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9
17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脑损伤患者抑郁治疗中心理治疗和康复治疗的价值。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18年12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脑损伤并发抑郁患者70例,给予心理治疗和康复治疗,评价患者抑郁状况,并与治疗前进行对比。结果70例患者干预前后HAMD评分分别(23.0±8.5)、(15.4±7.5),干预后患者HAMD评分有明显下降(P<0.05)。结论将心理治疗与康复治疗应用在脑损伤患者抑郁治疗中,能够使患者HAMD评分得到有效改善,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心理治疗 康复治疗 脑损伤患者 抑郁 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行动导向教学法在中医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本院中医护理实习生80名进行分组研究,采用抽签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名。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方式,观察组采用行动导向教学法教学,比较两组实习生理论和实操考核成绩,调查实习生自我效能感。结果观察组实习生理论和实操考核成绩均显著提高且高于对照组;观察组自我效能感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护理教学临床带教中应用行动导向教学法能有效提高教学效果,提高实习生理论和实操成绩,及其自我效能感。

  • 标签: 行动导向教学法 中医护理 教学 自我效能感
  • 简介:摘要目的浅析行动导向教学法在中职儿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校2016级90名中职儿科护理专业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平均分成对照组45名和研究组45名。对照组按照传统方法教学,研究组采用行动导向教学法,对比两组教学成果和学生期末考核成绩。结果研究组学生对教学成果评价明显优于对照组;研究组学生期末平均考核成绩高于对照组,分析数据组间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应用行动导向教学法能够有效提高中职儿科护理教学质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其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提高学生成绩和职业能力。

  • 标签: 行动导向教学法 中职 儿科护理 教学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合并糖尿病的急性面神经炎患者的激素使用及疗效。方法将66例合并糖尿病的急性面神经炎患者,在常规综合治疗的基础上,随机分为治疗组(使用激素)及对照组(不使激素),按面神经功能分级评价标准House-Brackmann(H-B)进行疗效判断,同时观察有无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7.9%,对照组总有效率63.6%,治疗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对于合并糖尿病的急性面神经炎患者,在控制血糖的基础上短期使用激素对于其恢复和预后明显利大于弊,值得临床借鉴和进一步关注。

  • 标签: 激素治疗 糖尿病 急性面神经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罗哌卡因联合舒芬太尼在腰硬联合麻醉分娩镇痛中的应用。方法收集我院2016年7月—2018年9月收治的160例分娩孕妇,随机分为联合组和对照组,每组80例,联合组给予罗哌卡因联合舒芬太尼,对照组给予舒芬太尼麻醉镇痛,观察对比两组的镇痛效果及孕妇分娩方式、第二产程时长和新生儿Apgar评分。结果联合组镇痛有效率和自然分娩比例分别为85.00%,92.50%,均高于对照组的77.50%,56.25%(P<0.05);联合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间的第二产程时长和新生儿Apgar评分无差异(P>0.05)。结论罗哌卡因联合舒芬太尼在硬膜外麻醉下分娩镇痛效果优于舒芬太尼应用,值得临床推荐。

  • 标签: 罗哌卡因 舒芬太尼 分娩镇痛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药师干预在急性加重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AECOPD)临床路径中对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4月—2017年4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32例AECOPD患者作为对照组,选择2017年5月—2018年5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32例AECOPD患者作为观察组,对照组为药师干预实施前,观察组为药师干预实施后,比较两组抗菌药物临床使用情况及使用不合理情况。结果相比对照组,观察组抗菌药物使用种类、使用时间、总费用及使用不合理情况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药师干预AECOPD临床路径可规范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优化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

  • 标签: AECOPD 药师干预 抗菌药物 合理使用
  • 简介:摘要食品安全是有关国计民生的大事,因此必须不断规范食品市场的运行模式,切实保障人民的生活质量。基于此,本文就食品中亚硝酸盐使用状况进行调查分析,首先就食品中亚硝酸盐的基本概念、具体危害、鉴别方法进行分析,然后从调查对象、分析方法、实验过程、结果分析等角度出发,调查当前食品市场亚硝酸盐的使用情况,最后结合调查结果,提出一些切实可行的规范策略。

  • 标签: 食品安全 亚硝酸盐 使用状况
  • 简介:摘要深静脉血栓在脊髓损伤中的发病率很高,易并发肺栓塞危及患者生命而备受重视。在大量文献的研究基础上,本文主要使用弹力袜来预防深静脉血栓,强调弹力袜的早期使用和持续使用的重要性,分别从弹力袜的应用效果、作用、弹力袜选择和类型、穿戴方法、使用的时间和观察要点以及使用弹力袜预防血栓依从性等方面进行综述。

