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0
198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硬化性肺泡细胞(PSP)的CT特征,提高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7—2017年21例经手术与病理证实的PSH临床资料和CT表现。其中女20例,男1例,年龄12~60岁,平均年龄44.9±11岁,均行胸部CT平扫及其中19例行增强扫描。结果19例表现为类圆形结节或肿块,其中17例为孤立灶,2例合并肺癌;另外2例,一例表现为不规则形软组织块影、另一例为片状实变影。PSP影像多以孤立病灶表现为主,边缘光滑整齐。病变直径8~56mm,平扫CT值(17Hu~49Hu,平均CT值约34Hu),增强扫描呈均匀或不均匀强化,大部分动脉期明显强化,净值(40~56Hu),个别早期轻度强化者,延迟期呈持续上升强化。结果中年女性,孤立的边缘光滑的类圆形或椭圆形结节或肿块,密度均匀或不均匀,增强后早期明显强化,延迟持续上升强化、强化时间长为PSP强化特征。结论硬化性肺泡细胞的CT表现有一定性别、年龄分布特点,CT扫描形态及增强检查能为诊断提供重要依据。

  • 标签: 硬化性肺泡细胞瘤 影像诊断 X线计算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论儿童髓母细胞患者术前、术后的护理方法,减少并发症,促进恢复。方法对我院2013年1月至2018年1月5年间儿童髓母细胞手术患儿,术前术后给予相应的护理措施,总结护理经验。结论加强术前护理,为手术充分准备,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进行护理,是手术能否成功重要的保障,也是影响患者预后的关键环节,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儿童 髓母细胞瘤 颅内高压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儿胸膜肺母细胞(PleurapulmonaryBlastoma,PPB)临床及病理学特点和影像诊断。方法对1例肺内数枚团状肿块患儿行肺叶切除术,免疫组化和病理学检查,对此病例进行学习讨论。结果2岁男孩手术见右肺三枚大小不等肿块,免疫组化标记检查确诊为PPB。结论PPB是罕见的肺间质恶性肿瘤,临床表现不典型,预后差,确诊需依靠病理及免疫组化相结合。

  • 标签: 儿童 PPB 病理表现 CT影像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初步探讨肝原发性破骨细胞样巨细胞的组织学来源、临床病理特点及生物学行为。方法通过对1例肝原发性破骨细胞样巨细胞标本进行常规组织细胞学检查(包括HE染色、光学显微镜观察),和EnVision免疫组化染色方法。结果镜下肿瘤由大量破骨细胞样巨细胞和单核细胞组成伴明显出血及坏死。免疫组化肿瘤细胞CD68和vimentin表达(+)、Ki-67(+10%),CK7、CK20、CK19、CK8/18、AFP、S-100、肝细胞、SMA、CD34、EMA、溶菌酶均表达(-)。结论本例肝原发性破骨细胞样巨细胞虽然形态学并未见明显异型性,但患者术后1月死亡,表明该肿瘤属于恶性。

  • 标签: 破骨细胞样巨细胞瘤 临床病理 生物学行为
  • 简介:摘要小肠小淋巴细胞淋巴是一种低度恶性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没有特征性的临床表现。目前最常用的分期系统参照Rai分期系统和Binet分期系统。早期患者可以放疗也可以“观察和等待”。晚期患者可选用化疗,年轻、预后差的患者可选择参加自体和异基因干细胞移植的临床研究。SLL的5年总体实际生存率是51%,无生存率是25%。总体中位生存率是7年。

  • 标签: 小肠肿瘤 小淋巴细胞淋巴瘤 Rai分期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优质护理对肾母细胞患儿术后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8年1月在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40例肾母细胞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肾母细胞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优质护理。比较两组患儿的疼痛感、舒适度、哭闹时间、睡眠质量和平均住院时间。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患儿的疼痛感、哭闹时间、睡眠质量和平均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舒适度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优质护理可以有效改善肾母细胞患儿术后的生活质量,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优质护理 肾母细胞瘤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CT、MRI在诊断软骨母细胞中的临床价值。方法以2014年6月—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36例软骨母细胞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比较CT、MRI两种诊断方法在软骨母细胞的诊断价值。结果(1)两种检测方法各具特点;(2)CT对边界清晰伴边缘硬化与病灶内钙化检出率高于MRI,而关节积液、骨膜水肿及周围水肿的检出率低于MRI,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种检测手段在膨胀性病变的诊断率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MRI在诊断软骨母细胞诊断中各具优势,为提高软骨母细胞诊断的准确率,应该而联合应用两种技术。

