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84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甲状腺良恶性病患者的CT表现和病理结果。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7月-2015年6月收集的68例甲状腺病变患者资料,回顾性分析患者甲状腺良性病部位的CT表现和病理结果,并对CT检查病理结果符合率进行总结性分析。结果统计发现68例甲状腺病变患者中,CT检查诊断为良性病患者有55例(80.88%),恶性病患者13例(19.12%)。病理结果诊断良性病患者有56例(82.35%),恶性病12例(17.65%)。结论CT扫面诊断甲状腺良恶性病效果显著,能有效区分患者病情良性还是恶性,可为临床诊断良恶性甲状腺提供科学依据,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甲状腺 良恶性病变 CT表现 病理结果
  • 简介:摘要血管认知障碍(VCI)是现代社会的高发疾病,其发病与脑血管病直接或间接相关,属于一系列复杂的临床综合征。脑血管疾病是我国高发的慢性病之一,在人口老龄化趋势下,血管认知障碍发病率逐渐上升,而该病群体的不断增多给社会和医疗行业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和压力。目前,尚无治疗血管认知障碍的有效方法,因而必须探索血管认知障碍的危险因素,为该病预防提供一些参考经验。本文以皮层下非痴呆性血管认知障碍(VCIND)为研究对象,对其相关危险因素进行综述研究,旨在提高VCIND危险因素认识程度,提升VCIND防控效果。

  • 标签: 痴呆 血管性认知障碍 危险因素 血管病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乌鲁木齐市老年血管痴呆发病的危险因素,为临床诊治、社区防治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在乌鲁木齐市某三甲医院老年精神科入组例VD患者和84例非VD患者进行调查分析,采用单因素、多因素的分析方法来筛选可能影响VD发病的危险因素。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血压(OR=3.346)、心脏疾病(OR=6.263)、糖尿病(OR=4.890)、体育运动(OR=2.946)、吸烟(OR=3.421)、抑郁症(OR=2.520)等因素均为血管痴呆患病危险因素。结论影响老年血管痴呆患病的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心脏疾病、糖尿病、体育运动、吸烟和抑郁症等因素,应针对这些可改变的因素进行早期预防和治疗。

  • 标签: 血管性痴呆 脑血管病 认知障碍 危险因素 病因
  • 简介:摘要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与糖尿病病程、吸烟、高血脂、高血压等多种危险因素有关。针对性进行护理干预,及时发现和积极治疗,能防止并发症的发生、发展,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下肢血管病变 相关因素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分析固定修复牙髓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6月~2014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40例牙髓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均给予固定修复治疗方案,随访1年,观察患者牙髓病变修复情况。结果40例患者(52颗)经固定修复治疗后。随访1年期间7颗发生牙髓炎,发生率为13.46%。其中四环素牙及错位牙、变异牙发生牙髓炎的概率相对较高。结论及时有效的固定修复对牙髓病变患者是有效的,能大大提高其修复率,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固定修复 牙髓病变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为了解启东市性病(艾滋病除外)流行病特征及规律,以便为制定性病防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12~2013年启东市报告的性病发病情况进描述流行病学分析。结果2013年启东监测点通过网络直报告共报告梅毒、淋病、尖锐湿疣等性病292例,较上年同期(337例)下降13.35%。其中男性报告病例数为147例,女性报告病例数为145例,男女性别比为0.0681。性病报告主要集中在汇龙、王鲍、北新,其余乡镇呈散发状态。其中梅毒报告274例,占发病数的93.84%,较去年同期(297例)下降-7.74%,淋病16例,较去年下降51.52%,尖锐湿疣2例,较去年下降71.43%。梅毒报告男性147例,女性145例,男性较去年同期下降0.68%,女性较去年下降23.28%;淋病报告16例,男性15例,女性1例,分别较去年下降48.28%和75.00%。梅毒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15岁以上青壮年,其中30~34岁、35~39岁年龄组分别上升13.64%、23.81%。梅毒发病职业主要为农民198例,占72.26%,其次为家务及待业53例,占1934%。结论2013年启东市性病发病率呈现下降趋势,青壮年是性病的高发人群。应普及性病防治知识,加强安全性行为等健康教育。