  • 标签: 脊髓损伤 弹力袜 深静脉血栓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优质护理对妊娠高血压综合征产妇所起到的改善效果。方法经过对本院2017年10月—2018年10月收治的28例妊娠高血压综合征产妇临床资料展开回顾分析,随机分为两组各14例,对照组选择常规护理,观察组选择优质护理,对比两组子痫与先兆子痫总发生率与血压水平。结果两组子痫与先兆子痫总发生率(7.14%)明显低于对照组(42.86%),P>0.05;观察组血压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妊娠高血压综合征产妇而言,选择优质护理可以有效地预防先兆子痫与子痫并改善血压水平,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 优质护理 血压水平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头孢菌素类药物的不良反应及临床使用要点。方法本次研究中的观察对象均为本院接收的头孢菌素类药物不良反应患者,80例患者的收治时间均在2017年5月至2018年5月期间。分析不良反应累及器官和系统等,统计药物种类和给药方式。结果头孢菌素类药物的不良反应累及器官、系统中,变态反应占比>消化系统占比>心血管系统占比>呼吸系统占比>其他占比>泌尿系统占比;第三代头孢菌素不良反应占比以及静脉滴注不良反应占比明显较高,P<0.05。结论为患者使用头孢菌素类药物进行治疗应当明确严重不良反应的特点,进而促进临床用药的合理性。

  • 标签: 头孢菌素类药物 不良反应 给药方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运用品管圈提高患者外周静脉留置针使用率。方法成立品管圈,以“提高住院患者外周静脉留置针的使用率”为活动主题,对活动前后两组共220例患者及19名护士对留置针的使用情况进行分析。制定相应的对策并组织实施。结果住院患者外周静脉留置针使用率由37.99%提高到61.27%。结论品管圈活动对提高住院患者外周静脉留置针使用率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 标签: 品管圈 外周静脉留置针 使用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胃溃疡患者给予经胃镜清创+药物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于我院2017年6月—2018年7月所接受的156例胃溃疡患者作为本次实验的研究对象,将其按照所采取的治疗措施不同分为联合组和单一组,各组分别为78例。单一组仅采取药物的治疗方法,联合组则采取经胃镜清创+药物联合治疗的方法,统计单一组和联合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将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复发率。结果联合组的治疗有效率75例(96.15%)显著高于单一组60例(76.92%),联合组的复发率2例(2.56%)显著低于单一组14例(17.95%),两组经过对比且差异于统计学而言有意义(P<0.05)。结论对胃溃疡患者给予经胃镜清创+药物进行联合治疗的措施,降低复发率,提高治疗效果。

  • 标签: 经胃镜清创 药物 胃溃疡患者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在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治疗当中,患者同时接受长春西汀与血塞通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在2017年5月至2018年2月期间收治的8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相关对象,将其随机均匀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接受血塞通治疗,观察组患者则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同时接受长春西汀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接受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且接受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得到较好改善,两组患者数据对比后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针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治疗,让患者接受长春西汀与血塞通联合治疗的效果较好,该方案值得推广。

  • 标签: 急性脑梗死 血塞通 治疗效果 长春西汀 神经功能缺损
  • 简介:摘要目的依据骨伤科中成药的分类特点,探讨特殊人群中的老年人,儿童应用骨伤科中成药的安全性,为我院骨伤科中成药使用提供依据,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分析老人、儿童的用药特点及根据《中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2010年版(中药卷)收载的157种骨伤科中成药分类特点,将我院骨伤科中成药按照是否含大毒或有毒中药、含对儿童有特殊毒副作用中药、含药性峻猛中成药、其他骨伤科中成药以及是否分别有对特殊人群的用法用量给予标注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我院常用的18种骨伤科中成药中,含有马钱子的有3种,占16.7%;含有含土蟞虫的有4种,占22.2%;含有自然铜的有3种,占16.6%;含有制川乌的有4种,占22.2%;含有制草乌的有5种,占27.8%;含有淫羊藿的有2种,占11.1%;含有雷公藤的有1种,占5.6%;只含有一种有毒或特殊成分的药品有4种,占比22.2%;同时含有两种有毒或特殊成分有6种,占33.3%;同时含有三种有毒或特殊成分有2种,占11.1%;不含有一种有毒或特殊成分的药品有6种,占33.3%。结论老年人及儿童由于其特殊的生理特点,在选择骨伤科中成药时应严格辨证,审慎选药,剂量适当,疗程宜短严。优先选择安全性高的药以规避用药风险。

