.05。结论抑郁症伴发的睡眠障碍患者采用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可取得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可显著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使用。

  • 标签: 经颅磁刺激治疗仪 抑郁症 睡眠障碍
  • 简介:摘要目的对于脑卒中语言功能障碍患者行颅直流电刺激治疗的效果进行研究、判定。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80例脑卒中后语言功能障碍患者为对象,2017年2月—2018年1月期间为收治时间,将其依据计算机随机分组为对照组(40例)、研究组(40例),对照组行传统的治疗,研究组在传统的治疗的基础上行颅直流电刺激治疗,并对比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经tDCS治疗的总好转率为90.00%,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脑卒中后语言功能障碍患者行颅直流电刺激治疗的效果显著,可提高临床效果,提高语言能力,可在临床中进行推广、实施。

  • 标签: 脑卒中 语言功能障碍 颅直流电刺激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改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择2017年3月—2018年3月本院收治的48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将全部患者均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进行了伪刺激,观察组进行rTMS真刺激,通过神经心理状态测量(RBANS)评估两组患者认知功能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视觉广度、注意、即刻记忆和延迟记忆显著比治疗前高,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能够有效改善慢性精神分裂患者的认知功能,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 标签: 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 慢性精神分裂症 认知功能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超声引导联合神经刺激器辅助腰丛-坐骨神经阻滞在老年下肢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8年5月收治于我院的64例老年下肢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常规盲探式腰丛-坐骨神经阻滞的对照组(n=32),以及采用超声引导联合神经刺激器辅助腰丛-坐骨神经阻滞的观察组(n=32),比较两组患者包括感觉阻滞起效时间、持续时间、运动阻滞起效时间、持续时间以及不良反应、麻醉失败率等相关情况。结果观察组包括感觉阻滞起效时间、持续时间、运动阻滞起效时间、持续时间以及不良反应率等相关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超声引导联合神经刺激器辅助腰丛-坐骨神经阻滞能够在提高麻醉效果的基础上,降低不良反应率,更具安全性,更实用于老年患者,值得推广。

  • 标签: 超声引导 神经刺激器 腰丛-坐骨神经阻滞 麻醉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了在偏头痛合并焦虑或抑郁或认知功能损害患者中,药物与经颅磁刺激的疗效,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左乙拉西坦,观察组患者给予经颅刺激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治疗后患者偏头痛发作频率及视觉模拟评分均低于对照组。结论经颅刺激治疗能够显著降低患者发作频率并降低视觉模拟评分,疗效显著高于左乙拉西坦。

  • 标签: 偏头痛 经颅刺激治疗 左乙拉西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TBS模式的rTMS对于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方面的治疗效果以及其安全性。方法选取60例精神分裂症病人,随机分为研究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两组。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评分表(PANSS)、不良反应量表(TESS),于基线期及4周末进行临床疗效、不良反应评定。结果治疗4周末研究组与对照组PANSS总分及阴性症状分量表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BS模式的rTMS可以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阴性症状,并且安全性较高。

  • 标签: 经颅磁刺激 精神分裂症 &theta 短阵快速脉冲模式 阴性症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联合舍曲林治疗对伴强迫症状精神分裂症(SOCS)的效果,为SOCS的治疗提供参考。方法以2015年3月—2016年3月在苏州市吴江区精神康复医院门诊及住院治疗的符合纳入标准的SOCS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两组均口服舍曲林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联合rTMS治疗,两组均治疗4周。采用耶鲁布朗强迫症状量表(Y-BOCS)和护士用住院病人观察量表(NOSIE)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治疗前,两组Y-BOCS及NOSIE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4周后,Y-BOCS评分研究组(t=13.31,P<0.01)和对照组(t=8.18,P<0.01)均低于治疗前;NOSIE评分研究组在总积极因素分(t=7.92,P<0.01)和总分(t=11.45,P<0.01)高于治疗前,总消极因素分(t=9.14,P<0.01)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研究组Y-BOCS及NOSIE评分优于对照组,均有统计学差异(P均<0.01)。结论rTMS联合舍曲林与单用舍曲林治疗均能改善SOCS患者的强迫症状与精神症状,但联合治疗的效果优于单用药物治疗。

  • 标签: 强迫症状 精神分裂症 重复经颅磁刺激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药物治疗方案在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中的应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2月—2018年1月本院接诊的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患者58例,采用奇偶数字分组法进行分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9例。实验组采用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药物疗法,对照组采用假经颅磁刺激联合药物疗法。分析两组阴性症状的缓解情况,并对其作出比较。结果实验组治疗后的阴性症状评分为(94.26±7.58)分,明显比对照组的(98.83±6.61)分低,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积极采用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药物疗法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施治,可显著改善其阴性症状,建议采纳。

  • 标签: 阴性症状 临床疗效 精神分裂症 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DMS结合超短波等常规疗法对腰背筋膜炎的影响。方法将38例腰背筋膜炎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19例和对照组19例,对照组进行单纯的超短波加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DMS治疗,所有治疗均为1次/d,每周六次,持续治疗3周。采用腰背筋膜炎疗效标准和腰背疼痛评分(NPRS)标准分别对患者治疗前、后进行评定。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较治疗前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评分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MS结合超短波疗等常规法疗法对腰背筋膜炎有明显的改善作用。

  • 标签: DMS 超短波 常规治疗 腰背筋膜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