  • 标签: 启东市 性病 梅毒 淋病 流行病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针对慢性病患者,观察临床给予心理护理干预后对疾病康复产生的影响。方法选择我中心2013年09月~2015年09月管理的慢性病患者72例。通过抽签法完成所有慢性病患者的随机分组。分别选择D1组(观察组36例)以及D2组(对照组36例)表示两组慢性病患者的组别名称。D1组临床给予常规护理+心理护理;D2组临床给予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慢性病患者在SAS评分以及SDS评分等方面存在的差异。结果两组慢性病患者分别完成干预后,在SAS评分以及SDS评分两方面,同D2组患者进行比较,D1组患者表现出显著优势(P<0.05)。结论针对慢性病患者给予心理护理干预,可以成功缓解患者的抑郁情绪以及焦虑情绪,将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显著提高。

  • 标签: 心理护理 慢性病 康复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妊娠合并急性病毒性肝炎的护理措施。方法对2012年1月~2014年3月在我院建立孕妇保健手册中,有5例妊娠合并急性病毒性肝炎的患者,通过对孕妇的追踪、调查、分析及收集临床资料,给予护理指导,总结护理经验,以提高临床护理水平,结果5例妊娠合并急性病毒性肝炎的患者平稳度过危险期,未发生肝昏迷、DIC等并发症,孕产妇和婴儿平安出院。结论对妊娠合并急性病毒性肝炎的患者做好护理指导如注意休息、加强营养、高维生素、高蛋白、足量碳水化合物、低脂肪饮食,积极进行保肝治疗,避免服用损肝的药物,注意预防感染等,是确保母婴安全的有效方法。

  • 标签: 妊娠合并急性病毒性肝炎 护理 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辛伐他汀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时对其脑血管储备能力的影响。方法本次研究将住院部收治的40例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作为对象,所有患者均行辛伐他汀治疗,根据剂量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行小剂量治疗,观察组行大剂量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脑血管储备能力的变化。结果两组患治疗后总有效率比较χ2=15.6078,脑血管储备能力比较t=6.2610,屏气指数比较t=5.6707;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辛伐他汀对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的治疗疗效理想,值得在临床开展使用。

  • 标签: 辛伐他汀 缺血性脑血管 脑血管储备能力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对我院收治的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临床30例45眼检查及治疗方法进行分析。结果经诊断单纯性25例37眼,增殖性5例8眼。经治疗显效16例24眼,有效11例15眼,无效3例6眼。结论临床应根据不同的阶段重点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案,对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者应强调理想地控制血糖和其他并存的危险因素,在控制血糖等危险因素的前提下可选择视网膜激光等治疗。

  • 标签: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 治疗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与讨论内科慢性病长期输液患者静脉损伤的观察和护理。方法取自我院2014年3月至2015年1月近一年期间收治的内科中老年慢性病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者54例,女性患者46例,总体年龄46~89岁,平均年龄(69.8±9.7)岁。患病年龄1.5~8年,平均(4.6±0.3)年,作为实验研究对象。结果通过对慢性病长期患者静脉损伤的护理,有效保护了患者的静脉输液安全,降低了患者血管渗夜,血管的痉挛,局部皮肤组织坏死的严重情况,减少静脉炎的发生,起到了显著的疗效。结论针对长期输液的内科慢性病静脉输液患者,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血管实际情况进行护理工作,仔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和血管输液情况的变化,并及时采取应对措施,还要努力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技能,才能更好的控制和预防长期输液给患者带来的并发症1。

  • 标签: 慢性病 输液 静脉损伤 观察与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法舒地尔治疗微血管心绞痛疗效及对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将2010年1月~2015年10月的194例微血管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97例,给予法舒地尔联合常规药物治疗;对照组97例,给予常规药物治疗。评价治疗效果并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管内皮素-1(ET-1)与一氧化氮(NO)浓度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总有效率有统计学差异(P<0.01)。观察组治疗后ET-1浓度明显低于治疗前,NO浓度明显高于治疗前,且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法舒地尔通过影响ET-1与NO的表达从而对微血管心绞痛患者血管内皮功能起到改善作用,对缓解心绞痛症状有明显的益处。

  • 标签: 微血管心绞痛 法舒地尔 血管内皮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社区医院联介多重管理模式应用于慢性病患者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接收的社区慢性病患者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行传统的管理方法,观察组行社区医院联介多重管理模式,比较两种管理模式对社区慢性病患者的疗效。结果对2组患者的SF-36量表得分进行比较,观察组患者8项分数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社区医院联介多重管理模式取得了积极的效果,改善了干预质量,满足了社区慢性病患者的具体需求。