  • 标签: CT MRI 软骨母细胞瘤 临床价值 检出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小脑延髓裂入路切除儿童第四脑室髓母细胞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43例儿童第四脑室髓母细胞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经采用枕下正中切口,经小脑延髓裂入路小脑延髓裂入路进行手术治疗。结果肿瘤全切除28例,近全切除15例,术后出现假性脑膜膨出12例,经穿刺抽吸及加压包扎后11例缓解,1例再次手术修补漏口,出现小脑缄默3例,3周后逐渐好转,无术后吞咽困难发生,无术后行走不稳加重病例。术后并发脑积水7例,行分流手术治疗。结论经小脑延髓裂入路治疗儿童第四脑室髓母细胞,具有暴露范围广、对小脑损伤小、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值得在临床进一步推广和研究。

  • 标签: 髓母细胞瘤 神经外科手术 第四脑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皮肤鳞状细胞癌、基底细胞癌与黑色素的皮肤镜检查效果。方法选择在我院诊断为皮肤鳞状细胞癌、基底细胞癌与黑色素患者各6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都给予皮肤镜检查,同时进行了病理确诊。结果皮肤镜检出皮肤鳞状细胞癌、基底细胞癌与黑色素60例、58例与59例,检出率为100.0%、96.7%和98.3%,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皮肤鳞状细胞癌、基底细胞癌与黑色素的皮肤镜检查具有很好的检出率,皮肤镜指征与组织病理相互对应,可为患者提供一种可靠的检查工具。

  • 标签: 皮肤鳞状细胞癌 基底细胞癌 黑色素 皮肤镜 检出率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主要研究鸦胆子油乳(Fructusbruceaeemulsion,FBE)对多发性骨髓(Multiplemyeloma,MM)细胞的毒性作用,并探讨其诱导多发性骨髓细胞凋亡的机制。方法CCK8法检测鸦胆子油乳对多发性骨髓细胞的抑制率,流式细胞术检测鸦胆子油乳对多发性骨髓细胞的凋亡和ROS生成的影响,最后通过CCK8观察N-乙酰半胱氨酸对多发性骨髓细胞活力的恢复。结果CCK8结果显示鸦胆子油可显著降低多发性骨髓RPMI-8226细胞的活力,并且呈现剂量和时间依赖关系。在12小时其半数抑制率(IC50浓度)为382μg/ml,24小时其IC50浓度为296μg/ml,48小时其IC50浓度为198μg/ml。流式细胞术检测发现鸦胆子油乳能够增加多发性骨髓细胞ROS的生成,并诱导其凋亡。最后用ROS清除剂预处理RPMI-8226细胞发现可以有效的恢复鸦胆子油乳诱导的细胞死亡。结论鸦胆子油乳在体外可以有效的激活ROS生成,诱导多发性骨髓细胞氧化应激损伤,从而激活细胞凋亡。

  • 标签: 多发性骨髓瘤 鸦胆子油 凋亡 氧化应激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CT与MRI诊断中枢神经系统血管外皮细胞的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72例中枢神经系统血管外皮细胞患者,通过CT检查和MRI检查的方式,对其影像学特征、病理关系予以鉴别。结果CT检查中,中枢神经系统血管外皮细胞检出率为94.44%;MRI检查中,中枢神经系统血管外皮细胞检出率为91.67%。各数据对比相似(P>0.05)。结论中枢神经系统血管外皮细胞诊断中,CT检查和MRI检查均具有较高的检出率,还可通过对其影像学数据的分析,为后续诊疗工作的施行创造条件。

  • 标签: CT检查 MRI检查 中枢神经系统血管外皮细胞瘤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FGFR4基因多肽性在弥慢性大B细胞淋巴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4年6月初治的56例弥漫大B细胞淋巴患者及40例正常对照组外周血,通过PCR-RFLP技术检测FGFR4rs351855G/A基因的多肽性,探讨FGFR4基因多肽性在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中的表达及意义。结果在患者中rs351855AA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在DLBCL预后评价指标中,rs351855AA在AnnArbor分期Ⅲ期以上、ECOG评分≥2及IPI评分的中高危患者中的表达率高。结论FGFR4rs351855G/A基因的多肽性可作为DLBCL的预后不良指标。

  • 标签: 弥慢大B细胞淋巴瘤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4 基因多态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胃淋巴的治疗方式。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14年4月—2017年12月之间收治的10例胃淋巴患者。结果本组10例患者中,2例出现并发症,随访6个月死亡1例,随访12个月死亡1例,故治疗有效率为70.00%,6个月生存率为90.00%,12个月生存率为80.00%。结论对胃淋巴患者行合理手术治疗,并辅以放疗手段,通常可取得满意疗效。