  • 标签: 骨伤科中成药 特殊使用人群 安全性 合理用药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胰岛素注射部位对初诊2型糖尿病治疗效果的强化及影响。方法随机选取本院2016年—2018年近三年时间内到本院参与诊断治疗的100名2型糖尿病患者,对其进行随机的分组,分为对比组和实验组两个组别,对比组采用皮下组织随机部位注射的方式进行定时定量的注射治疗;实验组采用固定方位注射的方式在皮下组织进行有方位性的定时定量的注射治疗,经过一个周期的注射治疗后,对两组患者的各项数据进行有序的采样对比,分析两种注射方式对患者产生的一些优劣影响。结果经过一段时间的注射治疗及数据对比发现,实验组患者的平均注射血糖控制时间普遍长于对比组患者,且实验组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含量均优于对比组,其数据具备普遍性及差异性,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面对2型初诊糖尿病治疗的过程中,采用胰岛素皮下注射治疗,其注射部位的规律性对血糖的控制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在进行日常2型初诊糖尿病治疗的过程中,应该注重对胰岛素注射的部位控制,实现更为科学有效的血糖控制及治疗。

  • 标签: 2型糖尿病 胰岛素治疗 注射部位控制 强化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喹硫平联合碳酸锂方案治疗双相障碍的临床价值。方法80例双相障碍患者均分为两组联合组40例采取喹硫平联合碳酸锂方案;单药组40例采取喹硫平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指标。结果联合组临床总有效率与单药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治疗期内发作次数少于单药组(P<0.01);联合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单药组低(P<0.05);两组疗后BRMS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喹硫平联合碳酸锂治疗双相障碍具有确切的临床效果,能明显减少发作次数,且不良反应少,优于喹硫平单药治疗方案。

  • 标签: 喹硫平 碳酸锂 联合方案 双相障碍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观察中医联合交锁髓内钉治疗胫骨骨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我院收治的胫骨骨伤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全部患者均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40例给予交锁髓内钉方法治疗,观察组40例给予中医联合交锁髓内钉治疗,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差异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经积极治疗后其治愈30例、治愈率75.0%,明显的高于对照组患者的24例、6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察组患者经积极治疗后其无效1例、无效率2.5%,明显的低于对照组患者的5例、12.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联合交锁髓内钉治疗胫骨骨伤具有较好的临床愈合率,患者治疗后恢复较好,可以取得较好的临床治疗有效率,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临床上推广使用

  • 标签: 胫骨骨伤 交锁髓内钉 中医治疗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护理标识联合在风险管理在普外科护理中的效果。方法收集我院2015年3月至2016年2月260例普外科护理人员及患者(对照组),建立护理标识后,选择2016年3月至2017年4月普外科护理人员及患者(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及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为1.54%,对照组为4.62%,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评分、护理质控平分均高于对照组,对照组护患纠纷评分高于观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普外科护理中应用护理标识与风险管理,能够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提升护理质量,临床应用及推广价值极高。

  • 标签: 普外科 护理标识 风险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宁夏某三甲中医医院2015-2017年中药注射剂的应用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通过HIS系统,采用回顾性数据分析调取该院2015—2017年中药注射剂使用数据,对该院中药注射剂的用药品种、金额、限定日费用(DDDC)、用药频度(DDDs)等进行统计,分析其用药规律,评价用药合理性。结果该院2015—2017年中药注射剂总金额占药品总金额逐年下降,用药频度(DDDs)最高的是活血化瘀类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发生率也最高。结论该院中药注射剂使用整体基本合理,同时也不乏存在不规范之处,积极通过中药注射剂各项政策引导、临床药师干预、处方医嘱点评、合理用药培训宣传等措施继续规范中药注射剂,确保该院中药注射剂使用的安全、有效、经济。

  • 标签: 中药注射剂 合理使用 评价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细致化药物使用护理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用药依从性及精神症状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精神卫生中心收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70例,随机分成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5例。两组住院治疗期间均予以抗精神病药物进行常规治疗,同时给予精神科常规护理,干预组还实施细致化药物使用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及护理12周后用药依从性、精神症状(BPRS)变化情况。结果细致化护理后,干预组患者用药依从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BPR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细致化药物使用护理,可有效提高患者的用药依从率,促进精神症状的改善,对控制疾病进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 标签: 精神分裂症 依从性 精神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