  • 标签: 社区医院 慢性病 多重管理模式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在社区慢性病防治中,对高血压患者的健康教育所起到的预防和治疗作用。方法选择在我中心就诊的患有高血压疾病的社区患者9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平均每组46例。采用常规高血压社区干预模式对对照组患者实施干预;在常规模式基础上对观察组患者实施健康教育。结果2年后,干预组的高血压知识和防治观念有较大提高,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水平、相关指标及行为模式与入组时及对照组比较有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康教育有助于预防和控制高血压,应在社区慢性病防治中推广应用。

  • 标签: 高血压 健康教育 社区 慢性病防治
  • 简介:摘要在心血管临床治疗过程中,药物疗法是应用最广泛的一种治疗手段,与手术治疗相比,药物治疗是对患者进行长期维持的一种方法。现如今,心血管患者数量越来越多,而且往往一旦发病就比较严重。因此,医师对患者的用药也至关重要,药物都有正反两面的作用,不仅仅是有治疗的作用,也会存在一些不良反应,尤其是当用药出现误区时,给患者会带来很大的风险。因此,在临床用药的过程中一定要严格遵照用药标准进行合理用药。目前,国内在临床用药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本文通过选取我院479例心血管患者对他们的用药情况作了分析,并得出了一定的结论,最后根据实例分析得出在心血管临床用药过程中存在的误区,并根据误区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 标签: 心血管 临床用药 误区 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在改善老年慢性病应对方式上采用心理疏导疗法的作用。方法选取2014年到2015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120例老年慢性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心理护理,观察组进行心理疏导,对比2组干预效果。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的GDS与WCS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心理疏导疗法能有效的提高患者的心理健康,改善老年慢性病患者的应对方式。

  • 标签: 心理疏导 老年慢性病 应对行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社区全科医生在慢性病健康管理中的制约因素及其相应对策。方法以人为本,既要看病,更要关注人;以消费者为中心,需求为导向;以健康为中心,有责任保护促进健康。结果真正实现以问题为导向的诊疗模式,在接诊中发现/解决健康问题。结论实现了全科医生个性化、精细化、负责式的慢性病系统管理,将病人培养成为慢性病管理的合作者。

  • 标签: 社区全科医生 慢性病 健康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环形电切术在治疗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3月至2014年11月于我院治疗的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65例,所有患者应用环形电切术切除子宫颈病灶切除治疗。结果所有患者术中均未使用麻醉药,手术时间3~12min,术中出血量3~45mL,手术均顺利完成。其中3例患者术后2周出血1次,出血量约20mL,给予云南白药及纱布压迫止血,24h后取出,未再发生出血,1例患者发生宫颈粘连,经宫颈扩宫棒扩张后治愈。未出现感染者。结论宫颈环形电切术不仅可以治疗宫颈疾病,保留生育功能,而且对宫颈管疾病的早期诊断方面具有临床使用价值,避免盲目活检给患者带来不必要的痛苦。

  • 标签: 宫颈癌 子宫颈环形电切术 上皮内瘤变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是糖尿病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由于其起病隐匿,进程缓慢,给治疗造成一定的困难,正确、及时、有效的进行预防、治疗、护理对该病起着极为重要的意义。方法通过搜集、查阅大量国内外的文献和有关资料,对于DPN现状与护理的发展研究现状进行分析归纳。结果通过中医的辩证施膳给予患者饮食治疗,能从根本控制血糖稳定,同时指导患者的非药物和药物治疗,并且辅助疏导患者的各种心理问题,发挥患者的主观能动性,对治疗疾病具有重要作用。结论对于糖尿病这种终身伴随性疾病,DPN发生率很高,一旦发生将对患者生命造成严重威胁,在血糖得到控制的基础上,加强其他方面的护理,如心理护理、运动指导等,给予患者全面、正确的护理对DPN是极为重要的。

  • 标签: 糖尿病 周围神经病变 护理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为了减少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痛苦以及各并发症发生率,分析和探讨实施中医综合护理干预的价值和意义。方法依照随机数字表的方法选取100例于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来我院就诊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抽签的方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入组的所有患者在用药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常规护理,而试验组患者同时给予中医综合护理干预措施,比较疗效差异。结果经过研究发现,试验组和对照组患者均取得一定护理疗效,但是试验组患者各指标评分更占优势,且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辅以中医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增加局部的血液供应以及足底神经传导功能,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和应用。

  • 标签: 糖尿病 周围神经病变 常规护理 中医综合护理干预 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