  • 标签: 胃淋巴瘤 手术治疗 化学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儿颅内中枢神经系统非典型畸胎样/横纹肌样Atypicalteratoid/rhabdoidtumor(AT/RT)的临床病理特征、影像学表现。方法对1例脑积水、颅内占位患儿行肿瘤切除术,病理学常规检查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查,明确诊断为AT/RT,结合文献进行分析讨论。结果2M患儿手术见脑干肿块,免疫组化标记检查确诊为(桥小脑角)非典型畸胎样/横纹肌样肿瘤(AT/RT)。结论AT/RT是一种罕见的高度恶性肿瘤,好发于儿童,其诊断需与脑内其他多形性肿瘤鉴别。

  • 标签: 儿童 AT/RT 病理 影像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细胞块在胸腔积液细胞学疑难病例病理鉴别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临床送检的40例疑难胸腔积液细胞学剩余标本制备石蜡细胞块,根据需要行免疫细胞化学染色,观察其对细胞病理诊断的辅助价值。结果在40例胸腔积液细胞学疑难病例鉴别中,经过细胞块和(或)免疫细胞化学染色辅助诊断,11例诊断为转移性肺腺癌细胞,11例为癌细胞但来源未确定,6例诊断为反应性增生的间皮细胞,5例诊断为可疑癌细胞,4例诊断为各类炎性细胞,1例为转移性甲状腺乳头状癌细胞,1例为转移性肺鳞癌细胞,1例为可疑淋巴细胞。结论对细胞涂片诊断有疑难的胸腔积液细胞学病例制作细胞块行HE染色及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可提高诊断准确性,具有很大辅助诊断价值,值得应用推广。

  • 标签: 胸腔积液 细胞病理 细胞块 免疫细胞化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结肠纤维患者实施不同治疗方式的效果分析。方法将2016年5月-2017年5月来我院接受治疗的17例结肠纤维患者,按照随机表法分为甲组6例、乙组6例和丙组5例,甲组患者实施经腹会阴联合切除,乙组实施腹低位切除和腹膜外吻合术,丙组实施保留肛括约肌的结肠切除术,比较三组患者的手术情况。结果丙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及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甲组和乙组(P<0.05)。结论对结肠纤维患者来讲实施保留肛括约肌的切除术是临床有效的手术之一,安全性较高,不良反应较少,该方法值得被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结肠纤维瘤 结肠切除术 临床诊疗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中草药治疗乳腺纤维的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2月—2017年11月于我院就诊的乳腺纤维患者,共60例,按入院编号随机分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采用中草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治疗乳腺纤维时,应用中草药治疗能够极大的增强治疗效果,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 标签: 中草药 乳腺纤维瘤 临床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在恶性肿瘤细胞患者中采取胸腹水细胞学检验的临床效果和价值。方法将本医院从2016年1月—2018年1月期间纳入且收治的40例恶性肿瘤细胞患者作为此次分析研究目标,所有患者均实行胸腹水细胞学检验,观察胸腹水细胞学检验恶性肿瘤细胞患者的结果。结果在本次分析的40例恶性肿瘤细胞患者中,有31例腺癌包括15例胸水、16例腹水,3例鳞癌为3例胸水,3例未分化癌为3例胸水,1例恶性淋巴为1例胸水,1例恶性间皮瘤为1例腹水,1例肉瘤为1例腹水。结论将胸腹水细胞学检验应用在恶性肿瘤细胞患者中的诊断价值十分显著。

  • 标签: 胸腹水细胞学 恶性肿瘤细胞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并评估血细胞分析仪联合血细胞形态观察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8年1月在本院进行血常规检查的250例患者的血液标本作为研究对象,参照组进行血细胞分析仪检查,实验组进行血细胞形态学检查,比较两组结果并分析两种方法联合使用在临床的应用价值。结果在检测异常淋巴细胞、异常血小板和幼稚细胞方面两组具有差异,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检测异常红细胞和白细胞方面两组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血细胞分析仪筛选血细胞时具有一定假阳性风险,因此联合使用血细胞形态观察能提高检测的准确性,提高临床诊断的应用价值。

  • 标签: 血细胞分析仪 血细胞形态观察 临床诊断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与高血压病之间的对应关系。方法选择2010年—2016年在本院住院高血压病人368例为观察组,选择2014年门诊诊断高血压病人188例,2014年门诊健康体检血压正常病人624例为对照组一和对照组二,分别采用线性相关系数r比较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与收缩压,舒张压,脉压之间的对应关系,采用t检验比较二者之间相关性。结果中性淋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与观察组一收缩压和舒张压之间没有相关性,其余各组相关性不大,t检验除观察组出院时中性淋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与舒张压相关性不大有统计学意义,P<0.01外,其余均无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与治疗后高血压病正常舒张压之间正相关性不大,高血压发病危险因素不排除慢性炎症因素。

  • 标签: 高血压病 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 相关性。